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目的:观察深刺下关穴结合耳针治疗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血浆P物质及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60名三叉神经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深刺下关穴结合耳针针刺治疗、毫针治疗,隔日1次,治疗15天,观察治疗前、后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血浆P物质及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后比较,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均有下降,且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后比较,血浆P物质均有下降、β-内啡肽均有升高,较治疗前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浆P物质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β-内啡肽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深刺下关穴结合耳针治疗三叉神经痛较毫针针刺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浆P物质、上调β-内啡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芒针深刺下关穴治疗三叉神经痛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2000年3月—2005年10月采用芒针深刺下关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病人均来自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2年。1.2诊断标准参照贝政平主编《3200个内科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深刺下关穴结合耳穴电针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血浆P物质及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三叉神经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深刺下关穴结合耳穴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治疗,治疗15 d,观察治疗前、后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血浆P...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深刺下关穴结合温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方式治疗,实验组采用深刺下关穴结合温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对治疗的满意度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应用深刺下关穴结合温针灸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下关穴深刺配合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疼痛性疾病,较难治愈,复发率高.笔者自2004年5月~2007年5月,运用下关穴深刺配合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45例,并与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的45例比较,疗效相对满意.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芒针深刺下关穴联合督脉埋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vas评分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对照组给予督脉埋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芒针深刺下关穴,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vas评分、odi评分、头痛发作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和中医症侯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明显降低(p <0.05);并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 <0.05);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和中医症侯评分明显降低(p <0.05);并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 <0.05)。结论:采用深刺下关穴联合督脉埋针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vas评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玲姝  罗守滨  李萍 《河南中医》2015,35(2):398-400
下关穴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穴位之一,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颊部,距离三叉神经节及蝶腭神经节都非常近,针刺可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局部功能的恢复,以达到止痛的目的。下关穴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刺灸方法包括针刺、电针、穴位注射、隔姜灸、皮内针等,毫针刺法包括合谷刺、齐刺、芒针深刺、透刺等。针感以酸胀感和电击感为主。在本文所检索的文献中,大部分都是采用了深刺的方法,或是向对侧目内眦、乳突透刺,或是刺入三叉神经节或蝶腭神经节部位,以有放射性针感或酸胀感为佳,大部分的学者皆认同深刺下关穴可以取得更好的止痛效果。但是,还有很多文献因没有清楚准确的描述下关穴的刺灸方法而没有纳入本研究,而且也没有严格的临床试验来证实各种刺灸方法的疗效差异,所以认为深刺下关穴一定好于浅刺的论点尚显证据不足,需要更严格的试验来为临床医生提供确切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8.
芒针深刺下关穴治疗三叉神经痛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的烧灼样、刀割样疼痛,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表现的病症。由于其疼痛剧烈,病因不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规针刺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短时间内易复发。为寻找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自2000年3月~2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下关穴齐刺温通法为主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1例(脱落1例)。观察组给予下关穴齐刺温通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疼痛发作时间及频次、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和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并于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SF-MPQ量表各子项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及疼痛发作频次均显著减少(P<0.01);随访3个月与治疗后相比,上述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WHOQOL-BREF量表评分和血清5-HT水平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关穴齐刺温通法为主治疗原...  相似文献   

10.
《广西中医药》2015,(6):37-38
目的:观察深刺下关穴结合温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采用深刺下关结合温针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愈2例,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深刺下关穴结合温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丛针浅刺结合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临床疗效,明确其与卡马西平相比是否具有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丛针浅刺结合2/100 Hz电针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简要面部疼痛概况量表(BPI-Facial),观察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和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期)的疼痛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2周和随访期VAS评分、BPI-Facial评分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2周、治疗4周和随访期VAS评分、BPI-Facial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2周、治疗4周和随访期VAS评分及BPI-Facia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丛针浅刺结合电针治疗TN在疼痛缓解程度、疼痛对面部特定活动及日常生活影响的短时效应、长时效应和后效应上,均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实行温通针刺手法,2组均每天治疗1次,治疗5次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90.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温针配合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祛风解毒中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曾经接受西药、局封、射频温控热凝术或手术等治疗,但疗效欠佳,或术后复发的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患者温针灸配合中药祛风解毒定痛止痉汤治疗。针灸治疗隔日1次,每星期3次,中药每天1剂,煎药400mL,分2次口服,28d为1个疗程。应用视觉模拟积分(VAS),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变化,疼痛发作每日频次变化。结果针药并用治疗1个疗程显效率11.8%,有效率91.2%,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减少疼痛发作频次,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深刺夹脊穴结合浮刺阿是穴法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采用深刺夹脊穴、浮刺阿是穴法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针刺夹脊穴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愈显率为87.50%,优于对照组的47.82%(P<0.05)。结论:深刺夹脊穴结合浮刺阿是穴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较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穴位埋"医用可吸收性羊肠线"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穴位埋线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浮针治疗组和阿米替林药物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止痛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7%和87.09%;两组治疗前后SF-MPQ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以浮针组治疗前后差值更显著(P<0.01)。结论:浮针可以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止痛效果优于阿米替林药物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三叉神经痛是以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内反复发作、阵发性剧痛为特征的疾病,属中医学“面痛”、“头痛”、“偏头风”范畴。笔者在临床中采用温潜法治疗三叉神经痛1例,疗效显著,故录于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灸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观察倾斜角度深刺下关穴与普通针刺下关穴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 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收治的 67 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 例)和对照组(33 例), 观察组采用倾斜角度针刺下关穴,配合局部取穴和手足阳明经穴位,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下关穴方法,其余穴位和 针刺方法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3 个疗程后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发作频 次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疼痛发作频次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倾斜角度深刺下关 穴较常规针刺下关穴治疗三叉神经痛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穴位帖敷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穴位贴敷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有效性,通过神经递质研究其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双盲随机分组对照法及放射免疫法进行。将入选的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与贴敷组,每组30例,分别用按分支穴位贴敷法及毫针刺法进行治疗,15日为一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发作频次、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其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浆P物质(致痛物质)、β-内啡肽(镇痛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穴位贴敷法可使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发作频次明显减少(P<0.01),临床总有效率为90%,与针刺组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穴位贴敷法可使患者血浆P物质含量明显下降(P<0.05),β-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运用穴位贴敷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有效的且不诱发三叉神经痛发作的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