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小腿远端、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含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切取皮瓣面积4cm×5cm~10cm×15cm。结果: 临床应用12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此皮瓣血运可靠,切取简便安全,覆盖范围大,可有效地修复小腿远端及足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
谌业光  刘展亮 《河北医学》2000,6(12):1086-1087
目的:分析筋膜皮瓣转移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依创面的大小、部位,设计筋膜皮瓣、带蒂筋膜岛状皮瓣及交腿筋膜皮瓣,用于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25例,面积最大17cm×12cm,长宽比例最大5:1,全部成活.结论:该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肢体电烧伤深度创面的方法 .方法 :应用前臂和小腿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肢体电烧伤患者 10例 ,11个皮瓣 .其中前臂远端蒂筋膜皮瓣 5个 ,小腿远端蒂筋膜皮瓣 6个 ,皮瓣面积最小 6cm× 3cm ,最大 16cm× 7cm (包括蒂长 ) .筋膜蒂宽 2~ 3cm ,长 3~ 8cm不等 .皮瓣长宽比为 2~ 3 5∶1,最大旋转弧度为 180° .结果 :临床应用 11个皮瓣 ,全部成活 8个 ,随访 0 5~ 2a ,外形和功能较为满意 ;3个皮瓣皮肤发生部分或全部坏死 .结论 :远端蒂筋膜皮瓣是修复肢体电烧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前外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伤性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及内固定物外露8例。结果:8例共移植16个皮瓣,缺损面积5.0 cm×8.0 cm~15.0 cm×23.0 cm,移植面积7.0 cm×10.0 cm~17.0 cm×25.0 cm;皮瓣携带的穿支数3支2例,2支5例,1支1例,单个穿支最大切取面积12.0cm×20.0 cm;血管蒂长5.5~14.5cm,16个皮瓣全部成活。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长、切取面积大,可携带股外侧肌形成肌皮瓣,是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因此类手术精细,时间较长,故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皮瓣成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范围及效果.方法 2002年3月~2006年11月对13例小腿下1/3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进行创面转移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5cm×10cm,最小6cm×5cm.结果 13例中11例皮瓣全部存活,2例远端皮缘缺血坏死,经局部换药及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随访12例,失访1例,随访时间6~18 个月,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满意且外形良好.结论 该皮瓣的神经营养血管血供可靠,术中切取简单易行且安全,成功率高,是修复小腿下1/3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6.
王江南 《吉林医学》2012,33(13):2813-2814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筋膜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筋膜皮瓣修复小腿远端骨外露6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9例,皮瓣面积(4 cm×4 cm)~(12 cm×10 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该皮瓣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是修复小腿远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范围及效果。方法2002年3月~2006年11月对13例小腿下1/3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进行创面转移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5cm×10cm,最小6cm×5cm。结果13例中11例皮瓣全部存活,2例远端皮缘缺血坏死,经局部换药及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随访12例,失访1例,随访时间6 ̄18个月,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满意且外形良好。结论该皮瓣的神经营养血管血供可靠,术中切取简单易行且安全,成功率高,是修复小腿下1/3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8.
由于各种病因导致的小腿外伤或创面难愈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创面迁延不愈,病程较长,创面及周边组织炎症反应明显,手术修复存在一定的难度。我科自2004-2009年,采用邻位棱形筋膜皮瓣修复小腿难愈创面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小腿或足部皮肤缺损,以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受区彻底清创,清除失去活力的组织,再依软组织缺损面积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共修复软组织缺损22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5 cm×10cm,最小8 cm×6 cm,逆行转移时全部开放隧道以保证蒂部的宽松,同时确保皮瓣的筋膜蒂宽度在5 cm以上。结果:应用该方法共处理22例,术后皮瓣21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肉芽生长良好,2期植皮愈合。随访6个月~2年,皮瓣质地良好,功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逆行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供可靠、可切取面积大、耐磨且操作简单,是修复小腿中下段胫前区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应用小腿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复杂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以胫后血管为蒂的小腿内侧皮瓣桥式连接,修复复杂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9例,切取面积(15 cm×10 cm)~(35 cm×15 cm)。结果:小腿内侧交腿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及供肢血运及患肢外观、功能恢复均良好。结论:小腿内侧交腿皮瓣可切取面积大且血运好,是修复复杂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方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肌皮瓣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自2005年-2008年临床上设计切取以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血管供血的腓肠神经筋膜蒂腓肠肌皮瓣,修复23例伴有死腔和骨髓炎感染的小腿下1/3段和足踝创面,切取筋膜皮瓣面积(8~13)cm×(6~8)cm,其深层的肌肉(4~6)cm×(4~6)cm。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2个月,23例中22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缘远端发生小部分坏死,成活的皮瓣外观和功能良好。结论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肌皮瓣,血供可靠,转移方便,是修复小腿下段和足踝部伴有死腔或骨髓炎创面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创面下内侧蒂臀部深筋膜皮瓣联合皮瓣下持续负压吸引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在修复骶尾部压疮时,设计以创面下方内侧为蒂的臀部深筋膜皮瓣联合皮瓣下持续负压吸引修复骶尾部压疮12例,皮瓣切取面积6 cm×5 cm~13 cm×7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0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切口延期愈合,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创面下内侧蒂臀部深筋膜皮瓣联合皮瓣下持续负压吸引修复骶尾部压疮是一种方法简单、易掌握、效果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手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33例(37指),男19例(22指),女14例(15指);受伤至入院时间1h15d;指腹皮肤缺损17指,甲床缺损9指,中节掌侧皮肤缺损6指,中远节掌侧皮肤缺损5指;皮瓣切取而积0.8cm×1.0cmy15d;指腹皮肤缺损17指,甲床缺损9指,中节掌侧皮肤缺损6指,中远节掌侧皮肤缺损5指;皮瓣切取而积0.8cm×1.0cmy1.9 cm×2.7 cm,应用大小为1.0cm×1.2 cm1.9 cm×2.7 cm,应用大小为1.0cm×1.2 cm2.1cm×2.9cm的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创而,供区游离植皮修复。根据患指缺损形状、大小、在指背设计皮瓣,自手指近端游离皮瓣,远端设计为"泪滴"状。皮瓣与受区疏松缝合,放置引流片,供区近节指背采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抗炎抗痉挛等常规治疗。结果术后5例皮瓣远端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30例(34指)获随访,随访时间62.1cm×2.9cm的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创而,供区游离植皮修复。根据患指缺损形状、大小、在指背设计皮瓣,自手指近端游离皮瓣,远端设计为"泪滴"状。皮瓣与受区疏松缝合,放置引流片,供区近节指背采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抗炎抗痉挛等常规治疗。结果术后5例皮瓣远端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30例(34指)获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中位数16.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饱满。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25个月,中位数16.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饱满。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9 mm,中位数7.7 mm。手功能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分法评定达105°9 mm,中位数7.7 mm。手功能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分法评定达105°230°,中位数204.6°。结论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皮瓣厚薄、质地良好,皮瓣可恢复感觉,是一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下肢软组织缺损35例,皮瓣面积最大16 cm×11 cm,最小7cm×6 cm,其中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14例,未吻合静脉21例。结果35例皮瓣完全成活,未吻合静脉的21例皮瓣中出现水疱6例,边缘坏死6例,部分坏死5例,经过对症处理后存活。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简单实用,吻合静脉可改善皮瓣静脉回流以及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李云峰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134-135
目的探讨带蒂旋转皮瓣修复术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诊治的40例手部创伤患者,给予前臂带蒂旋转皮瓣修复术,对其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40例手部创伤患者,15例和11例分别使用了前臂桡动脉和尺动脉皮瓣,8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6例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皮瓣,完成了前臂带蒂旋转皮瓣修复术。40例手部创伤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为100.0%。其中,25例为优(62.5%),12例为良(30.0%),3例为可(7.5%)。平均随访15个月,所有患者的手部创面弹性较好。与术前相比,术后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并且恢复正常。术后3例患者发生静脉危象(7.5%),经过及时的处理,皮瓣均恢复正常。结论对于手部创伤而言,前臂带蒂旋转皮瓣修复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跟外侧动脉供血的带小隐静脉及足背外侧皮神经的足外侧轴型皮瓣修复足跟部伴骨骼、肌腱外露的深度小创面的价值。方法以外踝与跟腱连线中点弧形向前至第5跖骨头为皮瓣轴心线,向两侧延伸形成皮瓣,以外踝与跟腱水平连线中点为皮瓣旋转轴点,按足跟部创面面积、形状设计皮瓣。皮瓣长宽较创面大1~1.5cm,旋转点到皮瓣距离较至创面距离长2~3cm。皮瓣最大面积8cm×6cm,最小6cm×3cm。共修复足跟部深度小创面12例。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血运良好,感觉恢复好,患足功能良好,远期无压疮及溃疡形成。结论以跟外侧动脉供血的带浅静脉及皮神经的足外侧皮瓣血运好,皮瓣的成活率与质量高。术后皮瓣感觉恢复好,耐磨,远期无压疮及溃疡形成,是修复足跟部伴骨骼、肌腱外露小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负压引流在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难愈性创面患者54例,按照交替法分为两组。试验组29例,使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持续冲洗(冲洗液中加入5支rh-aFGF)合并负压引流进行治疗;对照组25例,除冲洗液加生理盐水外,操作同试验组。记录治疗前后的创面及深部组织外露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和伤腔容积减少值。结果试验组可见创面肉芽生长良好,骨肌腱外露面积缩小,伤腔容积减少值、创面愈合率均好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创面经过短期换药后愈合或经植皮修复满意,对照组创面需要经过皮瓣移植或长时间换药才能完全愈合。结论本研究通过外源性持续补充aFGF,达到替代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为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治疗手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收治的手部外伤患者46例,观察组25例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进行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掌背链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术后定期随访,对两组患者的皮瓣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3、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皮瓣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和掌背链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具有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双叶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大面积深部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背阔肌设计切取方法,修复大面积深部组织缺损。方法 6例大面积深部组织缺损患者,其中头顶部创面缺损4例,下肢创面缺损2例,创面宽度均>8 cm。采用双叶背阔肌肌皮瓣设计,在患者一侧背部远近端切取两个依靠深部肌肉相连的较小的背阔肌肌皮瓣,两叶皮瓣在受区进行拼接修复较大的缺损,而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6例患者的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最大皮瓣切取面积为18 cm×16 cm。所有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仅遗留线性瘢痕。随访3~6个月后,移植皮瓣成活良好、柔软、色泽佳,供区的外形和功能满意。结论应用双叶背阔肌肌皮瓣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供区的数目和损伤,并能获得最佳的供区术后外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吻合皮神经的游离前臂双静动脉化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游离前臂双静动脉化皮瓣修复16例16指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皮肤缺损,在切取皮瓣时,找到包含在皮瓣内的皮神经支,与创面内神经残端吻合。结果:16例16指皮瓣全部成活,5例于皮瓣中远端出现张力性小水泡。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0.2)个月。皮瓣1.5个月时即开始有明显保护性触觉。6个月时皮瓣浅痛觉部分恢复,二点分辨觉14~17mm,皮瓣质地适中,弹性较好,2例色素沉着,其余15例颜色与周边皮肤无明显差异。结论:游离前臂双静脉动脉化皮瓣能够较好地修复中小型手指创面,皮瓣内皮神经支与创面内神经残端吻合有助于皮瓣感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