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婴幼儿肠套叠5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拳院11年来收治的567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对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67例病例中,空气灌肠复位497例,手术治疗70例。治愈565例,死亡2例。结论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已成为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及时行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是降低手术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小儿急性肠套叠为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血便及腹部包块 ,诊断一般无困难 ,但对症状不典型患儿 ,误诊、漏诊时有发生。我院近十年来应用B超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 39例 ,均经手术证实 ,报告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39例中 ,男 2 3例 ,女 16例 ,年龄最小 4个月 ,最大 12岁。其中 1岁以内 2 7例 ,1- 2岁 9例 ,6 - 12岁 3例。发病时间最短 2h ,最长 4天。应用AlokaSSD - 6 10型及百胜AU3型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率 3.5MHz,采用直接扫查法 ,对肿块进行纵横多方向扫查 ,并在超声下对肿块进行滑动触诊 ,观察… 相似文献
6.
姚翠婵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5,11(2)
目的探讨婴幼儿腺病毒感染性肠炎并发急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了32例腺病毒肠炎并发肠套叠患儿资料.结果婴幼儿腺病毒肠炎者发生肠套叠多于患肠炎后1~3d大便次数增多的高峰期,而大部份出现不典型的肠套叠症状.结论对患腺病毒感染的患儿应提高警惕,在突然出现阵发性哭闹不止,或大便次数增多高峰期大便突减者,应早期行腹部B超等相关检查,以达早期诊断,以免错过非手术整复的时机. 相似文献
7.
姚翠婵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5,11(2):146-146
目的探讨婴幼儿腺病毒感染性肠炎并发急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了32例腺病毒肠炎并发肠套叠患儿资料.结果婴幼儿腺病毒肠炎者发生肠套叠多于患肠炎后1~3d大便次数增多的高峰期,而大部份出现不典型的肠套叠症状.结论对患腺病毒感染的患儿应提高警惕,在突然出现阵发性哭闹不止,或大便次数增多高峰期大便突减者,应早期行腹部B超等相关检查,以达早期诊断,以免错过非手术整复的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致肠穿孔的临床和X射线表现,以尽可能减少肠穿孔的发生。方法选取1645例肠套叠患儿,其中男性950例,女性695例;年龄2个月至7岁,平均年龄3.6岁。经空气灌肠复位后,有6例患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致肠穿孔,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32个月,平均年龄为17.5个月;对其临床症状、X射线表现及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肠穿孔发生的病因。结果 6例均有阵发性哭闹、腹痛、呕吐及血便等临床表现。4例首次整复出现肠穿孔,2例再次灌肠出现肠穿孔,X射线表现气腹。手术治疗回结型4例,回回结型2例,6例回肠末端及结肠局部均见不同程度缺血坏死。结论提高肠套叠的认识,注意空气灌肠的适应证及操作方法可降低肠穿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诺如病毒与轮状病毒所致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5年3月间病毒性婴幼儿急性腹泻患者11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病原学检测情况分为诺如病毒组51例及轮状病毒组59例.另取45例细菌感染所致急性腹泻患儿作为对照组.对诺如病毒与轮状病毒所致婴幼儿急性腹泻的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以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诺如病毒组患者与轮状病毒组患者在各项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症状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毒均易感小于2岁的患儿,其中诺如病毒组患儿年龄在13-24个月中所占全部患儿比例为17.65%、轮状病毒组为35.5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诺如病毒及轮状病毒组患儿集中检出月份均为11月、12月及1月.结论 诺如病毒与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婴幼儿急性腹泻在实验室检查、临床特点以及流行情况差异均不显著,为明确诊断,需进行病原学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婴幼儿急性阑尾炎临床特点.方法比较了30例要幼儿及同期379例大龄儿童急性阑尾炎病程经过.结果30例婴幼儿患儿平均起病时间为37h,20例行腹部B超检查(66.7%),结果证实为阑尾炎18例(90.0%);合并穿孔14例(45.2%),平均手术时间为57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8.2d,术后并发症为3例(10.0%),均治愈.结论婴幼儿急性阑尾炎进展快,穿孔率高,腹部B超可协助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早期使用抗菌素,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婴幼儿急性阑尾炎临床特点。方法 比较了30例婴幼儿及同期379例大龄儿童急性阑尾炎病程经过。结果 30例婴幼儿患儿平均起病时间为37h,20例行腹部B超检查(66.7%),结果证实为阑尾炎18例(90.0%);合并穿孔14例(45.2%),平均手术时间为57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8.2d,术后并发症为3例(10.0%),均治愈。结论 婴幼儿急性阑尾炎进展快,穿孔率高,腹部B超可协助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早期使用抗菌素,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肠套叠是儿科领域中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有时可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而易被忽视,从而导致误诊,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了解下列情况,有利于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一、病史询问不详、体格检查不细,诊断思路不宽:例如:一男性患儿,6月,因阵发性哭闹,其母抱起逗哄,不慎从手上滑跌落地,随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苏州市婴幼儿肠套叠的发病状况及肠套叠与轮状病毒性腹泻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采用回顾调查的方法 ,以<2岁的婴幼儿为对象,统计1999-2003年在门诊和住院的肠套叠病例.采用ELISA法对2001年9月至2003年8月2岁以下的腹泻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抗原测定.结果 苏州市2岁以下的肠套叠患儿1101例,1999-2003年1岁以下肠套叠的发病率分别为:275.3/10万、338.2/10万、547.0/10万、515.3/10万、425.4/10万,平均年发病率为418.1/10万.肠套叠以4-10个月最常见.共692例(62.85%).平均年龄(9.62±5.65)月.轮状病毒性腹泻是以5~16个月最常见,共252例(76.13%).平均年龄(11.42±5.14)月.两组间发病年龄经比较,z=-15.52,P<0.01.肠套叠的发病高峰季节在4~8月份,共595例(54.04%).而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的高峰季节在10月至次年1月,共232例(70.09%).两组问发病的季节的分布进行统计学检验,X2=226.06,P<0.001.结论 流行病学的资料显示肠套叠与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肠套叠治疗方法,以提高婴幼儿肠套叠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幼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结果41例一次性复位成功,7例复位不成功。经胃肠减压加局部热敷后,4例复位成功,3例不成功。不成功者给予手术治疗。结论治疗幼儿肠套叠可以用泛影葡胺介入治疗结合胃肠减压加局部热敷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如何增加空气灌肠整复婴幼儿肠套叠的成功率.方法 对82例婴幼儿肠套叠患者行空气灌肠整复的过程及失败的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82例患者中,28例(34.2%)经一次空灌获得成功;47例(57.3%)通过间歇并逐渐增加压力而复位成功;7例(8.5%)失败,其中6例经手术证实为复套;结论肠套叠发生在24h以内且套入部顶端位置不太远者,脱套率可达98%以上;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的原因为复套及肠道不同程度坏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Z1)
肠套叠是儿科常见急腹症,我院自1995年~2000年误诊肠套叠19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男15例,女4例,年龄5月~2岁,发病到确诊时间为24h-6天,平均74h,本文19例中阵发性腹部绞痛18例,呕吐12例,血便15例,腹部包块对 相似文献
18.
通过23例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认为严格掌握适应症,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掌握好灌肠压力(8-12Kpa)及配合正确的手法按摩,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治疗婴幼儿肠套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的小儿肠梗阻第一位的疾病。不少肠套叠都是先在儿内科住院、治疗,病情无缓解,继而出现肠套叠的典型症状,请外科会诊才转科治疗。如何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不但需要儿科临床医生熟悉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还需要儿科临床医生了解肠套叠的病因,如此才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现将我院2006~2010年诊治的30例肠套叠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