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的发病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50例惊恐障碍病人使用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及自制调查问卷,对病人起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惊恐障碍病人多初诊于心内科,症状表现以心血管、呼吸系统症状多见,经心理治疗及抗抑郁剂合并抗焦虑剂治疗,症状迅速缓解。结论:了解这些情况有利于惊恐障碍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的发病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50例惊恐障碍病人使用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及自制调查问卷,对病人起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惊恐障碍病人多初诊于心内科,症状表现以心血管、呼吸系统症状多见,经心理治疗及抗抑郁剂合并抗焦虑剂治疗,症状迅速缓解。结论:了解这些情况有利于惊恐障碍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惊恐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的47名惊恐障碍患者和37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评估。结果(1)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患者TAS因子Ⅱ分[分别为(3.30±0.70)分和(3.13±0.75)分]高于正常对照组[(2.58±0.67)分](均P<0.05),伴广场恐怖的惊恐患者的TAS总分[(75.4±10.1)分]高于对照组[(66.3±8.9)分](P<0.01),两患者组的因子Ⅰ、Ⅲ和Ⅳ分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患者组TAS及四个因子之间的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2)伴与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患者的HAMA和HAMD得分[HAMA分别为(17.0±6.13)分和(18.6±7.94)分,HAMD分别为(13.0±6.2)分和(15.3±6.96)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94±1.22)分和(1.08±0.27)分](P<0.001);(3)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的TAS因子Ⅱ得分与病程及HAMA和HAMD的相关关系无显著性(P>0.05)。结论伴与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患者均存在述情障碍,以认识和区别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能力欠缺明显,与其病程和焦虑抑郁状态无相关;其描述情感、幻想及外向型思维的能力可能未受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的47名惊恐障碍患者和37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评估.结果(1)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患者TAS因子Ⅱ分[分别为(3.30±0.70)分和(3.13±0.75)分]高于正常对照组[(2.58±0.67)分](均P<0.05),伴广场恐怖的惊恐患者的TAS总分[(75.4±10.1)分]高于对照组[(66.3±8.9)分](P<0.01),两患者组的因子Ⅰ、Ⅲ和Ⅳ分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患者组TAS及四个因子之间的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2)伴与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患者的HAMA和HAMD得分[HAMA分别为(17.0±6.13)分和(18.6±7.94)分,HAMD分别为(13.0±6.2)分和(15.3±6.96)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94±1.22)分和(1.08±0.27)分](P<0.001);(3)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的TAS因子Ⅱ得分与病程及HAMA和HAMD的相关关系无显著性(P>0.05).结论伴与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患者均存在述情障碍,以认识和区别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能力欠缺明显,与其病程和焦虑抑郁状态无相关;其描述情感、幻想及外向型思维的能力可能未受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的常见临床表现及临床上常见的误诊病例以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典型的二例误诊病例及对惊恐障碍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结果惊恐障碍的常见表现为高度恐惧以及心脏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呼吸系统的躯体症状,并容易误诊。目前常用的药物为高效的苯二氮卓类、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及其他制剂。同时可以配合认知行为治疗。结论该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精神及躯体症状,在综合医院容易引起误诊,可以给予药物及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的患病行为方式.方法用患病行为问卷对47例惊恐障碍患者及3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自评.结果惊恐障碍患者的心理取向(P/S)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一般疑病(GH)、疾病信念(DC)、情感压抑(AI)、情绪紊乱(AD)、否认心因(D)、易激惹性(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不伴广场恐惧的患者在GH(5.71±1.37)、DC(4.16±1.29)因子上显著低于伴广场恐惧的患者(6.57±1.09,4.93±0.73),余差异无显著性(P >0.05).长病程的惊恐障碍患者在AD、AS因子上显著高于短病程患者(P <0.05),余差异无显著性.高教育年限组情感压抑(AI)因子分显著高于低教育年限组.以性别、婚姻、家族史等因素对惊恐障碍患者进行分组,组间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我们应根据惊恐障碍患者患病行为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惊恐障碍是一种焦虑障碍,以反复出现不可预期的惊恐发作为特点,常伴有强烈的害怕、心悸、出汗、震颤、窒息感和濒死感等,患者持续担心症状发作或回避相关场所,易发展为广泛性焦虑症。全球范围内惊恐障碍发病率约为2.1%,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疾病负担越来越重。目前我国惊恐障碍患者的首诊几乎全部在综合医院,误诊率较高,尚缺乏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通过对1例35岁女性惊恐障碍患者诊疗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体现了辨证统合心理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其应用情况,以期为提高全科医生对整合取向心理治疗的了解和应用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记录每2周惊恐发作次数和HAMA.CGI,进行评定,并做实验室监测,对32例惊恐障碍(PD)患者进行10周帕罗西汀40mg/日治疗研究。结果83.9%的病人疗效显著,96.8%病人症状改善。治疗第4周起惊恐发作次数和HAMA分数即显著下降。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帕罗西汀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PD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对惊恐障碍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疗程8周,并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评定量表(SERS)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的第1周、第2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的HAMA分值均低于对照组,而在4,6,8周末,两组患者的HAMA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8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治愈率为65.7%,有效率为88.6%,帕罗西汀组分别为66.7%、88.9%,两组差异无统计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心理疗法在脑卒中治疗上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且脑卒中后心理障碍发生率高,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大。对脑卒中后发生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疗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在脑卒中治疗上主要运用的心理疗法有行为疗法、支持疗法、认知疗法、心理分析疗法、音乐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综合性心理治疗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骨不连伴发惊恐障碍患者行为特点并分析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患病行为问卷(IBQ)对87例骨不连伴发惊恐障碍患者和87例普通骨折对照组进行调查并分析,再利用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对87例骨不连伴发惊恐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惊恐障碍患者的一般疑病、疾病信念、情感压抑、情绪紊乱、否认心因及易激惹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与心理控制源的部分因子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骨不连伴发惊恐障碍患者不良情绪明显,应根据其患病行为特点采取心理干预,帮助其及时恢复心态平衡。要重视健康心理控制源对骨不连伴发惊恐障碍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给予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心理治疗和咨询中的伦理学问题和原则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本文分析和介绍在心理治疗和咨询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伦理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原则,旨在提高同行在执业过程中的伦理学意识,更好地履行工作责任,避免医源性伤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盐酸度洛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惊恐障碍患者60例,治疗组(n=30)口服度洛西汀60 mg/d;对照组(n=30)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20 mg/d,疗程均6周;以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7)进行疗效评价;以副反应量表(TESS)和心电图检查等评价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评分2~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度洛西汀治疗效果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度洛西汀治疗惊恐障碍安全有效,见效快,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心理治疗是治疗卒中后抑郁方法中仅次于抗抑郁药物的疗法,目前国内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认知行为治疗、音乐治疗、团体治疗、患者中心治疗、家庭治疗及道家认知治疗。每种疗法有其各自的理论背景和治疗技术,并在国内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一些治疗效果。临床应该根据各种疗法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并进一步探索更为理想、简单、经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18.
19.
绘画艺术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理论研究,作用机理,疗效及应用现状对绘画艺术疗法这一技术做基本的介绍和探讨。方法:应用计算机在线检索PubMed与ScienceDirect及EBBSCO数据库2000-01/2010-11期间国外关于艺术疗法/绘画疗法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Art Therapy",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另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10的论文,检索词为"绘画治疗/疗法,艺术治疗/疗法",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查阅了2000年来的中英文的相关著作;又在Google等引擎搜索相关资料作为补充。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文献并阅读全文。纳入标准:涉及绘画疗法或艺术疗法。排除标准:英文原文无全文或与本文无关的论文。共收集到相关文献83篇,按上述标准纳入30篇,其余为重复或无关文献被排除。结果:绘画艺术疗法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手段,在促进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恢复、社交功能、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改善等方面均有着独特的疗效,其运用范围十分广泛。结论:绘画艺术疗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疗效独特,而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前景将得到不断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