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脾虚小鼠伴口腔白念珠菌感染后唾液中sIgA的含量变化,探讨脾虚小鼠与白念珠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的复合因素制备脾虚小鼠模型,采用局部接种的方法于正常对照组以及脾虚小鼠建立口腔黏膜白念珠菌感染模型,检测小鼠唾液中活白念珠菌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小鼠唾液中sIgA的含量。结果:脾虚伴口腔白念珠菌感染组小鼠的唾液中活白念珠菌数增高,唾液中sIgA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小鼠在脾虚状态下对口腔白念珠菌的易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发现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定量检测结果,了解HIV/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新发现的115例HIV/AIDS患者的首次T淋巴细胞亚群定量检测结果,包括CD3+CD4+、CD3+CD8+绝对值及CD4+/CD8+的比值.结果 T淋巴细胞亚群定量检测结果均值:CD3+CD4+为(229±215)个/μL,CD3+CD8+为(919±756)个/μL,CD4+/CD8+为(0.27±0.21)个/μL.有87例(75.7%)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350个/μL,有62例(53.9%)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其中有33例患者(28.7%)CD4+T淋巴细胞<50个/μL.不同性别、年龄组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结果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定量检测结果能反映HIV/AIDS患者的免疫受损情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对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HIV/MDS口腔念珠菌病患者的口腔酸碱度.方法:用广泛试纸检测诊断为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患者的口腔酸碱度.结果:检测80例HIV/MDS口腔念珠茼病患者的口腔酸碱度,显示该类患者的口腔酸碱度范围为5.84±0.46.结论:HIV/AIDS 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口腔酸碱度偏酸性.  相似文献   

4.
杨海萍  何虹  苗卓伟  范艳  董研 《浙江医学》2011,33(8):1257-1259
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真菌感染。机体对口腔白色念珠菌的免疫作用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其完整的机体免疫机制较为复杂,其中CD4^+T细胞是目前公认的起核心作用的细胞。笔者现对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机体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脉象仪采集数据分析HIV/AIDS患者HAART治疗前后脉象特点及与脉象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为艾滋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疗效判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使用ZM-Ⅲ型智能脉象仪对80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300cell/ul的HIV/AIDS患者,分别于HAART治疗前和接受HAART治疗52周时进行脉象测定。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秩和检验,对HAART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分段的患者的脉象进行比较分析,再对80例患者HAART治疗前后的脉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未经HAART治疗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患者脉无力、脉位沉、脉势低平虚、脉型异常的患者有多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患者的趋势。②80例HIV/AIDS患者的脉象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改善。结论:①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患者根据脉象采集辨证为正虚邪实较多。②HIV/AIDS患者脉象特点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低存在一定的联系,但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的患者仍有脉象异常的情况存在。③脉象仪在中医临床客观化研究中能够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HIV阳性者唾液sIgA与白色念珠菌黏附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HIV阳性者易感染白色念珠菌的原因。方法:以HIV阳性者为研究对象,以HIV阴性者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者唾液中sIgA含量,用体外黏附方法测定其唾液中白色念珠菌临床株和标准株对颊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并观察唾液sIgA水平对白色念珠菌黏附颊黏膜上皮细胞能力的影响。结果:HIV阳性者唾液sIgA水平明显低于HIV阴性者唾液sIgA水平(P<0.01);白色念珠菌黏附颊黏膜上皮细胞能力在HIV阳性组唾液中高于在HIV阴性者唾液中的能力(P<0.05);随着HIV阳性者唾液sIgA含量降低,白色念珠菌黏附能力明显增高,呈负相关(r=-0.971)。白色念珠菌临床株和标准株对颊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IV阳性者易感染白色念珠菌与唾液sIgA水平密切相关,唾液sIgA水平下降是HIV阳性者易感染白色念珠菌的原因之一,与白色念珠菌菌株来源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青海省新发现的HIV-1抗体阳性的感染者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进行测定,了解其免疫状况及疾病进展状况。方法对采集的168份全血样本以四色荧光抗体进行标记,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的检测,统计分析其测定值。结果 168例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均数为(323.92±198.66)个/μL,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占31.55%,201~350个/μL的占29.17%,351~500个/μL的占23.81%,>500个/μL的占15.48%。不同性别间CD4+T淋巴细胞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P>0.05);4种不同感染途径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2,P<0.05),同性性传播组的数值明显高于输血液组;不同年龄组间CD4+T淋巴细胞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2,P<0.05),18~30岁年龄组的数值最高。结论青海省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普遍偏低,60.71%感染者已进入艾滋病期,应对其定期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监测疾病进展和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以把握治疗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46例HIV/AIDS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IV/AIDS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并统计分析其特征。结果 146例HIV/AIDS中,初次检测的CD4+T淋巴细胞平均数为(346.40±182.14)个/μL;其中,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有40人,占27.4%;200~350个/μL的有43人,占29.5%;不同性别、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在不同免疫状态的各组之间,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在不同范围内的下降数有统计学差异(F=20.505,P0.05);接受了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普遍可以回升,表明抗病毒治疗是有效的。结论 146例HIV/AIDS的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普遍偏低,初次检测中有27.4%新发现感染者已进入艾滋病期,对HIV感染者进行定期检测T淋巴细胞,对制定预防控制措施、监测病情的进展和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HI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常规检测结果.方法 收集78例HIV/AIDS患者(HIV/AIDS组)、55例健康体检人员(健康对照组)的抗凝血,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及CD8+T淋巴细胞,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 78例患者中有71.79%(56/78) 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98.72%的HIV/AIDS患者CD4+/CD8+比值<0.8,其中75.64% (59/78)患者4/8介于0.1~0.5之间.CD4+、CD8+、CD3+、CD4/CD8、WBC、LYMPH六个项目HIV/AIDS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T、%NEUT及%LYMPH三个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与CD4+、CD8+、CD3+、CD4+/CD8+及LYMPH密切相关,建议HIV感染者尽早进行医学咨询并做CD4+、CD8+和血常规的检测,以了解病情的进展及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益艾康胶囊对 HIV 感染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 HIV 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中药益艾康胶囊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及 CD3+T、CD4+T、CD8+T 淋巴细胞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 CD3+T、CD4+T、CD8+T 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升高,CD3+T、CD4+T 淋巴细胞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益艾康胶囊可明显提高 HIV 感染者 CD3+T、CD4+T 淋巴细胞计数,可能与益艾康胶囊延缓病毒在CD4+T 淋巴细胞内复制的速度且促进 T 细胞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12.
HIV/AIDS与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研究白色念珠菌病 (白念病 )在艾滋病 (AIDS)中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警惕性。方法 :对 2 0例HIV AIDS患者进行系统体检 ,重点观察口腔病损情况 ,并行刮片检查和真菌培养。结果 :全身症状主要为间断咳嗽、长期腹泻、低热、肝脾肿大、进行性体重减轻。 18例发生严重的口腔白念病 ,1例伴消化道白念菌感染。结论 :HIV感染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易引起真菌、细菌、病毒等机会性感染 ,口腔白念病常被认为是HIV感染的先兆症状 ,也易合并或继发于其它病损 (如毛状白斑、卡波济肉瘤及口腔溃疡 ) ,对其早期诊治 ,可防止感染向口咽、食道、胃等部位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血红蛋白与肝功能、CD4+T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运用观察血红蛋白判断HIV/AIDS合并HCV的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抗病毒治疗前的HIV/AIDS及HIV/AIDS合并HCV患者分别分为A、B、C组,进行肝功能、血红蛋白、CD4+T细胞计数的观察,予组间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HIV/AIDS及HIV/AIDS合并HCV患者A、B、C组各组间贫血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HIV/AIDS组中随CD4+T细胞计数下降贫血发生率增高,HIV/AIDS合并HCV组中随CD4+T细胞计数下降贫血发生率有不同程度升高.HIV/AIDS及HIV/AIDS合并HCV各组间肝功能与CD4+T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V/AIDS合并HCV发生贫血亦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4.
林昱 《中外医疗》2016,(34):22-24
目的:了解福建地区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及艾滋病感染(HIV/AIDS)患者口腔病损状况,为我国HIV/AIDS人群口腔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1月_2015年12月经福建省疾病控制中心确诊为HIV/AIDS患者160例为调查对象,由专业人员采集病史,进行口腔专科检查,并将详细记录的结果与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感染口腔表征协作中心制定的艾滋病口腔表征分类及诊断标准相比较。同时记录CD4+T细胞计数及HAART半年后的CD4+T细胞计数。结果160例HIV/AIDS患者,年龄范围为23~68岁,其中男93例,女67例。有32例患者出现了口腔病损,其类型依照患病率的高低依次是:白色念珠菌病11例,单纯疱疹7例,口腔溃疡6例,AIDS相关性牙周病变4例,卡波济肉瘤3例和乳头状瘤2例。入组HIV/AIDS患者使用HAART法进行治疗6个月后,口腔病损明显减轻,且大多数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提高。结论 HIV/AIDS患者常伴有口腔表征,并且部分口腔表征出现较早。口腔念珠菌病是HIV/AIDS患者最常见的口腔表征。 HAART治疗后这些口腔病损减轻。  相似文献   

15.
187例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南京市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OIs) 特点以及感染发生频率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2004~2009年收治的187例住院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7例患者中109例 (58.29%) 发生机会性感染,共263例次?入院时基线CD4+ T细胞计数≥ 200个/μl者感染率为9.38% (6/64),计数 < 200个/μl者则为83.74% (103/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95.75,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机会性感染有统计学关联的变量为入院时基线CD4+ T细胞计数 (OR = 0.977,P < 0.001)?随着CD4+ T细胞计数的进行性下降,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和机会性感染的比例逐步升高?结论:南京市艾滋病患者主要的机会性感染是肺部感染?口腔霉菌感染?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在日常治疗中,应定期监测CD4+ T细胞计数,给予预防感染的相关措施,加强治疗随访和数据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16.
CD_4~+在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艾滋病 (AIDS)患者临床症状和机会性感染与CD+ 4 细胞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2 2例HIV感染者 /AIDS患者CD+ 4 、CD+ 8进行了 3 6例次的检测。结果 CD+ 4 >2 0 0个 / μL时 ,共发生机会性感染 3人次 ( 3 3 .3 % ) ,CD+ 4 <2 0 0个 / μL时 ,共发生机会性感染 2 0人次 ( 95 .8% ) ,CD+ 4 <10 0个 / μL时 ,共发生机会性感染 2人次 ( 10 0 % )。结论 HIV感染者 /AIDS患者在CD+ 4 >2 0 0个 / μL时 ,机会性感染的发生较少 ,CD+ 4 <2 0 0个 /μL时 ,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320例经血感染的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中医证型分布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医四诊信息和中医证型资料,并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并比较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段、病毒载量分段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320例经血感染的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布与证型有相关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μL以下时,以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和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多见;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1~350/μL之间时,以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和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多见;CD+4T淋巴细胞计数大于350/μL,以气血两亏型和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多见。分析病毒载量与证型的关系发现,VL(HIV血浆病毒载量)500 copies/mL时,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最多;其次依次为,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和气血两亏型;500 copies/mLVL104copies/mL时,以气血两亏型最多,其次为痰热内扰型,以及肝郁气滞火旺型和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104copies/mLVL105copies/mL,以气血两亏型为主。结论经血感染的HIV/AID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的规律,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中医辨证证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定量分析HIV、HIV/HBV混合感染者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水平和肝功能改变情况.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对46例HIV感染者,14例HBV/HIV混合感染者及1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CD3 、CD4 、CD8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4 /CD8 比值和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HIV/HBV混合感染组、HIV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67,F=46.06,F=92.51,P<0.01);CD3 细胞计数呈现为HIV/HBV组<HIV组<正常组(P<0.01),CD4 细胞计数表现为HIV/HBV组<HIV组<正常组(P<0.01),CD8 细胞计数表现为HIV组>正常组(P<0.01).CD4 /CD8 比值降低,HIV/HBV组、HIV组<正常组(P<0.01).结论 CD4 细胞绝对计数减少和CD4 /CD8 比值的改变在评价HIV感染者的免疫状况、进展和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HIV/HBV混合感染有可能加重机体免疫功能和肝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