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对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各参数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门诊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163例,按2011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策略将患者分为低风险少症状组67例、低风险多症状组34例、高风险少症状组24例、高风险多症状组38例。所有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试验前后分别检查肺功能。其中肺功能分别测定肺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FEV_1/FVC及呼气峰值流速(PEF)。计算舒张试验前后肺功能参数FEV_1/FVC、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PEF的改善值。结果低风险少症状组、低风险多症状组、高风险少症状组、高风险多症状组FEV_1/FVC改善值为(1.83±1.02)%、(2.80±0.99)%、(1.69±0.59)%、(1.06±0.18)%,FEV_1%pred改善值为(1.72±0.56)L、(2.49±1.02)L、(1.39±0.30)L、(1.08±0.24)L,PEF改善值为(0.26±0.08)L/s、(0.42±0.31)L/s、(0.27±0.12)L/s、(0.16±0.09)L/s,四组FEV_1/FVC改善值、FEV_1%pred改善值、PEF改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风险多症状组FEV_1/FVC改善值、FEV_1%pred改善值、PEF改善值与低风险少症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少症状组FEV_1/FVC改善值、FEV_1%pred改善值明显低于低风险少症状组、低风险多症状组(P<0.05),PEF改善值与低风险少症状组、低风险多症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多症状组FEV_1/FVC(%)改善值、FEV_1%pred(L)改善值明显其他三组(P<0.05),PEF改善值明显低于低风险少症状组、低风险多症状组(P<0.05),PEF改善值与高风险少症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剂对各组COPD患者气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作用,COPD患者应加强应用支气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支气管舒张试验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COPD病人临床资料,采用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对病人肺通气功能进行检查,并以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估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结果随COPD程度加重,病人mMRC值明显增加(P < 0.01);重度组和极重度组病人年龄均明显大于轻度和中度组(P < 0.01)。支气管舒张试验后COPD病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重度组和极重度组病人FVC改变值则均明显大于轻度和中度组(P < 0.01),病人FEV1和FVC改变率均随COPD程度加重而增加(P < 0.05~P < 0.01),而不同程度COPD病人FEV1改变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病人mMRC与年龄、FVC改变值及FVC改变率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267、0.825、0.330,P < 0.01),与FEV1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804,P < 0.01)。结论FEV1是评价COPD病人气流受限程度的指标,而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FVC的变化可用于评估气体陷闭状态,气体陷闭与病人呼吸困难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的反应性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COPD患者,按病情程度分为Ⅰ~Ⅳ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沙丁胺醇后,分别比较肺功能流速指标1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与容量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的改变值。结果: 支气管舒张后,COPD患者的FEV1与FVC均较试验前有不同程度增加(P均<0.01)。Ⅰ~Ⅳ级COPD患者在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后FEV1、FVC均有显著改善。按改变值的大小分段排列,Ⅰ~Ⅱ级COPD患者ΔFEV1较Ⅲ~Ⅳ级患者改善明显(P<0.01);Ⅲ~Ⅳ级COPD患者ΔFVC较Ⅰ~Ⅱ级改善明显(P<0.01)。结论: 不同级别COPD患者在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流速与容量均得以改善。FEV1可作为Ⅰ~Ⅱ级COPD患者对支气管舒张试验反应的重要指标,FVC可作为Ⅲ~Ⅳ级COPD患者对支气管舒张试验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阻塞的可逆性 ,并和哮喘患者进行比较。方法 用 62 0 0AutoboxDL体积描记仪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患者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前后肺通气功能 ,并进行了比较。结果 COPD组和哮喘组的基础肺通气功能并无差异 (P >0 .0 5 ) ;吸药后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均明显改善 (P <0 .0 1) ,且COPD患者的PEF %Pred、FEV1%Pred等指标的改变率显著小于哮喘组 (P <0 .0 1) ;COPD患者中有 16.7%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哮喘患者中91.5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结论 COPD患者气道阻塞具有一定可逆性 ,但可逆程度明显低于哮喘患者 ;部分舒张试验阳性的COPD患者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为肺功能的缓慢减退及进行性气流受限.气流受限不全完可逆,可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健康状况,防止合并症,减少急性发作,阴止病情进展,降低病死率,COPD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是临床常遇到的棘手问题,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有确切疗效,但花费昂贵,并发症多,且基层医院一般无呼吸机,此种方法很难采用,现重点阐述糖皮质激素在COPD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平静呼吸状态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20例中重度COPD患者分别在基础状态和吸入安慰剂30min后测定基础肺功能、主观呼吸困难评分(Borg score)、呼吸方式和呼吸力学指标后,病例分成三组:Ⅰ组吸入沙丁胺醇400μg 15min后,Ⅱ组顺序吸入异丙托溴铵80μg 30min后和吸入沙丁胺醇400μg 15min后,Ⅲ组顺序吸入沙丁胺醇400μg 15min后和吸入异丙托溴铵80μg 30min后,分别重复上述指标测定。结果与安慰剂对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三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IC)增加(P〈0.05),跨膈压(Pdi)、食道压(Peso)、跨膈压压力时间乘积(PTPdi)、食道压压力时间乘积(PTPeso)和气道阻力(Rsw)均明显减少(P均〈0.05);PTPeso的减少与Peso和Rsw的减少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13和0.602,P均〈0.01);三组主观呼吸困难评分降低(P〈0.05),呼吸困难(Borg score)减轻与吸气做功(△PTPeso%)和Rsw的减少(△Rsw)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9和0.358,P均〈0.05),与肺功能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可以降低COPD患者吸气做功和气道阻力,吸气做功的减少与气道阻力减少有关。支气管舒张剂能通过减少气道阻力和吸气做功减轻COPD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支气管舒张剂联合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FEV1、FEV1/FVC以及FEV1%预计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舒张剂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缓解期哮喘和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吸入沙丁胺醇200μg后10m in吸入3%的高渗盐水诱导痰。观察16例哮喘患者、14例COPD患者和11例健康对照者诱导痰前、后肺功能、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2)和不良反应,做诱导痰炎性细胞分类计数。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5(IL-5)的含量。结果:哮喘和COPD患者诱导痰前后肺功能、HR、RR和SaO2均无显著变化(P>0.05)。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16.3±7.2)%显著高于对照组(0.7±0.6)%和COPD组(6.5±5.4)%(P<0.05),而COPD组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数(59.4±10.6)%显著高于对照组(25.1±6.1)%和哮喘组(28.7±7.3)%(P<0.05)。哮喘组诱导痰中IL-5水平(53.3±24.2)ng/L显著高于对照组(20.2±4.1)ng/L和COPD组(29.8±4.7)ng/L(P<0.05)。COPD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数的百分比与基础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间呈负相关(r=-0.58,P<0.05)。哮喘组和COP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25%和42.86%,但轻微且均能耐受。结论:缓解期哮喘和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吸入高渗盐水进行痰的诱导是安全的。诱导痰的分析能反映哮喘和COPD的气道炎症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评价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痰细胞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符合慢性咳嗽诊断标准的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组,31例)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AECOPD组,32例)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痰液诱导及诱导痰细胞学分类,并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结果:咳嗽变异型哮喘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0.186±0.163)×109/L、中性粒细胞(0.401±0.279)×109/L、ECP为(2.93±2.01)mg/L。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0.012±0.005)×109/L、中性粒细胞(0.555±0.288)×109/L、ECP为(0.36±0.28)mg/L。上述3个指标在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表现为痰嗜酸性粒细胞活化为主的多细胞炎症,痰嗜酸性粒细胞咳嗽变异型哮喘气道炎症中有较重要的作用,诱导痰细胞学分析对咳嗽变异型哮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和脂多糖(LPS)刺激后健康者中痰巨噬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方法3组患者运用最小限度侵入法获得诱导痰,纯化后得到小巨噬细胞,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作定量测定。结果COPD组和LPS组的痰液小巨噬细胞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LPS组痰液小巨噬细胞水平与吸入LPS前相比明显增加。C()PD患者小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CCL2、CCL7、CCL13和CCL22的mRNA水平增加,其中CCL13mRNA水平增加100多倍。LPS诱导痰液小巨噬细胞趋化因子表达模式中,CCL2、CCL7向上调节,CCL13向下调节。结论与LPS诱导痰液小巨噬细胞不同,COPD中痰液小巨噬细胞可以主动诱导一系列CCL趋化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LR-2)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诱导痰巨噬细胞上的表达及其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20例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16例COPD稳定期患者、年龄相当的正常人、支气管肺炎患者及健肺支气管肺泡灌洗者各10例纳入本研究。3%-5%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痰液诱导,瑞氏染色行痰细胞分类计数,人淋巴细胞分离液行诱导痰单个核细胞分离。荧光物标记的抗人Toll样受体-2及CD14抗体行巨噬细胞双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平均荧光强度(rMFI)。结果:AECOPD、COPD稳定期、肺炎组诱导痰细胞总数、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炎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数显著低于COPD稳定期组(P<0.01)。正常对照组及肺炎组疗前巨噬细胞TLR-2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AECOPD治疗前后(P<0.01),肺炎组疗后则接近正常(P>0.05)。COPD稳定期、AECOPD巨噬细胞TLR-2表达水平与气道中性粒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0.572,0.892,0.649,P<0.05或0.01)。结论:COPD诱导痰巨噬细胞TLR-2表达水平较正常人低下,这与COPD慢性气道炎症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与全血胆碱酯酶的关系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5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IL-1620血气分析仪测定全血胆碱酯酶的水平。结果COPD患者bl—ChE各临床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0,P=0.011);两两比较,COPDII、III、IV级的bl-Ch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e—ChE各临床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28,P=0.042);两两比较,COPDIII、IV级的e—ChE低于对照组(P〈0.05)。p-ChE各临床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62,P=0.563)。COPDII、III、IV级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全血胆碱酯酶活力升高。结论全血胆碱酯酶可作为评价老年COPD的有效指标,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特别是IL - 8以及中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分别测定 30例健康人和 6 0例稳定期COPD患者诱导痰中的IL - 1β ,IL - 6 ,IL - 8,TNF -α水平、痰细胞分类以及FEV1% ,比较两组人群各参数的差异及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在健康人组痰细胞分类中 ,巨噬细胞占 (5 5 5± 3 6 ) % ,而COPD组中性粒细胞占 (6 1 7± 1 9) % ,皆明显高于同组其他细胞 (P <0 0 5 ,P <0 0 1) ,COPD组痰液中IL - 1β ,IL - 6 ,IL - 8,TNF -α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各项P值均小于 0 0 0 1) ;其中以IL - 8的升高最为突出 (q =8 5 4 4 ,P <0 0 1) .COPD组患者痰中IL - 8与痰中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呈显著正相关 (r =0 88,P <0 0 0 1) ;COPD组患者痰中IL - 8与患者FEV1%呈显著负相关(r =- 0 90 ,P <0 0 0 1) .结论 :诱导痰中IL - 8水平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是COPD稳定期气道炎症的特征 ,可作为观察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活性及其与全身炎症的关系。方法:募集COPD患者及吸烟和非吸烟健康志愿者并检测其肺功能。抽取所有被研究者外周静脉血,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组蛋白并测定HDAC活性。测定所有被研究者外周血清的IL-8及IL-10水平,并观察其与HDAC的关系。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DAC活性与外周血清中IL-8水平呈负相关(在COPD患者中,r=-0.693,P=0.000;在所有被研究者中,r=-0.598,P=0.000)。外周血IL-8水平在健康吸烟者高于健康不吸烟者2倍以上[(106.87±69.94)比(44.23±27.52)ng/L,P=0.000]。外周血IL-8水平在COPD患者高于健康不吸烟者2倍以上[(103.98±82.39)比(44.23±27.52)ng/L,P=0.000]。外周血IL-10水平在健康吸烟者低于健康不吸烟者10%左右[(10.04±0.54)比(11.78±0.45)ng/L,P<0.05]。外周血IL-10水平在COPD患者低于健康不吸烟者10%左右[(10.12±0.56)比(11.78±0.45)ng/L,P<0.05]。外周血清IL-8水平与吸烟量呈线性正相关。IL-10水平与吸烟量零相关。吸烟量超过35包-年的COPD患者与吸烟量少于35包-年者相比,血清IL-8水平前者较后者较升高约3倍以上。结论:至少在轻中度COPD患者的全身炎症与吸烟密切相关。吸烟引起支气管-肺的炎症反应同时,可能通过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DAC活性造成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从痰的色、质、量、味、咯出难易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外周血IL-8、IL-10与吸烟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吸烟相关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SCOPDsp)外周血IL-8andIL-10水平与吸烟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23例未治疗初诊SCOP Dsp、10例健康吸烟者和13例健康不吸烟者的外周血IL-8、IL-10水平;所有入选者同时测定肺功能。结果:SCOP Dsp外周血IL-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44),健康吸烟者外周血IL-8水平显著高于不吸烟者(P=0.031)。外周血IL-8水平与吸烟量成正相关(r=0.681,P<0.001),与SCOP Dsp肺功能分级无关。SCOP Dsp外周血IL-10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IL-8参与了SCOPDsp全身炎症反应,与吸烟程度相关,与SCOPDsp肺功能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及肺功能变化。方法整群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的COPD患者,分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n=96)、单纯慢阻肺组(n=11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胸部高分辨率CT( HRCT)、吸烟指数、肺功能表现,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每次急性加重的住院时间。结果在入选的所有COPD患者中,COPD 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占46.2%(96/208)。与单纯慢阻肺组患者相比,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患者FVC%pred、FEV1% pred、、DLCO%pred、 FEV1/FVC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1)。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2年内平均每人发生急性加重次数(2.4±1.4)次;高于单纯慢阻肺组患者(1.5±1.6)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每次住院时间(12.9±8.6)d;高于慢阻肺组患者(8.3±7.4)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较为常见,在临床表现上容易混淆,根据既往病史、家族史、肺功能检查可进一步区分。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更为明显,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肺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探讨补肺颗粒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作用机制。方法将7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给予补肺颗粒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安慰剂治疗,疗程均为30 d,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变化情况判断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性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6水平。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颗粒可以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炎症状态向减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