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界面(endometrial-myometrial interface,EMI)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gTM Super法对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观察组)子宫内膜(含部分肌层)和对照组4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含部分肌层)的组织进行标记、检测并比较.结果:观察组增生期及分泌期EMI处VEGF、MMP-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远肌层,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EMI处VEGF的高表达,可促使异位内膜及其周围肌层血管生成,而EMI处MMP-2的过度表达与子宫腺肌病内膜组织侵袭力和平滑肌大量增生有关,二者可能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肌层界面(endometrial—myometrial interface,EMI)基质金属蛋自酶-9(MMP-9)及其抑制物-1(TIMP—1)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40例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内膜(含部分肌层)和40例子宫肌瘤的子宫内膜(含部分肌层)的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腺肌病组MMP-9的表达强度EMI处显著高于远肌层(P〈0.05)。EMI处MMP-9表达,腺肌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MI处TIMP-1在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表达,腺肌病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IMP-1在EMI和远肌层的表达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组EMI处的内膜腺体中MMP-9的高表达,可使子宫内膜的侵蚀能力增强,可能参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在子宫腺肌病远肌层内膜、子宫内膜—肌层界面(EMI)处和异位灶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40例腺肌病子宫(增生期20例、分泌期20例)的远肌层内膜、EMI处和异位灶内膜中Bcl-2的表达。结果从增生早期至分泌早期,Bcl-2在EMI处腺上皮细胞的表达均呈阳性反应,增生中晚期Bcl-2表达最强,至分泌中晚期则表达基本消失。EMI处、异位灶腺上皮细胞的表达高于远肌层腺上皮(P<0.05),且增生期高于分泌期(P<0.05)。EMI处与异位灶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灶腺上皮细胞Bcl-2的表达与EMI处的表达相似,均高于远肌层内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正常子宫内膜、28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68例子宫内膜癌中OPN和MMP-2的表达。结果 OPN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增强,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内膜(P<0.01),而MMP-2在正常子宫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内膜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N和MMP-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但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OPN与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34,P<0.01)。结论 OPN和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以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中MMP-2的表达,另选12例增生子宫内膜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结果:MMP-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组MMP-2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低分化组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组(P<0.01)。在有肌层浸润标本中的表达高于无肌层浸润者(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中MMP-2表达增强,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机制是否与其纠正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失衡有关。方法35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米非司酮治疗组(n=19)和对照组(n=16)。子宫内膜作为在位内膜标本,腺肌瘤作为异位内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并比较在位和异位内膜中MMP-9和TIMP-1水平。结果米非司酮治疗组异位内膜组织中,MMP-9在腺上皮细胞内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IMP-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P-9/TIMP-1的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腺肌症患者经过米非司酮治疗后,异位内膜中MMP-9表达下降,TIMP-1表达上升;米非司酮通过下调MMP-9/TIMP-1的比值来控制异位内膜组织的种植侵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机制是否与其纠正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失衡有关.方法 35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米非司酮治疗组(n=19)和对照组(n=16).子宫内膜作为在位内膜标本,腺肌瘤作为异位内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并比较在位和异位内膜中MMP-9和TIMP-1水平.结果 米非司酮治疗组异位内膜组织中,MMP-9在腺上皮细胞内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IMP-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P-9/TIMP-1的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腺肌症患者经过米非司酮治疗后,异位内膜中MMP-9表达下降,TIMP-1表达上升;米非司酮通过下调MMP-9/TIMP-1的比值来控制异位内膜组织的种植侵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界面(endometrial-myometrial interface ,EM 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ElivisiongTM Super法对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观察组)子宫内膜(含部分肌层)和4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子宫内膜(含部分肌层)的组织进行标记、检测并比较。【结果】观察组增生期及分泌期EMI处VEG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远肌层( P <0.05),观察组增生期、分泌期EMI处VEGF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EMI处VEGF的高表达,可促使异位内膜及其周围肌层血管生成,其可能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及痛经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原位内膜、异位内膜及对照组(40例)正常子宫内膜MMP-7的表达.结果 MMP-7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MP-22(基质金属蛋白酶-22)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5例子宫内膜癌、50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5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进行标记及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中MMP-22的表达阳性率为83.6%。50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MMP-22的表达阳性率为50%,二者阳性表达均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为高(P<0.05);随着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MMP-22的表达显著增高;在子宫内膜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MMP-22的表达远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MMP-22的高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提示MMP-22可作为子宫内膜癌临床诊断的指标和化学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自发性胎膜早破患者和正常分娩产妇及择期剖宫产产妇胎膜组织中明胶酶A(MMP 2)及其特异性组织抑制剂(TIMP 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探讨明胶酶A及其特异性组织抑制剂在正常分娩前后和病理状态胎膜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和SP法对8例自发性胎膜早破患者、8例正常分娩产妇以及8例择期剖宫产产妇的胎膜组织中 MMP 2 和 TIMP 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定位进行检测。用光镜观察胎膜组织形态学特征的改变。结果: MMP 2 蛋白和mRNA在胎膜早破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分娩组和剖宫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正常分娩组的表达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TIMP 2蛋白和mRNA在剖宫产组表达最高,正常分娩组次之,胎膜早破组最低,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MP 2在羊膜细胞内表达,在羊膜细胞的间叶细胞个别表达,强表达于绒毛膜的光滑的滋养细胞;TIMP 2表达于羊膜上皮细胞、网状细胞、绒毛膜滋养层。胎膜早破组的胎膜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结论:胎膜早破组的胎膜中MMP 2的表达明显增高,而 TIMP 2 的表达明显降低,MMP 2 和 TIMP 2 的表达失调将导致胎膜基质的降解增加并最终导致胎膜的破裂。  相似文献   

12.
魏华芳  谢守珍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831-1831,190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一2(MMP一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正常子宫内膜,4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原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MMP-2、TIMP-2的表达。结果MMP一2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原住内膜及异位内膜中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2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原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子宫腺肌病中MMP一2的高表达,TIMP一2的低表达使MMP一2与TIMP一2平衡失调,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剂1(TIM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浸润前沿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54例标本行WHO分级和IFG计分,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口腔鳞癌组织中MMP9和TIMP1的表达。结果:MMP9和TIMP1蛋白在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均有表达。MMP9阳性表达随浸润深度、TNM分期、WHO病理分级和IFG计分递增而递增(P<0.01),与浸润深度、TNM分期和IFG计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s=0.420,rs=0.460和rs=0.361,P<0.05;Spearman检验)。TIMP1随细胞分化程度增加呈递减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IFG计分有显著差异(P<0.01)。口腔癌浸润前沿肿瘤细胞表达与癌中心细胞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MP9和TIMP1在口腔鳞癌的上皮及间质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浸润前沿癌细胞的表达明显强于中心区,表明肿瘤浸润前沿细胞侵袭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
姜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154-415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皮肤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观察MMP-9和TIMP-1在51例皮肤黑色素瘤及15例色素痣石蜡切片中的表达,使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色素痣比较,皮肤黑色素瘤中MMP-9表达较强(P<0.05),MMP-9/TIMP-1比值较高(P<0.05)。MMP-9和TIMP-1的表达及MMP-9/TIMP-1比值与黑色素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MMP-9表达较强(P<0.05),MMP-9/TIMP-1比值较高(P<0.05)。结论:MMP-9、TIMP-1蛋白的表达与皮肤黑色素瘤的侵袭性有关,MMP-9/TIMP-1比值增高提示肿瘤具有较高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双歧杆菌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黏膜MMP-2、NF-κB激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Bf)活制剂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的影响,并检测其对细胞核因子(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影响,探讨双歧杆菌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双歧杆菌(Bf)组。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NBS)和10%乙醇混溶(1∶1,V/V)灌肠建立大鼠UC模型;双歧杆菌(Bf)给大鼠灌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柳氮磺胺吡啶组则给大鼠灌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则正常饲养,不予任何处理,共4周。4周后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的变化(毛色、精神、活动、食欲、睡眠、体力、大便情况),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应用Bf前后NF-κB、MMP-2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应用双歧杆菌制剂后,UC的症状、组织损害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同时MMP-2表达较模型组降低(SASP:3.200±0.761;Bf:4.270±1.600,P<0.05),NF-κB的表达也降低(SASP:3.520±1.029;Bf:3.400±1.037,P<0.05),但较正常对照组仍有明显增加;MMP-2的表达与NF-κB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765,P<0.05)。同时,SASP组与Bf组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生态制剂Bf对UC有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核结合活性,进而降低MMP-2的表达完成的,其作用与SASP作用相当,可作为临床上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间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在肾细胞癌(RCC)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它们在肾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RCC石蜡标本中MMP-2、TIMP-2和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2和VEGF在RCC中表达率明显升高,但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MMP-2和VEGF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IMP-2与MMP-2表达存在负相关性,TIMP-2对MMP-2有一定拮抗作用。结论:MMP-2与TIMP-2平衡状态的改变,很可能与RCC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VEGF可作为判断RCC淋巴结转移和临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与术后复发或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SCC术后存活5年以上且无复发转移组(A组)和术后在1年内发生复发转移死亡组(B组)肿瘤组织细胞中的MMP-2、TIMP-2表达情况.结果:MMP-2、TIMP-2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中不表达或少量表达,在ESCC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MMP-2和TIMP-2在B组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1).MMP-2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关系(P<0.05和P<0.01);TIMP-2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率亦均有相关关系(P<0.01和P<0.05).TIMP-2表达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MMP-2、TIMP-2 表达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情况与食管癌术后发生复发转移有明显相关性,联合检测 MMP-2、TIMP-2表达对预测ESCC术后发生复发转移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