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实验性肺动脉高压(PAH)的预防作用,并探讨Caveolin-1与PAH的关系。方法:85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M+S组大鼠首先给予野百合碱(MCT,5mg/kg)皮下注射和辛伐他汀(1mg/kg)灌胃,每日各1次,连续2周,自第2周末至第6周末继续按辛伐他汀初始给药方案灌胃而不再进行MCT皮下注射。MCT组实验前2周给予每日1次MCT(5mg/kg)皮下注射,且自第1周开始至第6周末持续给予同辛伐他汀等体积的0.9%盐水灌胃。对照组组自实验开始至实验第6周给予同辛伐他汀等体积的0.9%盐水灌胃,此外,实验前2周给予同MCT等体积的0.9%盐水皮下注射。自实验开始,间隔2周对各组大鼠进行体循环动脉压(S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及Caveolin-1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实验总共观察6周。结果:MCT组大鼠实验第4周末RVSP和RVHI分别为(23.5±1.9)mmHg和0.31±0.02,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M+S组大鼠至第6周末才出现RVSP明显升高,但观察期间该组大鼠RVHI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MCT组大鼠实验第2周末Caveolin-1蛋白相对含量较Saline组显著降低(P<0.05),且在随后4周内表达进一步下调,而M+S组在实验6周内未观察到有统计学意义的Caveolin-1表达下调。结论:Caveolin-1表达下调是大鼠实验性PAH形成的重要伴随特征之一,辛伐他汀对大鼠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具有预防作用,该机制与其抑制Caveolin-1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组和低氧阿托伐他汀干预组。4周后观察肺动脉压及右心肥厚指数,HE染色和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低氧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右心肥厚指数高于正常组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P<0.05);光镜显示:4周后低氧组肺细小动脉血管壁平滑肌层明显增生,电镜下内皮细胞向管腔突起,胶原纤维增多,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正常组、阿托伐他汀组大鼠肺组织血管壁的改变明显减轻。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减轻低氧性肺细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的增生,减轻血管重构,降低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野百合碱致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和肺小动脉重构的作用,以及对肺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辛伐他汀对照组、肺动脉高压模型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和血红素加氧酶抑制剂(ZnPP)组。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以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的质量比(RVHI)作为评价右心室肥厚的指标。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并计算动脉管壁面积百分比和动脉管壁直径百分比以评价肺血管重构严重程度。免疫组化方法观察HO-1在大鼠肺组织中表达部位,通过免疫印迹法半定量测定肺组织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治疗组mPAP、RVHI显著降低[(35.63±5.10)mm Hg比(65.78±15.51)mm Hg,0.33±0.05比0.53±0.06,P〈0.05]。辛伐他汀治疗减轻了肺血管重构,动脉管壁面积百分比和动脉管壁直径百分比分别为(50.78±9.03)%和(43.75±4.23)%,较模型组明显降低[(65.92±7.19)%,(52.00±5.35)%]。免疫组化显示在肺动脉高压模型组,HO-1主要在肺泡巨噬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辛伐他汀治疗组,HO-1表达明显增高,尤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呈强阳性表达。HO-1的抑制剂ZnPP部分抑制辛伐他汀对PH大鼠的作用,其mPAP为(52.88±17.45)mm Hg,动脉管壁面积%为(50.78±9.03)%,动脉管壁直径百分比为(52.00±5.35)百分比。结论辛伐他汀减轻野百合碱诱导大鼠的肺动脉高压,抑制肺血管重构改变,其作用机制与增加HO-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瑞舒伐他汀钙干预大鼠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组(M组)和瑞舒伐他汀钙组(R组),M组和R组给予野百合碱皮下注射,R组同时给予10 mg/(kg·d)瑞舒伐他汀钙灌胃,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RV/(LV+S)、肺组织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野百合碱可以上调MCP-1表达,诱导mPAP升高,提高RV/(LV+S),瑞舒伐他汀钙可以下调MCP-1表达,降低mPAP,降低RV/(LV+S)。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能通过下调MCP-1改善大鼠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丹参(SMB)对野百合碱(MCT)所致肺动脉高压(PAH)大鼠的保护。[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PAH组、SMB组。PAH 组和SMB组大鼠一次性项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50 mg/kg)建立PAH模型,于制模后3周SMB组开始给予腹腔注射SMB[(200 mg/(kg·d)],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2周后观察大鼠肺小动脉病理改变。[结果] SMB组肺小动脉管壁中膜厚度、中膜厚度与外径的比值、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管腔面积与血管总面积与PAH组、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丹参能部分逆转肺血管结构重建,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从而修复野百合碱诱导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6.
氟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内皮素-1(ET-1)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术后6h随机分为心力衰竭对照组和氟伐他汀组,另设假手术组。直接灌胃给药8周后行高频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心脏重塑指标、左室非梗死区心肌ET-1mRNA表达的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力衰竭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E峰、E峰减速度、E/A、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右心室心肌肥厚指数、非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CVF)和ET-1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1),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心力衰竭对照组比较,氟伐他汀组的LVEDD、LVEDV、E峰、E峰减速度、E/A、LVEDP和左、右心室心肌肥厚指数、CVF和ET-1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1),FS和EF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ET-1参与了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纤维化和心衰进展,氟伐他汀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和心衰进展的作用机制至少部分与其下调ET-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以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瑞舒伐他汀拮抗肺高血流性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分流给药组、分流组、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室肥厚指数(RVI)、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WT)、肺小动脉管壁面积百分比(WA)的变化,TUNEL法检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分流给药组较分流组大鼠mPAP、RVI、WT、WA值均有所下降,分流给药组大鼠凋亡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明显增多,而bcl-2蛋白的表达减弱。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抑制肺高血流性模型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及肺血管重构,而抑制大鼠肺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是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氟西汀(Flu)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AH)的抑制及其与GATA-4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建立MCT诱导的慢性炎性PAH大鼠模型.用不同剂量的Flu给大鼠灌胃,检测PAH各项指标和肺组织GATA-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压、右心指数、肺动脉血管壁厚度以及肺组织GATA-4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Flu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了以上各项指标.结论 大鼠PAH的形成与GATA-4过度表达有关.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Flu可能通过抑制GATA-4蛋白的表达而抑制MCT诱导的大鼠PAH.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缬沙坦 (Valsartan)对野百合碱 (Monocrotaline,MCT)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M组 (肺动脉高压模型组 )一次性项背部注射野百合碱 (6 0 m g/ kg)后自由摄食、饮水 ;V组 (缬沙坦干预组 ) ,同 M组注射野百合碱并同等条件饲养 ,4周后开始用缬沙坦 (2 0 mg/ kg· d- 1 )灌胃 ,持续 4周达实验终点 ;C组 (正常对照组 )一次性项背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与实验组同等条件饲养。采用大鼠尾压测定仪测量鼠尾动脉压 ,然后经微导管介入测定大鼠肺动脉平均压 (m PAP) ;计算右室肥大指数 [RV / (L V+S) ];TUNEL法进行右室心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缬沙坦可有效降低 MCT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 m PAP(P <0 .0 5 ) ;抑制右室心肌细胞凋亡 (P <0 .0 1) ;对体循环压力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可有效防治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室心肌细胞凋亡 ,作用机制可能与其AT1受体阻断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野百合碱(MCT)诱导雄性SD 大鼠肺动脉高压(PAH)模型,观察间歇性低压低氧(IHH) 对动物模型PAH 的预防作用及其对肺血管的保护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 组)、肺动 脉高压组(PAH 组)、间歇性低压低氧组(IHH 组)和IHH+MCT 组。CON 组不进行任何处理,28 d 后直 接行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肺动脉平均压(mPAP)的测定,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并行血管环 灌流实验观察血管反应性改变。PAH 组经腹腔注射MCT 14 d 后进行实验。IHH 组接受模拟5 km 海拔高 度,6 h/d 的IHH 处理28 d 后实验。IHH+MCT 组先经受28 d 的IHH 后,腹腔注射MCT 14 d 后实验。结果 PAH 组大鼠从注射MCT 后1 周体重较CON 组减轻,倦卧,喘促,活动量、进食量减少。IHH+MCT 组大 鼠一般情况较同期的PAH 组有所改善,但较CON 组差。实验过程中PAH 组死亡2 只,其余各组均全部存 活。PAH 组的mPAP、RVSP、RV、LV+S、RVHI 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H 组高 于其他组,IHH+MCT 组的指标较PAH 组显著降低。PAH 组大鼠肺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收缩及舒张反应 与CON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H 组受损,而IHH 干预后,可改善其受损的内皮依赖性的 血管收缩及舒张反应。结论 IHH 能够有效降低MCT 诱导的PAH 大鼠升高的mPAP、RVSP、RV、LV+S、 RVHI,且对PAH 大鼠肺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收缩及舒张反应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野百合喊复制Wistar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汉防己甲素对肺腺泡内动脉构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汉防己甲素可使肺腺泡内动脉中膜厚度、中膜厚度占血管外径百分比、肌型动脉数及部分肌型动脉数分别减少16.4%、30.5%、24.3%和16.4%,并使无肌型动脉数增加24.7%,肺腺泡内动脉内皮细胞变性减轻,中膜胶原纤维和周细胞的增生和肌样分化减少。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窖蛋白-1(Cav-1)在人肺浸润性腺癌(PIA)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MAP LC3B)的关系及它们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量子点免疫荧光组织化学(QDs-IHC)技术检测Cav-1和LC3B蛋白在肺腺癌组织芯片包括68例PIA组织和10例非癌性肺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在10例PIA和10例非癌性肺组织中利用定量实时PCR检测Cav-1和LC3B mRNA的变化。结果:与非癌变肺组织相比,Cav-1和LC3B蛋白和mRNA在肺浸润性腺癌肿瘤细胞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Cav-1在肿瘤细胞和基质的表达均与腺泡为主型PIA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P>0.05)。LC3B在贴壁型的PIA阳性率为60.0%(9/15)显著高于腺泡为主型PIA的阳性率26.3%(10/38)(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P>0.05)。Cav-1和LC3B蛋白在肿瘤细胞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28,r=0.267)。结论:无论是在肿瘤细胞还是基质,Cav-1表达缺失可促进肺浸润性腺癌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肿瘤细胞自噬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野百合碱复制Wistar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汉防己甲素对其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及对肺腺泡内动脉的影响。结果表明:汉防己甲素可使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收缩压及右心房收缩压分别降低28.0%、28.3%及31.5%;并使肺腺泡内动脉内皮细胞空泡变减少,内皮下腔减少和缩小,中膜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细胞亦减少,使其管壁变薄。  相似文献   

14.
孟鲁司特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酸白三烯 ( Cys L T)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和评价其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效应。方法 将 3 0只雄性 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孟鲁司特预防组 ,以常压低氧复制肺动脉高压模型 ,采用酶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浆中白三烯 C4( L TC4)含量 ,对大鼠肺组织切片采用 HE染色 ,经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肺小动脉管壁厚度的变化。结果 低氧组大鼠右心室肥厚指数〔 RV/( L V+ S)〕、肺小动脉管壁厚度指标〔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 ( WT% )和管壁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 WA%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RV/( L V+ S) :3 0 .85 %± 1.44 % vs2 0 .75 %± 1.97% ;WT% :2 3 .5 4%± 4.43 % vs13 .17%± 3 .67% ;WA% :72 .76%± 9.2 8% vs5 0 .41%± 6.3 7% ,P均 <0 .0 1〕,血浆中 L TC4浓度 ( 2 3 95 .40± 193 .86pg/m l)也高于正常对照组 ( 10 0 6.5 0± 193 .17pg/ml,P<0 .0 1) ;经孟鲁司特处理的低氧大鼠其 RV/( L V+ S)为 2 4.0 9%±1.0 9%、WT%为 15 .44 %± 4.72 %和 WA%为 5 1.98%± 12 .18%均低于低氧组 ( P<0 .0 1) ,而血浆中 L TC4浓度( 2 70 6.2 5± 3 5 0 .49pg/ml)与低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低氧刺激血浆 L TC4的合成和释放 ,Cys L T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骨折愈合不同时期骨折部位caveolin-1蛋白的表达规律。 方法 S-D大鼠40只,建立骨缺损模型。于术后1、2、3、4周随机选取10只大鼠,测定骨折处骨痂骨密度值。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及caveolin-1蛋白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随着骨折愈合时间延长,骨折部位骨痂骨密度逐渐增加,于术后第4周达最大。组织学结果显示,第1周,间充质细胞及软骨细胞膜上开始有caveolin-1蛋白表达;第2周,软骨细胞大量增殖,其膜上caveolin-1蛋白表达增加;第3周,软骨细胞退变、凋亡,其细胞膜上caveolin-1蛋白表达开始减少;第4周,软骨细胞被成骨细胞取代,caveolin-1蛋白表达基本消失。 结论 骨折后caveolin-1蛋白表达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与软骨细胞出现、消失有关,推测caveolin-1蛋白与软骨细胞分化、增殖有关,而与骨折后骨矿化过程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辛伐他丁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门诊及住院病人200例,随机分对照组(Ⅰ组)50例、阿司匹林(Ⅱ组)50例、辛伐他丁组(Ⅲ组)50例、辛伐他丁联合阿司匹林(Ⅳ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平喘、抗炎治疗,阿司匹林组常规治疗外加用100mg qd治疗,辛伐他丁组常规治疗外加用40mg qn治疗,辛伐他丁联合阿司匹林组常规治疗外加用辛伐他丁40mg qd、阿司匹林100mg qd,同时对照组加用安慰剂。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疗程2月)肺功能(FEV1、FEVI/FVC%)、肺动脉收缩压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的变化情况。结论辛伐他丁组及辛伐他丁联合阿司匹林组治疗后患者平均肺动脉压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使用相比,联合应用对改善肺动脉高压更明显;二组肺功能下降较对照组更缓慢(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形成过程中MAPK组织蛋白1(Morg1)在肺内的动态表达和意义,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缺氧3d,7d,14d和21d组(H3,H7,H14。和H24组),每组8只,常压缺氧复制HPH大鼠模型,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室肥大指数(RVHI)、血管形态学指标;western-blot检测Morg1蛋白质表达。结果①H7组大鼠mPAP开始上升,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14组达高水平并维持于此水平。缺氧14d后出现肺血管重塑,RVHI改变。②Morg1蛋白在C组呈弱阳性表达(0.085±0.007),H3H7组表达升高(0.102±0.003,0.124±0.010),H14组达高峰(0.146±0.006,与C组比较,P〈0.05)。结论Morg1蛋白含量在HPH大鼠中呈动态表达,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慢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40只,肺动脉高压组32只,采用腹腔注射野百合碱溶液建立慢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8只,注射同样剂量的乙醇和生理盐水混合液。注射28d后通过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压力,评价造模效果。肺动脉高压组大鼠于建模前后行超声检测,测量反映左右心室结构和功能的指标。结果成功建立慢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29只。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和右室收缩压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测量结果显示肺动脉高压组大鼠干预后舒张末期右心室上下径显著增大(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及上下径变化不显著(P〉0.05)。二尖瓣、三尖瓣E/A明显降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值、短轴缩短率及每搏量干预前后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室结构改变,左右心室的舒张功能下降,短期内左室收缩功能未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剂量胸部CT扫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35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收缩压结果,分为无肺动脉高压组(n=121)、轻度组(n=50)、中度组(n=35)、重度组(n=29),所有患者均通过低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