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氯胺酮致泌尿系统损害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氯胺酮(K粉)引发泌尿系损害的诊治方法及可能机制。方法滥用K粉患者35例,年龄18-35岁,吸食K粉1-5年,均因严重的下尿路症状就诊,尿培养阴性,尿找结核菌阴性,尿红细胞形态正常或畸形,5例出现肾功能不全,IVP和CT检查提示10例出现双侧集合系统扩张和输尿管上段或全长扩张,其中膀胱挛缩2例并膀胱输尿管反流。结果患者停止或减少滥用K粉并药物治疗,30例血尿消失,20例尿频、下尿路症状缓解或消失,2例膀胱挛缩经保守治疗后,膀胱容量恢复正常。结论 K粉致沁尿系损害是一种以下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全尿路可逆性炎症表现,停止使用K粉及对症处理可取得满意的效果。膀胱挛缩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吸食氯胺酮(K粉)导致泌尿系损害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2例滥用K粉患者者,其中男10例,女2例,所有患者均有严重的尿频、尿急、尿痛及急迫性尿失禁,不同程度血尿及肝肾功能损害.尿培养及尿找抗酸杆菌结果均为阴性.影像学检查提示有双肾积水、输尿管扩张,膀胱壁增厚.膀胱镜提示有慢性炎症改变.嘱患者戒毒,予以碱化尿液、α-受体阻滞剂、M-胆碱受体阻滞剂等对症处理.12例患者均予利多卡因+类固醇激素、透明质酸钠膀胱内灌注治疗.结果 停止吸毒后,12例患者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所有患者经验性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反复.膀胱内药物灌注后症状缓解明显.结论 吸食K粉可致严重泌尿系损害,戒毒和膀胱内药物灌注可取得较为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8年5月~2012年1月85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的吸毒病史、前列腺腺症状评分、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泌尿系统超声、CT以及尿流动力学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85例患者,平均年龄(23.4±2.())岁,OABSS评分平均为(9.1±2 6)分;尿常规细菌学培养阴性占94.4%;影像学提示出现上尿路损害改变76例(89.4%),尿流动力学提示:最大膀胱容量为18~121 mL,平均(68.8±25.2)mL;膀胱顺应性5.5~23.4 mL/cm,平均(13.9±7.6)mL/cm.结论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以下尿路刺激症状为主,病理提示膀胱粘膜溃疡性改变,尿流动力学提示膀胱容量的减少;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依赖于病史及临床检查,缺乏特异性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氯胺酮(K粉)所引发的以下尿路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便选取2008年11月—2016年4月因吸食"K粉"导致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患者40例,首先戒断氯胺酮,服用α受体阻滞剂和M受体阻滞剂对症治疗,同时保护肝肾功能,根据膀胱刺激症状和膀胱挛缩的程度采用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和(或)麻醉状态下以生理盐水作为灌注液,进行水压扩张膀胱术;灌注前应常规行膀胱黏膜活检;症状严重者可行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结果 40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下尿路刺激症状缓解,其中血尿消失最快最明显,但尿频尿急缓解较慢.随访1年,只有2例患者由于不能完全杜绝K粉的滥用,出现症状反复.结论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可能是一种以下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膀胱功能损害,其病理结构与间质性膀胱炎相类似,运用上述治疗原则处理,治疗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氯胺酮(K粉)相关性膀胱炎的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予以讨论。结果: 3例患者中2例表现为严重的下尿路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以及排尿困难,伴有血尿或急迫性尿失禁。尿常规及培养阴性。影像学检查发现膀胱壁增厚,膀胱容量较小。膀胱镜及病检显示膀胱黏膜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改变。分别对3例患者给予激素、膀胱水扩张及戒断K粉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随访3~4个月,1例无复发,1例因复吸K粉、1例因术前严重挛缩膀胱症状复现。结论: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是一种以下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泌尿系损害,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均不明确,早期戒断K粉,及早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氯胺酮(俗称K粉)作为一种新型毒品经常出现在娱乐场所,其危害人群主要为青少年.研究发现,吸食K粉的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等尿路症状,导致膀胱炎,膀胱挛缩,称为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1].我院曾收治1名因吸食K粉导致膀胱挛缩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24岁,主因"反复尿频、尿急、尿痛7个月"于2013年8月12日收入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患者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伴肉眼血尿,每天小便40~50次,无发热、畏寒,无腰酸、腰痛,曾反复于多家医院就诊,给予抗感染等治疗,症状略有好转(具体治疗药物不详),但每次治疗结束后2~3d上述症状再次复发.  相似文献   

7.
覃庆平  王伟  卢启海  周毅 《华夏医学》2012,25(4):529-531
目的:探讨氯胺酮(K粉)相关性膀胱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6例氯胺酮相关性 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包括戒除K粉或减少使用频率),各种下尿路症状(LUTS)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其中血尿消失最明显;联合戊聚硫钠(PPS)和(或)透明质酸钠膀胱内灌注治疗,症状改善.结论:戒除K粉或减少使用频率,联合PPS和透明质酸钠治疗可缓解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并发上尿路功能损害患者膀胱漏尿点压的变化。方法:对23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泌尿系统的B超或静脉肾盂造影和尿动力学检查,重点观察膀胱漏尿点压。结果:泌尿系统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显示15例患者有上尿路损害;尿动力学检查显示14例患者膀胱漏尿点压>3.92kPa。8例无上尿路损害患者,膀胱漏尿点压均<3.92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的同时了解膀胱漏尿点压力和膀胱尿道功能,可预测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膀胱癌行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方法:膀胱癌10例采用改良Sigma直肠膀胱术式。折叠乙状结肠约20~25 cm后全层切开,再缝合成低压袋,顶端固定在骶岬处,两侧输尿管经腹膜后抗反流法种植于肠袋最高点。结果:10例患者尿控率100%,无尿失禁、未发生明显酸碱平衡紊乱、肾功能损害及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6个月后血电解质正常后减量服用苏打片6例,B超提示左肾轻度积水1例,左肾结石行体外碎石治疗1例,术后15个月黏连性肠梗阻严重电解质紊乱死亡1例。结论:全膀胱切除肠代膀胱尿路分流术顺应性好,无反流,不影响上尿路功能,无严重全身营养代谢紊乱,手术简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骶椎管病变患者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40例腰骶椎管病变患者,均经腰椎MRI检查确诊.40例行尿液分析及中段尿培养、血肌酐(SCr)测定;29例行泌尿系B超检查;30例行静脉泌尿系造影(IVU)检查;22例行膀胱返流造影检查;33例行尿动力学检查.以上尿路损害为应变量,以上尿路损害可能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0例有上尿路损害,其中肾、输尿管扩张积水者12例,膀胱输尿管返流(VUR)17例27侧,SCr水平平均为(98.2±86.3)μmol/L,异常升高者6例.尿路感染者17例.35例行剩余尿量测定,31例有剩余尿量,平均(262±232)ml.尿动力学检查显示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平均为(41±21)cm H2O,顺应性平均为(22±19)ml/cm H2O;排尿期出现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SD)16例(48.5%),逼尿肌无反射16例(48.5%),逼尿肌反射减弱13例(39.4%).16例行静态尿道压力描记,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平均为(76±33)cm H2O.与上尿路损害可能相关的因素有低逼尿肌顺应性、高储尿期逼尿肌压、剩余尿量增多、高最大尿道闭合压、逼尿肌收缩力受损、DSD、尿路感染(P<0.05).与上尿路损害可能无关的因素有年龄、性别、腰骶椎管病变类型、术式、尿流率、膀胱容量(P>0.05).结论 低逼尿肌顺应性、高储尿期逼尿肌压、剩余尿量增多、高最大尿道闭合压、逼尿肌收缩力受损、DSD、尿路感染是腰骶椎管病变患者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KAUD)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为诊断KAUD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KAUD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超声(45例)、X线(38例)、CT(28例)、MR(I10例)及SPECT(25例),描述各类检查的特征性改变及影像特点,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价。结果 KAUD患者的影像学改变主要集中在泌尿系统和胆道系统。基本的影像学特征包括:⑥膀胱壁增厚,呈炎性改变;⑥膀胱挛缩,容量减小;⑥集合系统扩张,多数双侧同时出现,输尿管壁增厚,输尿管狭窄;⑥肾实质损害;⑥胆道系统扩张;⑥邻近脏器及淋巴结的炎性改变。结论 KAUD的影像学改变具备典型的特征性,对于具有严重LUTS症状的患者如果出现了相应的改变应该考虑KAUD的可能性,结合氯胺酮滥用史可明确KAU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Ketamine is a dissociative anaesthetic agent that is still widely used in veterinary and human medicine. It is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as a recreational hallucinogenic drug. Chronic ketamine abuse is known to account for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and urinary bladder dysfunction. There is now emerging evidence that ketamine misuse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tests and biliary tract abnormality. We report three cases of chronic ketamine misuse in three young men who all presented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 and biliary tract abnormality. We also describe the clinical features, radiological findings and potential underlying mechanisms for this new entity.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时机和有效性。方法 总结本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儿童4例,成人8例;左侧4例,右侧5例,双侧3例。输尿管剪裁整形再植术8例,肾输尿管全切术4例。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2年,病情稳定。2例患儿术后发育正常,健肾代偿性增大;8例输尿管剪裁整形再植术者,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变,经B超及IVU复查,术侧肾、输尿管积水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肾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儿童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成人患者可根据病变情况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合并输尿管口囊肿致上半肾、输尿管积水采用经尿道输尿管口囊肿电切术的治疗价值。 临床资料与方法: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其中患侧腰部酸胀不适3例,排尿困难2例,反复尿路感染2例。9例患者术前均行彩超、IVU、CTU和膀胱镜检查确诊。均采用经尿道输尿管口囊肿电切术治疗。 结果:9例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手术时间20min-40min,平均28.3min,术中出血均少于20ml,3例患者术中放置双“J”管,术后膀胱冲洗颜色清亮,所有病人均于术后24小时内停膀胱冲洗,术后2-3天拔除导尿管并出院,术后平均住院天数2-3天。术后6-8周拔出双“J”管,术后随诊1-24个月,复查B超,所有肾积水均减轻,仅有3例病人仍有轻度积水,未再出现肾积水加重,无腰酸、腰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尿路感染者也未见复发。 结论:经尿道异位输尿管口囊肿电切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接受程度好等优点,可作为有手术指征的伴有输尿管口囊肿的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病人的首选治疗方式,术中应仔细观察正常及异常输尿管开口喷尿情况,电切时对于较大的囊肿注意电切范围尽量保护好输尿管抗反流机制,而较小的囊肿甚至可切除全部囊壁避免术后瘢痕愈合导致输尿管口狭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症状性上尿路结石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47例妊娠期并发症状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本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结果47例患者输尿管结石41例,左侧16例,右侧22例,双侧3例,肾结石6例,左侧2例,右侧4例。主要症状为腰腹部疼痛、肉眼血尿、发热。超声检查发现结石34例,11例行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RU)发现结石,2例因顽固性腰痛伴发热行榆尿管软镜检查发现结石并行钬激光碎石术。所有患者首先采取保守治疗,予以解痉、止痛、输液抗感染等治疗,9例肾积水较严重且反复发作肾绞痛予以输尿管软镜镜下钬激光碎石术,顺利;7例患者出现反复发热,其中2行膀胱镜下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引流尿液,5例行肾穿刺造瘘引流尿液,症状均缓解;其余31例自行排出结石。47例患者均未出现流产,顺利分娩。结论妊娠期泌尿系结石诊断明确后,如果无肾孟积水、脓毒症或肾功能障碍,应首先采取保守治疗。一旦出现肾功能衰竭、脓毒症及保守治疗失败者,应行积极的外科治疗。经皮肾穿刺造瘘或逆行输尿管置管引流尿液法应为首选;榆尿管软镜下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既可以用来诊断,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作为一线治疗手段;总之,妊娠期合并土尿路结石的治疗必须个体化,要根据孕妇的一般情况、孕期、上尿路结石特点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盆腔脂肪增多症两例兄弟患者报道及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例盆腔脂肪增多症兄弟患者,均因肾功能不全就诊.检查均发现双侧肾盂重度积水,肾皮质变薄,双侧输尿管全程扩张.输尿管上段扩张,下段狭窄;直肠腔受压.膀胱与直肠周围被大量脂肪组织包绕,膀胱呈梨形,位置抬高前移,均行"回肠膀胱术".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盆腔脂肪增多症诊治特点.通过Medlin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与清华同方医学期刊数据库文献检索系统,以"Pelvic lipomatosis"、"盆腔脂肪增多"或"骨盆脂肪增多"为主题词进行检索, 在1959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共检索出96篇文献,198例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198例中男∶女之比为27∶ 1.盆腔脂肪增多症是一种不明病因的良性疾病,表现为盆腔内膀胱和直肠周围间隙脂肪过度生长,常以泌尿系统或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常与高血压、增生性膀胱炎及上尿路梗阻等合并存在,并存在发生血栓性疾病、尿路结石和膀胱腺癌的风险.最重要的鉴别疾病是脂肪肉瘤.盆腔脂肪增多症的治疗多以解除尿路梗阻的尿流改道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镜种联合技术处理复杂输尿管狭窄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运用该技术治疗的16例复杂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患者均为医源性狭窄。术前患侧肾脏重度积水4例,中度积水7例,轻度积水5例。根据输尿管狭窄的具体位置及长度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和脏器损伤。术后随访患者8~18个月,患者患侧肾积水均不同程度减轻,未发生输尿管再狭窄。结论:双镜种联合技术在术中能精准定位狭窄段、检验吻合效果、扩张炎性狭窄、提高远端输尿管狭窄行端-端吻合术的可能性,是一种治疗复杂输尿管狭窄疗效确切且安全可行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引起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上尿路损毁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膀胱扩大术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依据上尿路损毁的标准将150例患者分为有或无上尿路损毁2组,对年龄、性别、病程、既往脊柱手术史、膀胱管理方式、影像尿动力学参数是否与上尿路损毁有关进行研究。然后,从中筛选出曾行膀胱扩大术的37例患者,通过比较手术前后肾功能(以血肌酐值代表)、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来评估膀胱扩大术的疗效。结果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中膀胱顺应性降低(79.3%)最为常见,并且是上尿路损毁的主要危险因素(P =0.001,OR =2.802,95% CI:1.510~5.199)。膀胱扩大术不仅能改善膀胱顺应性(P =0.000),还能增大膀胱容量(P =0.000)、降低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P=0.008),进而改善肾功能(P =0.000)、肾积水(94.2%)、输尿管扩张(94.0%)和膀胱输尿管反流(94.1%)。结论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中膀胱顺应性降低最为常见,并且是上尿路损毁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膀胱扩大术能阻止、甚至改善或逆转上尿路损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