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相似文献   

2.
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胰腺)或全身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呕血前患者常伴有恶心、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如出血量多且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可呕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如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由于胃酸的作用,使血红蛋白变成正铁血红素而呈咖啡色。一般呕血均伴有黑便。  相似文献   

3.
呕血和便血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多由消化道疾病引起血管破裂或渗血所致。在十二指肠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为上消化道出血,由小肠到肛门段的出血为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时,如病变在幽门以上,尤其当出血量较大时常有呕血;若出血量小而缓慢,则无呕血而仅有黑便。幽门以下出血常表现为黑便,但出血量大而快速以至返流入胃时亦可有呕血。呕血颜色取决于  相似文献   

4.
崔丽荣 《家庭护士》2007,5(2):44-44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现将我院收治的65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实用症状护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呕 血呕血 (hematemesis)是临床常见症状 ,在消化系统疾病和某些全身性疾病发病过程中都可引起或伴有。大量呕血造成机体急性循环障碍 ,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因此 ,了解呕血的原因 ,及时处理呕血带来的各种护理问题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1 基础知识1 1 定义呕血是指患者从口腔呕吐鲜红色或暗红色血 ,亦可为咖啡渣样变性血液。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有症状之一 ,未被呕出的血液或患者出血后并无呕吐 ,血液则由肠道排出 ,呈柏油样黑便。一般认为 ,上消化道出血量大于5 0ml即可出现黑便 ,呕血多合并黑便 ,而黑便不一定有…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分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指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及邻近器官(如肝、胆、胰等)的出血,出血后血液自口呕出,一般是鲜血,排出大便为柏油样,是较常见的急症,及时正确处理和预后有很大关系.下消化道(如回肠、结肠、直肠)出血主要特征是便血,若出血在肠道停留较久大便成暗红色,50~60毫升以上的结肠较大量的出血,大便多呈鲜红色。便血者可无呕吐,而呕血者多有便血。  相似文献   

7.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大多为中等动脉出血,不易自止,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腹痛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等,如不积极抢救和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我科从2003~2007年共收治14例。现将病情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芳 《临床医学》2006,26(9):93-94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空肠上段及胰胆管的出血,其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及周围循环衰竭。其原因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的和以消化性溃疡为主要原因所致的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我科自2000—2005年共收治作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196例,经过有效的急救与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病 ,是指血从胃食管而来 ,经口吐之而出 ,多兼有大量出血导致血容量减少 ,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而中医则属血证之吐血、便血范畴。1 一般资料1999年我科收住上消化道出血病人 19例 ,其中男性 17例 ,占 89% ,女性 2例 ,占 11% ,年龄 30~ 80岁。2 病情观察2 .1 症状特点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是呕血及黑便。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之后 ,均有黑便 ,但不一定有呕血。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下者可只表现为黑便 ,在幽门以上者常兼有呕血。其次是有上腹疼痛 ,但也有大部分患者没有上腹疼痛 ,甚至出作者单位 :深圳市中医院邮  编 …  相似文献   

11.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的上段空肠以及胰、胆病变出血,是临床上常见急症之一,相当于中医"血证"中的"呕血(吐血)、便血"范畴.  相似文献   

12.
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护理进展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25  
李素霞 《护理研究》2002,16(8):450-451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疾病引起的急性出血 ,是内科急症 ,临床上以呕血及黑便为主要症状。本病发病突然 ,发展迅速 ,如不及时抢救 ,病死率较高。近年来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很多 ,而临床止血效果、转归不但取决于正确的治疗 ,而且取决于良好的护理。本文将对近几年来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一般护理1.1 双气囊三腔管止血的护理 双气囊三腔管 (简称三腔管 )压迫术是抢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常规经口或鼻腔置管 ,插入胃内 ,抽出血液或胃液后 ,向胃囊内注气 2 0 0ml~ 3 0 0…  相似文献   

13.
段桂兰 《现代康复》1998,2(7):730-731
食道、胃、十二指肠、胆道等部位出血,称为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便血或大便潜血阳性为主要表现。中医认为血液生化于脾,藏于肝,统于心,在脉中川流不息,营养全身,当各种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时,血液溢至脉外,造成出血。  相似文献   

14.
上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常称为Cushing溃疡或应激性溃疡’“。与其它胃溃疡不同的是在脑部损害未发生前无溃疡病症状,当脑部病变发生后才出现症状。l临床资料和方法问)一般资料本文共268例脑出血患者均为青岛第H人民医院干1995年7月一1996年10月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均经颅脑CT证实。患者发病后出现呕血或便血列入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组(阳性组),不伴有呕血或便血者列入对照组(阴性组)。检查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就诊时血压、意识状态、脑…  相似文献   

15.
肿瘤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相当常见。我院急诊观察室自1984年6月以来共收治87例,占同期急诊总数的25%。在综合性医院,约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4.5~8.2%。由于此类疾病的病情严重,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及预后不良,故应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现将护理体会分述如下。常见病与治疗原则上消化道指空肠上段以上的消化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的表现是呕血与黑便,以及由大量出血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血容量减少、贫血、组织缺氧与循环衰竭等,食道呕血多为鲜红色。由于胃酸作用,胃或十二指肠呕血多为咖啡色或暗红色。大便发黑则所由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阿珠  郑丽卿 《全科护理》2009,7(36):3346-3347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1].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病人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1 概述 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根据导致出血的病因可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在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1]. 大多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首诊于急诊科.此外,很多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以头晕、乏力、晕厥等不典型症状来急诊科就诊,而非呕血或便血.  相似文献   

18.
自1981年以来,我科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0例,其中急性重症上消化道大出血51例(10.6%)。现结合我们的临床实践,就有关护理问题介绍如下。一、急性重症大出血的判定我们判定急性重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依据为:①48小时内出血量达1500ml 以上(从第一次出血开始累积计算);②以呕血、便血为主,血红蛋白低于90g/L,并伴有程度不同的周围循环衰竭;③有中  相似文献   

19.
六、呕血呕血指患者呕吐血液,是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胰腺、胆道)急性出血。原因颇多,但也可见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呕血前常有恶心,继之排暗红色或柏油样便。呕出血液的性状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及其在胃内停留时间。如出血量较少而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由于胃酸的作用,呕吐物呈咖啡残渣样棕黑色。但如出血量大,胃内停留时间较短,则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在确定呕血前,必须排除口腔、鼻咽、喉等部位的出血以及咯血。  相似文献   

20.
孙娜 《中国护理杂志》2006,3(11):178-178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所致的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及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急性循环衰竭,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发病急,病情演变迅速,突然出现的大量呕血、便血会极大地刺激患者,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忧郁、悲观绝望甚至濒死感觉等消极情绪,有的甚至拒绝治疗。临床中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运用恰当的心理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去除心理障碍,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科护理人员在临床中对不同心理反应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