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病人导管引流不畅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追踪性研究方法,2007年11月-2008年3月在本科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病人120例.观察开始时间为病人腹膜透析置管术后当天,观察总时间为5个月.分析腹膜透析病人导管引流不畅的原因,制订腹膜透析导管引流不畅的预防和护理流程,对腹膜透析置管术后病人进行教育后,观察病人出现导管引流不畅的时间、运用流程处理后的效果.[结果]120例腹膜透析病人中,发生导管引流不畅13例,发生时间为术后3 d~117 d.引流不畅原因为导管移位8例,腹胀、便秘4例,大网膜包裹1例.运用流程进行处理后9例病人透析管引流恢复正常,4例病人重新手术后亦恢复了正常的透析.[结论]术后早期教育可预防腹膜透析导管引流不畅的发生,如导管发生引流不畅,早期发现并及时应用流程处理可减少重新手术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刘曦  刘惠 《全科护理》2013,11(22):2034-2035
[目的]总结腹膜透析导管大网膜包裹移位行开放性手术复位后的护理。[方法]对5例腹膜透析导管大网膜包裹移位行开放性手术复位,根据开放性手术行腹膜透析管复位术与首次置管术的不同,早期护理中密切观察术后血性透出液、腹透液渗漏的发生情况,在引流时间、灌入速度、灌入量等方面的护理措施上做出相应的调整;长期随访1年,观察病人是否有切口疝及导管功能再障的发生。[结果]5例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继续维持腹膜透析治疗;在随访过程中暂未发生切口疝及导管功能再障现象,其中1例病人在复位术半年后因难治性腹膜炎退出腹膜透析。[结论]加强腹膜透析导管大网膜包裹移位行开放性手术复位后的护理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3.
张卫红  龚晶 《全科护理》2016,(11):1150-115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腹膜透析置管术后病人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观察组在术后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方法,不接受心理干预,对两组病人术后6h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腹膜透析置管术后6h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腹膜透析置管术后病人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置管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46例肾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46例病人均手术成功,术后1例病人因腹膜炎并发真菌感染而拔管,2例病人发生透析管阻塞,3例病人出现腹痛,5例病人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均继续腹膜透析治疗,其余病人腹膜透析疗效满意。[结论]加强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病人反复住院的原因。[方法]选择34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因相同原因多次住院的病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病人反复住院的原因。[结果]因容量负荷过重而反复住院的病人有9例,因腹膜炎而反复住院的病人有11例,因毒素清除障碍而反复住院的病人有6例,因导管引流不畅而反复住院的病人有8例。[结论]容量负荷过重、腹膜炎、毒素清除障碍、导管引流不畅等均是导致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病人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应给予病人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减少住院次数与时间,提高腹膜透析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行床边开放式解剖法留置腹膜透析导管的安全性。方法: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所有行床边开放式解剖法留置腹膜透析导管的重症患进行前瞻性观察,时间为置管后一个月至病人死亡或因各种原因拔除腹膜透析导管,观察置管术后出现的各急性并发症如手术伤口感染、出血、渗液,腹透液引流障碍,腹膜炎等。结果:入组23名患者均为多器官功能竭并AKI,置管术后有发生导管功能不良2例,出现手术伤口脓肿(表面葡萄球菌)、导管出口处感染(表面葡球菌)、同时出现血性腹水和导管出口处出血各1例,无并发腹膜炎。结论:重症AⅪ行床边开放式解剖法留腹膜透析导管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居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医院进行居家腹膜透析的病人发生腹膜炎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31例居家腹膜透析病人中有15例病人因腹膜透析操作不当而引发腹膜炎,占48.4%;有9例病人因发生肠道感染而引发腹膜炎,占29.0%;有5例病人因腹膜导管出口处和隧道感染而引发腹膜炎,占16.1%;有3例病人因营养不良而引发腹膜炎,占9.7%。[结论]按正规流程进行无菌操作,加强饮食管理,预防肠道感染,加强导管出口护理,加强营养,是降低腹膜透析病人腹膜炎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婉媚  陈少青  葛琪 《家庭护士》2009,7(17):1514-1515
[目的]探讨降低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对策.[方法]对20例病人实施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并对发生的并发症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结果]CAPD可并发腹膜炎、血性透出液、营养不良、腹膜透析管移位、导管口炎性反应、引流不畅等并发症.[结论]医务人员要掌握先进的腹膜透析知识,并时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教育和培训,让他们掌握腹膜透析的基本知识扣具备处理常见问题的能力,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八天进阶课程在腹膜透析置管术后病人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4年6月我科的收治166例腹膜透析置管术后病人,按照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八天进阶课程培训及传统培训,比较两组培训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培训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发现腹膜炎发生率对照组显著高于于观察组(P0.05);导管移位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营养不良或代谢障碍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八天进阶课程能提升腹膜透析置管术后病人培训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在日间手术快速流程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比较2011年3~7月我院51例日间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与50例住院的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对两组病人的住院费、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人在住院费、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入术开展日间手术可以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
<正>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治疗费用低等特点~([1])。截至2019年6月30日,本中心行腹膜透析置管术700余例,现行规律腹膜透析患者430例。腹膜透析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发生严重影响后续治疗。肠梗阻时,腹腔内大量炎性渗出物可堵塞腹膜透析导管的管腔和侧孔,致使引流不畅,且腹膜透析导管作为异物存在于腹腔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使感染难以控制;腹部手术或发生炎症后,腹膜可能会因广泛粘连及纤维化使有效透析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在日间手术快速流程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比较2011年3~7月我院51例日间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与50例住院的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对两组病人的住院费、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在住院费、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人术开展日间手术可以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进的腹膜透析(PD)置管方法对PD导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手术置管腹膜透析患者。手术置管后存活时间大于4周;用双卡夫Tenckhoff天鹅颈直管,与Tenckhoff直管。采用局部麻醉下置管,改进如下:1PD置管点选择在耻骨联合上缘水平垂直向上7.0~9.0cm、左或右旁开1.0~2.0cm;2PD导管腹内管置入腹腔前,先用肝素盐水冲洗,使其内外壁,侧孔"肝素化";3用导丝置入PD导管的过程中有脱空感或无阻力。结果手术置管133例患者。其中男82例,女51例,平均年龄49.2±14.6岁。基础病:慢性肾小球肾炎87例,糖尿病21例,多囊肾6例,其他19例。使用Tenckhoff鹅颈直管131例,Tenckhoff直管2例。中位随访时间11.0(6.0~16.5)个月。随访期间发生引流不畅5例次(均为使用Tenckhoff鹅颈直管),其中因血凝块堵管2例次,经使用肝素盐水冲洗、尿激酶封管后改善;仅1例患者发生导管移位,经保守处理(包括冲洗、腹部揉压、通便、下床活动等)后腹内管复位,引流良好;1例置管行CAPD6个月后出现大网膜包裹,经手术解除PD导管包裹,引流通畅;1例置管35天后出现引流不畅,摄片示PD管腹内段位置良好,经保守治疗2周无效,遵患者意愿改为血液透析治疗。1年导管完好率(98.0%)。结论本中心应用改良的PD置管方法后引流不畅特别是导管移位发生率低。较高的导管功能完好率是确保PD患者腹膜透析治疗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由血凝块堵管引起的引流不畅可通过保守处理解除,漂管所致的引流不畅可通过规范的保守处理或等待自然复位恢复引流通畅。只有大网膜包裹所致的导管引流不畅经过规范的保守处理才会无效;只能通过再次手术才可恢复导管引流通畅;手术复位引流通畅后可保持较长时期引流良好。PD液引流不畅的发生也可能与引流时间过长,腹腔残留腹膜透析液过少,致"虹吸现象"吸引腹膜有关。  相似文献   

14.
郭奕仙  李凤玲 《全科护理》2011,(36):3311-3312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为预防、治疗和护理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分析62例行腹膜透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病人中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1例次,其中7例次治愈,2例次行肾移植,2例改为血液透析,1例死亡。[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与病人的操作不当、隧道口和隧道感染、肠道和血源性感染有关;原发疾病为糖尿病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风险增高;加强培训及长期严格有效的随访,加强导管隧道口护理、饮食护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腹膜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善早期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便利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置管的患者98例,制定早期PD导管功能障碍的标准化护理流程,做好PD导管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加强早期PD导管功能障碍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有13例患者术后出现导管功能障碍,其中导管移位4例、各种原因堵塞9例。其中7例经对症处理后获得再通,3例重新置管,2例拔管,1例改血液透析治疗。结论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PD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避免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探讨B超引导在腹膜透析置管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 方法选择2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的腹膜透析置管方法,观察置管后患者腹膜透析导管的漂管情况。 结果20例患者仅有1例发生导管移位,通过功能锻炼后恢复。 结论与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术相比,B超引导定位确认腹膜透析导管末端位置方法能有效减少导管的漂管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吕友红  薛敏芬 《护理研究》2013,27(19):1974-1975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水胶体敷料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16例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试验组置管时采用地塞米松稀释液浸润PICC导管后再行插管,插管后穿刺点上方8cm~10cm处外贴水胶体敷料;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浸润导管后再行插管。观察两组病人PICC置入术后7d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2例病人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对照组13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水胶体敷料可以有效预防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熊彩娟  李素英  刘惠娴 《全科护理》2011,9(27):2445-2447
[目的]探讨ARROW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在肝癌病人合并胸腔积液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62例肝癌病人合并胸腔积液需行胸腔穿刺放液的病人应用ARROW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的胸腔穿刺放液、抽液,观察其疗效、并发症,并对整个细致有效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本组62例病人均1次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为3d~21d,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阻塞及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置管引流后胸腔积液逐渐减少,病人呼吸困难、胸闷、心悸、气促、咳嗽等症状明显改善,病情得到缓解。[结论]本组应用ARROW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无继发感染、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做好穿刺点的护理,预防感染是保证置管引流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许妍 《全科护理》2014,(20):1882-1883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减少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120例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采取循证护理,对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PIC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29%和48.2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廖玉梅  黄丽辉 《全科护理》2012,(30):2790-279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病人的护理风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3月—2012年4月诊治的495例腹膜透析病人的护理风险因素。[结果]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者178例,皮肤损害15例,跌倒7例,导管损坏3例,脱落10例,心脑血管突发事件33例。[结论]腹膜透析病人主要护理风险因素为感染、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皮肤损害、导管损坏、脱落、跌倒,做好风险因素评估,加强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可降低病人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