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床旁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心肌节段性运动及EF值变化的评价。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2例,应用床旁超声心动图观察急诊PCI术后受累心肌节段性运动及EF值变化的影响。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节段性运动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值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心动图可以早期发现室壁运动异常,判断梗死心肌的范围和大小,评估心功能,指导治疗及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2.
康荣臻 《医疗设备信息》2011,(11):116-117,10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44例急性心肌梗死青年(40岁以下)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表现、冠脉造影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并发症少,住院病死率低;超声心动图无心腔大小改变、心功能正常。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患者心脏功能及结构改变不明显,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于心肌梗死疾病采取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114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测,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合检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测方式诊断效果的差异。结果:联合检查在病变累及范围、狭窄程度、诊断准确率和Lown分级方面均和冠状动脉造影差异不显著(P>0.05),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测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及早发现动脉狭窄、血管病变情况有一定预测价值,同时对室性心律失常有良好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青年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临床表现极其特点。方法:对本院2018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32例AMI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性分析,观察其超声心动图的表现及其临床特点。结果:AMI患者的年龄均小于40岁,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并发症相对较少,住院病死率控制效果好,超声心动图表现无心腔大小变化,且心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AMI的年轻患者其心脏功能和结构改变并不明显,可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组织谐波超声心动图(THE)在急性心肌梗死(心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9例本院心内科住院、并于发病后l周内接受THE检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THE图像满意率93.0%;THE对急性心肌梗死检出率93.3%;THE与心电图估测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基本相符者93.3%,对广泛前壁和前壁心梗估测的符合率98.1%;THE估测心梗部位与冠脉造影所示梗死相关血管符合率89.8%,其中左前降支病变符合率100%。结论THE是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敏感而准确的方法,可与心电图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42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到本院进行治疗的42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本文所有患者选择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并配合进行标准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超声心动图是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对80例患者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加以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检出率,以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选取45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45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预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80%,特异性65%,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小于45岁)男性多于女性,心腔大小改变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心功能正常,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于75岁)男女比率基本一致,症状多不典型,超声心动图心腔改变者较多,心功能也多是下降的。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方便及早期诊断出急性心肌梗死,给临床医生较早的提供更有力的依据,并且年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不明显,预后较好,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较明显,预后也较差。  相似文献   

9.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广泛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心外大的传导动脉(conducting arteries)与心肌内的阻力冠脉(resistance arteries)对心肌的血供可不一致。如完全闭塞的大冠脉,所属心肌由于得到充分的侧支循环供应而能长期存活;急性心肌梗死经溶栓或PTCA使相关冠脉再通后,所属心肌由于微血管损伤可呈现无血流状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肌内微血管对冠状循环的影响在心肌的血供中起  相似文献   

10.
Gabor环(即在频率域成环形分布的Gabor滤波器组)常被用于提取图像纹理特征,但它是以“纹理是窄带信号”为基础的,实际的纹理图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窄带信号”的假设,用一个中心频率来描述一种纹理对能量集中在多个频率点的纹理图像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而根据频谱特征值向量构造Gabor环的改进方法,通过松弛因子的加入改变不同滤渡器的作用强度,综合考虑了多频率多相位对纹理特征提取的影响。经过对114幅二维超声心动图像进行检索实验。结果表明。此改进方法的提取效果明显优于现有方法,充分证实该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4例老年AMI患者,按梗死前48h有无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C,n=68)、无缺血预适应组(NIPC,n=56),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IPC组比NIPC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小(P<0.05),血清心肌酶学峰值低(P<0.05),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壁瘤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具有保护心肌、缩小梗死范围,减少并发症及改善老年患者近期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与梗死相关血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IM)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冠脉造影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心电图ST段抬高Ⅲ〉Ⅱ中,RCA病变占84.0%,明显大于LCX病变(P〈0.05);心电图ST段压低AVL〉I中,RCA病变占86.8%,明显大于LCX病变(P〈0.05);V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中,RCA病变占18.2%,明显小于LCX病变(P〈0.05);心电图AVL S/R〉1/3伴ST段压低〉1 mm,RCA病变占84.0%,明显大于LCX病变(P〈0.05);V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时,LCX病变占77.8%,明显大于RCA病变不同部位闭塞所占比例(P〈0.05);在0.5~1.2之间时, RCA病变远端闭塞占75.0%,明显大于RCA近中段闭塞和LCX闭塞病变组(P〈0.05);〈0.5时RCA近中段闭塞共占87.5%,明显大于其他两个位置(P〈0.05)。结论:IAIM患者心电图显示与梗死相关动脉具有明显相关性,因此具有明显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我国心肌梗塞(MI)病人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AI)的发生率,探讨其CT表现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对84例MI患者和75例对照者行头颅CT扫描。结果:84例MI患者中,检出AI23例,发生率为27.38%;对照组75例,检出AI者3例,检出率为4.0%,两组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腔隙性梗塞占MI患者伴发AI的86.96%,皮质梗塞占8.7%,腔隙性梗塞最多见于基底节(75  相似文献   

14.
比较心肌酶与心肌蛋白对AMI早期诊断的评估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寻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敏感性、特异性均很强的金指标。方法选取50例AMI病患组I(分发病3h、24h、8d三个不同时间抽血)、50例骨胳肌重度损伤(无心肌损伤)病患组II50例肾功能衰竭(无心肌损伤)病患组Ⅲ、50例病毒性心肌炎病患组Ⅳ、5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中cTnI、Mb、CMLC、CK—MB、CK、AST、LDH的含量或活性。结果I组和Ⅳ组中cTn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Ⅱ组和IⅡ组中无变化(P〉0.05);而Mb、CMLC、CK—MB、CK、AST、LDH在I组发病24h时、Ⅱ组和IⅡ组中均明显升高(P〈0.05),在I组患者发病3h和8d时,Ⅳ组中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TnI是诊断AMI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金指标,并适用于心肌损伤早期和后期的诊断。Mb与cTnI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AMI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突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某些指标与临床近期预后险恶特点,方法:自1981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院收治围手术期AMI 49例(I组),另随机选择同期收治非手术住院AMI60例(Ⅱ组)进行多项指标对照分析。结果:心电图指标PTFv1负值增大,∑ST段抬高及Q波导联数增多,QTc延长以围手术期多见(P<0.05-P<0.01),诱发AMI以情绪焦虑,疼痛,吸烟等,并以前壁或复合前壁AMI发生率高,发病时间7:00-12:00及并发泵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扩展及病死率以围手术期AMI发生明显增多(P<0.05),结论:围手术期AMI心电图指标明显异常,提示近期预后险恶尤为关注患者上午情绪稳定及有效止痛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已确诊的STEMI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PCI术前静脉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PCI术前、术后前向血流(TIMI)血流情况、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出血并发症和30d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结果与PCI组相比,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获得率较PCI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有高于PCI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出血。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n05)。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可安全用于STEMI的急诊介入治疗中,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d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采用替罗非班治疗的112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用常规治疗的11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ht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80.36%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分级达到Ⅲ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采用替罗非班治疗的112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用常规治疗的11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80.36%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分级达到Ⅲ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