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作国产裂隙灯对3只恒河猴双眼黄斑周围视网膜共36个部位进行随机持续光照,视网膜照度为226.8mW/cm~2。照射时间分别为30,45,60,90,105,120,150,180min。通过眼底镜,荧光血管造影对光照前及光照后即刻到2个月的视网膜变化进行观察。当持续光照达120min以上时出现视网膜损伤。光照后不同时间使视网膜损伤的眼底改变不同。作者提出,裂隙灯使用的相对安全时间阈值为98min,并提出多部位投照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裂隙灯眼前段图像处理系统联合前置镜做眼底照相的临床应用状况和操作技巧。方法应用配置佳能PC 1305型数码相机(1 470万像素)的YZ5EI型裂隙灯显微镜结合VOLK前置镜检查眼底,并根据不同的病变位置调整倍率、角度、强弱,在不同滤光片下进行照相。结果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眼底疾病照片:正常眼底、玻璃体星状变性、原发性高血压眼底改变、黄斑部星芒状渗出、视乳头缘微小肿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等。结论采用裂隙灯眼前段图像处理系统联合前置镜做眼底照相是基层医院眼科较实用的眼底资料储存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眼底荧光造影法对视网膜色素变性血眼屏障的完整性进行研究。方法:按准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患者20名,按国际通用方法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造影图像的荧光素渗漏现象进行分析。结果:35%的患者眼底出现荧光素的弥漫性渗漏,与骨细胞样色素斑块所致的荧光遮蔽及毛细血管无灌注所致的充盈缺损相伴随,表现为眼底荧光素的大范围染色和局部聚集共存;10%的患者出现中心性荧光素渗漏,该种渗漏主要出现于黄斑区及其周围的视网膜上,周边视网膜的血眼屏障未受到影响。结论:RP患者的荧光渗漏分型有利于对该病血眼屏障完整性的评价、有利于选择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angiogr aphy,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常用检查技术,是采用能发出荧光的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血管,用装有特殊装置的眼底照相机,并借助于裂隙灯进行观察和连续拍片,记录荧光素在眼底血循环中的动态情况,以便了解眼底的微循环结构以及各种生理病理变化,可以查到用检眼镜查不到的细微病变,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诊断技术,在提高眼底病诊断的可靠性及制定眼底病的激光治疗方案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依据[1].  相似文献   

5.
党参、枸杞、熟地、甘草、菊花、泽泻、山楂、白术、山茱萸、合欢皮、茯苓、淮山和丹皮等13种中药,对荧光素钠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有明显的干扰作用,这已为临床和实验室工作所证实。但党参等中药对眼底荧光造影的干扰原因,至今未有过报道。曾有实验报告证明某些金属离子对荧光素钠的荧光有猝灭作用,尤其锌、铁、铜等离子的影响更为明显。而中药含有的金属元素繁多。为此,上述13种中药各含有哪些金属元属元素  相似文献   

6.
应用作者自行设计的双裂隙角膜、眼底反光同时摄影仪对215名中、小学生进行近视普查,结果发现常规拍摄灵敏度为95.31%,戴 2.00D眼镜拍摄时灵敏度为100%。证明该仪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显微镜下摄影的有关技术与方法,使医疗、科研人员在工作中能获得高质量的图片,为医疗和科研工作提供真实、准确、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眼底荧光造影法对视网膜色素变性(RP)血眼屏障的完整性进行研究.方法 按准入和排除标准选择RP患者20例,按国际通用方法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造影图像的荧光素渗漏现象进行分析.结果 35%(7/20)的患者眼底出现荧光素的弥漫性渗漏,与骨细胞样色素斑块所致的荧光遮蔽及毛细血管无灌注所致的充盈缺损相伴随,表现为眼底荧光素的大范围染色和局部聚集共存;10%(2/20)的患者出现中心性荧光素渗漏,该种渗漏主要出现于黄斑区及其周围的视网膜上,周边视网膜的血眼屏障未受到影响.结论 RP患者的荧光渗漏分型有利于对该病血眼屏障完整性的评价、有利于选择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un Angiography,FFA)是眼底病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对眼底病的诊断、预后和判断疗效有特殊的价值。我科对408例行FFA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分析,总结了护理配合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虹膜荧光造影(IFA)联合眼底荧光造影(FFA)检查新生血管,将NVI的检查结果与裂隙灯检查结果对比,探讨IFA在NVI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实用方法。方法选取缺血性眼底病患者59例82只眼,均行裂隙灯检查并拍摄彩色虹膜照片,同时进行虹膜及眼底造影检查,存储图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裂隙灯检查可见NVI者9眼,IFA均可见荧光。裂隙灯检查未发现NVI者73眼,其中4眼IFA可见荧光。结论 IFA能更早、更敏感地显示NVI的形态,部位及范围,对NVI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疾病随诊有应用价值。IFA联合FFA同步检查眼底及虹膜,避免漏诊NVI,方便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应用微机因急处理系统对219眼有神经上皮层脱离的中浆患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负片进行分析处理,以视盘面积为单位测量早期以及晚期渗漏斑面积、以视盘直径为单位测量渗漏.在以及晚期渗漏斑边缘到黄斑中心凹最近距离。通过相关分析表明:视力与晚期渗漏斑大小至显著负相关(P〈0.01),与晚期渗漏斑边缘到黄斑中心凹最近距离呈显著正相关(P〈0.01)。再按炊烟型和墨渍型渗漏比较视力和上述四个观测值,两型间仅渗漏点到黄斑中心凹距离的差异县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炊烟型渗漏点较近黄斑中心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护理观察.方法 对238例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患者进行全身心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并对造影剂的副作用进行观察.结果 238例患者行FFA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顺利完成了检查,未出现一例重度不良反应.结论 观察细心,护理措施正确,这是保障FFA检查能顺利完成的必要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使检查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白海琴 《广西医学》2009,31(9):1287-1289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光学相干眼底断层扫描(OCT)对视网膜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OCT与FFA对96例(158只眼)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状况进行检查,并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患者OCT图像清晰显示视网膜不同层次结构,并能对视网膜的细微结构进行客观、定量分析;FFA检查虽然能清晰可见病灶的形态和范围,但不能发现微小的病灶,也不能定量测定病灶形态的改变。结论FFA虽然在动态追踪病情变化等方面不及OCT,但先行FFA检查,以确定病灶的形态和范围,再行OCT检查,可扬长避短、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4.
护理干预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中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效果.方法 对150例接受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患者分组进行护理干预,总结有效的护理.结果 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症状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主要的不良反应,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过敏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但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 加强造影前护理,规范造影中护理,完善造影后护理等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检查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缪茶英  罗曼  陈伟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2):2151-2154
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眼科门诊行眼底荧光造影(FFA)检查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眼科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3月于绍兴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诊治的140例行FFA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编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造影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理状态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造影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7/70),低于对照组的25.7%(1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2,P<0.05);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是(14.52±2.13)分、(15.37±2.8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6±2.85)分、(18.26±2.76)分(t=7.384、6.139,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7%(67/70),高于对照组的82.9%(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8,P<0.05)。 结论 前瞻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眼科门诊行FFA检查患者造影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在眼科应用广泛,但在检查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一过性恶心、呕吐,眩晕、荨麻疹、呼吸困难和哮喘发作,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甚至猝死等。现将来我院行FFA检查的159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来探讨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分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在不同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诊断的208例眼底有病变或怀疑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年龄阶段眼科疾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率基本相同,共有六种眼科疾病:视网膜血管病变、黄斑病变、色素上皮病变、视神经乳头病变、脉络膜病变和外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3%。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可用于不同年龄及不同眼科疾病诊断的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电脑视野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诊断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应用。方法对诊断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电脑视野图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6例(29眼)在电脑视野中缺损的范围和部位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中视盘的缺血部分具有高度的对应关系。结论电脑视野图像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在对前部缺血性视经病变的临床应用分析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方法分析207例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结果 07例患者在造影中出现轻度不良反应者15例(7.25%);出现中度不良反应者8例(3.86%);重度不良反应者1例(0.483%)。经及时处理后未留下后遗症。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作为眼底病的常规检查是安全的,但应该严密观察和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