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2.
对脑电图的伪差识别体会总结如下。
1眼部运动产生的伪差
1.1睁闭眼动作 眼睑闭合时,单极描记时额部电极可导入一个朝下的大正相波,在睁眼时,额部电极可导入一个朝上的大负相波。 相似文献
3.
动态脑电图对发作性疾病诊断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对发作性疾病临床诊疗意义。方法运用牛津(OXFORD)MR-95动态脑电图仪对癫痫、癔症、发作性睡病、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发作性头痛、发作性腹痛等发作性疾病进行20-22 h动态脑电监测。结果1 735例患者动态脑电图正常450例(25.94%),异常1 285例(74.06%),其中特异性异常:癫痫982例(77.14%),癔症3例(8.33%),一过性脑供血不足0例,发作性睡病5例(23.80%),发作性头痛13例(17.81%),发作性腹痛3例(9.10%),其它不典型发作51例(20.32%)。非特异性异常分别为:癫痫133例(10.45%),癔症5例(13.89%),一过性脑供血不足12例(25.00%),发作性睡病7例(33.33%),发作性头痛18例(24.66%),发作性腹痛4例(12.12%),其它不典型发作49例(18.88%)。结论24 h动态脑电图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对42例行胸腺切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预见组各21例,记录并分析2组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的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情况。结果除了“发绀”外,预见组其余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预见组胆碱能危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预见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预见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对行胸腺切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肌无力和胆碱能危象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重症肌无力的术后护理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6.
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各种危象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35例重症肌无力患围手术期发生肌无力危象及胆碱能危象的特点,分析其外科治疗及护理的近期效果。结果本组MG患的临床完全缓解率为45.7%,死亡2例,与危象的发生无关,再住院率为5.7%,发生肌无力危象7例,胆碱能危象1例,危象总发生率为22.95,经过恰当的救治及护理,危象均全部纠正。说明加强对围手术期各种危象发生的认识,可提高各种危象救治的护理质量。MG发生危象的防治效果离不开规范、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 相似文献
7.
晕厥是一种临床常见综合征,本院自1995~2001年对926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行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其中203例同时进行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并与正常对照组REEG资料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及方法1.1一般资料926例本院各科门诊诊断的晕厥病人,男451例,女475例,平均年龄30.75(4~76)岁。选择同期脑电图健康体检者,男46例,女54例,平均31.5(15~65)岁。1.2仪器与方法REEG采用丹麦21导无笔无纸脑电图仪,按国际标准10/20系统安放电极,常规双、单极描记20min。包括间断闪光刺激、声音刺激及过度换气3min。AEEG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对急性轻型脑损伤患者脑功能的改善作用,并与吡拉西坦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3-12/2004-0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轻型脑损伤患者48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12~15分.48例随机分为奥拉西坦组和吡拉西坦组各24例,应用奥拉西坦或吡拉西坦4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使用21 d.治疗前后测脑电图,观察用药前脑电图特点、用药后脑电图变化,并进行定量脑电图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4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用药前异常脑电图特点:背景脑电活动波幅降低,α节律解体或频率变慢甚至广泛性慢波.②用药后奥拉西坦组所有病例α指数增加,波幅提高,广泛性θ活动减少.吡拉西坦组有3例改变不显著.③定量脑电图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α相对功率值均明显提高,θ相对功率值减少(P<0.01),但奥拉西坦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奥拉西坦能显著改善急性轻型脑损伤患者脑功能,其作用强于吡拉西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小脑电图在脑部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观察和分析脑部疾病患者的小脑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小脑电图和脑电图检查结果均与脑部疾病枕区相吻合。结论小脑电图对脑部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晨重夕轻节律与睡眠脑电图所反映的生物学特有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病例组来源于1996-01/1997-12南京脑科医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入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的抑郁发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24分、近3d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分为晨重夕轻组13例和非晨重夕轻组5例;对照组(n=10)为同期同所医院自愿参加实验的健康职工或进修医生。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连续做2个通宵的睡眠脑电图检查,分析各组睡眠进程、睡眠结构和快波睡眠的情况。结果:各组受试对象均完成测试,结果全部纳入分析。①晨重夕轻组的醒起时间[(12.8&;#177;7.2)min]长于非晨重夕轻组[(5.1&;#177;6.7)min]和对照组[(3.1&;#177;2.8)min],P&;lt;0.05~0.01。②非晨重夕轻组的快动眼活动量(130.2&;#177;57.6)、强度[(39.9&;#177;20.1)%]和密度[(263.8&;#177;133.6)%]均比对照组[(71.8&;#177;17.9)、(19.4&;#177;3.7)%.(123.8&;#177;18.5)%]为高,P均&;lt;0.05。③晨重夕轻组的快动眼活动量(90.7&;#177;33.8)、快动眼强度[(27.0&;#177;10.1)%]和密度[(176.5&;#177;48.4)%]比非晨重夕轻组低,P均&;lt;0.05。结论:①晨重夕轻抑郁症患者睡眠脑电图中醒起时间比非晨重夕轻抑郁症和正常人为长,快动眼睡眠压力倾向比非晨重夕轻抑郁症患者为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及MG危象发病机制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内分泌轴变化的关系,为MG预防性康复措施介入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于2002-03/2003-10在广西医科大学实验中心完成。实验选用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成实验组6只、对照组6只。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nti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ies,AchRab)IgG或正常人IgG注入大鼠侧脑室各6只,连续3d,应用原位杂交、放射免疫和化学发光免疫法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hormone,CRH)mRNA转录水平表达和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及皮质酮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基础状态,实验组下丘脑CRHmRNA阳性细胞数(193.67&;#177;13.93)及阳性区面积[(1099.33&;#177;125.70)μm^2]明显低于对照组下丘脑CRHmRNA[(240.67&;#177;18.15),(1303.83&;#177;77.46)μm^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32,3.393,P&;lt;0.05,0.01)。实验组大鼠ACTH水平[(56.24&;#177;5.57)ng/L]和皮质酮水平[(16.13&;#177;2.49)nmol/L]均稍高于对照组[(54.14&;#177;4.04)ng/L,(14.97&;#177;1.63)nmol/L],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gt;0.05)。结论:AchRab能与下丘脑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抑制基础状态下丘脑cRHmRNA表达;但AchRab对血浆ACTH及皮质酮水平无影响。推测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如应激时)AchRab使HPA调节功能紊乱,与MG和MG危象的枯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患者睡眠脑电图与自杀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的自杀行为与睡眠脑电图的关系。 方法:对6例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12例无自杀行为的抑郁症、10例正常对照者检测睡眠脑电图。分析睡眠进程、睡眠结构和快波睡眠的情况。 结果:①自杀组的醒起时间[(13.3±6.4)min]比对照组的[(3.1±2.8)min]明显延长(t=4.45,P<0.05),而非自杀组与对照组则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非自杀组慢波睡眠l相百分率[(16.5±8.6)%]比自杀组[(8.4±1.7)%]和对照组[(10.0±1.9)%]显著为高(t=2.25,2.33,P均<0.05),而自杀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①醒起时间延长是抑郁症易感自杀行为的生物学标记。②抑郁症常伴有慢波睡眠1相百分率增加,如果抑郁很重,而慢波睡眠1相百分率反而正常化,预示自杀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患者睡眠脑电图与自杀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抑郁症的自杀行为与睡眠脑电图的关系。方法:对6例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12例无自杀行为的抑郁症、10例正常对照者检测睡眠脑电图。分析睡眠进程、睡眠结构和快波睡眠的情况。结果:①自杀组的醒起时间[(13.3&;#177;6.4)min]比对照组的[(3.1&;#177;2.8)min]明显延长(t=4.45,P&;lt;0.05),而非自杀组与对照组则差异无显著意义(P&;gt;0.05)。②非自杀组慢波睡眠1相百分率[(16.5&;#177;8.6)%]比自杀组[(8.4&;#177;1.7)%]和对照组[(10.0&;#177;1.9)%]显著为高(t=2.25,2.33,P均&;lt;0.05),而自杀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①醒起时间延长是抑郁症易感自杀行为的生物学标记。②抑郁症常伴有慢波睡眠1相百分率增加,如果抑郁很重,而慢波睡眠1相百分率反而正常化,预示自杀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肌无力的多样性表现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肌肉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缺损导致神经肌肉传导不良,从而引起肌肉无力及疲劳。近年来重症肌无力的发病率有所上升,特别是在老年人,这可能与AChR抗体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重症肌无力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有关。重症肌无力在发病年龄、是否伴有胸腺改变以及累及肌肉的分布等方面表现多样,但自身免疫因素及胸腺异常在不同类型重症肌无力发病中的作用仍不清楚。目前大多数患者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及免疫抑制剂获得有效治疗,对于年轻患者则施行胸腺切除。大约有15%的重症肌无力患者AChR抗体阴性,这类患者大多存在另一个神经肌肉接头蛋白抗体,即肌肉特异性激酶(MuSK)抗体。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4例Landau—Kleffner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及影像学特点。对4例Landau—Kleffner综合征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5~11岁)进行脑电图、CT和MRI检查,西部失语评定判断失语类型及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征严重程度分级,进行智力筛查,并请耳鼻喉科会诊。4例患者均有癫痫发作、获得性失语及脑电图异常,CT及MRI未见异常,经耳鼻喉科会诊后排除了“耳聋”的可能性,智力正常,西部失语评定失语的类型为:2例为感觉性失语,2例为运动性失语;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2例为3级,1例为4级,1例为2级。结果说明Landau—Kleffner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痛患者的脑电图改变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612例各种类型头痛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并与162例正常体检无头痛者脑电图相比较.结果:头痛患者的脑电图非特异性异常率及病理波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体检者.头痛病人中癫痫性头痛与偏头痛的非特异性异常脑电图出现率较高,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两者与其他类型头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在脑电图病理波出现率方面,癫痫性头痛与其他类型头痛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头痛病人的脑电图异常出现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头痛病人中非特异性异常脑电图对诊断癫痫无特异性,而病理波的出现则对诊断癫痫具有特异性,尤以发作间期出现的病理波更具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动态脑电图监测对重症脑血管疾病预后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由于颅内原发损伤及继发性脑损害较重.病情凶险,是神经内科医师重点救治的对象,对其进行及时准确、客观的评价及预测预后是临床医师的关键任务之一。目前临床评价脑功能损害程度常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或格拉斯哥-匹斯堡昏迷评分(Glasgow-pittsburgh coma score,GCS-P),由于评分受主观和客观(如失语患者因言语不能而评分出现误差)因素的限制,使评价的准确性受到影响。脑电图是反映脑细胞功能及代谢的敏感指标,床边脑电图监测具有及时、准确和客观反映脑功能损害的优点,更加适合于对重症脑血管疾病的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