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朋友退休了,角色发生变化,开始会产生一些失落、孤独等心理感受。要转变观念,调整好心态,保持健康心理,逐步适应退休生活至关重要。我自己的体会是要做到一勤二多三淡。  相似文献   

2.
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据对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对比调查,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虽说"最美不过夕阳红",但辛苦了一辈子,一旦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很多老人会经历一段心理"真空期"。其表现就是整日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习惯了几十年忙忙碌碌的生活,退休之后该如何给自己的晚年生活重新定位,这是每个退休或将近退休的老年人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退休职工,自半年前退休以后,亲戚、朋友都说我像是变了一个人,以前爱说爱笑的,现在却经常郁郁寡欢。之前看贵杂志刊登过有些老年人对退休生活不适应而导致心理出现问题,现在电视、报纸上也会经常提到要重视心理健康,可是我不太明白,究竟怎么样才算是心理健康?我现在的这种状况算不算是心理有  相似文献   

5.
人到老年,会发生心理上的各种变化。尤其是退休后离开了工作岗位,改变了生活环境和生活规律,必然在心理上引起波动。如果在这个时期不注意调整心态,就可能出现忧心忡忡的空虚感,心情抑郁或烦躁不安,甚至会导致神经衰弱等疾病,给晚年生活带来病患。那么,老同志在退休后应该如何进行心理调节呢?保持适当紧张的生活节奏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了解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探讨其主要形成因素,为改善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对4109名教师采用自编的《生活方式量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压力量表》(NPI)进行测试。并将在职和退休教师的测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生活方式量表中:在职教师对生活方式的关注程度明显弱于退休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NPI量表的调查中,在职教师的压力感受明显强于退休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SCL-90量表的测试中:在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弱于退休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职教师在心理、压力、生活方式等影响下,亚健康的比例较退休教师高,亚健康状况可通过自我调节而改善。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了解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探讨其主要形成因素,为改善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对4 109名教师采用自编的《生活方式量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压力量表》(NPI)进行测试.并将在职和退休教师的测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生活方式量表中:在职教师对生活方式的关注程度明显弱于退休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NPI量表的调查中,在职教师的压力感受明显强于退休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SCL-90量表的测试中:在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弱于退休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职教师在心理、压力、生活方式等影响下,亚健康的比例较退休教师高,亚健康状况可通过自我调节而改善.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精神卫生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对于退休后的中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容易出现一些心理误区,心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自己并不知晓,严重降低了生活的幸福感。如果不加以及时的调节或治疗,还有可能导致和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身疾病,甚至引发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因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妇科和乳腺恶性肿瘤康复期妇女的社区心理支持和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黄浦区2019年登记在册的参加"退休和生活困难妇女妇科、乳腺病筛查"并确诊为恶性肿瘤的康复期妇女,对其进行心理支持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QOL)测评表评价其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 在心理干...  相似文献   

10.
齐兵 《现代养生》2009,(10):46-47
很多老年人由于难以适应退休后生活环境的变化,加之独居生活使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被隔离、被冷落、被社会所弃的心理感受逐渐滋生,最终导致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1.
肖鹰 《长寿》2005,(2):26-26
年老体弱退休了是自然规律,现在的老年人退休后温饱基本不成问题,日子过好过坏,过得快不快活全在心理状态了。  相似文献   

12.
正我于1992年退休,今年78岁。刚退休时,对退休的生活不适应,做什么事都不顺心,情绪极不稳定,自己也清楚,这样的情绪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于是就下定决心好好学习,提高对退休的认识,并自找乐趣。为此制定了一套养生计划。1.心胸开阔,保持健康的心理忧愁、悲伤、紧张等不良情绪是健康和长寿的大敌。尤其是老年人,在身心衰退之年,容易发生心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心理韧性、心理紧张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18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妇科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采用综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韧性评分、心理紧张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理韧性评分、心理紧张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心理韧性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心理紧张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理韧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紧张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应用于妇科肿瘤患者中,可以提高患者心理韧性,降低心理紧张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健康需求:这是老年人存在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希望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健康保健能有所保证。 工作需求:退休、病休的老年人多数尚有工作能力和学习要求。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对这样的老年人如不给以工作和学习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实行国家干部、工人退休制。目前就有百万以上的干部、工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社会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心理上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反应。工人退休后经济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初期心理感受良好。干部在离退休前曾有广泛的社会联系,信息量大,生活面宽;所处的政治文化环境比较充实,并掌握一定的实权,其社会地位相对优越。离退休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医疗机构退休老同志在经历新冠疫情时期的生活情况变化和面对新冠疫情的心理变化,为开展心理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苏州市范围内医疗机构退休老同志220名,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匿名调查,调查问卷的各项目分布情况使用百分率和构成比等指标进行描述,各不同分层人群的变化情况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发送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12份,回收率96.36%。87.26%(185/212)的受试者表示,疫情对正常的生活节奏产生了影响。76.43%(162/212)的受试者表示疫情影响了正常的睡眠;18.87%(40/212)的受试者表示产生了食欲不振等饮食方面的问题;82.55%(175/212)的人表示疫情使原本的社交方式发生了改变;58.96%(125/212)的受试者表示新冠疫情导致了心理状况的负向变化,主要体现在25.00%(53/212)的受试者表示其发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变化,12.26%(26/212)的受试者产生了重复洗手、重复居所环境消毒的强迫症状,7.55%(16/212)的受试者表示发生了植物神经紊乱的躯体症状。经统计分析,生活和心理状况发生的负向变化与年龄分层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新冠疫情对医疗机构退休老同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都造成了负面影响,子女亲属、单位离退办等管理人员应主动关心关爱医疗机构退休老同志出现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36岁怎么了     
35岁女人的低调心态信息时代正在涌现一批35岁就卧薪尝胆、有能力做大事情的人;也出现一批带着时代特色在35岁就离岗“退休”的人,他们不再“朝八晚五”地忙来忙去,而正在尝试用另一种状态过更有滋味、更充实的生活;还有一些35岁的人,被35岁的心理、生理问题所困惑……35岁的人怎么了?女人A说——不说光阴如梭,时间却毫不留情地把我推到了35岁,那是我无论如何都想着要回避的年龄,因为从此不能看招聘广告,不能参加所有冠以“青年”的任何活动,也不再介入“培养对象”之列,即便你有着比30岁时更充沛的精力与相当…  相似文献   

18.
无论社会或家庭为老年人提供多么好的养老环境,如果老年人不调适自己的心理,不会养生,也不可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以下几种心理养生法有益于老人健康长寿。 进取养生 进取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进取心的人热爱自己的生活,有生活目标,有精神支柱,生活充实,心情愉快。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就可使人体各机能互相协调、平衡、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9.
李凤英  李慧 《职业与健康》2004,20(6):155-155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的寿命也逐渐延长,所以人口的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与护理也成为护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发现老年人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如对生理机能衰退,退休闲居的不适应,与家庭的矛盾等等.针对老年人的这些心理问题,笔者认为老年人要通过学习以逐步适应老年生活,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可对老年人进行如下心理护理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人人都会变老,这是无法左右的自然规律。当面对离休、退休这一关口时,心理调适得好的老年人,生活依旧有趣味,反之,就会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长久的孤独,尤其是老年丧偶者,甚至会产生变态心理,常被戏称为"老小孩"。所以,退下来的老年朋友都应学会随遇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