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膜外麻醉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具有安全、阻滞部位确切并能根据手术需要任意延长时间等优点。但硬膜外麻醉一旦操作不当,会产生多种并发症,有些并发症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我院近期发生少见的硬膜外麻醉致颅内蛛网膜下腔积气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男,65岁。因左胫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入院。全身情况麻醉耐受力(ASA)Ⅰ级,无头晕、头痛、下肢感觉和行走功能异常等症状。术前常规心电监护、吸氧、开  相似文献   

2.
男,11岁,体重68kg。主因包皮覆盖尿道外口伴间断龟头瘙痒、红肿灼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入院。诊断为隐匿型阴茎,在硬膜外麻醉加骶管阻滞下行隐匿型阴茎成形术。人手术室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在胸12~腰1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及骶管阻滞。骶管穿刺顺利,注入1.3%利多卡因13ml。因患儿肥胖体表标志不清,反复3次硬膜外穿刺方成功,向尾骨方向置入导管3cm,麻醉效果满意,共用13%利多卡因26ml。术后2小时患儿诉腰部穿刺部位疼痛,予吲哚美辛栓50mg直肠给药,疼痛缓解。  相似文献   

3.
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外科手术中普遍采用 ,具有对病人生理扰乱小、操作简便、阻滞效果确切等优点。除胸、脑部危重病人需要全麻外 ,一般腹部以下手术均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我院 19972 0 0 3年共行硬膜外麻醉 4 0 0 0例 ,其中 2例发生硬膜外麻醉积气 ,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椎管内硬膜外腔和蛛网膜下腔联合麻醉简称椎管内复合麻醉(CSEA)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通过各20例椎管内复合麻醉及单纯硬膜外腔麻醉(EA)在脐下手术中的对比。观察病人麻醉起效时间。用药量、毒副作用。及可靠性。结果:两组病例手术麻醉起效时间,用药量及可靠性,术中辅助用药各不相同,CSEA组明显优于EA组。结论:椎管内复合麻醉的应用在下腹部以下手术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5.
腰穿致蛛网膜下腔,脑池、脑室系统积气病例,临床上较少见,现将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60岁。3天前头晕,呕吐,行走不稳;1天来,嗜睡,无头部外伤史,以头晕待查收住院。入院查体:T36.5℃,P80次/分,BP26.7/16KPa,嗜睡,动脉硬化眼底,颈软,双下肢Babinski征(+),在病房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外观无色透明,测压190mmH20,蛋白0.3g/L,白细胞0,糖5.1mmol/L,氯化物116mmol/L,住院第二天为排除脑血管意外作头颅CT检查。 我们采用日…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麻醉穿刺置管刺入蛛网膜下腔致全脊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0):1758-1758
1 病例报告 男,55岁.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入室后选择T11~12行常规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1~2 cm时不通畅,前端阻力明显.先将导管拔出,发现导管头端被穿刺针斜面切割掉1 cm,遂拔出穿刺针,重新穿刺,改为侧入法;成功后,置管顺利.建立一条静脉通道,监测BP、HR、ECG、SpO2,给予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3 ml.2 min后,患者自诉身体像飘起感,HR由77次/min增至107次/min,BP由130/76 mmHg降至93/56 mmHg,立即面罩吸O2,快速输液,静注麻黄素30 mg,加压给O2,静注阿托品0.5 mg;1 min后,HR降至56次/min,再追加阿托品1 mg,BP76/43 mmHg,追加麻黄素20 mg;SpO2始终为100%.果断静脉给予芬太尼0.1 mg,琥珀胆碱100 mg,快速气管插管,机械控制呼吸.15 min后,HR、BP渐平稳,手术在全麻下完成.术后随访3 d,无脑、脊神经并发症等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产妇分3组,一组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镇痛(CSEA组),一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镇痛(PCEA组),另一组未做分娩镇痛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的分娩镇痛效果.结果 CSEA组和PCEA组在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和新生儿评分等方面均较对照组优.CSEA组镇痛优于PCEA组.结论 CSEA组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进行PPH治疗的10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感觉阻滞情况、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最高感觉阻滞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麻醉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后MAP、HR、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PPH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最高感觉阻滞时间更短,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927-1929
本文选取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82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的产妇给予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的分娩方法,对照组的产妇不给予镇痛的分娩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为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与对照组的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脉搏和呼吸指标经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血氧饱和度和血压指标经过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产妇在产科手术中利用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与连续硬膜外麻醉 (EA)在肥胖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手术肥胖患者 40 例,随机分为两组,I组采用 CSEA;II 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连续硬膜外麻醉(EA).观察CSEA组和E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硬膜外用药量及术后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CSEA组与E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硬膜外用药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SEA应用于肥胖患者子宫全切除术具有可获得完善麻醉镇痛、良好的肌松效果和局麻药用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李民  王新凤 《临床医学》2020,40(4):66-67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娩的92例健康足月临产产妇,根据其是否进行镇痛处理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不进行无痛分娩;观察组46例,应用无痛分娩技术,使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后1 min)、产后出血量等指标。结果两组产妇的潜伏期、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产妇活跃期[(155. 82±32. 23) min]、第二产程时间[(57. 39±17. 56) min]较对照组[(117. 62±34. 21) min,(41. 20±12. 50) min,P <0. 05]延长;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Apgar评分以及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应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镇痛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产程,但对产妇、新生儿均无明...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2010年2月在疼痛门诊行硬膜外镇痛治疗时,发生颅内积气1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患者,男,43岁,因反复发作左侧腰腿痛1年加重2周来我院门诊.患者曾于2003年4月因L4/5椎间盘突出症在我院行椎间盘镜下L4/5髓核摘除术,术后痊愈出院.当日腰椎MRI示L4/5椎间盘突出,压迫左侧神经根.骨科医生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手术,遂来我科疼痛门诊行硬膜外镇痛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观察蛛网膜下腔注入左丁哌卡因、丁哌卡因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比较。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年4月~12月对择期行妇科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29~61岁;体重50~70 kg,身高154~170 cm。患者全身情况对麻醉的耐受力(ASA)Ⅰ~Ⅱ级。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分为左丁哌卡因组和丁哌卡因组,两组各30例,均排除冠心病、严重贫血及高血压等情况。分别予0.75%盐酸左丁哌卡因15 mg 10%葡萄糖,丁哌卡因15 mg 10%葡萄糖。1·2麻醉方法试验用药:盐酸左丁哌卡因注射液(37.5 mg/5 m l)、丁哌卡因注射液(37.5 mg/5m l)。入室后开放静…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以下简称联合麻醉)兼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起效迅速、作用完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以下简称硬外麻醉)作用时间灵活及术后镇痛等优点。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和分组选择18~70岁下腹部和下肢手术的患者45例,男20例,女25例。手术种类包括:髋关节和下肢手术10例,阑尾切除术5例,疝气修补术4例,前列腺摘除术5例,子宫全切术和附件手术4例,剖宫产17例。ASA1~2级,随机分为联合组(例数=23)和硬外组(例数=22)。1.2药物配方蛛网膜下腔麻醉采用重比重配方: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硬膜外麻醉采用2%利多卡因。1.3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7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产妇未选择镇痛分娩。观察组产妇自愿接受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镇痛分娩。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且第一产程比对照组短(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加强产程中的观察与护理可确保镇痛分娩的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治疗致颅内积气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8岁,骑摩托车摔伤右额部,伤后双鼻孔流血,右眼视物模糊1小时入院。检查: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双鼻孔见少许新鲜流血,无脑脊液成分,右额部软组织肿胀,右侧熊猫眼征阳性,右侧眼前1m指数,右侧瞳孔直径5mm,直接光反应迟钝,间接光反应正常。头部C...  相似文献   

17.
直视下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椎管内麻醉分硬膜外、骶管及蛛网膜下腔 3种麻醉方法 ,每一种又包括单次及连续两种 ;每一种麻醉方法有自己的适应症[1 ,2 ] ;但不一定保证麻醉效果 ,有时需要辅助其他麻醉方法。下面介绍一种其他麻醉方法—直视下蛛网膜下腔麻醉 ,即在术中椎板及黄韧带打开以后直视下由麻醉医师或术者施行的一种麻醉方法。1 操作手法黄韧带打开以后 ,一手用镊子提起硬脊膜 ,一手用注射器斜刺到蛛网膜下腔即可 ,深度不超过 5 mm[3]。2 适应症1腰段椎体手术 ,如髓核摘除、椎管内肿物、椎体骨折 TB。2 EA麻醉失败的腰段手术。 3各种原因造成的粘连或梗阻。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体位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及其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符合剖宫产指征行腰硬联合麻醉的剖宫产产妇9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坐位实施麻醉,对照组采用左侧卧位实施麻醉。观察比较两组产妇麻醉前后5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各分值段发生率。结果两组均麻醉穿刺顺利,麻醉效果满意,剖宫产过程顺利。麻醉后5 min,两组产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较麻醉前5 min降低,心率均较麻醉前5 min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各分值段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采用不同麻醉体位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但坐位麻醉更有利于产妇顺利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联合麻醉(CSEA)下,探讨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方法 将120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除麻醉前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胶体(贺斯)500 ml外不作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选择麻醉前给药,30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和胶体(贺斯)500 ml,并于仰卧位的同时,在患者两侧腰部垫置直径12~14cm橡皮球,使两侧腰部垫高.观察两组患者在行CSEA麻醉后,不良反应及有关升压药使用情况.结果 麻醉后3、10 min,不良反应和升压药使用情况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合理的护理干预,即通过输液时机和容量的掌握调节,结合在产妇两侧腰部垫球的方法,对预防CSEA下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联合麻醉(CSEA)下,探讨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方法 将120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除麻醉前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胶体(贺斯)500 ml外不作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选择麻醉前给药,30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和胶体(贺斯)500 ml,并于仰卧位的同时,在患者两侧腰部垫置直径12~14cm橡皮球,使两侧腰部垫高.观察两组患者在行CSEA麻醉后,不良反应及有关升压药使用情况.结果 麻醉后3、10 min,不良反应和升压药使用情况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合理的护理干预,即通过输液时机和容量的掌握调节,结合在产妇两侧腰部垫球的方法,对预防CSEA下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