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大血管术后纵隔感染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大血管手术后发生的6例纵隔感染病例的诊治经过,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大血管手术714例,术后发生纵隔感染6例(0.8%),表现为发热及伤口、胸管引流脓性分泌物,均采用纵隔清创引流+灌洗治疗,并辅以全身抗感染及营养支持,5例Ⅱ期愈合,1例死亡。结论积极有效的纵隔清创引流及全身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是治疗心脏大血管术后纵隔感染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心内直视术后胸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不高,但皮下感染未得到有效治疗进而发展为胸骨感染和纵隔炎,并可能恶化导致败血症、心脏切口感染甚至心脏血管桥破裂,死亡率高达25.7%~52.0%~([1])。外科清创加肌瓣转移重建是治疗该类疾病的重要手段。深部胸骨感染常发生在心脏术后14d左右,病情发展很快,通常需要紧急手术~([2])。由于大多数患者刚经历心血管大手术打击,或处于严重败血症状态,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分类与治疗方法,以期更好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治疗的胸骨切口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76例,其中29例在术后1个月内,7例为术后1~2个月,超过2个月以上39例.1例胸骨完全坏死,心脏外露,拟手术前1 d死亡.76例患者中1例接受4次清创手术,13例清创2次,6l例接受1次清创手术,一次修复成功率80.26%.14例深部感染患者采用伤口持续负压吸引(VAC)的方法辅助创面准备.乳腺组织瓣转移1例,59例行肌肉组织瓣转移,其中胸大肌肌瓣转移52例,腹直肌瓣转移7例.结论 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和累及的深度,选用恰当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心脏术后纵隔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病情凶险,治疗护理任务艰巨,如处理不当,常导致严重后果。本文报告1988年3月~1990年5月发生的3例心脏术后纵隔感染病例治疗的护理体会:临床资料:患者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0岁、17岁和24岁。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其中2例为法乐氏四联症矫正术,1例为动脉导管结扎术后9年再通伴肺动脉高压行导管缝合术。3例患者于术后9~15天,均出现高热达39℃以上,主诉胸痛。白细胞及中性均增高,前胸皮肤潮红,局部压痛明显,其中1例切口有脓液流出,胸片均显  相似文献   

5.
胸骨伤口感染,是心脏外科正中切口手术后一种不常见但较严重的并发症.国外研究资料显示,在胸骨切开手术中,术后胸骨伤口感染发生率0.4%~5.0%[1].胸骨伤口感染一旦发生,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生命,尤其是累及纵隔的深部感染,感染后死亡率在10%~25%[2].  相似文献   

6.
心脏术后纵隔障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7.
术后切口感染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治疗方法,减少切口愈合时间。方法对64例切口感染治疗方法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结果切口感染达深筋膜层的54例,平均切口愈合期为29.6d,切口感染未达深筋膜层的10例,平均切口愈合期为29.6d。单纯换药34例,平均切口愈合期为31.0d,2次缝合22例,平均切口愈合期为22.0d,切口置管引流加间断冲洗8例,平均切口愈合期为21.4d。结论超深筋膜层的严重感染切口,采用2次缝合或者切口置管引流加间断冲洗,能够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期。  相似文献   

8.
心脏直视术后纵隔感染五例朱宏麦玉怀李宁何树松黄光友赵兵我院自1987年12月~1995年12月共施行心内直视手术160例,有5例发生纵隔感染,发生率为3.1%,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5例,男3例,女2例。年龄9~45岁。其中二尖瓣置换术3例,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钛板内固定,增强胸骨稳定性,提高心脏手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6例应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骨切口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钛板内固定治疗26例,均为慢性感染患者,感染持续时间均超过3个月.3例深部感染患者采用伤口持续负压吸引(VAC)的方法辅助创面准备.26例患者均行胸大肌肌瓣转移,无一例发生钛板感染需再次手术取出,且无一例因胸骨再次感染而需二次手术.结论 应用钛板内固定可以加强胸骨稳定性,减少局部组织渗出,提高心脏手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纵劈胸骨切口感染伴胸骨后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病。其发生率为0.8~1.8%。如处理不当,死亡率可高达24~43.8%。本院从1981年3月~1987年3月共发生正中胸骨切口感染伴胸骨后感染11例,占同期手术的1.6%(11/670)。经治疗均痊愈。兹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后化脓性肋软骨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例确诊为胸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后发生化脓性肋软骨炎并行彻底清创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经清创处理后,伤口全部Ⅰ期愈合,疼痛症状消失,无胸壁软化症状。随访6个月~4年,未见肋软骨炎复发。结论根据化脓性肋软骨炎患者行胸骨正中切口开胸手术病史,明确的局部剧烈胸痛,以及局部B超或胸部CT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的肋软骨和其他坏死组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289例腹部术后切口早期感染临床防治经验。方法:对289例腹部术后切口发生早期感染病人,在局部症状明显切口缝线间,用无菌干棉签由浅入深反复轻柔沾擦,将脂肪液化及脓性渗出物彻底沾净,切口外敷酒精纱布,无需拆除缝线和麻醉。结果:切口Ⅰ期愈合237例,有效率82.01%,发生切口感染52例,占17.99%,占整个同期腹部手术1.92%,感染率明显下降。减少了病人长期换药的痛苦,缩短了住院天数,减少抗生素用量,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结论:对腹部术后切口早期感染采取及时发现,准确、简便的局部处理,能有效抑制切口感染的进展,使切口早期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心脏外科手术后纵隔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后发生纵隔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65例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术后纵隔感染病人进行切口分泌物和动脉血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经静脉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6例感染出现较晚、感染局限者,仅行局部开放引流、冲洗;余59例均行纵隔清创、胸骨固定后行纵隔冲洗,其中5例行转移胸大肌瓣或腹直肌瓣修复.结果 63例于术后2周内发生纵隔感染,另2例分别发生于术后第18 d和22d,最短者发生于术后第3 d,平均(7.4±4.3)d.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3.1%.死亡12例(18.5%).随访1-12年,无远期死亡,感染复发3例.结论 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早期清创、冲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切口早期脂肪液化或感染的原因、诊断要点及处理方法。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12年5月,对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切口早期脂肪液化或感染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43.1岁,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发病时间平均为术后第5.5天。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伤口局部疼痛、体温升高、伤口有淡红色或者淡黄色渗液及血炎症生化指标升高等,疗效评估则以伤口是否Ⅰ期愈合为主要标准。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年9个月,10例伤口Ⅰ期愈合,无复发,也无术后并发症出现,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伤口愈合后2个月,伤口远端局部红肿、隆起,有波动感,穿刺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茵,门诊局部切开找到1个线头,换药1周后伤口愈合,随访13个月无复发。结论:术前对高危因素预防,术中无创操作技术,对于放置内置物的腰椎手术,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伤口正确处理,可预防和减少腰椎间盘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的发生率。对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早期诊断,早期行伤口清创、病灶清除、VSD负压冲洗引流、对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者,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有利于伤口早期愈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心脏直视手术后纵隔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华  薛淦兴 《中华外科杂志》1990,28(11):644-646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大血管损伤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心脏大血管损伤患者救治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脏大血管损伤急诊手术16例,择期手术5例,介入手术2例,心包穿刺保守2例,抢救成功21例,死亡4例。结论心脏大血管损伤由于受伤机制不同,其伤情的轻重不同,且损伤部位也呈多样性。应根据伤情的不同,损伤部位的不同而采取适合的治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心脏大血管损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中胸骨切口感染及裂开是心脏手术主要的并发症.近年来,用肌瓣或网膜修复,已成为解决这一难题行之有效的方法.材料及方法:1983年,18例病人行肌瓣或网膜修复正中胸骨切口手术.17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相似文献   

18.
2010年7月至2012年4月我科共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42例,其中15例术后出现严重肺部感染,行气道介入治疗或呼吸机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其治疗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共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65.7(56~72)岁。胸中上段食管癌13例,颈段食管癌2例;术前均经胃镜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均行经左颈、右胸和腹部三切  相似文献   

19.
应用正中切口经纵隔治疗主支气管胸膜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开胸经纵隔治疗全肺切除术后主支气管胸膜瘘是一种新兴术式。自 1999年 6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们采用该项术式治疗 4例主支气管胸膜瘘病人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4例中男 3例 ,女 1例。年龄 4 3~ 5 9岁 ,平均4 8岁。左、右主支气管胸膜瘘各 2例 ,行全肺切除原因为左中心型肺癌 1例 ,外伤左主支气管断裂缝合后主支气管狭窄 1例 ,右肺结核性毁损 2例。 3例分别于术后早期 4、6和 7d发生支气管胸膜瘘 ;1例晚期瘘发生于术后 36d。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瘘口大小为 0 3cm× 0 4cm~ 0 6cm× 0 9cm ,多位于支气管残端的两个侧角 ,1例同时…  相似文献   

20.
白塞氏病(Behcet’sdisease,BD)是以口腔、外阴溃疡,眼炎,皮肤损害为特征,并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5例白塞氏病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2054岁,平均31.5岁。反复口腔、外阴溃疡、皮肤损害4例,咯血1例,心包摩擦音2例,胸骨左缘第3、第4肋间闻及舒张期泼水音4例。心功能分级:Ⅱ级1例,Ⅲ级2例,Ⅳ级2例;心力衰竭4例,针刺试验阳性2例,心肌供血不足3例,药物治疗3例,手术行主动脉瓣置换2例。2 结  果3例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