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光棒(light wand)引导气管插管方便快捷,对口腔黏膜、牙齿等损伤小,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特别对部分困难气道患者能顺利完成气管插管[1],因此在临床上得到普遍应用。其在经鼻气管内插管中的应用亦有报道[2],适宜的光棒塑型形状对成功实施光棒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至关重要[3],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光棒传统J形塑型经鼻气管插管并发症较多,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折弯弧度光棒在经鼻气管插管中应用效  相似文献   

2.
麻醉中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率约为2%~3%.困难气道处理失败不但手术无法进行,而且也是直接导致严重呼吸系统事件的常见原因[1].如果遇到困难气道且必须行气管插管,可以采用喉罩置入、气管食管联合气管插管或光棒引导插管等方法处理.我们2010年10月~2011年5月对39例估计气管插管困难患者,采用静脉快速诱导,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完成气管内插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光索(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操作简便、安全、快速、有效.既能解决临床上常见的困难气道插管.又可作为常规气管插管技术,在国内已广泛使用[1~7].但目前所使用的光索型号单一、长度有限,无法用于双腔支气管插管.本文试将朱也森[8]发明的盲探气管插管装置中的光索作为光源,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内,采用光棒引导盲探气管插管的方法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Bonfils纤维光导硬镜是一种视觉效果好、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的新型气管插管工具,可用于正常气道和不同原因引起的困难气管插管。颈前透光法是一种通过颈前光点来判断气管导管位置的光棒盲探气管插管技术,具有容易掌握、方便快捷、气管插管成功率高等优点,已作为麻醉科医师处理困难气道的首选方法。Bonfils纤维光导硬镜既有光棒盲探引导的特点,又有光导纤维直视观察的优点,颈前透光法是否可用于Bonfils纤维光导硬镜引导气管插管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需支气管插管的困难气道患者光棒引导单腔管置入后再用换管器完成双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对需实施肺隔离的24例困难气道患者,于快诱导麻醉后先用光棒引导插入单腔气管导管,继按Ka法用换管器协助换成左侧双腔管,观察初次插管成功率(排除误入食管或扭转到右支气管)、其他插管方法补救率(改逆行、纤支镜引导插管、开胸手术换堵塞器等)、气道严重并发症(牙齿脱落、术后咽部血肿、气道出血等)发生率。并同近年来传统喉镜(含myco喉镜)下困难气道双腔管插管的16例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分步法需被迫改用其他方法补救者显著低于传统法,初次插管成功率显著优于传统方法,气道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支气管插管肺隔离的困难气道患者(如尘肺肺灌洗)先用光棒引导插入单腔管,再用换管器协助交换插入左支管插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经口光棒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光棒(light wand)气管插管技术,是一种简单、易掌握、成功率高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临床麻醉,对于困难气管插管也有它独特的优点.我院自2007年引进此技术用于解决困难气管插管,本研究观察了50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在光棒引导下进行经口困难气管插管,并与常规直接喉镜下困难气管插管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廖明锋  金传刚  陈明兵 《骨科》2014,5(4):238-240
目的 比较光棒(light wand,LW)与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OB)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困难气道行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2例行择期手术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LW引导气管插管组(LW组,n=32)和FOB引导气管插管组(FOB组,n=30),经口行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时间、成功率,评估血流动力学及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LW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短于FOB组(P<0.01),在插管成功率、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W和FOB均可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困难气道的气管插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而LW操作更为简单,并能缩短气管插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光棒在困难气道患者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困难气道且拟行经鼻气管插管患者131例,男62例,女69例,年龄18~6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纤维支气管镜组(F组,n=66)和光棒组(L组,n=65)。比较两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术后插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F组比较,L组第一次插管成功率[54(83.1%)vs 57(8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一次插管时间明显延长[(106.9±29.8)s vs(94.6±26.9)s,P0.05];第二次插管成功率[7(63.6%)vs 4(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时间明显缩短[(107.1±21.5)s vs(137.3±19.5)s,P0.05];插管总成功率[61(92.4%)vs 61(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光棒引导是困难气道患者行经鼻气管插管时的有效技术,可以作为一个应急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1ightwand光棒用于整形外科手术患者常规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在预测困难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52例ASA Ⅰ或IⅡ级全麻下行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其中124例为正常气道,根据光棒前端弯曲角度不同随机分为A组(60°)和B组(90°),28例预测有困难气管插管为C组(90°)。记录各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的成功率、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B和C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95.2%和85.7%,三组的插管总成功率均为100%;A、B和C组完成插管时间分别为(11.8±4.9)s、(14.0±5.4)S和(17.4±8.1)s,A组的光点寻找时间、光棒退出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均较B、C组缩短;光棒插管对循环功能的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结论:lightwand光棒用于整形外科手术的常规气管插管及预测困难气管插管,插管成功率高、耗时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插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Cookgas气管插管型喉罩在困难气道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ookgas气管插管型喉罩(CILA)是Daniel Cook医师研制的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型喉罩,该喉罩不仅具有操作简单、引导插管成功率高等优点,还能直接使用普通气管导管进行插管[1]。本文报道我院在30例困难气道患者使用的临床体会。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择期在全麻下行整形手术的困难气道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魏氏喷射气管导管用于患者气管插管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气管插管术患者102例,性别不限,年龄15~50岁,体重40~99 kg,ASA分级Ⅰ~Ⅲ级,Cormack&Lehane分级Ⅰ~Ⅳ级(Ⅰ或Ⅱ级为非困难气道,Ⅲ或Ⅳ级为困难气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51):常规导管组(C组)和魏氏喷射气管导管组(WJ组).2组根据Cormack&Lehane分级分为2个亚组:困难气道组(n=16)和非困难气道亚组(n=35).C组使用普通Kendall气管导管进行插管;WJ组使用相同内径的魏氏喷射气管导管,在喷射通气同时行气管插管.记录机械通气即刻PETCO2;记录首次气管插管成功情况及气管插管时间;记录气管导管拔除后24h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WJ组气管插管时间延长,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升高(P<0.01).与非困难气道患者比较,WJ组困难气道患者机械通气即刻PETCO2、气管插管时间和首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困难气道患者机械通气即刻PETCO2升高,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降低(P<0.01).WJ组未出现气胸、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等严重气压伤;2组喉痉挛、咽喉痛和胃胀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魏氏喷射气管导管不仅能安全有效地为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提供通气,还可提高困难气道气管插管成功几率.  相似文献   

12.
手法辅助下经口光棒盲探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棒(light wand)气管插管技术是一种通过颈前光点来判断气管导管位置的盲探气管插管技术,具有容易掌握、方便快捷、气管插管成功率高等优点[1],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也是处理困难气道较为有效的一种技术[2],但操作是否延长插管时间和/或增加插管所至的并发症是关注的焦点。我  相似文献   

13.
气管插管时常采用Macintosh喉镜.困难气道患者声门显露困难,采用Macintosh喉镜引导气管插管易造成插管困难.TruviewTM EVO2喉镜(Treview喉镜)是一种新型的光学间接式插管喉镜,可提高对声门结构的显露,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1-3].本研究拟通过与Macintosh喉镜进行比较,评价强直性脊柱炎患者Truview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道(ILMA)是一种为引导盲探气管插管而特殊设计的新型喉罩通气道。不仅具有普通型喉罩通气道(LMA)的特性,还可引导气管导管进行盲探插管。本文报道本院使用的两种经ILMA引导气管插管方法在处理困难气道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光索引导下经鼻插管在困难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光索引导下经鼻插管在困难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患者29例.插管前静脉给予小剂量芬太尼和咪达唑仑,于插管侧鼻道作表面麻醉,再行环甲膜穿刺以完善喉及气管内黏膜的表面麻醉.将食管导管经鼻插入食管,食管导管口正对声门,然后将导引光索经此口插入气管内后改换成气管导管.观察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插管成功率为97%,插管时间为(4.8±1.5)min,插管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光索引导下经鼻插管为困难气道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适、经济可靠的插管新方法,有利于提高基层医院处理困难气道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逆行钢丝顺行换管器引导困难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逆行钢丝和顺行换管器引导困难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预测属困难气道者34例,其中经Mallampati困难气道评估Ⅲ级者10例,Ⅳ级者24例。其中,28例直接经环甲膜或环甲膜下1、2或2、3气管环间隙穿刺,逆行钢丝和顺行换管器引导气管插管,其中6例患者经纤支镜插管失败后改用该技术,并获得插管成功。另有18例患者全麻诱导后经口明视喉镜插管失败,改用该技术插管成功。结果本组逆行钢丝和顺行换管器引导气管插管成功率100%,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逆行钢丝和顺行换管器引导气管插管技术操作快捷简便,损伤较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制麦克风光棒联合导管芯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2例已预料困难气道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制麦克风光棒联合导管芯气管插管组(Ⅰ组)和普通喉镜气管插管组(Ⅱ组),每组21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观察气管插管并发症如插管即刻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口咽黏膜出血以及术后6h的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情况。结果与Ⅱ组比较,Ⅰ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90.5%VS57.1%)明显增高(P〈0.05),插管时间(86±19)s vs(276±36)s明显缩短(P〈0.05);Ⅰ组的插管即刻血流动力学改变、口咽黏膜出血、术后6h咽喉痛和声音嘶哑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自制麦克风光棒联合导管芯对困难气管插管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声门上通气装置(SAD)在院前急救、常规麻醉及困难气道的开放、维持氧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引导气管插管提供了一个可行方式。在日常麻醉及手术室外治疗或抢救中,保持气道通畅和充分氧合是气道管理的关键。困难插管发生率约4.5%~7.5%,困难气道管理仍是麻醉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在困难插管发生时,先可放置SAD,后经SAD盲探或在可视设备辅助下行气管插管,迅速建立气道、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过程中气道损伤。本文着重介绍不同种类可引导气管插管的SAD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9.
光棒在快速诱导经鼻气管内插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诱导麻醉下光棒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临床效果。方法60例全麻患者随机均分为光棒(LW)组和纤维支气管镜(BF)组,比较两组插管时间、置管成功率和导管通过声门顺利率。结果在规定的3min内,LW组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BF组(96.7%vs.70.0%,P<0.05);LW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BF组[(38.9±16.2)svs.(133.0±37.9)s,P<0.01]。LW组导管通过声门顺利率高于BF组(96.6%vs.66.7%,P<0.05)。结论光棒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是口腔颌面部手术全麻快速诱导建立气道安全、有效、快捷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喉罩及插管型喉罩的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喉罩作为“无法通气、无法插管”困难气道的急救方法之一,无需扭曲气道以暴露声门,即可独立通气。它的曲线造型又可辅助盲插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适用于常规和困难气道。近年来有不少改进,插管型喉罩有更好的插管特性,可明显降低插管困难及失败率,更利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