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与 QT离散度 (QTd)、QTc离散度 (QTcd)的关系。方法 :测量 46例平板运动试验时诱发心肌缺血患者的 QTd、QTcd、QTd增加值 (△ QTd)、QTcd增加值 (△ QTcd)。结果 :运动后阳性组 QTd(5 2 .61±16.78) ms、QTcd(83.94± 2 7.2 1) ms较阴性组 QTd(31.78± 8.98) ms、QTcd(36.85± 13.73) ms显著增大 (P <0 .0 1)。阳性组△ QTd(14.5 7± 3.75 ) ms、△ QTcd(4 1.39± 12 .14) ms较阴性组△ QTd(2 .0 0± 2 .35 ) ms、△ QTcd(2 .11± 2 .0 7) ms显著增大 (P <0 .0 1)。而阳性组运动前 QTd、QTcd分别为 (38.0 4± 13.0 3) ms、(4 2 .5 5± 15 .0 7) ms,阴性组分别为(2 9.78± 11.33) ms、(34 .74± 11.66) ms,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QTd、QTcd、△ QTd、△ QTcd增大是运动试验时作为判定心肌缺血的有意义的心电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平板运动试验时QTc离散度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试验所致心肌缺血时QTc离散度(QTcd)的变化.方法观测207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患者的运动前、运动中2 min、4 min、6 min及运动后2 min、4 min的QTcd并与200例运动试验阴性患者作比较.结果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组运动中、运动后QTcd值均明显增大,与阴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而运动试验阴性组运动前后QTcd变化小(P>0.05).同时,运动试验阳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40.09%),伴随症状增多(29.95%).结论通过平板运动试验观测QTcd变化,可作为评价冠心病的一项可靠、易行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T)早期运动负荷试验 (EET)与QTd(QT离散度 )、JTd(JT离散度 )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 31例AMI患者EET前、中、后QTd、QTcd、JTd、JTcd。结果 依据EET结果及不同的心梗部位 ,前者阳性 17例 ,阴性 14例 ;后者前壁心梗 17例及非前壁心梗 14例 ;EET阳性者与阴性者比较运动前后QT值等 4项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性 (P <0 .0 1) ;前壁与非前壁心梗比较和运动前后差别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运动中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EET阴性者运动前、后QTd等指标比阳性者明显增大 (P <0 .0 1)。结论 AMI患者QTd等数值的大小与EET结果无直接关系 ,而与心梗的部位、范围密切相关 ;EET时QTd结果尚难预测AMI患者愈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对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判断的价值。方法:随机测量100例运动试验阳性者的运动前、运动中或运动后心率最高时、ST段下移最大时及运动后2min的QT离散度(QTd)以及QTcd,并与100例阴性者作对照。结果:阳性组运动中或运动后心率最高时、ST段下移程度最大时及运动后2min时的QTd、QTcd较运动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尤以ST段下移程度最大时最明显。而阴性组上述各时段与运动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运动试验中QTd、QTcd的变化与ST段的改变有良好的相关性。QTd、QTcd值增加可作为运动试验结果判定的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QT离散度在活动平板负荷试验中测定的意义。方法选择活动平板负荷试验检查结果呈阳性者40例,测定其运动前及运动中的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并与正常组对照比较。结果阳性组与对照组患者运动前QTd、QT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运动前与运动中QTd、Q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运动前与运动中QTd、QT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与对照组患者运动中QTd、Q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平板试验阳性组运动中QTd、QTcd明显增大,预示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6.
ST段平直延长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ST段平直延长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间的相关性 ,评价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在早期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延长组 (ST段平直延长 0 .12 s)和对照组 (ST段 <0 .12 s)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采用 Bruce方案。结果 :延长组 (90例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 5 2例 ,其中 18例 ST段平直延长 >0 .16s,对照组 (110例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 10例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ST段平直延长是预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的参考指标 ,提示 ST段平直延长对冠心病 ,尤其是早期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平板运动试验的QT离散度(QTd)和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变化,对判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程度及诊断冠心病的意义.方法 分析经冠脉造影证实的32例冠心病患者与25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平板运动试验前、试验中ST段下移最大时及运动后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Td.QTcd变化.结果 冠心病组和冠脉正常组QTd与QTcd比较P均<0.01;冠心病组QTcd运动中与运动前、后比均<0.01;QTd无显著变化,冠脉正常组QTd.QTcd变化无显著性.结论 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指标,并对急性心肌梗塞高危人群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引起心电图QRS波群参数改变的价值。方法 :一组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 ,一组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阴性 ,对两组运动试验的心电图QRS波群参数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中的QRS波群参数改变 :ΔR为运动前、后V5导联中R波振幅增减幅度、ΔRST为R波振幅变化与ST段下移的代数和、QRS积分为Ⅱ和V5导联运动前、后的R波差值 ,加Q波差值 ,减去S波差值之和 [(DR +DQ -DS)Ⅱ +(DR +DQ -DS)V5 ]、QRSC 运动前、后V5导联QRS时限用心率进行校正的值间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ΔR、ΔRST、QRS积分、QRSC 可以作为判断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的参考指标 ,对QRS波群参数改变的综合评定 ,有助于提高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伴有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高血压病患者平板运动实验的特点。方法  71例有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高血压病患者 (HP)与 6 4例有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非高血压患者 (NHP) ,均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发现两组敏感性 (86 .5 % ,82 .6 % )、阴性预测值 (75 .0 % ,6 5 .2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特异性 (83.3% ,4 4 .19% )、阳性预测值 (92 .6 % ,6 2 .7% )、准确性 (82 .8% ,6 6 .2 % ) ,NHP组高于HP组 (P <0 .0 5 )。HP组病人平板运动试验发生心电图ST段下移时间比NHP组延迟出现 (P <0 .0 1)。其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最大ST段下移幅度大于冠脉造影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运动试验假阳性率增加 ,这部分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ST段下移延迟出现 ,且最大ST段下移幅度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冠心病及非冠心病人在运动负荷试验下QT离散度 (QTd)和经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 (QTcd)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行踏车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疑诊冠心病的患者 77例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 ,对两组患者在运动前、运动峰值及运动后3minQTd及QTcd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在运动前、运动峰值及运动后 3minQTd及QTcd值的变化显著大于非冠心病组 (P <0 .0 1) ;冠心病组在运动峰值及运动后 3minQTd及QTcd值与运动前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而非冠心病组在运动峰值及运动后QTd及QTcd值与运动前相比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运动负荷下QT离散度增加是判断心肌缺血的一个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运动试验诱发老年人心肌缺血时QT离散度(QTd)及QTc离散度(QTcd)变化的机制及临床意义,观察40例老年人运动前后QTd及QTcd,结果显示:阳性组22例,阴性组18例。运动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后与运动前比较,阴性组差异仍无显著性(P〉0.05),而阳性组QTd及QTcd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运行后两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认为运动试验诱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平板运动心脏负荷试验前后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压的对比,探讨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在血压管理及长期锻炼的健康人群健康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志愿者139人,受检者卧床休息10min后测量运动前左上肢肱动脉血压、心电图(ECG)、用无创主动脉脉波分析仪测量中心动脉压:启动运动试验直至达到目标心率后停止运动,受检者卧床休息6min后测量ECG和无创中心动脉压。结果:139例平板运动试验受检者运动前后外周动脉收缩压(SBP)及外周动脉舒张压(DBP)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此时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及中心动脉舒张压(CDBP)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运动前后中心脉压(CPP)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运动前后外周动脉血压差异显著时中心动脉压无差异。②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比外周动脉压测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准确性。③长期锻炼的健康者心脏负荷试验前后中心与外周血压的变化规律与一般人群有所不同。④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在高血压诊断与血压管理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对QT、JT离散度(QTd、JTd)的影响。方法:测量24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RF-CA术前、术后的QTd和JTd。结果:几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和RFCA术前、术后QTd变化均正常;手术前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同组QTd、校正QTd、JTd和校正JTd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FCA不影响QTd。  相似文献   

14.
张晨阳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7):66-67,72
目的探讨下肢踏车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气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收治的CO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低强度日常活动训练,研究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下肢踏车运动训练,比较两组运动前后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肺容积、最大吸气峰值流速,最大吸气压,比较研究组患者下肢运动训练前后运动持续时间和峰值运动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训练后,运动持续时间及最大运动功率均较之前明显升高,最大吸气压、最大吸气峰值流速较之前明显增加,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对照组上述指标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常规通气指标、弥散指标、容量指标训练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踏车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及吸气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果糖二磷酸钠与葛根素治疗冠心病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果糖二磷酸钠与葛根素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并进行比较。随机将 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成 3组 ,果糖二磷酸钠 (FDP)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FDP10g溶于 10 0ml注射用水中静滴 ,葛根素组加用葛根素 3 0 0mg加入 10 %葡萄糖 (G·S) 5 0 0ml静滴 ,对照组用普通胰岛素 8~ 12U加入含氯化钾 1.0 g的 10 %G·S5 0 0ml中静滴。结果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3 %、96%和 2 7% ;(FDP组和葛根素组比较P >0 .0 5 ,两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均为P <0 .0 1)。心电图有改善分别为66%、73 %、15 % ,(前二者相比P >0 .0 5 ,两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 <0 .0 1)。心肌耗氧指标 (RPP =心率×收缩压 )治疗前后FDP组和葛根素组均显著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改善非常显著 (P <0 .0 1)。心电图中心肌缺氧程度指标 (NST和ΣST即 12导联中ST段下移导联数和ST段下移mm数之和 )各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改善 ,唯组间差别不大。提示葛根素治疗冠心病优于果糖二磷酸钠及对照组疗法。  相似文献   

16.
丁静 《吉林医学》2010,31(16):2377-2378
目的:研究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前后校正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及其意义,并且比较其与ST段下移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比较冠心病及正常对照组活动平板运动前后各时相QTcd及ST段变化。分析74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前后各时相QTcd动态变化,计算以运动后即刻QTcd≥50ms可作为运动试验阳性的判断标准的临床价值,并与ST段下移标准的价值进行对照。结果:运动后冠心病组QTcd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与ST段下移标准比较,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后者。结论:运动试验后QTcd≥50ms的标准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