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肿瘤给现代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有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西医治疗恶性肿瘤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包括手术疗法、放射疗法以及化学和激素的药物疗法。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同样具有显著疗效,并且逐渐得到广泛推广运用。近年来,对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基础以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多令人鼓舞的成绩。在恶性肿瘤的防治体系中,中医药的治疗作用不容小视。本文着重分析中医治疗恶性肿瘤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为恶性肿瘤治疗提供一些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恶性肿瘤患者越来越多,大多数患者确诊已属中晚期,并且出现各种并发症,所以姑息治疗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至关重要。姑息治疗主要是通过姑息性手术和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的伴随症状,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食管癌的治疗包括外科治疗、放射和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加放射或药物综合治疗,围手术期的护埋与手术治疗同样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于我科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共73例临床资料,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在妇科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排在第二位。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放疗、化疗和手术的综合治疗。近年来由于科技进步,治疗宫颈癌的方法有了新的进展,如免疫疗法、基因疗法和热疗等,本文将就这些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IK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IK治疗和相应的临床护理,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所有50例CIK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其身体疲乏、睡眠和饮食障碍等症状均显著改善,机体免疫力明显增强,患者不良反应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均基本消失。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 CIK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系统有效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成果。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是当前肿瘤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中医和西医是两套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以"辨证论治"为核心,西医以"辨病论治"为主导,治疗方法和手段各不同。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确实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本文就两者如何在实践中有机结合,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中西医结合在恶性肿瘤治疗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已是我国居第二位的死因。恶性肿瘤已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需要培养大量专业人才以加强肿瘤的防治力量。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ciplinary treatment,MDT)是一种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肿瘤治疗新型模式[1]。多学科综合治疗克服了单一治疗手段的局限性,已成为人类攻克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主要强调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全球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我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区之一。目前我国肝癌的死亡率为20.40/10万,高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肝癌是临床上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疾病,手术治疗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1]。本研究对33例肝癌患者的手  相似文献   

9.
本文相对于传统的恶性肿瘤根治切除,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提出整体治疗的观点。目前新的治疗方法虽然发展历史短,但有一定优势,例如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强调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以及注重根治手术与局部控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蒋健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114-11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术方法以及手术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所收治的7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疗。结果对照组中,治愈8例,好转20,无效11例。治疗组中,治愈15例,好转24例,无效0例。经过对两组患者对比性治疗后得到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比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显著。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综合治疗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且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内分泌治疗对乳腺癌的作用以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193-194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现阶段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以及内分泌的治疗。目前我国内分泌的治疗方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就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现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最常见恶性肿瘤中居第六位,在肿瘤相关致死率中占第三位。由于多数肝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且对于晚期原发性肝癌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肝癌的治疗仍然是临床一大难题。临床上放射性治疗和肝移植手术等只对早期肝癌有效,对于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多采用全身系统性治疗,主要包括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化疗等,其中索拉非尼是晚期肝癌药物治疗的金标准。本文对晚期原发性肝癌药物治疗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一。尽早发现、诊断卵巢恶性肿瘤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规范治疗,是患者和医生共同的期望和目标,但是卵巢恶性肿瘤的多相性和其产生标记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利用单一标记物作为诊断和治疗监护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1.分子靶向治疗:肿瘤治疗的里程碑 靶向治疗之异军突起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恶性肿瘤的治疗出现过两次飞跃。第一次是1890年Halsted提出肿瘤根治术的概念。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Fish将化学治疗(化疗)整合于根治术。此后恶性肿瘤治疗徘徊不前,直至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赵霜 《药品评价》2012,9(15):24-27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居女性肿瘤疾病首位,全世界每年约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目前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4种手段。近年来,随着对恶性肿瘤发病的基因和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致癌基因的分子靶向治疗技术被应用于医学临床。分子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中特有的基因片段为治疗位点,通过调节或阻断这些基  相似文献   

16.
背景:癌症和癌症治疗引起的贫血是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临床因素.治疗方法是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红细胞输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涎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1998~2003年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0例小涎腺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口腔小涎腺肿瘤中,良性肿瘤26例占43.33%,恶性肿瘤34例占56.67%,良性肿瘤中的混合瘤多见,占良性肿瘤的69.23%,恶性肿瘤中以黏液表皮样癌为多,共14例,占恶性肿瘤的41.18%,手术 放疗者占恶性肿瘤的38.24%,5年生存率为34.48%。结论小涎腺肿瘤中恶性肿瘤多于良性肿瘤;术前X线检查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首次手术彻底性是防止复发的关键,术后辅助性放疗可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211例患者胸腹水中TSGF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恶性肿瘤患者、非恶性肿瘤患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胸腹水中 TSGF含量的关系 ,探讨胸腹水中 TSGF含量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意义。方法 对 4 6例非急性炎症和非结核类患者 (对照组 )、5 8例急性炎症和结核患者、1 0 7例恶性肿瘤患者 (治疗前 )及治疗后 4 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胸腹水分别进行 TSGF含量测定 ,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的阳性率是 4 .3% ,急性炎症和结核患者组的阳性率是 81 .0 % ,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t=1 0 .7,P<0 .0 1 ) ;恶性肿瘤患者组的阳性率为 86 .9% ,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t=1 2 .4 ,P<0 .0 1 ) ,但与急性炎症和结核患者组无显著差异 (t=0 .0 1 ,P>0 .0 5 ) ;恶性肿瘤患者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有显著差异(t=4 .5 ,P<0 .0 1 )结论 测定胸腹水中 TSGF含量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乳腺癌的内分泌机制已越来越清楚,乳腺癌综合治疗的理念已日趋成熟,以内分泌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使得乳腺癌患者的存活得到了明显的延长。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乳腺癌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因此,正确把握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选择和时机将有助于提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时至今日,放射治疗仍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治疗鼻咽癌、乳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电离辐射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亦产生生物效应和破坏作用,使大部分患者局部皮肤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