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大肠腺瘤息肉(APC)基因突变诱发了多发性上皮间质组织综合征。APC基因位于染色体5q22。Whilst上皮生长能用手术治疗,但过度纤维生长常导致难治性和恶病变纤维瘤。APC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在散发性和遗传性的大肠腺瘤和癌中,由于序列丢失和/或失活,而引起获得性体细胞突变。来自纤维瘤的纤维细  相似文献   

2.
Wilson病是铜转运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铜蓄积引起对肝、脑的毒性。其基因(WD)已定位于染色体13q14.3。在这一区域构建的人工酵母染色体中,我们识别出一段序列,与Menkes病缺陷的ATP酶基因(MNK)编码的铜结合区相似。我们证明该序列构成—P型ATP酶基因的一部分,即Wcl。与原核生物的重金属转运酶非常相似,亦具有6个金属结合区。该基因在肝和肾中表达,位于包含WD基因座在内的约300kb区域内。在两例Wilson病患者中发现Wcl的编码区内的7个碱基的纯合缺失。Wcl被认为就是WD基因。  相似文献   

3.
Wilson病 (WD)是一种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其致病基因定位于 13q14 .3,该基因编码产物为转运铜离子的P型 ATP酶 (ATP7B)。本文对Wilson病基因编码产物P型 ATP7B酶的分子结构特点、铜结合区的功能、ATP7B蛋白的多种形式等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Bax inhibitor-1(简称BI-1)是1998年被克隆鉴定的新的凋亡抑制基因,其蛋白产物可以抑 制由 Bax 引起的凋亡。BI-1 最初以睾丸增强基因转录本而被克隆得到,位于12q12-q13,是一种高度保 守的单拷贝基因。BI-1 过表达与一些肿瘤发生及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5.
Bax inhibitor-1(简称BI-1)是1998年被克隆鉴定的新的凋亡抑制基因,其蛋白产物可以抑制由Bax引起的凋亡。BI-1最初以睾丸增强基因转录本而被克隆得到,位于12q12-q13,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单拷贝基因。BI-1过表达与一些肿瘤发生及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人雄激素受体(HUMARA)基因位点克隆性分析技术确定掌纤维瘤病是否为肿瘤性增生。方法收集12例女性掌纤维瘤病患者的组织蜡块,连续切片、HE染色后,采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获取梭形细胞丰富的区域,1例女性直肠腺癌组织蜡块作为阳性对照。酚-氯仿抽提DNA后,经甲基化敏感的HpaⅡ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UMARA基因,PCR产物经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凝胶成像系统分析。结果作为阳性对照的直肠腺癌被验证是单克隆起源的,说明了本实验的克隆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12例掌纤维瘤病石蜡组织标本中,3例标本未扩增成功;1例标本的HUMARA基因为纯合子,不适于克隆性分析;其余8例标本在HpaⅡ酶切前后均显示2条条带,经凝胶成像系统软件分析2条条带的亮度相近,说明掌纤维瘤病是多克隆性增生。结论掌纤维瘤病是多克隆性增生,属于非肿瘤性增生。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早期常见的一种眼内肿瘤。RB位点位于13号染色体长臂一区4带,代表一类所谓的隐性肿瘤基因。本文选用H3-8探针筛选了60例不同类型的RB患者的基因组DNA,并发现多数RB位点的初次突变是由于与H3-8顺序有关的缺失所致。本文同时亦使用了与RB位点紧密连锁的脂酶D(ESD)基因(位于13q14)克隆探针及9D11顺序(位于13q2),旨在评价缺失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Wilson病(WD)是一种表现为肝脏、豆状核、角膜等部位病变的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一种儿科肿瘤,可分为遗传型和散发型两种。这两种疾病的基因都位于13q上,学者们通过连锁分析发现了一些与它们座位很近的遗传多态性标记,如RB1,ESD,D13S31,D13S59等,利用它们进行家系的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连锁分析,可对这两种疾病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Machado-JosePh病(MJD),也被称为脊髓小脑运动失调皿,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的神经变性病,可导致小脑运动失调及各种其它神经病学征兆及症状。最近,研究表明此病与14q32.l位点的MJCI基因内CAG三核各酸重复序列的不正常扩增有关。正常染色体有14至44个重复序列而患者染色体有60~80个重复序列。MJD内的CAG重复序列与Huntington脊髓小脑运动失调型1,Kennedy病等的CAG一样,被认为翻译成一条多聚谷氨酸胺链。这些病有一些共同的临床特点。突变染色体的CAG数目与疾病严重性的增加及症状发生年龄的降低有关。疾病染色体内CAG重…  相似文献   

10.
深部纤维瘤病(韧带样纤维瘤)是一种克隆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易于局部侵袭、复发但不转移,该病容易与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病变和平滑肌肿瘤混淆。由于深部纤维瘤病常与伴有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P)的Gardner综合征有关,而后者常有APC基因的突变,因此所有的深部纤维瘤病应有体细胞β—catenin和APC基因突变导致β—catenin的核内积聚,  相似文献   

11.
Utrophin基因与Utrophin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trophin基因位于6q24,长1Mb,cDNA全长约为13kb,包含73个外显子,是继Dystrophin之后人类发现的第二个大基因。Utrophin蛋白与Dystrophin有广泛的同源性,相对分子质量为395000Da,在一些肌病和胚胎发育期位于肌细胞膜下,出生后则局限在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腱接头。定位于神经肌肉接合处(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肌纤维膜上的Utrophin蛋白将细胞外间质与细胞膜下骨架蛋白连接起来,发挥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重要作用。从新的角度探讨其功能,可望为阻断肿瘤侵袭转移开辟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Utrophin基因位于6q24,长1Mb,cDNA全长约为13kb,包含73个外显子,是继Dystrophin之后人类发现的第二个大基因。Utrophin蛋白与Dystrophin有广泛的同源性,相对分子质量为395000Da,在一些肌病和胚胎发育期位于肌细胞膜下,出生后则局限在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腱接头。定位于神经肌肉接合处(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肌纤维膜上的Utrophin蛋白将细胞外间质与细胞膜下骨架蛋白连接起来,发挥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重要作用。从新的角度探讨其功能,可望为阻断肿瘤侵袭转移开辟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探针D13S319和D13S25检测多发性骨髓瘤13q14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积聚为特征的肿瘤.核型异常是MM主要的预后因素之一,13q14缺失是最常见的一种染色体异常[1,2].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I-FISH)技术的应用不受细胞分裂相的影响,高纯度细胞分离技术之一的磁珠分选系统(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富积了骨髓瘤细胞,因而二者结合大大提高了MM核型异常的检出率.我们应用该两项技术,采用位于13q14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D13S319和D13S25,对42例初治MM患者的13q14缺失进行了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为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病变 ,发病率 4 / 10 0 0 0 0。病例与家系图①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家系图  笔者 1994年 10月在给一位农村妇女白某做术前检查时发现其全身 (以躯干为主 )满布数目、大小不等、质地软硬不等的皮下无痛性结节 ,部分皮肤及结节表面出现牛奶咖啡色素斑。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见图 1。对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发现其父白某 ,62岁 ,亦患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且症状体征更显著 ,全身肌肤基本满布瘤体 ,见图 2。白某生育 3女 1男 ,孙代 1男 4女 ,除长女患病外 ,其余未发现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5.
Huntington 病是一种典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又是应用 DNA 多态进行基因定位的第一个常染色体疾病,本文介绍 Huntington 病的临床遗传学及其基因的定位、分离等研究的进展,以期进一步促进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分子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1q21扩增、13q14缺失、TP53基因缺失及IgH易位的发生率及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CD138单克隆抗体磁珠分选结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3例MM患者上述各种核型异常.结果 43例患者中28例(65.1%)出现了1q21的扩增,30例(69.7%)出现了13q14的缺失,8例(18.6%)出现了TP53基因的缺失,29例(67.4%)出现了IgH易位.1q21扩增、13q14缺失和TP53基因缺失与MM高死亡率有密切相关性.结论 1q21扩增、13q14缺失、TP53基因缺失及IgH易位是MM常见的核型异常,1q21扩增、13q14缺失和TP53基因缺失是MM的预后不良因子.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2例报告昆明医学院附二院神经内科(650101)李燕多发性神经纤维瘤是以皮肤色素斑及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的约占50%,部分是散发病人,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和脊髓压迫症的少见,现将我们所见两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遗传性多发性外生性骨疣病的基因克隆是90年代以来医学遗传传学基因克隆研究的热点之一,迄今在染色体上发现了3人上与之相关的致病基因位点,其中EXT1基因已被克隆。  相似文献   

19.
Von Recklinghauen神经纤维瘤(NF1)是人类的一种最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突变性疾病。尽管对于这一疾病的生物学基础方面了解不多,但经过三年的努力,采用连锁分析和物理基因制图技术,NF1的遗传分析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主要阐述这些进展及展望。 NF1的临床特征 NF1的诊断标准见表。神经纤维瘤的诊断通常是以出现多发性褐色斑或皮肤神经纤  相似文献   

20.
遗传性多发性外生性骨疣病(EXT)的基因克隆是90年代以来医学遗传学基因克隆研究的热点之一。迄今在染色体上发现了3个与之相关的致病基因位点,其中EXT1基因已被克隆、围绕EXT2、EXT3基因克隆的工作正紧张进行,并发现EXT1、EXT2基因可能具有肿瘤抑制功能。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