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参(综述)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1596年,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对人参的描述较详。人参的使用,是逐渐地从中国传播到西方的。公元1274年,马可勃罗首先发现中国常用人参。但是,在以后的许多年,西方科学和医学者研究使用都较少。近年西方一些科学家对人参的药化、药理和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现把国内、外有关人参研究的一些文献综述报导。同时,根据文献中的提示,笔者对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四百多种本草著作中,首见附有药图的是唐代(659年)的《新修本草》。而后是明代(1596)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中附药图1160幅,到现在附有药图的中药著作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3.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一生著作甚丰,惜佚失者多,目前存世的包括《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及《本草纲目》等书,其中又以《本草纲目》最受后世重视.  相似文献   

4.
漫话人参     
人参是一味名贵的药材。对于我国人民来说,它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老相识了,早在战国时期的一本古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提到了”人参”。而四汉时期的《流沙坠简》中,则把人参作为医治伤寒病的首选中药,由此可见,那时医师对于人参已经相当器重。到了李时珍时代,对人参的药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李时珍是这样写的:“治男妇一切虚症,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  相似文献   

5.
<正>人参,由于其"形态似人,四肢毕备",故名人参(人身谐音)。二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味甘,微温,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医圣张仲景和药王孙思邈都对人参推崇备至,药圣李时珍更是称赞人参为能够起死回生和延年益寿的"神草"。可以说,人参自古就是"百药之首""百草之王",应天延年的"上品君药",被国人誉为进补  相似文献   

6.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专项资助、由张瑞贤研究主编的《走进(本草纲目)之门——中药的发现》一书,于2006年1月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很多人面对堪称鸿篇巨制的《本草纲目》,常觉无从入手。《走进(本草纲目)之门——中药的发现》作为一本科普著作,以通俗、生动、妙趣横生的语言,引导着读者轻松地步入了《本草纲目》的门庭乃至大堂幽室。该书探讨了李时珍由儒成医的心理路程,通过对李时珍生平及学术思想深入浅出的述评,显现了李时珍  相似文献   

7.
从文献分析看我国医药卫生领域近20年人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知网等全文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法,对1996-2016年我国医药卫生领域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人参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分析了我国人参研究的领域、年发文量、研究单位、发表刊物、研究学者、项目资助、相关主题等指标和内容及现状,以期对我国医药卫生领域近期人参研究有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人参三七又称参三七,简称三七。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根,有称山漆、田七、金不换、田三七等等。它与人参原是本家,明·李时珍说,因其味如人参,故有人参三七之名。从直觉中道出了三七与人参的亲缘关系,这是难能可贵的!其实,从近代研究表明:三七与人参同科同属,不仅形态相似,而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直至临床应用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故曰:人参三七似人参。  相似文献   

9.
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后三至七年方可采药,故名“三七”。其叶似人参,又称“参三七”,别名田七,是具有独特功能的人参属中之优异品种,主产广西、云南一带。其于燥根是名贵的中药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述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相似文献   

10.
浅析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参(Panax.Ginseng C.A.Meyer)显为人知,来源于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性双子叶干燥的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李时珍谓“因根形似人而得名”,作为滋补品已有几千年的药用历史。在中药中人参被列为“上品”,有“杀人无罪”之尊,是中国传统医药中的一种重要的生药,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  相似文献   

11.
五加科植物人参(Parax ginseny C、A、Meyer)是一种名贵的药用植物。《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其功效为:“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唐代甄林曾谓:“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痰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秽,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李时珍并说:“人参治男妇一切虚症,发热、自汗、眩晕。”在现代的中药书籍中,记载人参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功能。可见人参从古至今作为滋补  相似文献   

12.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的根。具滋补强壮、止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三七总皂苷(其主要成份包括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等),是从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份群。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凝集、延长凝血时间、降血脂、清除自由基、抗炎、抗氧化等作用[1],这些作用可能改善眼底微循环及视网膜的缺血缺氧状态[2]。目的:为了更好的将其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3],本综述将三七总皂苷的研究情况做一简要概述,并探讨与其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能的作用机理。通过对现有已发表文献的整理,本文综述了有关三七总皂苷(PNS)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时珍在编著《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现历代本草著作很多药物名称审辨不确,应用讹误,因此,统一为药物正名,是十分必要的工作。李时珍引据古代训诂学著作,运用训诂方法统一药名。具体包括从文字六书统一异名、运用音韵学鉴别方药、运用方言解释药名并从而正名、依据字之形音义纠正前人对药名之误解四个方面。其严谨的治学精神,求实的科学态度,堪为后世楷模。  相似文献   

14.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出身于中医世家,是我国明代最伟大的医药学家、科学巨人,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目前存世的著作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及《本草纲目》,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历时27年撰著而成的不朽之作——《本草纲目》最受后世重视。宏篇巨著《本草纲目》,无论是对维护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还是对促进医药及其他科学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李时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本草纲目》对中医内科的贡献巨大,笔者在阅读《本草纲目》时,发现其中蕴藏着许多中医内科学方面的知识,本文就此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15.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为名贵中药,其生长缓慢,价格昂贵。国内外药学工作者在开发新药源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人参组织培养物的研究颇受人们重视。本文旨在对人参悬浮培养物进行药理活性研究,以进一步比较人参悬浮培养物与栽培人参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6.
笔者等自1987年9月起,至1992年12月,确定了雄尔制剂(原蚕蛾、人参、淫羊藿)的配方。临床观察120例肾阳虚证男性病(以下简称治疗组),并随机抽样30例与人参蜂皇浆(哈药)、金匮肾气丸(宛西)进行对比观察(以下简称对照组),结果表明,雄尔制剂对肾阳虚证男性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有关毒理、药理报道等另行发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调肝方、健脾方、补肾方及人参总皂苷对反复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及海马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调肝组、健脾组、补肾组和人参总皂苷组。采用OPA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下丘脑、海马氨基酸含量。结果 :人参总皂苷组下丘脑谷氨酸(Glu)明显下降 (P <0 .0 5 ) ,健脾组与人参总皂苷组下丘脑天冬氨酸 (Asp)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模型组海马Glu明显下降 (P <0 .0 5 ) ,补肾组、健脾组和人参总皂苷组海马Glu和Asp均明显升高 (P <0 .0 1)。调肝组、健脾组和人参总皂苷组下丘脑γ 氨基丁酸(GABA)和牛磺氨酸 (Tau)均明显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补肾组下丘脑GABA明显下降(P <0 .0 1) ,模型组海马Tau明显下降 (P <0 .0 5 ) ,健脾组、补肾组与人参总皂苷组海马GABA和Tau均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调肝方药的中枢作用部位可能主要在下丘脑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氨基酸水平有关 ;而健脾、补肾方药及人参总皂苷的中枢作用部位可能与海马和下丘脑都有密切关系 ,作用机制则与上调氨基酸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明清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制度日趋完善的时期,也是中医学经过近千年的发展过程而日臻成熟的阶段.明清之际,由于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不断丰富,涌现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如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张介宾<景岳全书>、王肯堂<六科证治准绳>、清.吴谦等受命纂修<医宗金鉴>等.  相似文献   

19.
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的西洋参,在清代传人中国并很快被广泛应用和传播,与当时的中外交流、药业发展、人参资源匮乏、普及性本草著作的刊行密切相关:中外交流成就了西洋参引进的文化背景;药业发展为西洋参的传播创造了商业机会;人参资源的匮乏使西洋参引进成为迫切需求;普及性本草著作刊行加快了西洋参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整理国医大师金世元人参调剂技术,探析国医大师金世元中药调剂学术思想,以期传承人参临床调剂技术。方法以《本草纲目》一书为线索,回溯核查书中所记载的有关人参调剂的相关论述及本草原著,查阅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等相关书籍,分析人参调剂技术现状。结果人参调剂技术在《本草纲目》已有萌芽,主要体现在人参的炮制、剂型、服用注意事项、配伍禁忌、存储等方面。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首次从认药、制药、用药、发药等多方面,明确提出人参临床调剂的关键技术,包括人参的性状鉴别技术、临床炮制技术、处方审核技术、处方应付技术、发药交代技术、贮存养护技术。结论金世元教授传承李时珍的药学学术思想,发展完善了人参的临床调剂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