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MR DTI参数对多系统萎缩(MSA)患者幕下区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临床诊断为MSA患者(MSA组)和10名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行常规头MR和DTI扫描.测量双侧小脑中脚(MCP)宽度、脑桥前后径以及双侧小脑下脚(ICP)、小脑中脚(MCP)、小脑上脚(SCP)、脑干皮质脊髓束(CST)、交叉纤维(CF)、内侧丘系(ML)及小脑白质的ADC和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A组双侧ICP、双侧MCP、双侧SCP、右侧ML及双侧小脑白质的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MSA组右侧ICP、双侧MCP、双侧SCP、CF、左侧ML及双侧小脑白质的AD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MCP的ADC值、FA值与其萎缩程度有相关性;CST、CF、ML的ADC、FA值与脑桥萎缩程度有相关性.对照组、MSA组"十字征"阴性患者、阳性患者间ADC值、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可活体无创评价MSA幕下区域脑组织病变,较常规MRI更敏感地发现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对检出脊髓型颈椎病颈髓早期损伤的敏感性.方法 对13例健康志愿者和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常规MRI及扩散张量成像检查.测量C3~C7四组椎间盘层面的FA值、ADC值,并对所有受检者行颈髓纤维束重建.结果 病例组ADC值大于对照组(t =8.495,P <0.001);病例组FA值小于对照组(t =-14.328,P <0.001),两者皆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约92.3 %(12/13)患者脊髓受压部位伪彩图信号改变;约30.8% (4/13)患者T2WI脊髓内可见高信号,扩散张量成像比常规MRI对脊髓损伤更加敏感(P =0.002).结论 扩散张量成像可以提供脊髓的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及胼胝体压部脑白质损伤情况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脑部DTI扫描后,测量双侧额叶和胼胝体压部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应用成组t检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组的相应区域进行比较,并用部分相关性检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中各部位相应FA值与PANSS量表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纤维束成像技术(DTT)重建胼胝体和扣带束。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额叶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额叶FA值与PANSS量表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03,P<0.05),纤维束成像技术不能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差别。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组存在脑白质细微结构的差异,DTI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受损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正常肾脏的DTI特点,分析检查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对10名健康志愿者行肾脏DTI检查,测量肾皮质及髓质的ADC值及FA值.分析同一测量者在不同时间的测量结果、不同测量者的测量结果及同组受检者不同时间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正常肾皮质的ADC值高于髓质(t=20.126,P<0.001),两侧肾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肾脏髓质的FA值高于皮质(t=42.713,P<0.001),两侧肾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同一测量者在不同时间的测量结果、不同测量者的测量结果及同组受检者不同时间的检查结果,其组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75,alpha系数均大于0.8.结论 DTI可以反映正常肾脏超微结构的特点,检查结果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采用1.5T MR仪对正常成人臂丛神经进行DTI及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的可行性及其量化特征。方法 34名健康志愿者接受DTI及DTT,测量C5~8双侧臂丛神经FA值、ADC值,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分别测量b值为700、9001、1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束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及图像SNR。结果 34名健康志愿者中32名DTI及DTT成功。C5~8神经根平均FA值及ADC值依次为:0.46±0.03和(1.16±0.15)×10-3mm2/s、0.45±0.04和(1.13±0.19)×10-3mm2/s、0.44±0.04和(1.18±0.19)×10-3mm2/s、0.39±0.05和(1.26±0.18)×10-3mm2/s。b=9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最大。b=700 s/mm2时,SNR最大(18.28±7.38);b=900 s/mm2时,SNR是最大SNR的93%。结论采用1.5T临床型MR机b值为900 s/mm2时,能成功完成正常臂丛神经DTI及DTT,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纤维束的FA值和结构。 相似文献
6.
7.
头部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扫描方案的优选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索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应用于临床的合理扫描方案。方法 对2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行头部扩散张量成像,比较不同扫描参数(层厚/层间距、b值及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在三种不同的扫描参数中,以层厚/层间距对图像信噪比的影响最大,层厚/层间距越大,图像信噪比越高。高b值扫描虽然ADC图灰白质对比明显,但FA图噪声较大。方向数越多,图像信噪比越高,但扫描时间相应延长。结论 层厚/层间距3mm/1mm、b值=1000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25个,此方案适用于研究脑白质的细微结构,是应用于临床的合理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的扩散张量成像(DTI)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脊髓慢性压迫损伤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横轴面DTI,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32例脊髓压迫损伤患者中13例可见T2WI高信号。压迫部位ADC值增高28例,不变4例,平均ADC值明显高于正常脊髓组织。ADC值和压迫程度、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压迫部位FA值下降15例,不变11例,增高5例,平均FA值低于正常脊髓组织。FA值和压迫程度、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DTI对判断脊髓慢性压迫损伤有一定价值,ADC值敏感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I及DTI对持续性植物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符合持续性植物状态诊断标准患者的MRI及DT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12例PVS常规MRI均显示两侧半球多发缺血缺氧病灶及脑室扩大,第三脑室宽度均大于1.2mm,另见58%脑干病灶,42%丘脑病灶DTI均可见放射冠胼胝体纤维束FA减低,11例可见一侧或双侧下纵束FA减低,形态消融。结论 常规MRI及DTI可为PVS的正确诊断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方法对脑干白质束进行研究。方法: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MR检查,检查包括常规T1WI,T2WI以及扩散张量序列。结果:在脑干不同解剖水平,锥体束、锥体交叉、内、外侧丘系在各向异性(FA)图像上均显示为高信号,在彩色张量图像上分别显示为红色(横向走行)、蓝色(上下走行)和绿色(前后走行)的纤维束,而这些结构在常规T1WI、T2WI上均不能得到显示。结论:扩散张量成像可以无创性检查脑干白质束。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ADC值、FA值与脑膜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27例术前行MR平扫、弥散张量成像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区和健侧对应部位的ADC值和FA值,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瘤周水肿区、肿瘤实质区、瘤周白质区三者之间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瘤周水肿区为最高.瘤周白质FA值高于肿瘤实质区和瘤周水肿区,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但后两者之间FA值无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区ADC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瘤周白质之间FA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合常规MR图像、ADC值、FA值有助于术前对脑膜瘤良、恶性进行鉴别.ADC值有助于区别脑膜瘤实质、瘤周水肿及瘤周白质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的磁共振波谱和扩散张量成像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应用,并分析较优参数。方法:对32例MS患者和32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头部磁共振波谱和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分别选取患者的脱髓鞘斑块、表现正常的脑白质(NAWM)区域和对照组相应区域测量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比值、胆碱(Cho)/Cr比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绘制ROC曲线,分别计算其ROC曲线下的面积。结果:在脱髓鞘斑块的ROC曲线图中,NAA/Cr、Cho/Cr、ADC和FA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38、0.843、0.975和0.952,提示ADC值是诊断脱髓鞘斑块的最优参数;在NAWM的ROC曲线图中,上述4条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22、0.692、0.691和0.657,提示NAA/Cr比值是诊断NAWM存在异常的最优参数。结论:同时应用磁共振波谱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并定量测量其参数值,可以全面评价MS的脱髓鞘斑块和NAWM异常,将会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索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评价价值.方法脑外伤病人12例及正常对照组13例,分别应用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FA图上分别测量创伤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镜像部位FA值,将两组相应感兴趣区FA值均值进行比较,观察有无明显差异.并将创伤组FA值均值与临床GC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创伤组与对照组FA值有明显差异,创伤组双侧内囊后肢FA值与GCS评分有较好相关性.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白质损伤敏感,并能反映其损伤程度,是目前活体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Trace of diffusion tensor differentiates the Parkinson variant of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and Parkinson's disease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chocke MF Seppi K Esterhammer R Kremser C Mair KJ Czermak BV Jaschke W Poewe W Wenning GK 《NeuroImage》2004,21(4):1443-1451
We have recently shown that 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DWI) discriminates patients with the Parkinson variant of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P) from those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PD) by regional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 (rADC) in the putamen. Because rADCs measured in one direction may underestimate diffusion-related pathologic processes, we investigated the diffusivity in different brain areas by trace of diffusion tensor (Trace(D)) in a new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MSA-P and PD. We studied 11 MSA-P, 17 PD patients, and 10 healthy volunteers matched for age and disease duration. Regional ADCs in three orthogonal directions and Trace(D) values were determined in selected brain regions including the basal ganglia, gray matter, white matter, substantia nigra, and pons. MSA-P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utaminal and pallidal rTrace(D) values as well as rADCs in y- and z-direction than both PD patients and healthy volunteers. Moreover, putaminal Trace(D) discriminated completely MSA-P from both PD and healthy volunteers. The rADCs in the y- and z-direction provided a complete or near complete separation. In conclusion, our study confirms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of our group that patients with MSA-P show an increased putaminal diffusivity due to neuronal loss and gliosis. Because rADCs in one direction are dependent on the slice orientation relative to the directions of fiber tracts, Trace(D) imaging appears to be more accurate in the separation of MSA-P from P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实现功能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的图像融合。方法 运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得10名健康志愿者手指运动过程中大脑皮层功能图像,运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获得初级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的下行纤维束的图像,采用AFNI、FSL和AMIDE三种国际上通用的免费磁共振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融合。结果 采用该方法可获得脑激活、纤维束和脑解剖的融合图像,初级运动区、辅助运动区的激活模式及其下行的纤维束可同时在个体和成组脑结构上清晰显示。结论 应用通用免费磁共振分析软件可以实现功能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张量图像的融合,可望为临床诊断和脑功能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兔VX2肝癌模型动态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的成瘤过程进行动态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量化研究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在肿瘤植入后第14、18、22、26天分别对4组共16只新西兰大白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和4组共4只正常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磁共振成像及DTI;动态量化分析平均扩散系数(DCavg)、部分各向异性值(FA)的变化规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的DCavg呈先递增后递减趋势;FA呈先递减后递增趋势;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病理结果的多项分析中,瘤内凝固性坏死和纤维增生呈明显递增趋势。结论DTI的量化指标能够动态观测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的部分生长特性;为DTI对肝脏病变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