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袁焕侠 《中国校医》2010,24(7):507-508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指导对小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120例脑瘫患儿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分级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功能训练、作业治疗、语言训练、脑电反射治疗、低频电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除接受上述治疗外,患儿家长接受专业治疗师的家庭康复指导,科学化、规范化地参与功能训练,观察8个月。结果治疗组患儿康复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康复指导有利于家长参与功能训练,对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及功能独立性评分,并观察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功能独立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可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功能独立性及生活质量,促进患儿的康复及整体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家长自评量表(Cerebral Palsy-Gross motor Function Questionnaire,CP-GMFQ)在脑瘫儿童康复门诊中的实用性,为家长了解病情与指导家庭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对55例脑瘫儿童进行评估,同时让患儿家长采用CP-GMFQ进行自评,对两个量表结果的相关性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P-GMFQ与GMFM-88的相关性较高(r=0.93),家长可顺利完成该自评量表。【结论】CP-GMFQ有助于脑瘫儿童家长在家庭环境中简便易行、科学合理地评价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并指导其家庭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对脑瘫患儿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指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中某连续6个月进行康复干预的1~3岁脑瘫患儿及家长各30例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中某连续6个月进行康复干预的1~3岁脑瘫患儿及家长各3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由康复团队对家长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进行康复指导,两组患儿均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和精细运动功能评估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FMFM)测评,比较两组患儿的粗大和精细运动功能。结果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指导相比,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对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指导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粗大和精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结合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7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GMFM-88评分高于对照组,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能力、应物能力、应人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结合功能训练可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微信对脑瘫儿童家长进行康复指导的效果。方法选择脑瘫儿童家长100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家庭康复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时对脑瘫儿童家长进行微信互动性康复指导。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儿童家长对脑瘫相关知识及训练方法的掌握程度、家庭训练的依从性和两组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GMGM)及精细运动功能(FMFM)评定。结果观察组的家长对脑瘫康复相关知识和训练方法的掌握及家庭训练配合的依从性、家长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儿童的GMGM及FMFM均较前提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微信群对脑瘫患儿家长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可提高家庭训练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提高儿童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家长按照PDMS-2运动训练方案对高危儿进行家庭康复的疗效,为建立高危儿康复治疗新模式提供思路。方法 将2016年1-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4例高危儿分为26例对照组及28例治疗组,两组患儿均给予运动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DMS-2量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PDMS-2运动训练方案,指导家长自主持续进行康复训练。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采用粗大运动发育评估88项(GMFM88)进行粗大运动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运动发育均较前进步,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PDMS-2运动训练方案指导下,患儿家长自主持续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高危儿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任莉  李霞  陈振辉 《现代保健》2010,(18):76-77
目的探讨丹参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0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丹参头部穴位注射。并应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GMFM-88)对两组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结果经过6个疗程康复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A~D功能区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E功能区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在综合康复的基础上配合丹参头部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单纯医院康复治疗组与医院康复治疗同时家庭康复治疗组,每组各36例,按各自方法均进行3个月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80项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GMFM80项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医院康复治疗同时家庭康复治疗组GMFM80项评分与单纯医院康复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在医院康复的基础上加上家庭康复可获得更为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5年12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康复科收治的8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所有患儿均给予脑循环、神经发育及中医传统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对两组患儿的GMF进行评定。结果经3个月治疗,两组患儿的GM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GMF改善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刺激疗法能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GMF,对其整体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移动功能疗效研究,以帮助脑瘫儿童提高各项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后对患儿分别应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定(Gross Motor Function Scale Assessment,GMFM-88)、定时起身行走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儿童残疾评定量表(Pediatric Evaluation of Disability Inventory,PED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的D区和E区评分、TUG时间及PEDI移动能力部分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移动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移动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刘晓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60-5461
目的:通过对脑瘫患儿进行社区化管理,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选取某社区25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患儿15例,对照组患儿10例。观察组患儿进行社区化管理康复培训,对照组患儿进行普通家庭式康复训练。利用GMFM级别评分对患儿进行粗运动评分,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儿经过6个月的个体化社区管理康复化训练后,其GM-FM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有效的社区化脑瘫患儿康复管理有助于脑瘫患儿身体功能的恢复,目前越来越受到社区脑瘫家庭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康复应在ICF-CY框架下进行精准的评估,以融入社会为目标,选择有循证医学依据的康复治疗方法。提倡人权康复,在游戏中主动康复,多学科协助的大康复理念,医教结合、功能康复、全面康复,集中康复与社区家庭康复相结合,个体化规范化治疗,通过网络康复平台全面提升儿童康复水平。目前康复新技术有运动想象疗法、镜像疗法、活动观察训练、任务导向性训练、全身振动训练、限制性诱导疗法、马疗、水疗、 悬吊运动疗法、密集运动训练治疗计划、虚拟现实技术和Astym疗法等。康复机器人、深部脑刺激术和神经干细胞移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行为评估对围生期窒息儿脑性瘫痪的预报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行为评估对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有围生期窒息的脑瘫和非脑瘫儿各32例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新生儿自发性全身运动(GMs)和随访至1岁的神经运动发展水平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分析NBNA和GMs评分与神经运动发展的关系。结果 新生儿期,脑瘫组NBNA3、7、14日龄的评分和GMs评分低于非脑瘫组;3、6、12月龄时,评估神经运动发展水平的各随访项目的评分和总分亦低于非脑瘫组,且年龄越大差异越明显。此外,两组儿童的NBNA14日龄时的总分和GMs的评分与3、6、12月龄的神经运动发展水平的总分均有极密切的关系,脑瘫组r为0.44-0.65和0.38-0.57,非脑瘫组r为0.51-0.66和0.47-0.53。结论 新生儿行为评估可预测窒息儿的神经运动发展结果,对脑瘫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脑瘫儿童康复治疗工作备受关注,脑瘫病症一旦在儿童身上出现,会对患儿自身及儿童福利机构带来沉重压力。儿童福利机构脑瘫儿童康复期间,社会工作及时介入,一定程度上为儿童福利机构提供支持,因为工作人员凭借专业知识及技能帮助脑瘫儿童早日康复,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文章通过阐述儿童福利机构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情况,分析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从而提高脑瘫疾病治疗质量,提升孤残儿童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分析离心收缩训练联合强制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上肢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特征的影响,为临床儿童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就诊于南通市妇幼保健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及CIMT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离心收缩训练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两组儿童的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改良Barthel指数(MBI)得分以及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的患侧肱二头肌的均方根值(RMS)。结果 治疗前,两组儿童的MAS评分、UEFT评分、MBI评分及肱二头肌表面肌电RM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UEFT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联合组较对照组的两项评分提高更明显(t=2.641、7.258,P<0.05);而联合组和对照组MAS评分、肱二头肌表面肌电RMS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06、t=3.623,P<0.05)。结论 离心收缩训练联合强制诱导运动疗法可以更显著改善痉挛型偏瘫儿童屈肘肌群痉挛状态,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瘫的高危因素、脑瘫类型、运动障碍程度、影像学特点及共患病情况。 【方法】 专科医院为基础的横断面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2010年6月在本院脑瘫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早产儿脑瘫患者,详细记录围生期脑损伤高危因素;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GMFCS)评估运动障碍程度;常规进行智力评测、眼科学检查、语言能力评估,怀疑听觉障碍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行听力阈值测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早产儿脑瘫以痉挛型最多见(占77.13%)。痉挛型双瘫和偏瘫的GMFCS水平好于不随意运动型、四肢瘫和混合型(F=4.362,P<0.01)。不同脑瘫类型和GMFCS水平的患儿共患病明显不同。占65.89 %患儿影像学呈现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改变,见于各种类型但以痉挛型双瘫和四肢瘫最多,早期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早产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分型和预后预测。 【结论】 认识并掌握早产儿脑瘫的运动学和影像学特征以及各种伴发障碍,对于病因学研究、综合康复管理都极端重要。  相似文献   

18.
夏剑萍  汪立平 《现代保健》2014,(34):155-156
目的:讨论应用康复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收治治疗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康复治疗方法。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67.5%,显效率为37.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5%,显效率为7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应用康复治疗方法实施治疗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使患儿得到康复,降低残疾程度,其值得广泛的在临床中被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