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对腮腺炎病毒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腮腺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病毒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多的认识,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蛋白和融合(F)蛋白是重要的抗原决定簇,HN蛋白抗体可中和病毒感染,而F蛋白是溶血抗原。现今使用的腮腺炎疫苗为减毒活性疫苗,地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后发现接种疫苗后出现的脑膜炎病例主要与Urabe株有关,目前正在探索发展新一代腮腺炎疫苗。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在副粘病毒属的病毒感染哺乳动物细胞后,诱导的细胞融合机制中腮腺炎病毒融合(F)蛋白及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蛋白的作用,作者建立了稳定表达这两种糖蛋白的细胞系.作者构建了表达腮腺炎病毒Miyahara株F和HN蛋白的重组质粒pKSF(MI)和pKSHN(MI).将重组质粒转染HeLaS3细胞,经甲杀猪瘟菌素S选择后研究其特性.血细胞吸附结果表明,pKSHN(MI)转染的细胞能吸附豚鼠红细胞,而pKSF(MI)转染的细胞则不吸附;流式细胞测量仪分析表明,这两个细胞系中,几乎所有细胞都可表达各自的腮腺炎病毒糖蛋白.放射免疫沉淀分析进一步表明,转染细胞合成的HN蛋白与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HN蛋白无法区分;但HeLa-F细胞合成的F蛋白的迁移率比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F蛋白稍慢.  相似文献   

3.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3型副流感病毒(PIV-3)在婴幼儿中引起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目前,这两种病毒的灭活或减毒活疫苗均不能提供有效的临床保护作用,所以迫切需要发展新型疫苗.RSV的融合(F)蛋白和PIV-3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分别是这两种病毒中可诱生中和抗体的表面糖蛋白.作者选择这两种蛋白抗原,用基因工程方法,将编码F蛋白前526个氨基酸与HN蛋白第54~573个氨基酸片段串联,应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中获得了含F_(RSV)-HN_(PIV-3)嵌合蛋白的重组病毒株.  相似文献   

4.
麻疹病毒 ( MV )是含非节段性负链RNA基因组的包膜病毒。作者构建了一组重组麻疹病毒 ( r MV) ,分别在基因组中不同部位表达腮腺炎病毒 ( Mu V)的 HN或 F表面糖蛋白或猴免疫缺陷病毒 ( SIV)的 env、gag或 pol蛋白。具体方法为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将编码 Mu V的 HN、F糖蛋白以及 SIV的gag、pol、env蛋白的解读框架扩增后 ,分别克隆进载体 P( + ) MPr GFPV(位于 MV P基因下游 )及 P( + ) MHr GFPV(位于 H基因下游 )中 ,得到了一系列不同的含 Mu V及 SIV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将它们转染 2 93-3- 46辅助细胞系 ,获得 r …  相似文献   

5.
由于 3型副流感病毒 (PIV3)可在 6月龄以下婴儿中引起严重疾病 ,故应在存在母传抗体的婴儿早期进行免疫。本研究评价了MVA/PIV3重组体在输入含抗 - PIV3同种血清的恒河猴中的免疫原性和效果 ,并与 cp45PIV3减毒活疫苗进行比较。   MVA/PIV3重组体疫苗以在多数哺乳动物细胞内呈复制型缺陷的改良痘苗病毒Ankara株 (MVA)为载体 ,在其 de/ 部位嵌入人 PIV3(HPIV3)的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HN)和融合蛋白 (F)基因后 ,可表达 HN和F等 PIV3保护性抗原 ;cp45疫苗由 HPIV3JS野毒株在 2 0℃传 45代获得 ,可表达整个PIV3基因。  …  相似文献   

6.
作者将 3型副流感病毒 (PIV3) cp45疫苗病毒的血凝素 (HN)和融合 (F)糖蛋白用野型 (wt) PIV1的相应部分置换。该嵌合体包含原 cp45病毒的减毒背景 ,即保留了原 1 5个突变中的 1 2个 ,而位于 HN和 F基因的 3个突变在置换过程中丢失 ,代之以 PIV1的 HN和F。研制出的减毒 PIV1疫苗称为 r PIV3- 1cp45。  为评估 3个突变的丧失对减毒特性的影响 ,作者又构建了另一个 PIV3cp45的衍生物 ,即将 PIV3cp45的 HN和 F 基因用wt PIV3的 HN 和 F 置换 ,称为 r PIV3cp45 (Fwt HNwt) ,用以下试验以进行比较。  温敏试验 :各组病毒在 …  相似文献   

7.
Colville等报道了英国诺丁汉地区数例与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MMR)相关的脑膜炎病例。自1989年以来,作者从接种MMR后腮腺炎和脑膜炎病例、无症状接种者以及与接种无关的腮腺炎病例分离腮腺炎病毒。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编码融合蛋白的病毒基因组的小区段作核苷酸序列分析,对上述分离株进行鉴定。作者对世界各地的80多株病毒作了鉴  相似文献   

8.
无菌性脑膜炎是腮腺炎疫苗的并发症,一般在接种后2~4周发生。各国报告的发生率各不相同。作者在英国13个地区对实验室诊断或出院诊断为无菌性脑膜炎的儿童的疫苗接种史进行调查,并对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使用前后全国腮腺炎病毒阳性脑膜炎病例报告作比较,以评价疫苗相关脑膜炎的真正危险性以及野生腮腺炎病毒与疫苗病毒的相对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 1例 2 2岁女性 ,因双侧腮腺肿大、低热和心动过速等症状 8个月而就疹 ,自诉 4岁时曾患腮腺炎 ,1 2岁时接种过麻疹-腮腺 -风疹三联疫苗 ( MMR)。通过对其 5份血清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确诊为腮腺炎病毒再感染所致的慢性腮腺炎。  腮腺炎病毒的单链 RNA上有 7个基因 ,其中小疏水 ( SH)蛋白基因变异性较大 ,以此来划分病毒株的 9个基因型 ( A~I)。在基因型 A、B、C和 D中 ,存在着能诱生型特异性中和抗体的抗原决定簇。  该病例 5份血清 (感染前 1份、病程中 3份和恢复期 1份 )的血清学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 ( PCR…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导致的急性全身性传染病,接种疫苗是预防MuV感染最有效的手段.腮腺炎疫苗广泛应用后,全球腮腺炎发病率大幅下降,但近些年却多次发生小规模腮腺炎暴发,可能的原因主要包括:疫苗接种覆盖率不够高、疫苗效果不理想、人群免疫力下降和流行株基因型改变.针对这些情况,应调整免疫接种策略,并需研发新疫苗.  相似文献   

11.
据推测,由九种主要病毒抗原制成的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疫苗(如美国Therion生物制品公司的TBC-3B疫苗)将取代由一种HIV抗原制成的疫苗。这种多抗原疫苗可能首先进入市场。 TBC-3B疫苗的Ⅰ期临床试验由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进行。这种疫苗是首次在人体中试验的重组疫苗,它能表达几种主要的HIV蛋白。 公司总裁Panicali说,“公司研究方法是将尽可能多的抗原插入疫苗中以模拟HIV”。在活疫苗病毒的天然结构中表达主要的HIV抗原。将三种HIV基因env、gag和pol插入疫苗病毒中,后者又能产生9种HIV蛋白,包括基质、核心、包膜、核壳体、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抗原。仅表达包膜蛋白的疫苗似不能产生病毒株交叉性保护作用。 HIV包膜糖蛋白能诱生结合游离病毒的抗体,因此能进一步预防感染。虽然包  相似文献   

12.
福马林灭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 ( RSV)疫苗免疫婴儿在感染病毒后会出现病情加剧。目前的观点是 ,疫苗诱导的 Th2型应答是造成疾病恶化的原因。含有未甲基化 Cp G二核苷酸的合成寡脱氧核苷酸 ( Cp G ODN)作为亚单位疫苗抗原佐剂具有很好的前景 ,能诱导 Th1型免疫应答。据此 ,作者用吸附至氢氧化铝佐剂的天然 RSV F蛋白 ( F/Al OH)加Cp G ODN免疫小鼠 ,研究 Cp G ODN作为亚单位疫苗佐剂的效力。  小鼠肌肉注射 F/Al OH(每剂含 0 .0 3或3.0 μg F蛋白 ,含 1 0 0 μg氢氧化铝佐剂 ) ,或F/Al OH加不同浓度的 Cp G( 0 .8~ 1 0 …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以加拿大魁北克省作为试验基地,用MMRⅡ和Trivirix两种不同配方的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对468名12~24月龄儿童进行接种。其中241人接种MMRⅡ疫苗,其余接种Trivirix疫苗。此两种疫苗中,风疹疫苗均用RA27/3株制备,且含量相同〔1000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_(50))〕,但在麻疹和腮腺炎病毒和含量上有所差别,MMRⅡ疫苗含Enders Edmonston麻疹病毒1000 TCID_(50),Teryl Lynn腮腺炎病毒5000TCID_(50),Trivirix疫苗含Schwarz麻疹病毒1000 TCID_(50),Urabe Am 9腮腺炎病毒20000TCID_(50)。初免后5~6年,取静脉血,分别用蚀斑减少中和(PRN)试验、酶免疫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上应用甚广的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是由瑞士血清和疫苗研究所生产的Triviraten Berna疫苗及美国Merck药厂生产的MMR-Vax疫苗。前者含麻疹病毒Edmonston Zagreb 19株、风疹病毒RA27/3株、腮腺炎病毒Rubini株;后者含麻疹病毒Edmonston株、风疹病毒RA27/3株、腮腺炎病毒Jeryl Lynn株。作者在320名14~24月龄儿童中比较了两种疫苗初免后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细菌内毒素是一种极好的佐剂,但具有毒性作用.内毒素经辐射去毒后,能保持其免疫刺激性及佐剂活性.作者观察了灭活口蹄疫(FMD)病毒疫苗添加辐射去毒内毒素(RD-LPS)佐剂后,对不同动物免疫原性的增强作用.实验一:C型单价疫苗含228.8F和GFMD抗原,经1∶8稀释后,该疫苗含28.6F和GFMD抗原.这两种不同抗原量的疫苗样品按每2ml分别含200、400和800/μg RD-LPS制备,其效力用20~22g第1代BALB/c和CBA近交小鼠按E-指数法测定.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1982年1月~6月在芬兰坦佩雷市用三价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对幼儿进行的一次临床试验.作者将174名14~24月龄无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病史的健康儿童,随机分成3组.在双盲情况下接种下述三种疫苗之一:(1)高滴度Pluserix疫苗:每瓶含麻疹病毒Schwarz株10~(3.9)TCID_(50)、腮腺炎病毒Urabe Am9株10~(4.92)TCID_(50)和风疹病毒RA27/3株10~(4.14)TCID_(50);(2)低滴度Pluserix疫苗:每瓶含麻疹病毒Schwarz株10~(3.25)TCID_(50)、腮腺炎病毒  相似文献   

17.
国际儿童疫苗计划 接种高滴度麻疹疫苗后死亡率增高联合疫苗接种与儿童疫苗计划 腮腺炎疫苗接种与脑膜炎乙型肝炎病毒前S抗原研究现状和展望 百日咳时的细胞免疫防御16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生殖器感染的疫苗 谨防支原体对口蹄疫疫苗接种的新探讨 人源化抗体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方案下期要目预告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HBcAg)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核衣壳蛋白,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能自我装配形成病毒样颗粒,并可接受外源基因的插入.HBcAg作为载体和佐剂已用于数十种病原微生物抗原表位的表达和新型疫苗的研发.此文就HBcAg的结构特点、免疫原性及其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病原,膜表面融合蛋白F和粘附蛋白G是疫苗研究的重要内容,通常采用BALB/c小鼠作为实验模型,在BALB/c小鼠中进行了广泛的免疫病理学研究;该病毒的疫苗研究主要集中在活病毒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和病毒载体递送系统等领域;另外,不同佐剂对疫苗的免疫原性也有重要影响;目前,已有几个有希望的减毒活疫苗和两个蛋白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20.
作者比较了用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强效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EP)或两者联合免疫后,婴儿鼻咽部抗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颗粒蛋白、抗完整病毒和抗胰蛋白酶处理后的病毒抗原的分泌性抗体应答.研究对象为纽约某儿童医院接受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接种的4组婴儿.第1组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