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变异的程度,它反映了心室复极的不同步和心电不稳定的程度,为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性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1~3].近年来报道冠心病、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时Q-T明显延长,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4~6].煤工尘肺(CWP)患者的Q-Td、Q-Tcd变化未见报道,我们对CWP患者的Q-Td作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的Q -Td、J -Td动态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1 0 0例冠心病患者的Q -Td、J-Td与冠脉造影作对比观察。结果 冠脉正常组与冠脉造影异常组相比 ,Q -Td、J -Td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反映心室肌复极时限差异 ,J-Td较Q -Td更为精确。认为结合Q -Td、J -Td的观察 ;可以间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病变程度 ,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动态变化,以及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左房负荷(PTFV1)的关系。方法:测量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包括死亡前)住院期间Q-T离散度,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入院与出院时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比较Q-Td与PTFV1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80例AMI住院期间Q-Td动态变化揭示了Q-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PTFV1的密切关系,62例急性心肌梗死Q-Td及Q-Tcd入院时较出院有非常明显延长(P<0.05)。结论:Q-Td可作为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的一项敏感指标,不失为无创性评估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电图Q-T间期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40例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并焦虑抑郁障碍而口服文拉法辛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2w末分别记录同步标准12导联心电图,用Bazett公式计算校正的Q-T间期(Q-Tc),最长Q-Tc(Q-Tc max)与最短Q-Tc(Q-Tc min)差值为校正的Q-Tc离散度(Q-Tcd),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2w末的Q-Tc、Q-Tcd比较及治疗后第1w末和第2w末Q-Tc、Q-Tcd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文拉法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心电图Q-Tc、Q-Tcd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室性心律失常与低血钾时Q-T离散度(Q-Td)的关系,测量50例低血钾患者补钾前后的Q-Td并与40例血钾正常者做对照。结果显示低血钾组Q-Td显著高于补钾后和对照组(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大于补钾后和对照组(P﹤0.01),说明Q-Td是低血钾患者的心律失常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单纯性肥胖儿童是否存在心电图QT离散度 (QTD ,QTcD)的改变及其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测量单纯性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 12导联心电图RR间期、QT间期并计算QTc、QTD、QTcD ,彩色多普勒测量受试者左室射血分数 (LEF)。 【结果】 肥胖组RR、LEF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0 1) ,QTcD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QTD虽然比对照组大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肥胖组QTD、QTcD与LEF成负相关关系 (r = 0 .485 ,P <0 .0 5 ;r = 0 .5 12 ,P <0 .0 5 ) ,与RR成正相关关系 (r =0 .5 2 0 ,P <0 .0 2 ;r =0 .613 ,P <0 .0 0 5 )。 【结论】 肥胖儿童LEF降低 ,心率增快 ,QTcD显著延长 ;QTD、QTcD的变化可能是肥胖儿童心室肥厚、心肌脂肪浸润等某一或某几项病理改变及心率变化的综合反映 ,也是LEF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陈凤莲  林永霞  苏少芬 《中国医师杂志》2005,7(8):1123-1123,1127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的Q—T离散度(Q—Td)及其心率校正值(Q—Tcd)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3例临床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实验组)、50例单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对照组Ⅰ)及50例正常人(对照组Ⅱ),全部作体表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其Q—Td和Q—Tcd改变。结果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组、单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组及正常人组Q—Td分别为(53·9±10·2)ms、(31·8±7·9)ms、(29·8±6·2)ms,Q—Tcd分别为(62·0±12·4)ms、(36·5±8·5)ms、(32·8±6·8)ms,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Q—Td及Q—Tcd明显延长(P<0·01)。结论Q—Td、Q—Tcd延长对临床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Q-Td、J-Td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Q-Ld、J-Td的关系。结果显示Q-Td、J-T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分别为99.54±21.03ms,97.68±22.74ms,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为66.36±14.32ms,81.54±16.55ms,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为48.75±29.23ms、44.21±22.56ms,3组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Q-Td(J-Td)≥100ms者全部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论认为Q-Td(J-Td)值越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梗死早期Q-Td(J-Td)值越大〉60ms可作为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对患有早期工业性氟病的工人进行体表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其心电图平均Q-T间期并无明显延长,但Q-T离散度较普通工人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0.
Q-T离散度(QTd)是指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变异程度,它代表节段性心肌复极差异,特别是急性心肌硬死(AMI)患者差异较大。近年研究发现,AMI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其Q-Td明显增加。而我们测定62例AMI患者QT变化与正常人对比,旨在探测AMI患者QTd变化与其心律失常关系。  相似文献   

11.
辛胜军 《现代医院》2005,5(9):42-4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Q-Td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其中经超声心动图确定LVH38例,无LVH42例与40例正常成人作对照。结果LVH组Q-Td(65.8±14.7)ms,无LVH组Q-Td(37.2±8.9)ms,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健康对照组(31.95±8.8)ms,LVH组Q-Td≥60ms与左室正常组Q-Td>60ms的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室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病LVHQ-Td增大与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复杂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先天性白内障患儿Q-T间期离散度(Q-Td、Q-Tcd)平均值。方法:测量251例51天~14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R-R、Q-Tmax、Q-Tmin,按Bazett公式矫正Q-Tcmax、Q-Tcmin,计算Q-Td(Q-Tmax减Q-Tmin)及Q-Tcd(Q-Tcmax减Q-Tcmin),微机数理统计。结果:Q-Tmax、Q-Tmin、Q-Tcmax、Q-Tcmin、Q-Td、Q-Tcd分别为(397.03±29.74)ms、(362.63±27.87)ms、(448.50±25.69)ms、(409.23±27.32)ms、(31.61±7.96)ms、(40.77±10.32)ms。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Q-Td、Q-Tcd与健康儿童无差异,表明其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与健康儿童相同,能够承受麻醉及眼科手术。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心电图P波离散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冯立  杨春云 《中国医师杂志》2004,6(9):1248-1248
P波离散度(Pd)是近年来发现和提出的预测房性心律紊乱、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体表心电图的一个新指标。已有资料表现其预测房颤的发生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作者观察85例糖尿病患者的Pd,并与175例健康成人的Pd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Pd对糖尿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进行预测的可能性,以便早期干预,延缓或阻止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的QT和JT离散度同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和缓解期心电图的QT、JT、QRS和RR间期,根据测量结果计算QT和JT离散度.结果心绞痛发作时QTd和QTcd均显著大于心绞痛缓解期(P<0.05),JTd及JTcd虽有增大趋势,但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有ST-T变化组同心电图无ST-T变化组的QTd和JTd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QT和JT离散度可提示心绞痛发作时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对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预后及治疗可能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常儿童心电图QT离散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测量360例1~14岁健康儿童心电图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测定,探讨QTd值的正常范围。结果表明,正常儿童心电图QT离散度与性别、年龄无关,QTd正常值可定为<于50ms,QTcd正常值可定为<60ms。  相似文献   

16.
17.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毒症的肾脏替代治疗,目前采用血液透析(HD)、腹膜透析(PD)及肾移植等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症(DN)尿毒症患者不能进行肾移植手术。需行透析治疗。因透析治疗有不少并发症.故透析方式的选择是一个重要问题。在腹膜透析应用于临床的早期阶段。人们对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的替代治疗往往倾向于首选腹膜透析。但在随后的临床研究中,对糖尿病肾病应首选哪种肾脏替代治疗,如何评价腹膜透析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利弊,文献中出现了不同争议。本文对比观察了近年来行HD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46例糖尿病尿毒症患者.为临床选取适当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Q-Tcd、J-cd对活动平板运动实验结果判断的价值,对50例活动平板运动实验阳性者和60例阴性者运动前后的心电图Q-Tcd、J-Tcd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运动前两组Q-Tcd、J-Tcd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后2min运动实验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Q-Tcd、J-Tcd差异有非常药剂学意义(P<0.01);阳性组运动后2minQ-Tcd、J-Tcd均较运动前显著延长(P<0.01);阴性组运动后2minQ-Tcd、J-Tcd与运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户>0.05).提示运动实验后Q-Tcd、J-Tcd延长可作为判断运动实验结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探讨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植人5种不同类型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VVI、VVIR、AAI、VDD、DDD)前后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原因所致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QTd)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所致的左室肥厚患者40例(A组)、运动诱导所致的左室肥厚患者35例(B组)及健康者40例(C组),三组均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三组QTd及心室结构参数,计算左室质量(LVM)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进行比较.结果 A、B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M及LVMI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各指标虽然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QTd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组QTd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γ=0.483,P<0.01),B组Qta与LVMI无相关性(γ=0.215,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所致的左室肥厚程度与QTd呈正相关,而运动诱导所致的左室肥厚程度与QTd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