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19 例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与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EBV 进行检测,并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双染法标记肿瘤细胞,以鉴定EBV阳性的细胞为B淋巴瘤细胞。结果:EBV 编码的小m RNA探针(EBER) 原位杂交显示,8 例原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中3 例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1 例潜在性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阳性。而11 例继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EBER全部为阴性。全部病例进行了LMP1 检测,除1 例原发者,全部阴性。利用EBERISH(EBER原位杂交) 和免疫组化CD 标记物进行双标记染色证实,EBER 和LMP1阳性细胞为CD20 阳性,CD45RO 阴性。鼻咽部原发性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EBV 表达4/8 ,而继发者为0/11。结论:EBV 与鼻咽部原发性B细胞恶性淋巴瘤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与继发性者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用单克隆抗体UCHL-1、L26及EB病毒编码的潜在膜蛋白-1(LMP-1),免疫组化染色确定肿瘤的免疫表型及EB病毒转化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编码的EBERs。结果:21例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EBERs5例阳性的(23.8%),其中给内淋巴瘤3例,肺和胃肠淋巴瘤各1例。阳性细胞约占肿瘤细胞的10%~70%。5例EBERs阳性病例中仅1例表达LMP-1,为结内淋巴瘤。结论: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可能与EBV的感染有关,LMP-1的阳性率较EBERs低。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酶法及PCR同时检测42例NPC患者及13例头颈部其它肿瘤患者的EB病毒。结果NPC患者血清IgA/VCA、IgA/EA抗体滴度较高,其阳性率分别为73.8%(31/42)、71.4%(30/42),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PCR检测的阳性率高达97.6%(41/42),与免疫酶法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表明PCR技术有极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特异性。其阳性检出率高于沿用的免疫酶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鼻咽癌(NPC)中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及其与EB病毒的关系。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曾用EB病毒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的NPC标本再进行bcl-2检测。结果: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54例,阳性51例,阴性3例;角化型鳞状细胞癌12例,阳性3例,阴性9例;腺癌3例,阳性1例,阴性2例;NPC淋巴结转移性鳞状细胞癌11例,阳性9例,阴性2例;非NPC淋巴结转移性鳞状细胞癌10例,阳性2例,阴性8例。NPC各组织学类型中bcl-2的表达与EB病毒原位杂交表达的结果相似。提示bcl-2基因表达与NPC组织学类型关系密切,非角化型大部分为阳性表达,角化型大部分为阴性表达,并提示EB病毒在NPC的发生机制上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EB病毒感染与宿主细胞恶性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春艳  甘润良 《医学综述》2009,15(11):1613-1617
EB病毒(EBV)是一种与多种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DNA肿瘤病毒。EBV基因表达产物有潜伏膜蛋白(LMP1、LMP2A、LMP2B),6种核抗原(EBNA1、EBNA2、EBNA3A、EBNA3B、EBNA3C、EBNA-LP),以及EBER1、EBER2和TP等。EBV通过影响和调控宿主细胞基因的表达,干扰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使宿主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表达失衡。EBV能上调IRF-4、IL-6、Bcl-6、Bcl-2、A20等细胞生长因子、抗凋亡因子,还能抑制p53和PTPPK等肿瘤抑制基因,促使宿主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慢病毒(lentivirus)介导的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建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ESCC,以下简称食管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锌指蛋白8(plant homeodomain finger protein 8,PHF8)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未感染慢病毒(空白对照组)、感染Nonsilencing-shRNA慢病毒(阴性对照shRNA组)和PHF8 shRNA慢病毒(PHF8 shRNA组)的人食管鳞癌细胞系TE-1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食管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定期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4周后处死裸鼠,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HF8的表达。结果 PHF8 shRNA组较阴性对照shRNA组、空白对照组的裸鼠致瘤能力明显减弱,PHF8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shRNA干扰能有效减少食管鳞癌裸鼠移植瘤中PHF8的表达,而降低PHF8的表达能抑制食管鳞癌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LR4、MyD88和ERK1/2的表达与EB病毒感染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方法 通过336例结直肠癌和103例正常肠黏膜组织制备组织芯片,运用原位分子杂交检测EBER表达,分析EBER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LR4、MyD88和ERK1/2表达,分析三因子与EB病毒感染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结果 在33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TLR4、 MyD88、ERK1/2、EBER阳性均较正常黏膜组(对照组)升高(P<0.05)。EBER阳性与女性、浸润浆膜、有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 Ⅲ、Ⅳ 分期呈正相关(P<0.05)。对336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分析发现EBER阳性与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低水平密切相关(P<0.05)。同时,在25例EBER阳性结直肠癌组织中,TLR4、MyD88、ERK1/2分别在22例(P=0.025)、25例(P=0.028)、19例(P=0.092)中阳性表达。 结论 EB病毒感染阳性与结直肠癌进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女性患者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TLR4、MyD88表达上调可能在EB病毒感染结直肠癌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带有HPV-16 E6/E7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对裸鼠人宫颈癌CaSki细胞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外诱导培养C57BL/6小鼠骨髓的未成熟DC(immature DC,imDC),将已经成功构建的携带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 E6/E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imDC,Western blot检测E7蛋白的表达;构建裸鼠的人宫颈癌CaSki细胞移植瘤模型,应用DC疫苗诱导的BALB/c小鼠脾脏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处理后,观察裸鼠肿瘤体积变化,肿瘤长出第28天后处死裸鼠,小心剥下肿瘤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各组肿瘤的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法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培养出DC并制备出DC疫苗;第28天各组裸鼠肿瘤体积pAd-E6/E7-DC-CTL-CaSki组与pAd-mock-DC-CTL-CaSki组、DC-CTL-CaSki组、CaSki组相比较,pAd-E6/E7-DC-CTL-CaSki组裸鼠肿瘤体积最小(P<0.05);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pAd-E6/E7-DC-CTL-CaSki组最高,而CaSki组表达最低;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pAd-E6/E7-DC-CTL-CaSki组最低,而CaSki组表达最高。结论:带有HPV-16 E6/E7DC疫苗能够诱导CTL抑制裸鼠人宫颈癌CaSki细胞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NCI-H209细胞裂解物致敏树突细胞(DC)与同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共培养后的DC-CTL细胞对裸鼠小细胞肺癌移植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建立BALB/c裸鼠小细胞肺癌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模型组、CTL组、未致敏DC-CTL组、抗原致敏DC-CTL组,每3天治疗1次,连续6次.观察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0.
报道1988年1月至1994年12月所见106例扁桃体癌中有15例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占14%。对15例LELC作了免疫组化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了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s)检测。结果表明:(1)癌细胞的形态与鼻咽非角化癌尤其是未分化癌类同,增殖活跃,有7例(46%)LELC的癌细胞呈P53异常表达。(2)在癌细胞周围及癌巢间,有大量的淋巴类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和树状突细胞丰富。(3)10例(67%)LELC的癌细胞核内检测到EBERs。由于扁桃体LELC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与EB病毒感染相关,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宜将其作为扁桃体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建立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LCLs),以揭示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为进一步建立外周血T细胞克隆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制备EB病毒上清,分别感染Graves病、糖尿病、正常人三个群体外周血B淋巴细胞。结果:成功建立了免疫功能亢进、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三种功能状态下的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LCLs)。结论:从B淋巴细胞转化为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LCLs)所需不同时间反映了不同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扩增Epstein Barr病毒 (EBV)DNA多聚酶基因 ,构建高效表达载体。【方法】根据EBV全基因序列 ,在EBVDNA多聚酶基因的 3′、5′端设计一对附加EcoR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 ,以B95 8细胞DNA为模板 ,采用改良PCR方法扩增出EBVDNA多聚酶基因 (3 0 44bp)。用EcoRⅠ和HindⅢ酶切该基因片断并克隆至表达载体 pMAL p2 ,采用蓝白斑试验筛选阳性菌落。EcoRⅠ和HindⅢ酶切分析、鉴定重组体 pEBP。【结果】通过电泳鉴定 ,PCR产物为 3 0 44bp ,与EBVDNA多聚酶基因大小一致。经蓝白斑试验及限制性DNA内切酶分析 ,成功地筛选到EBVDNA多聚酶基因重组表达质粒 pEBP。【结论】本实验成功地扩增出完整EBVDNA多聚酶基因 ,并构建了高效表达重组体 ,为进一步在体外表达、制备EBVDNA多聚酶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To detect the Epstein-Barr virus (EBV) viral load of children afte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using chip digital PCR (cdPCR).MethodsThe sensitivity of cdPCR was determined using EBV plasmids and the EBV B95-8 strain. The specificity of EBV cdPCR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EBV B95-8 strain and other herpesviruses (herpes simplex virus 1, herpes simplex virus 2, varicella zoster virus, human cytomegalovirus, human herpesvirus 6, and human herpesvirus 7). From May 2019 to September 2020, 64 serum samples of children following HSCT were collected. EBV infection and the viral load of serum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cdPCR.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BV infections were analyzed in HSCT patients.ResultsThe limit of detection of EBV cdPCR was 110 copies/mL, and the limit of detection of EBV quantitative PCR was 327 copies/mL for the pUC57-BALF5 plasmid. The result of EBV cdPCR was up to 121 copies/mL in the EBV B95-8 strain, and both were more sensitive than that of quantitative PCR. Using cdPCR, the incidence of EBV infection was 18.75% in 64 children after HSCT. The minimum EBV viral load was 140 copies/mL, and the maximum viral load was 3,209 copies/mL using cdPCR. 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of children with EBV infection (184 ± 91 days)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children without EBV infection (125 ± 79 days), P = 0.026.ConclusionEBV cdPCR had good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he incidence of EBV infection was 18.75% in 64 children after HSCT from May 2019 to September 2020. EBV cdPCR could therefore be a novel method to detect EBV viral load in children after HS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唾液EB病毒存在情况及其与免疫抑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利用巢氏PCR方法对245例HIV感染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唾液EBV DNA的存在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检出率与CD4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 HIV感染者和健康对照人群唾液EBV检出率分别为82.0%与30.0%,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CD4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200~400和大于400个/μL的患者唾液EBV检出率分别为93.0%、75.8%和45.7%,3组间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否使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唾液EBV的检出率无明显影响.结论 HIV感染者唾液中EB病毒检出率高,与免疫指标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人胃癌及胃间质细胞肿瘤Epstein-Barr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pstein-Barr病毒感染对人类胃肿瘤发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取冰冻组织及石蜡切片提取DNA,用PCR方法扩增EBV-DNABamHI-W片段,阳性者提示有EBV感染,分析EBV阳性胃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细胞浸润和淋巴转移情况。结果 109例胃癌中共有18例检出EBV-DNA(阳性率为16.5%),3例胃间质细胞肿瘤中有1例EBV-DNA阳性(阳性率为33.3%)。EBV阳性胃肿瘤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率低(r=-0.176,P=0.031)。富于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EB病毒感染可能参与胃肿瘤的发生。Epstein-Barr病毒感染与淋巴结转移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并鉴定CNE2细胞在EB病毒感染后表达发生变化的功能蛋白质,为阐明该病毒诱导鼻咽上皮细胞发生生物学变化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分别从EB病毒感染后的CNE2细胞和未经感染的CNE2细胞中抽提总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分离.运用软件比较分析上述两组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寻找表达有差异的蛋白质点.从凝胶上切下差异蛋白质点,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结果]图像分析显示,EB病毒感染后的CNE2细胞和未经感染的CNE2细胞之间存在一些明显差异的蛋白质点.通过MALDI-TOF-MS成功地鉴定了其中4个蛋白质点,EB病毒感染CNE2细胞后蛋白质GRP78和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1表达上调,蛋白质肌动蛋白胞浆组分2和蛋白酶体l链表达下调.[结论]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细胞后引起生物学变化的分子机制可能包括:①诱导细胞大量合成蛋白质以促进增生,同时上调蛋白质GRP78的表达而抗凋亡;②提高细胞内氧化状态而诱导蛋白质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1的表达,并可能通过该蛋白质调控NF-κB和AP-1来影响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7.
18.
在无胸腺裸鼠感染HFRS病毒后不同时间取材,以ELISA和IFAT检测各组织中的病毒特异性抗原。结果表明裸鼠对HERS病毒较敏感,感染后在其体内多种脏器可规律地检出特异性抗原,并可导致裸鼠死亡。病毒抗原在裸鼠体内的分布与在免疫健全的小白鼠乳鼠和人工抑制免疫功能的金黄地鼠体内的分布有所不同,并且随感染的进程而有较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儿童EB病毒相关疾病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EB病毒(EBV)感染相关疾病是一组临床表现多变、发病机制复杂的疾病,除常见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还有慢性活动性EBV感染、EBV感染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X-连锁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及EBV相关性肿瘤疾病等,其中部分疾病起病急、进展快、症状重、预后差.随着对EBV感染相关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其相关的疑难、危重疾病将得到有效地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作者应用原位核酸杂交技术,采用EB病毒BamHI-W片段为探针,检测了湘南地区正常鼻咽粘膜、鼻咽低分化鳞癌和未分化癌,高分化和中分化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鳞癌,颈淋巴结其它部位转移癌及鼻咽临近区恶性肿瘤标本。EBVDNA阳性例数分别为0/10个,24/26个,2/7个,6/6个,0/4个和4/24个。同时,对上述病例进行血清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检测,低分化鳞癌和未分化癌阳性例数为23/26个,与EBVDNA检测结果一致,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具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1)湘南地区鼻咽癌的发生中EBV感染起非常重要作用,EB病毒与鼻咽低分化鳞癌及未分化癌关系密切。(2)血清EBV壳抗原IgA抗体检测可作为对鼻咽癌早期诊断的有效监测指标。(3)在颈部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中有EBVDNA片段的检出,对确定鼻咽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