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于胸膜腔闭锁患者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7例胸膜腔闭锁患者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随机选取同期常规开放手术患者15例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胸腔镜组无中转开胸,其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开胸组(P<0.05),而2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胸膜腔闭锁患者可以安全可靠的进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103例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直视下行肺叶切除术,现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直视下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的疗效相当,但是前者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是临床治疗NSCLC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
肺癌微创治疗新技术现状--胸腔镜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范围内,胸腔镜(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下行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相关经验正在逐步积累。尽管大多数肺叶切除术可在胸腔镜下完成,但目前只有不到5%的肺叶切除术通过胸腔镜完成。一些胸外科医生很关注胸腔镜手术的益处与安全性,但有些外科医生不了解如何完成胸腔镜手术方法。世界上有很多医学中心都可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学上彻底的肺叶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在我们完成的1100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3天,84.7%的患者无并发症出现。比较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的各项研究显示微创外科治疗可减少疼痛,对术后肺功能影响较小,患者术后可较快恢复日常活动,对癌症患者而言术后生存率至少与开胸手术相当。现有数据显示多数肺癌手术可在胸腔镜下完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手术相比具有某些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早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液体量、手术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效果与传统开胸手术相当,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电视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围手术期间,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电视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仍然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术后极早期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比较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对肺功能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2015年9月-2016年2月间手术的肺癌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开胸肺叶切除术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3个月检查测试肺功能。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版本,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①在术后第3天,对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组患者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ak expiratory lfow, 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肺一氧化碳弥散因子(transfer factor for carbon monoxide of lung, TLCO)、T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TLCO%),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3、0.042、0.029、0.045、0.039、0.021、0.018、0.024)。②在术后3个月,对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组患者的肺功能,组间比较发现FVC、FVC%、FEV1、FEV1%、PEF、MVV、TLCO、TLCO%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19、0.024、0.044、0.021、0.037、0.029、0.045、0.017)。结论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在术后极早期(术后第3天)与术后3个月,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均为胸腔镜肺段切除优于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叶切除优于开胸肺叶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袖式肺叶切除支气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并对该术式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行全胸腔镜袖式肺叶切除支气管成形术治疗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29例均行全胸腔镜袖式肺叶切除支气管成形术,其中行右肺上叶袖式13例,左肺上叶袖式10例,左肺下叶袖式6例。手术时间180~400 min,中位时间240 min,其中支气管吻合时间35~60 min,中位时间48 min。术中出血量150~460 ml,中位出血量220 ml。淋巴结清扫12~39枚/例,中位清扫19.6枚/例。术后放置胸腔引流管时间4~16 d,中位时间6 d;术后住院时间6~16 d,中位时间9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1%(7/29),其中1例并发肺面漏气(>7 d),2例肺部感染,3例心律失常,1例患者术后第7天出院,第40天出现吻合口瘘出血死亡,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3~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吻合口狭窄。结论 全胸腔镜下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是治疗中心型NSCLC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248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心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ang Z  Liu D  Guo Y  Shi B  Tian Y  Song Z  Zhang H  Liang Z 《中国肺癌杂志》2011,14(6):523-528
背景与目的早期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目前已经成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的常规术式。本文对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已完成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中应急处理情况以及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围手术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7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进行的肺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共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48例,其中完全胸腔镜(complete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CVATS)组117例,胸腔镜辅助(assisted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AVATS)组131例。其中CVATS中转为AVATS或开放手术(open lobectomy,OPEN)共13例。中转术式的最常见原因依次为肺动脉或其分支出血、胸腔粘连、血管解剖变异、奇静脉出血、中叶静脉出血等。入组OPEN手术患者共129例。与OPEN组相比,VATS组的住院时间较短(20天vs27天,P=0.015)、术中失血量较少(197mLvs250mL,P=0.005),患者术后疼痛较轻(4.6vs6.2,P=0.003)。结论胸腔镜手术具有风险小、安全性较高、患者恢复快等特点,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代替传统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9.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一直都以肺叶切除为主,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成为另一个选择,为探讨该术式的安全可行性,本文就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李泽树  杜波  杨建国 《实用癌症杂志》2010,25(6):607-608,615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手术适应症。方法所有患者均在3个微小切口非直视下行解剖性肺叶切除,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行左肺上叶切除术5例,左肺下叶切除术7例,右肺上叶切除术6例,右肺中叶切除术3例,右肺下叶切除术5例。结果术中无中转开胸、无二次手术、无输血、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者。手术时间为(163.07±20.83)min,出血量(255.77±51.83)ml,术后引流量(348.04±39.13)ml,术后住院时间(9.96±0.82)天。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1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术式,适用于早期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1.
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肺癌单发肋骨转移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随着全胸腔镜手术经验的增加,其适应症也在向复杂的术式延伸。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同期行肺叶联合肋骨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结合我科为1例肺癌单发肋骨转移的患者进行了“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及部分肋骨切除术”进行病例分享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肿瘤分期为T1N1M1。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于术后第4天出院。最近一次随访于术后18个月,患者无病生存良好。结论筛选后的肺癌伴肋骨转移病例,适合行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近20年来,胸腔镜下行肺切除术治疗肺肿瘤的相关经验在世界范围内迅速积累.很多医学中心可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学上彻底的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本研究旨在评价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清扫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6年8-9月,选取我院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肺叶切除手术9例,观察手术时间、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淋巴结清扫情况.结果: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共清扫100枚淋巴结,手术历时1.5~3 h,平均2.3 h;平均淋巴结清扫时间15.0 min.结论:小切口辅助胸腔镜下肺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在不增加手术难度及手术时间的同时,为肺叶或全肺切除术的淋巴结清扫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开胸肺叶切除术)和观察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每组各100例.观察和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心肺并发症,以及术后心肺功能.结果 2组术前2 d、术后7 d、术后6月体重、BMI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 FVC、FEV1.0/FVC、MVV、FR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月观察组FVC、FEV1.0/FVC、MVV、FRC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够明显改善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并于术后6月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14.
Cheng Y  Zhang C 《中国肺癌杂志》2011,14(12):949-953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高龄肺癌患者的比例在增大。近十几年来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一直是I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标准术式。近年研究发现Ⅰ期高龄NSCLC亚肺叶切除术可以取得和肺叶切除术相当的远期疗效而且可以保留更多的正常肺组织,有关Ⅰ期NSCLC的标准术式再次引起争议。Ⅰ期高龄NSCLC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常因机体功能减退或合并有基础疾病而无法耐受开胸手术,胸腔镜的问世以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使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Ⅰ期高龄NSCLC的治疗在朝着个体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行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26例患者病历资料.结果:26例均手术成功.其中男17例,女9例,住院时间(8.6±3.6)天,术中失血量(112±84)ml,手术时间(115±39) min,清扫淋巴结组数(12.6±4.4)个,术后胸管放置时间(54±18)h.结论:单向式胸腔镜手术并发症少,是肺叶切除的一种安全有效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疗效。方法收集120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生理机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和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胸术比较,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具有术中创伤少、恢复快等特点,有利于患者肺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手术方式和适应症.方法应用VAMT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33例.作1.5 cm胸腔镜切口及腋下7~10 cm操作切口,采用常规开胸手术器械与内镜器械相结合直视操作行肺叶切除、内镜 直视下行纵隔肺门区淋巴结清扫.并与同期33例肺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VAMT组33例肺叶切除术顺利完成,出血少,均未输血,无特殊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与常规组比较在淋巴结清扫数量、范围、淋搬和病人转移率方面无显著差异;而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胸液量和术后住院天数VAMT组优于常规组.结论VAMT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将VATS技术与传统开胸技术相结合,既发挥了微创外科的优越性,又达到了传统开胸手术安全、可靠的效果,清扫淋巴结符合肿瘤手术原则.既适合于肺部良性病变,也适合于多数周围型肺癌病人的手术治疗,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8.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 微创胸外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得到广泛应用,其在肺癌完全性切除术中的应用已有定论.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支气管和肺动脉袖式切除术治疗肺肿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从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因病变涉及肺叶开口或肺动脉而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支气管和肺动脉袖式切除术的109例患者资料.结果 109例患者全部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顺利完成手术.上肺袖式切除采用1 cm切口2个,辅助切口3~15 cm 1个;下肺袖式切除采用1 cm切口1个,辅助切口3~15 cm 1个;109例辅助切口的平均长度为10 cm.通过胸腔镜小切口,完成标准支气管袖状切除术和肺动脉成形术;手术时间125~180 min,平均150 min;出血量210~450 mL,平均320 mL.术后均未发现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切缘癌细胞存留,无围手术期死亡.肺动脉成形病例保留的肺叶也没有发现肺再灌注损伤或明显肺水肿征象.80.7%(88/109)的患者术后不需要输血,94.5%(103/109)的患者术后未出现肩关节运动障碍.术后住院时间7~15天,平均9天.结论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具有与标准切口相同的适应证,不仅可以完成同样的工作程序和范围,而且还具有实时分期、减少单纯探查、提高手术切除率、创伤小、恢复快、出血输血少、开关胸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叶菊花  时红云 《癌症进展》2016,14(6):559-56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胸腔镜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全胸腔镜组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细胞水平、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全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管引流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30 min后、单肺通气结束后、手术结束时,全胸腔镜组CI、CO、MAP、SV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手术后7 d NK、CD4+、CD8+、CD4+/CD8+免疫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手术后7 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4.55%)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4.55%、18.18%、88.64%,对照组分别为11.36%、25.00%、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侵袭性小,可有效维护肺癌患者血流动力学、免疫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 探讨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全肺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流程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完成单向式胸腔镜肺癌手术的患者57例。其中中央型肺癌21例,周围型肺癌36例。57例中行右肺上叶切除14例,右肺下叶切除10例,左肺上叶切除12例,左肺下叶切除13例,左全肺切除5例,右全肺切除3例。中转开胸4例。[结果] 全组平均手术时间109min(80~170min),术中平均失血120ml(10~500ml),清扫淋巴结个数12枚(9~18枚),术后总引流量平均440ml(20~3000ml),术后引流管保留时间平均3d(2~8d),术后住院平均7.1d(4~13d)。[结论]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全肺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操作系统规范,值得学习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