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区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从神经元自噬的角度探讨电针"百会""肾俞"穴治疗AD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予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6周建立AD大鼠模型。电针组大鼠于每日腹腔注射后给予电针"百会""肾俞"穴,假电针组仅刺入"百会""肾俞"穴区皮肤且电针仪不通电,每次20 min,1次/d,共6周。干预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和开放旷场实验评估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和认知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突触数密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海马区双螺旋细丝蛋白-1(PHF-1)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自噬相关蛋白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2天至第5天逃避潜伏期增长,经过原平台象限时间比率减小(P0.01),旷场实验运动距离、直立次数、中心区域运动时间比率均减少(P0.01),海马区突触数密度降低(P0.01),PHF-1的阳性表达及PI3K、AKT、p-AKT、 mTOR相对表达量均增加(P0.01)。与模型组和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第2天至第5天逃避潜伏期缩短,经过原平台象限时间比率升高(P0.01),旷场实验运动距离、直立次数、中心区域运动时间比率,以及海马区突触密度增高(P0.01),PHF-1的阳性表达及PI3K、AKT、p-AKT、mTOR相对表达量均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假电针组PI3K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改善AD样大鼠的学习记忆和认知障碍,其机制可能是与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自噬,促进神经原纤维缠结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2.
郭新荣  李婉露  刘宁  马小卫 《河北中医》2020,42(5):731-736,封2
目的观察电针对颅脑损伤(TBI)后认知障碍(CD)大鼠海马磷酸化认知缺陷突触相关蛋白(Syn GAP)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首先进行水迷宫实验筛选出6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54只。造模组行TBI模型制备,又按照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成绩,从用时由多到少依次筛选出3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7只、电针组17只。电针组大鼠予电针治疗;空白组、模型组大鼠,每日抓拿1次,常规消毒相应治疗穴位,同样方法固定。比较各组大鼠水迷宫实验结果;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大体形态结构;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超微结构;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中Syn GAP含量。结果第1~12次水迷宫实验,模型组、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较空白组延长(P0.05);第8~12次水迷宫实验,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较模型组短(P0.05)。模型组大鼠90 s内经过原平台所在区域次数少于空白组(P0.05);电针组大鼠90 s内经过原平台所在区域次数多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与空白组大鼠90 s内经过原平台所在区域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光镜下大体形态结构、电镜下超微结构均有改善。Western Blot检测模型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Syn GAP相对含量低于空白组(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区组织Syn GAP相对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检测模型组大鼠海马CA1、CA3、DG区Syn GAP的累积光密度值(IOD)均低于空白组(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CA3、DG区Syn GAP的IOD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TBI后CD可能参与了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调节,能够改善海马区脑组织超微结构,增加海马CA3、DG区Syn GAP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电针井穴(中冲、涌泉)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4-VO法制备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每组各8只,通过跳台试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ERK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低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与药物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但不及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和药物组无差异(P0.05);ERK的表达模型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电针井穴可能通过增加VD大鼠海马CA1区ERK的表达,保护海马神经元,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补元煎对APP/PS1痴呆小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作用,并探讨其改善突触可塑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将APP/PS1小鼠36只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6.5×10~(-4)g·kg~(-1)·d~(-1))和大补元煎组(13.2 g·kg~(-1)·d~(-1)),野生鼠12只设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连续灌胃30 d。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尼氏染色和高尔基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和突触的病理形态变化,应用免疫荧光(IF)观察海马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及突触素(SYN)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中BDNF,TrkB,CREB及磷酸化CREB(p-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平台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增加(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P0.01),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胞内尼氏体减少或消失,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及树突分支数量、树突棘密度减少(P0.01),小鼠海马SYN,PSD95,BDNF,TrkB及p-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大补元煎组小鼠平台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减少(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P0.01),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胞内尼氏体数量增多,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及树突分支数量,树突棘密度增加(P0.05,P0.01),小鼠海马SYN,PSD95,BDNF,TrkB及p-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P0.01)。结论:大补元煎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突触可塑性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小鼠海马中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症(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突触形态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建立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假针刺组、模型组、2Hz电针治疗组、50Hz电针治疗组,每组8只。AD大鼠模型以双侧脑室注射Aβ1-42诱导,2Hz、50Hz电针组大鼠选"百会","肾俞"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日,共治疗2个疗程。假针刺组选穴同治疗组但仅针刺表皮且不接电流,假手术组双侧脑室0.9%Na Cl注射,治疗结束后以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并用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突触界面曲率、突触后致密物厚度、突触间隙宽度和穿孔突触比例的变化。结果:(1)AD模型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下降(P0.01),两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空间记忆能力改善(P0.01)且50Hz电针治疗组优于2Hz电针治疗组(P0.01)。(2)电镜观察显示两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海马穿孔突触百分数上升(P0.01),突触界面曲率增大(P0.01),突触间隙宽度变窄(P0.01),突触后致密物(PSD)厚度增厚(P0.01),50Hz电针组对大鼠海马穿孔突触百分数,突触间隙宽度,突触后致密物(PSD)厚度改变程度较2Hz电针组明显(P0.05)。结论:电针能够调节突触形态可塑性,改善AD大鼠的记忆障碍且AD改善程度与电针治疗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6.
田丹丹  杨阳 《陕西中医》2022,(7):851-856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学、CASP-1/GSDMD细胞焦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探讨早期电针干预抑郁症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四组: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电针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利血平构建急性抑郁小鼠模型。电针组取百会、内关给予电针干预,每次20 min,1次/d,连续7 d。通过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对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评价,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高尔基染色(Golgi-Cox staining)、免疫荧光(IF)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CASP-1/GSDMD细胞焦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01),小鼠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显著减少(P<0.001),小鼠海马组织中CASP-1/GSDM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LRP3、CASP-1、IL-1β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01),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表达显著增加(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01),小鼠海马CA1 区树突棘密度明显增加(P<0.001),小鼠海马组织中CASP-1/GSDM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LRP3、CASP-1、IL-1β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1),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表达显著减少(P<0.001)。结论:电针干预可缓解利血平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电针干预抑制CASP-1/GSDMD细胞焦亡信号通路及改善突触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智三针治疗前后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学习记忆、海马CA1区EphA4/ephrinA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智三针改善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采用改良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VaD模型组、电针智三针组、尼莫地平组,并设置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溶液灌胃,每日1次,共20天;电针智三针于双侧“神庭”“本神”穴,每次治疗20min,每日1次,共治疗20天。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CRP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B)测定脑海马CA1区EphA4/ephrinA3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VaD模型组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05),海马CA1区EphA4蛋白表达增加(P0.01)、ephrinA3蛋白表达增加(P0.05),血清IL-6含量增加(P0.05)、血清CRP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VaD模型组比较,电针智三针组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海马CA1区EphA4蛋白表达降低(P0.01)、ephrinA3蛋白表达降低(P0.05),血清IL-6、CRP含量降低(P0.05)。结论:电针智三针可提高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智三针调控CA1区EphA4/ephrinA3蛋白表达,降低血清IL-6、CR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功能及海马CA3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14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每组36只,每组按干预时间分为7d、14d、21d3个亚组,各亚组12只。除空白组外,余组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的方式建立抑郁大鼠模型,且干预治疗均与造模同时进行,电针组采用疏密波刺激"神庭""百会"穴,西药组采用灌胃给药氟西汀,每日1次。通过旷场试验(open-field test)、糖水消耗试验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的变化。结果:在实验第7、14、21d,模型组大鼠open-field test评分、糖水消耗量、体质量均较空白组明显降低(均P0.01),实验第14、21d,电针组、西药组大鼠open-field test评分、糖水消耗量、体质量均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1,P0.05);实验第14、21d,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数量均较空白组明显减少(均P0.01),电针组、西药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数量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从实验第7d开始出现相对固缩、变形,突触结构融合、界限不清,21d时上述改变显著,电针组、西药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14d开始得到改善,21d时明显恢复近正常水平,突触结构恢复近正常水平。结论:电针参与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调节,并对抑郁症症状改善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简称电针组).后两组大鼠造模,采用国际认定的单程长时应激(SPS)方法制作PTSD模型大鼠;SPS刺激结束后,电针组大鼠给予“百会”与“足三里”低频(2 Hz)电针刺激,30 min/次,每日1次,连续1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①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nNOS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nNOS mRNA表达恢复性下调,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和CA3区nNO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CA1区、CA3区nNOS蛋白表达恢复性下调,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大鼠海马CA2区nNOS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海马nNOS表达升高可能参与PTSD的病理过程,电针下调PTSD模型大鼠海马nNOS表达可能是电针治疗PTS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在补阳还五汤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修复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将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BYHWD)组和补阳还五汤联合Cx43抑制剂(BYHWD+Gap26)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在术后第1、3、7天对各组大鼠进行横木行走测试(BWT)和自发交替反应测试(SAB test);第7天取各组大鼠脑组织,采用高尔基染色法观察海马CA1、CA3和DG区神经元基、顶树突的长度,节点数,终末分支数以及树突棘密度的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法以CD31表达量计算海马CA1、CA3和DG区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模型组比较,BYHWD组大鼠衡木行走测试评分降低(P0.05,P0.01),自发交替反应测试相对交替率升高(P0.05,P0.01);神经元树突长度、节点数、终末分支数以及树突棘密度大体呈增长的趋势;海马CA1、CA3和DG区MVD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0.01)。相较于BYHWD组,BYHWD+Gap26组第7天大鼠横木行走测试评分更高(P0.05),自发交替反应测试相对交替率更低(P0.05);神经元树突长度、节点数、终末分支数以及树突棘密度大体呈下降的趋势;海马CA1、CA3和DG区MVD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通过星形胶质细胞Cx43促进神经元修复和血管再生,从而改善脑缺血再灌后的神经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 D-半乳糖长期处理大鼠后其学习记忆行为、海马结构参数的改变及电针的干预作用。正常对照组每日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1m l,模型对照组每日皮下注射 D-半乳糖 (80 0 mg/ kg) ,连续 6周 ,电针组处理同模型对照组 ,并从第 18天开始电针。空间学习记忆行为以 Morris水迷宫潜伏期作为判定标准。实验结束后 ,每组随机取 3只大鼠的海马 CA3区作电镜观察。结果 :(1)模型对照组大鼠水迷宫潜伏期成绩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电针组潜伏期成绩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 ;(2 )模型对照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突触间隙明显增宽 ,突触后致密物厚度 (PSD)变薄 ,突触活性区长度缩短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 ,电针组突触间隙宽度显著缩小 ,PSD、突触活性区长度差异无显著意义。突触界面曲率三组间无差异。提示 :皮下注射 D-半乳糖可损害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使大鼠海马 CA3区突触结构参数发生改变 ,电针可提高模型动物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善 D-半乳糖对海马 CA3区突触超微结构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其对海马CA1区突触素(SYN)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方法造模手术组对SD大鼠的左侧大脑中动脉采用改良Longa线栓阻塞法栓塞90 min后再灌注实施手术,采用Zea Longa评分将造模成功的1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和电针组各6只。电针组取穴百会、神庭,治疗7 d。采用小动物核磁共振成像分析系统(MiniMR-60 MRI system 7.0 T)对大鼠进行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e,T2WI)扫描;学习记忆能力的检测选择Barnes巴恩斯迷宫;免疫荧光标记法观察缺血侧海马CA1区SYN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在干预7 d后,Zea Longa评分更低(P=0.0400.05)、其左侧脑梗死区域的面积明显减少(P 0.01);巴恩斯迷宫行为学测试发现,电针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 0.001);进入错误洞口次数显著减少(P 0.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假手术组海马CA1区SYN表达最好,镜下可见大量荧光着色细胞且分布密集;模型组大鼠SYN的表达较假手术组表达明显减少;电针组SYN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加,镜下观察到散在荧光着色细胞,分布较密集。结论电针神庭、百会穴可以加强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海马CA1区SYN的表达,改善其突触可塑性,进而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3.
观察针刺干预对慢性疼痛经历小鼠社会交互行为的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 选用8周龄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 模型组+电针治疗)。3组分别进行旷场、社会交互行为实验,分析小鼠行为学结果;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突触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变化及树突棘密度改变结果 旷场实验中各组小鼠运动距离无统计学差异,假手术组和针刺组在中心区停留时间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社会交互行为中Trial 1实验: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小鼠围绕在两个空圆柱的探索时间统计学无差异;Trial 2实验:3组小鼠在陌生鼠1(stranger 1)周围区域停留时间明显大于其围绕空玻璃圆柱的时间(P<0.001,P<0.01);Trail 3实验:假手术组和针刺组与熟悉鼠(Familiar)相比对陌生鼠2(Stranger 2)探索时间更长(P<0.001),模型组未对陌生鼠2(Stranger 2)表现出更强的探索欲(P>0.05)。蛋白免疫印迹显示: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突触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针刺组(P<0.05)。高尔基染色结果提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和针刺组相比,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棘的密度显著性降低(P<0.001)。结论 针刺可能通过调节海马突触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影响海马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改善慢性痛经历小鼠的社会交互行为。  相似文献   

14.
电针对半乳糖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突触改变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D-半乳糖长期处理大鼠后其学习记忆行为、海马结构参数的改变及电针的干预作用。正常对照组每日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ml,模型对照组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800mg/kg),连续6周,电针组处理同模型对照组,并从第18天开始电针。空间学习记忆行为以Morris水迷宫潜伏期作为判定标准。实验结束后,每组随机取3只大鼠的海马CA3区作电镜观察。结果:⑴模型对照组大鼠水迷宫潜伏期成绩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电针组潜伏期成绩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⑵模型对照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突触间隙明显增宽,突触后致密物厚度(PSD)变薄,突触活性区长度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电针组突触间隙宽度显著缩小,PSD、突触活性区长度差异无显著意义。突触界面曲率三组间无差异。提示:皮下注射D-半乳糖可损害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使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结构参数发生改变,电针可提高模型动物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善D-半乳糖对海马CA3区突触超微结构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对高血压-高血脂复合血管性痴呆(HH-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细小血管、海马及基础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Ⅰ组、电针Ⅱ组和西药组,每组8只。"双肾一夹"法复制高血压模型,喂高脂饲料复制高血压复合高血脂模型,再采用二血管阻断法复制HH-VD模型。电针Ⅰ组取"百会"大椎"脾俞"肾俞"穴,电针Ⅱ组取非经穴,西药组用尼莫地平按20mL/kg灌胃,均每日1次,共治疗15d。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并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突触情况,光镜观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大鼠Y迷宫测试其错误次数(EN)、总反应时间(TRT)和达标反应次数(SN)均显著升高(P<0.01);电镜下观察,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突触明显减少,突触后致密物质(PSD)浅淡;光镜下模型大鼠脑组织细、小动脉硬化明显。治疗后,电针Ⅰ组、电针Ⅱ组、西药组大鼠的EN、TRT、SN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Ⅰ组、西药组的EN、TRT、SN又低于电针Ⅱ组(P<0.05);电镜观察,电针Ⅰ组海马CA1区突触数目最多,PSD密度大;光镜下电针Ⅰ组脑组织血管形态与假手术组十分接近。结论:"通督调神固本"电针法能改善HH-VD模型大鼠的脑血管异常,增加海马突触数目,增强其活性,有效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测电针对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相关行为学的影响,探讨电针对高糖状态下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共计7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柠檬酸钠组、柠檬酸钠+电针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8只。200 mg/kg链脲霉素(STZ)腹腔注射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电针刺激"百会""肾俞""足三里",电压2~4 V,频率2 Hz,隔日一次,每次20 min,共计30次。30、60 d被动回避试验,61~65 d水迷宫实验,万孚血糖监测系统监测0、7、14、30、60 d空腹血糖,酶联免疫法检测0、65 d血清胰岛素水平。65 d高尔基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 1区神经元树突棘密度。结果模型组较柠檬酸钠组血糖升高(P0.05),胰岛素水平下降(P0.05);模型+电针组较模型组血糖降低(P0.05),胰岛素水平升高(P0.05);水迷宫实验,61、62 d定位航行实验部分,模型组较柠檬酸钠组逃避潜伏期增加(P0.05),模型+电针组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减少(P0.05);63、64 d空间探索实验部分,模型组较柠檬酸钠组逃避潜伏期增加(P0.05),模型+电针组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减少(P0.05);65 d对位空间探索实验部分,模型组较柠檬酸钠组逃避潜伏期增加(P0.05),模型+电针组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减少(P0.05);在被动回避试验中,30、60 d的记忆保持实验期间,模型组较柠檬酸钠组穿梭潜伏期减少(P0.05),模型+电针组较模型组穿梭潜伏期增加(P0.05),模型组较柠檬酸钠组树突棘密度减少(P0.05),模型+电针组较模型组树突棘密度增加(P0.05)。结论电针可以改善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异常、调节神经元树突棘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张敏  图娅 《中医研究》2008,21(3):15-18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氟西汀组,应用孤养合并慢性复合应激方法造模,观察大鼠Open-field实验和"Y"型电迷宫实验成绩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内PKA(蛋白激酶A)、CREB(环磷酸腺苷反应单元结合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模型组大鼠自主运动和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行为学成绩较模型组提高(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内PKA、CREB含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分别P<0.05,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海马内PKA、CREB含量有所提高(P<0.01),与氟西汀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提示电针作为早期干预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慢性应激所致的学习记忆行为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内PKA、CREB信号物质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胡细辛汤加减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89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6只,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中药低剂量组各18只,中药高剂量组19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建立控制性皮层冲击损伤模型。造模次日阳性对照组予安理申片0.45 g/(kg·d),中药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柴胡细辛汤加减方6.5、13 g生药/(kg·d),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体积双蒸水,各组灌胃4周。比较各组大鼠认知功能(水迷宫测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脑组织病理与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并检测CA1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突触素1(SYN1)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在造模后0、3、7天时m NSS评分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升高(P0.01),中药高剂量组在第7、28天时m NSS评分较模型组降低,中药低剂量组在28天时亦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水迷宫测试中,各给药组逃避潜伏期时间较模型组减少(P0.05或P0.01)。各给药组损伤海马区病理形态学显示优于模型组,中药高、低剂量组能够改善海马CA1区受损的神经元、线粒体和突触的超微结构。中药高剂量组BDNF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SYN1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柴胡细辛汤加减能够改善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及其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是提高海马CA1区BDNF、SYN1的表达以促进损伤的神经元修复与突触重塑,改善海马CA1区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合欢花总黄酮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3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文拉法辛组(12.5 mg·kg-1)、合欢花总黄酮(100,50,25 mg·kg-1)剂量组.应用孤养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抑郁症模型,造模同时ig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21 d,正常组、模型组ig等体积蒸馏水.用Morris水迷宫法测定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3区BDNF及TrkB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orris水迷宫试验逃避潜伏期时间增加、成功次数减少(P <0.05,P<0.01);海马CA3区BDNF及受体TrkB的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文拉法辛组、合欢花总黄酮3个剂量组Morris水迷宫试验逃避潜伏期时间缩短、成功次数增加(P< 0.05或P<0.01),海马CA3区BDNF及受体TrkB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或P<0.01).结论:合欢花总黄酮能够提高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3区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进而保护海马神经元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脑通络方对老年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海马突触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青年组、老年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清脑通络方组。除青年组和老年组外,其他各组大鼠注射D-半乳糖和鹅膏蕈氨酸到基底前脑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清脑通络方组大鼠灌胃清脑通络方6 g/(kg·d),石杉碱甲组大鼠灌胃石杉碱甲0.3 mg/(kg·d),青年组、老年组、模型组大鼠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4周。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和CA3区分子层突触特征,用体视学方法分析海马CA1区和CA3区突触数密度(N_v)、突触连接带面密度(S_v)和突触连接带平均面积(S)。结果:老年组大鼠CA1区和CA3区突触数密度、突触面密度与青年组比较无明显变化。与老年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A1区和CA3区突触数密度、突触面密度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脑通络方组大鼠在CA1区和CA3区的突触数密度、突触面密度显著增加(P0.05,P0.01);石杉碱甲组大鼠在CA1区和CA3区的突触数密度增加,在CA3区突触面密度增加(P0.01)。与石杉碱甲组比较,清脑通络方组大鼠在CA1区的突触面密度增加(P0.01)。结论:清脑通络方对老年性AD大鼠海马突触密度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