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兔离断肢体骨骼肌细胞核DN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判断断肢再植时限。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断肢缺血动物模型中,Feulgen染色后,用图像细胞光度仪检测上头肌骨骼肌细胞核DNA含量。结果:骨骼肌细胞核DNA含量在常温下缺血8h后,随缺血时间延长而较有规律的下降,12h时下较多,16h时下降十分明显。结论:断肢再植时限常温下以8h内为宜。  相似文献   

2.
大鼠断肢再植后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断肢再植后离断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方法 :建立大鼠后肢的断肢再植模型 ,再植前应用灌注液对实验组离断肢体进行灌注 ,然后进行再植。缺血再灌注组不进行灌注直接通血 ,于通血后 6h取材 ,测定骨骼肌丙二醛 (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线粒体ATP酶活性以及胫前肌含水量 ,观察骨骼肌损伤情况。结果 :灌注液处理组胫前肌含水量为( 77.86± 0 .75 ) %,ATP为 ( 0 .2 1± 0 .0 5 ) mmol· g-1· h-1 ,MDA为 ( 5 .62± 0 .35 ) μmol· g-1 ,SOD为 ( 2 7.41± 3.77) NU·mg-1 ,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断肢再植前应用灌注液对离断肢体进行灌注 ,可以减轻再植肢体中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温度变化对缺血兔骨骼肌不可逆变性时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4℃和6℃条件下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方法:采用电镜的方法动态观察缺血兔骨骼肌的变性过程,判定肌肉的不可逆变性点.结果:4℃时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50 h;6℃时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28 h.结论:离断肢体在4℃时超过50 h,6℃时超过28 h即应谨慎再植.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家兔骨骼肌细胞不可逆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下缺血家兔骨骼肌亚微观结构的变化与缺血时间的相关性.方法:设置10个不同温度组即35℃、30℃、25℃、20℃、18℃、15℃、12℃、9℃、6℃和4℃组(每组12只家兔),每个温度组动物每隔1 h取大腿股正中线处一块(0.4 cm×0.4 cm×0.2 cm)肌组织放入2.5%戊二醛液中固定,透射电镜下观察,确定不可逆变性的时限.结果:不同温度组即35℃、30℃、25℃、20℃、18℃、15℃、12℃、9℃、6℃和4℃组缺血家免电镜下骨骼肌细胞出现不可逆变性时间分别为3、4、5、6、7、9、12、16、28和50 h.结论:家兔骨骼肌不可逆变性的温度与时限成幂函数关系:T时限≈100/(X-X ).  相似文献   

5.
静脉,带蒂骨骼肌和变性骨骼肌桥接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静脉,带蒂肌和变性骨骼肌桥妆75只大鼠坐骨神经缺损10mm。术后30,60天,先后检测腓肠肌,比目鱼肌肌肉收缩力,再生轴索恢复率,直径,及神经再生超微结构,术后60天,静脉桥接组和变性骨骼肌桥接组均有良好功能恢复,两组间的各项数据差异均不显著,带蒂骨骼肌桥接组虽有部分功能恢复,但与其他两组比较,各项数据均有显著差异,作者认为静脉和变性骨骼肌可作为多植修复短段神经缺损,带蒂骨骼肌不宜用于修复周围神  相似文献   

6.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继发于创伤、血栓形成、断肢再植、应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均可以引起肢体缺血,长期以来,解决缺血问题主要集中在尽早恢复血液供应,但却未注意到当缺血组织恢复血液循环后,虽代谢趋向正常,但组织损伤却仍在继续,并且有加重的现象[1]。Mccord[2]提出了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概念被逐渐得到公认:他认为组织的损伤是缺血损伤和再灌注损伤的总和,在骨科领域常见的严重骨与软组织损伤、断肢再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兔断肢再植离断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建立家兔断肢再植模型,随机分3组:灌流液灌注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灌流液灌注组先用灌注液对离断肢体进行灌注,然后进行再植;缺血再灌注组不进行灌注直接再植通血,对照组不做处理,两实验组分别于通血后5h取材。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及骨骼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线粒体ATP酶活性,观察骨骼肌损伤情况。结果 灌流液灌注组ATP、MDA、SOD、NO和ET-1值等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再植前对离断肢体进行预灌注,可以改善血管活性,减轻再植肢体后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常温下缺血人体骨骼肌GPT,ALP及Glu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人体骨骼肌GPT,ALP和Glu检查确定常温下(18℃)骨骼肌出现不可变化。方法:每小时取人体骨骼肌同时准备做电镜检查和进行GPT,ALP,Glu的动态观察,电镜下找出从正常到不可逆变时性GPT,ALP,Glu的变化结果:(1)GGPT在缺血后2h开始逐渐增高,4h达高峰,缺血后7h达到2035±24.5U/g,为电镜下出现不可逆变化。(2)ALP在缺血后2h为23±1.3U/g,4h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一种能应用于临床的、快速、准确地判定骨骼肌变性程度的方法。方法:以室温下保存的离断后人前臂屈侧骨骼肌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发光法测定肢体离断后每间隔1 h 骨骼肌中ATP的含量。同时观察骨骼肌在光镜、电镜下的亚显微结构变化。结果:人离断肢体骨骼肌中ATP含量与骨骼肌变性程度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当骨骼肌中ATP含量下降95% 以后,其电镜下发生了不可逆性损伤。结论:根据人骨骼肌中ATP含量的变化可以确切地判断肌肉的变性程度。而荧光发光方法快速、准确、稳定,可应用于临床,为判断离断肢体能否再植提供一种可信、可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一种能应用于临床的,快速,准确地判定骨骼肌变性程度的方法。方法:以室温下保存的离断后人前臂屈仉骨骼肌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兆光法测定肢体离断后每间隔1h骨骼肌中ATP的含量。同时观察骨骼肌在光镜,电镜下的亚显微结构变化。结果:人离断肢体肌骼肌中ATP与骨骼肌变性程度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家兔不同形态骨骼肌的运动终板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家兔不同形态骨骼肌的肌内运动终板分布.方法肌构筑法和乙酰胆碱酯酶整肌染色法.结果家兔胸大肌为阔肌,其表面可见一些与肌纤维长轴垂直排列的运动终板短带,弥散分布.跖肌为羽肌,整肌染色可见肌的两缘各有一条位于肌束中部呈连续排列的运动终板带;矢状和冠状切面上,可见长环形或"Y"形的终板带,横断面上,终板带呈"S"型;趾长伸肌外观梭形,是短肌束构成的长肌,除冠状切面上为满布黑色的运动终板颗粒外,其余各面均为一条位于肌束中部的连续线状终板带.结论家兔不同形态肌的运动终板分布与肌纤维空间排列有关;由等长肌纤维构成的长肌或羽肌,运动终板分布呈长带状,不同长度的肌纤维构成的阔肌可有多条运动终板短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在兔退变椎间盘模型中的作用。方法:用针刺法制作兔退变椎间盘模型,磁共振检查鉴定模型的建立,HE染色计数髓核细胞,TUNEL法染色标记凋亡髓核细胞,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计数凋亡细胞比例,RT-PCR检测Bax和Bcl-2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兔退变模型建立成功,退变组髓核细胞计数低于正常组,凋亡细胞比例高于正常组,退变组抗凋亡基因表达低于正常组,凋亡基因水平高于正常组。结论:凋亡在椎间盘退变模型中存在,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勇  郑健  肖燕 《重庆医学》2004,33(6):810-812
目的了解酒精中毒性肌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特征.方法建立慢性酒精中毒性大鼠肌病模型,观察动物染毒后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肌肉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1)酒精染毒动物肌纤维有变性、坏死、肌纤维萎缩、炎细胞浸润和肌纤维再生现象.(2)酒精染毒后,Ⅱ型肌纤维较Ⅰ型肌纤维病理损害更严重,Ⅱb型肌纤维萎缩是较突出的病理改变.(3)酒精染毒后,不同部位的肌肉病理改变程度存在差异,对酒精中毒的易感性依次为跖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4)酒精染毒后各型肌纤维的构成比无明显变化.结论酒精中毒性肌病肌肉组织病理改变形式多样,Ⅱ型肌纤维选择性易损是其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实验动物同型肌纤维与不同型肌纤维骨骼肌自体游离移植的组织化学定量变化.方法成年猫17只,自身对照实验.肌肉移植分为两期:第1期去除支配移植肌的神经;第2期3wk后行肌肉移植.肌肉标本取材是在手术时及移植术后6wk、10wk,分别做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三磷酸腺苷酶(ATPase)及乙酰胆硷酯酶(AChE)检测,并做超微结构检查.用图象分析仪Mias99与Biomas测定光密度值,作定量分析.结果骨骼肌去神经后3wk,酶活性表现为降低或失活,肌肉移植后逐渐恢复.同型肌纤维骨骼肌自体游离移植后SDH、LDH酶活性恢复快于不同型肌纤维骨骼肌移植.结论在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期间,同型肌纤维骨骼肌自体游离移植后SDH、LDH酶活性恢复快于不同型肌纤维骨骼肌移植.因此,从组织化学方面选用同型肌纤维骨骼肌移植是优于不同型肌纤维骨骼肌移植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鸡骨骼肌肌钙蛋白T同分异构体的表达。方法:对2d龄鸡进行自体肌肉移植,将胸肌植入腿肌、腿肌植入胸肌、前背阔肌植入胸肌和腿肌后,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组织形态,用双向电泳和免疫标记检测肌钙蛋白T同分异构体的变化。结果:发现供体肌纤维在移植后短期内退化,然后逐渐增生形成新的肌纤维,新生肌纤维细胞与受体组织肌细胞有不完全融合现象;新生肌具有表达原组织肌钙蛋白T同分异构体的特性,这种特性一直维持至观察期的第6个月。结论:一种骨骼肌的肌钙蛋白T同分异构体的表达是该细胞系谱所固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兔肢体骨骼肌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兔肢体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后,伤道周围骨骼肌过氧化脂质与抗氧化酶活力的 早期救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滑膛枪发射250mg钢珠,致伤兔后肢,伤后将致伤兔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海水浸泡组(SIG),将兔浸泡于粗制盐配制的人造海水中30min。另一组为单纯致伤组(SWG),伤后不浸泡海水。伤后3、6、12、24h手术取距伤道边缘0.5cm(A区),1.5cm(B区)和2.5cm(C区)处肌组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骨室种植体体内检测技术探讨骨周围骨骼肌收缩对骨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30只雌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10月,3~3.5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所有动物均于右侧胫骨植入骨室种植体。实验组于术后第2周开始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刺激腓肠肌收缩,频率4Hz,1h/d,每周6日;对照组无刺激。术后3周起,每周通过骨室种植体行体内显微观察至第10周,光镜下通过荧光染料FITC和RITC观察血管生长情况,运用Metamorph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由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引起腓肠肌收缩,随着腓肠肌收缩时间延长,实验组毛细血管通透性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骨室种植体体内检测技术能够较好在体检测骨内毛细血管通透性,骨骼肌收缩能提高骨毛细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18.
秦智  张立 《美中医学》2005,2(2):69-72
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术(NIRS)及表面肌电图(sEMG)的工作原理、发展历史,骨骼肌疲劳机制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NIRS和sEMG在骨骼肌疲劳研究申的应用,并对上述两项新技术应用于骨骼肌疲劳机制研究时存在的缺陷做出了分析,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