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皮细胞具有极性结构,可以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上皮组织通过极性蛋白发挥功能,传递信号。极性蛋白构成和调控上皮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建立和维持细胞极性,调节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极性蛋白是肿瘤抑制因子,可与原癌基因相互作用,破坏细胞极性,诱导肿瘤发生。上皮细胞极性机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脱蛋白时间对异种骨移植替代物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和体内降解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脱蛋白液分别浸泡牛松质骨0、24、36、48和60h,通过与细胞共培养观察异种骨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毒性,通过异种动物体内埋置观察其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结果脱蛋白液处理48h和60h组细胞相对增殖率与空白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相容性最好,细胞毒性分级为0级;扫描电镜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脱蛋白液处理48h组早期(4周内)即出现细胞长入软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X线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显微CT观察显示48h组支架结构降解性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12周后48h组支架几乎完全降解。结论脱蛋白液处理48h后,异种骨移植替代物的细胞毒性最低,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3.
张肖肖  辛彦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3):1377-1380
Ezriil蛋白是ERM(Ezfin/Radixin/Moesin)家族的重要成员,是细胞骨架与细胞膜之间的连接蚤白,对细胞膜区域的整合和稳定性起到结构和功能调控的作用Ezrin蛋白参与了微绒毛的形成及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运动及黏附、细胞骨架的重塑及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且可以作为膜的有机体和连接体连接细胞膜与细胞骨架,如:与细胞膜分子CD43、CD44、E-cadherin、ICAM-1等及细胞骨架成员F-型肌动蛋白(F-aetin)的连接,并且有令人注目的临床证据显示:Ezrin蛋白家族和黏附分子在控制癌细胞具有的如粘附性的细胞功能及浸润转移的生物学特性上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许多研究表明Ezrin蛋白与多种肿瘤的发生、转移和预后相关,如:妇科肘’瘤、消化道肿瘤、黑色素瘤及鼻咽癌、成人软组织肿瘤、儿童骨肉瘤和横纹肌肉瘤等Ezrin蚤白在肿痛细胞中的表达异常,提示其在肿痈的浸润、转移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Ezrin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赋予肿瘤细胞高转移活性,影响并参与到肿瘤转移的多个环节.如:从原发灶脱落并具有运动性、侵入周围组织及脉管系统、穿透基底膜、选择性的在靶器官增殖形成转移灶等。对Ezrin蛋白在肿瘤中的全面研究,可以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标准。  相似文献   

4.
GADD45蛋白是参与DNA损伤修复的重要基因之一,在响应毒性和非毒性应激过程中可快速上调,并在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及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GADD45蛋白在组织及细胞中广泛表达,其表达异常与肿瘤发展息息相关,在肿瘤进展过程中,GADD45蛋白连接多种细胞信号模块,参与调节包括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以及血管生成等在内的肿瘤生长;影响肿瘤的放疗抵抗及化疗耐药;同时也影响肿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本文就近年来GADD45蛋白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核糖体蛋白在多种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肿瘤细胞的凋亡、衰老、生长、侵袭、药物和放射治 疗抵抗等。核糖体蛋白在肿瘤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成为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潜在指标。 核糖体蛋白可以通过磷酸化等修饰,改变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活性和作用方式。核糖体蛋白与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 能够调节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以一种低毒、有效的方式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通过调控核糖体蛋白进行细胞 周期的再分布,将肿瘤的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 期,减少G2~M 期细胞的比例。以参与核糖体蛋白合成的RNA 聚合酶Ⅰ蛋 白酶等作为靶点间接调控核糖体蛋白的治疗方式,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作用于核糖体蛋白的药物,由于 不直接对基因组产生影响,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对分化成熟的正常组织细胞的遗传毒性很低,具有更好的靶向性。显而易见, 针对核糖体蛋白的肿瘤治疗具有高度特异性,能够有效逆转多药耐药和放射增敏,提供了一种潜在低毒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药物转运蛋白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药耐药性(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最常见原因,药物转运蛋白在肿瘤多药耐药性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属于ATP结合盒式转运蛋白的药泵激活导致药物经由细胞膜外排,ABC转运蛋白3个亚家族涉及到细胞毒性药物的转运,这些转运蛋白包括ABCB亚家族、ABCC亚家族和ABCG亚家族。本文就几年来在药物转运蛋白与MDR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托瑞米芬协同顺铂抑制A549细胞生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雪艳  李强  韩一平  刘忠令 《肿瘤》2003,23(2):140-142
目的:研究托瑞米芬(TOR)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的毒性作用及其与顺铂(DDP)联用的协同效应,以期为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用MTT显色法检测TOR及与DDP联用后对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测定其A值。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DNA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53及p21蛋白表达,明确可能的机制。结果:TOR能直接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或等于5μmol/L的TOR浓度可明显增强DDP的细胞毒性作用,TOR可加强DDP对S期,G2及M期细胞的作用,且DDP加TOR后p21蛋白表达增加。结论:>5μmol/L的TOR与DDP联用对A549细胞具有显著的协同抗肿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DDP对细胞周期阻断的时相改变有关,且可能与p21蛋白诱导相关及可能和非p53依赖蛋白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细胞可能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抗癌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例如,膜转运p-s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药物作用靶酶拓扑异构酶的改变,解毒酶的过表达等。近年来发现的新机制还有细胞对药物所导致的DNA损伤具有快速修复能力。其中蛋白磷酸化参与了此过程。蛋白磷酸化对于细胞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有分析表明,在MDR中的转运蛋白及酶均进行可逆的磷酸化反应,其他高表达蛋白,例如,Ca2 结合蛋白sorcin及EGFR,都具有各自的磷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泛素一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是蛋白质翻译后调控的重要途径,能够维持机体内蛋白质水平的平衡。Cullin3(Cul3)作为支架蛋白参与构成泛素连接酶复合物,通过与具有BTB(bric—abrac,tramtrack,and broad complex)结构域的接头蛋白结合,特异性识别底物并介导底物泛素化,参与胚胎发育、细胞周期调控和血压调节等生理过程。研究发现,Cul3功能失调后导致原癌蛋白积累或过度降解肿瘤抑制蛋白,与肿瘤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就泛素-蛋白酶体系统、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以及Cul3介导底物蛋白降解从而促进或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绿色荧光蛋白在胶质细胞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荧光蛋白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化学性能稳定的小分子蛋白质,它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易于检测的绿色荧光。gfp基因与目的基因相连接,不影响目的基因表达且能较好地标识出目的基因位置。现已证实它是一种重要的标记基因,在应用基因治疗胆细胞瘤、探讨肿瘤侵袭机制与模式,以及研究肿瘤微血管构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且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的分子机制及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一直是研 究的热点。三结构域(TRIM)蛋白是具有高度保守的RBCC三段结构域的蛋白家族,其中RING-finger结构域赋予了TRIM蛋白 E3泛素连接酶活性,使其能够介导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因子的泛素化降解,从而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TRIM家 族蛋白涉及诸多信号通路,同一个TRIM蛋白分子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多个信号通路。单独靶向TRIM家族蛋白(如TRIM2、 TRIM14、TRIM15、TRIM21、TRIM29、TRIM47、TRIM59等),以及靶向TRIM11、TRIM31和TRIM37等与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联 合应用有望成为治疗胰腺癌的重要方法和新的策略。TRIM家族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作为早期 诊断和预测胰腺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研究TRIM家族蛋白在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及其作用,有助于为胰腺癌患 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裴姝文  刘杰 《现代肿瘤医学》2016,(13):2147-2149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本周氏蛋白酰胺酶催化作用与肾小管细胞毒性作用关系,进一步了解本周氏蛋白对多发骨髓瘤肾损伤毒性机制。方法:选取2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的本周氏蛋白和猪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同培养1天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以抑制细胞增殖的本周氏蛋白和猪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同培养,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肾损伤多发性骨髓瘤较无肾损伤更易对猪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且本周氏蛋白催化常数值越高,则细胞毒性越强。本周氏蛋白浓度越高,猪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坏死率越高,为正相关,5mg/ml、10mg/ml和0mg/ml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周氏蛋白酰胺酶催化作用强度和毒性作用正相关,可能是多发骨髓瘤患者肾损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热休克蛋白是细胞受应激原(高温、重金属和化学毒物等)刺激后诱导产生的一种应激蛋白,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并具有多种与应激相关的生物学功能。报告基因是一种编码某种易于检测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通过它的表达产物来标定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由于报告基因技术和应激基因调控的报告基因细胞系统的构建日趋成熟,热休克蛋白基因启动子调控的报告基因检测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综述其在环境污染物毒性评估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14.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Rb和p16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与细胞周期调节有关的基因改变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73例食管癌中Rb蛋白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Rb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5%(31/73)和671%(49/73),Rb蛋白表达阳性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05),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05)。49例p16蛋白表达阳性的食管癌中Rb蛋白表达阴性者39例,31例Rb蛋白表达阳性的食管癌中p16蛋白表达阴性者21例,两者呈显著负相关(P<0005);1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呈Rb蛋白和p16蛋白共同表达,3例Rb蛋白和p16蛋白表达呈共同阴性。结论Rb蛋白和p16蛋白表达的有无可分别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参考指标之一,并间接证明Rb蛋白对p16蛋白表达具有负性调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是通过细胞培养和胞外分析来研究基因和蛋白等细胞成分的.而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出现后,人类将研究的基因或蛋白与绿色荧光蛋白连接,通过观测荧光变化直接动态观察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变化.荧光蛋白转染至肿瘤细胞系中,如肺癌、膀胱癌[1],并不改变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p53蛋白和MDM 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53和癌基因MDM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了6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53蛋白和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p53蛋白和MDM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0.3%(41/68)和42.6%(29/68),p53蛋白阳性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1),MDM2蛋白阳性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1),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期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6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53蛋白阳性表达者41例,其中p53蛋白和MDM2蛋白表达均阳性者12例,MDM2蛋白表达阴性者29例;在68例食管癌中,MDM2蛋白阳性表达者29例,其中MDM2与p53蛋白均阳性者12例,p53蛋白表达阴性者17例,两者呈显著负相关(P<0.01),p53蛋白和MDM2蛋白表达均阴性者10例。可以认为p53蛋白和MDM2蛋白表达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参考指标之一,MDM2蛋白表达还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期的参考指标之一,并间接证明MDM2蛋白对p53蛋白表达具有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尽管Misonidazol在临床应用上受到神经毒性的限制,但是,寻找低毒高效乏氧细胞放射增敏剂依然是肿瘤放射生物学者及药物学者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原因在  相似文献   

18.
PTEN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新发现并命名的一种肿瘤抑癌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0q23上。许多肿瘤在这个基因组区域中都具有杂合性缺失现象。PTEN亦与细胞增殖周期、凋亡有关。但是该基因与鼻咽癌的关系文献报道尚少。为此我们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在蛋白质水平检测56例放疗前鼻咽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讨PTEN蛋白的表达与鼻咽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诱导生物合成金属硫蛋白对顺铂引起血液毒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铂对小鼠血液系统具有毒副作用,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的产生能减轻其毒性反应。观察多种含微量元素药物(甘草锌、富硒麦芽和亚硒酸钠)对诱导组织产生MT的作用和对顺铂引起血液系统毒性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富硒麦芽的MT诱导作用最强(P<0.01),其次为亚硒酸钠和甘草锌。甘草锌、富硒麦芽和亚硒酸钠对顺铂引起的小鼠血液系统毒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由此提示了在应用含锌、硒等微量元素药物降低顺铂引起重金属中毒时,诱导生物合成MT增加,可能是其中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Ezrin蛋白作为ERM(Ezrin,Radixin, Moesin)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主要作用是参与细胞膜信号转导,维持细胞形态、运动和黏附,重塑细胞骨架等,还起到连接细胞膜和细胞骨架的作用。Ezrin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异常表达会影响肿瘤细胞的浸润及转移活性,说明Ezrin蛋白与肿瘤的发生、转移与预后密切相关。伴随着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探究Ezrin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如食管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和胆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寻找新的基因治疗靶点及诊断用生物标志物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