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16型基因组体外转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重组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基因组体外转化NIH/3T3细胞,以评价HPV-16的转化活性。方法将HPV-16基因组正向括人pSV2/neo质粒,构建成pSV2-neo/HPV-16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用磷酸钙转染法,将其导人体外培养的NIH/3T3细胞;对经转化的细胞进行G418选择培养和核酸杂交分析。结果经选择培养获得了具有恶性表型的转化细胞,其主要表现为接触性抑制消失和非锚地依赖性生长;核酸杂交证明,转化细胞内含有HPV—16DNA序列。结论HPV—16基因组具有体外转化NIH/3T3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病毒颗粒体外感染HaCaT细胞后感染标志的表达。方法从临床CIN或宫颈癌中提取HPV16病毒颗粒,用于感染单层培养的HaCaT细胞,用PCR检测感染后HaCaT细胞中HPV DNA的存在。结果 PCR方法可检测到被HPV16型病毒颗粒感染的HaCaT内有HPV DNA的存在,而用保护性抗体中和后的病毒颗粒再感染的HaCaT细胞内则没有HPV DNA的存在。结论 HPV16可以在体外培养系统中感染HaCaT细胞。  相似文献   

3.
作者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制备了生物素标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DNA探针,用斑点杂交检测宫颈癌组织DNA中HPV 16 DNA相关序列。在28例宫颈癌组织中,有16例呈HPV 16 DNA杂交阳性,阳性率为57%;4例正常宫颈组织呈阴性反应;4例宫颈慢性炎症中有1例呈阳性反应。实验阳性对照HPV 16质粒DNA呈杂交强阳性,以λ-噬菌体DNA及NIH/3T3小鼠成纤维细胞DNA为实验阴性对照,均呈杂交阴性。结果证明,HPV的基因组存在于宫颈癌组织中,提示HPV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本实验采用生物素标记HPV 16 DNA探针,检测特异性强,方法简便,为开展宫颈癌病毒病因的普查及其研究,提供了一个快速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使用Southern blot杂交方法对33例宫颈病变标本进行了检测,发现在26例宫颈癌中,6例存在HPV16DNA同源序列,占23%。HPV18同源序列占7.6%(2/26)。HPVX1同源序列为11.5%(3/26)。HPV16相关序列为27%(7/26)。而在4例慢性宫颈炎中仅有1例含HPV16相关序列,1例尖锐湿疣中含HPV16相关序列。  相似文献   

5.
使用Southern blot杂交方法对33例宫颈病变标本进行了检测,发现在26例宫颈癌中,6例存在HPV16DNA同源序列,占23%。HPV18同源序列占7.6%(2/26)。HPVX1同源序列为11.5%(3/26)。HPV16相关序列为27%(7/26)。而在4例慢性宫颈炎中仅有1例含HPV16相关序列,1例尖锐湿疣中含HPV16相关序列。  相似文献   

6.
以人乳头瘤病毒(HPV)DNA为探针,通过核酸杂交方法,检测宫颈癌病人活体细胞DNA中的病毒相关序列,用透射电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特点。32例宫颈癌组织中23例与HPV16型探针杂交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72%。杂交阳性的癌细胞核内小体的出现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基因的“自杀性”DNA疫苗,并研究其体外表达能力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方法以pET32/E7质粒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HPV16 E7基因,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SCA/E7,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然后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PV16 E7在细胞中的表达,用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进行染色检测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结果PCR扩增得到约400bp的目的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东亚型HPV16 E7基因序列100%同源。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证实,pSCA/E7重组质粒能在BHK-21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TUNEL检测证实,pSCA/E7重组质粒能诱导被转染的BHK-21细胞发生凋亡。结论成功构建HPV16 E7基因的重组质粒pSCA/E7,该重组质粒可在BHK-21细胞中表达,并能诱导被转染的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8.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研究比较多。本实验主要检测宫颈分泌物人乳头瘤病毒6、11、16、18、33型,因其各型所致疾病互有交叉,故挑选一段针对HPV,各型共同的DNA序列,用PCR技术检出该核酸片段。在宫颈炎、阴道炎、尖锐湿疣病人中阳性率达31.25%(20/64)。说明人乳头瘤病毒对已婚育妇女普遍易感。检测HPV对宫颈炎、阴道炎、尖锐湿疣等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宫颈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基因的"自杀性"DNA疫苗,并研究其体外表达能力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方法以pET32/E7质粒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HPV16 E7基因,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SCA/E7,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然后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PV16 E7在细胞中的表达,用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进行染色检测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结果PCR扩增得到约40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东亚型HPV16 E7基因序列100%同源。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证实,pSCA/E7重组质粒能在BHK-21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TUNEL检测证实,pSCA/E7重组质粒能诱导被转染的BHK-21细胞发生凋亡。结论成功构建HPV16 E7基因的重组质粒pSCA/E7,该重组质粒可在BHK-21细胞中表达,并能诱导被转染的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状瘤病毒16E7在人喉癌细胞系中的转染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含人乳头状瘤病毒16E7(HPV16E7)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HPV16E7对人喉癌HEp-2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后续实验提供研究对象.方法:以含HPV16E7基因的中间质粒pET28a-HPV16E7为模板扩增出HPV16E7基因全长序列,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 B中,并进行序列分析和酶切鉴定.电穿孔法将重组体pcDNA3.1/myc-His-HPV16E7转染入喉癌HEp-2细胞中,Western 印迹法检测HPV16E7蛋白的表达,相差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的HEp-2细胞系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生长周期的改变.结果:成功构建并将pcDNA3.1/myc-His-HPV16E7转染入人喉癌HEp-2细胞中;转染后HEp-2细胞增生活跃,S期明显延长,并能够稳定表达HPV16E7蛋白.结论:HPV16E7有促进HEp-2细胞的致瘤活性;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HPV16E7可为下一步建立动物模型和喉癌体外治疗实验提供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了解宫颈癌患者及对照患者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感染状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宫颈新鲜活检组织HPV与HCMV。36例宫颈癌及3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宫颈组织中,HPV合并入HCMV感染检测阴性率分别为2.8%和31.6%,HPV单独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25.0%和15.8%(P<0.05),OR=18.0;HCMV单独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83%和289%(P>0.05),OR=3.27;HPV合并HCMV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63.9%和30.7%(P<0.01),OR=30.7。在β-球蛋白基因阳性的27例宫颈癌及3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宫颈组织中,HPV合并HCMV感染检测阴性率分别为3.7%和36.7%,HCMV单独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11.1%和20.0%(P<0.05),OR=5.50。结论:HPV感染和江西的宫颈癌密切相关。HCMV感染可能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与PIPV感染发生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正常生育期人子宫肌肉组织分离、纯化了神经节苷脂(Gls)和中性鞘糖脂(N-GSL),测定了两类鞘糖脂的含量、对其组分进行 HPTLC 谱分析,并通过酶水解法对 Gls 主要成份作了鉴定。结果表明子宫肌肉组织的 Gls中 GD_3含量高达56. 6%,其次为 GM_3占16. 9%,GT_(1b)占9. 8%。此外,还有少量 GM_1、 GD_(1a)、与 GD_(1b)。N-GSL 主要组分为 CTH 和 CQH,各为30. 5%与35. 4%,次为 CDH 占16. 8%,CMH 与含多糖基(≥5个糖基)的组分各<10%。本样品每100克湿重神经节苷脂含量约3. 48mg(以唾液酸表示),N-GSL 为3. 71mg(以鞘氨醇表示)。  相似文献   

18.
以人的胆结石为原料,根据其所含各种成分对不同溶剂溶解度的不同,用化学分离的方法,除去胆红素以外的其他成分,成功地将胆红素提取出来,从而为胆红素的来源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3例正常孕妇的宫颈分泌物和2例有黄疸、肝脾肿大的病婴尿中分离到5株巨细胞病毒(CMV),在2BS细胞上引起CMV典型病变的时间分别是在接种后的7,9,10,28天,血清抗CMV效价:例1为1:32,其母>1:64,例3脐带血与母血均为1:16,例2为1:32,经SPA吸收后1:20的血清仍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