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莉莉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3):2615-2616
急诊病人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特点.以前,一般认为对急诊病人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进行抢救,而无须实施心理护理,但近年来通过对急诊病人的观察和抢救,发现心理护理对于急诊病人也是至关重要的.临床证明,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可满足其心理需要,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克服急诊病人应急状态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利于建立病人与治疗护理相互促进的良好关系,有利于使病人转危为安,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急诊病人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特点。以前 ,一般认为对急诊病人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进行抢救 ,而无须实施心理护理 ,但近年来通过对急诊病人的观察和抢救 ,发现心理护理对于急诊病人也是至关重要的。临床证明 ,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可满足其心理需要 ,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克服急诊病人应急状态引起的不良反应 ,有利于建立病人与治疗护理相互促进的良好关系 ,有利于使病人转危为安 ,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1 希望尽快得到救治的心理需要尽管病人的心理需要因病情、年龄、…  相似文献   

3.
急诊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这类病人就诊常表现有强烈的求医心理、焦虑心理、恐惧心理和依赖心理,而且家属也常常有以上心理活动,所以.医护人员在抢救急诊病人过程中,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谢忠艳 《黑龙江医学》2005,29(6):473-473
急诊室是抢救重症病人的重要场所之一。急诊病人来院就诊大都是病情严重,生命垂危,作为急诊室的护士,认真探索这些病人的心理需要,做好护理工作是适应医学从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的需要,也是在急诊工作中如何实现心理护理和生物护理有机结合的重要课题。但在急诊抢救病人时,由于病情急,医护人员往往只重视对病人的抢救而忽视了心理护理,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就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谈一点体会。1服毒病人的心理护理因服毒都有一定的社会或家庭因素,如与家人矛盾、失恋、高考落榜等。这类病人服毒时,多由于狭隘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病人的主要心理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急诊病人的临床护理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本院急诊科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急诊病人的心理特征,并针对这些心理特征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急诊病人在心理上主要可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急躁不安、绝望无助等,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表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并积极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促进疾病的治疗及获得良好的预后。结论不良心理情绪会对急诊病人的抢救及恢复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通过积极分析急诊病人的心理状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时做好其他方面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尚桂芝 《中外医疗》2010,29(31):188-18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诊监护室的应用。方法根据急诊病人在就诊时、入重症监护室及监护病人的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并将心理护理引入急诊病人就诊、进入监护室及病人家属。结果提高了对急诊病人时抢救与治疗,消除了急诊病人的思想障碍。结论心理护理在急诊病人抢救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急诊病人心理护理,消除了病人心理负担,对急诊病人的抢救治疗及预后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500例夜间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翠英 《广西医学》2000,22(5):1107-1108
夜间急诊病人 ,多因起病急或遇有突发意外伤害而在夜幕中急速赶往医院急诊科 ,由于精神上的焦滤加之周围环境的对比与反差 ,致使病人和家属就诊心情急 ,及时治疗的希望急。因此 ,作为急诊科的护士应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应变能力 ,沉着冷静地分析、掌握和理解夜间急诊病人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心理状态 ,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灵活性 ,准确把握抢救时机 ,实施正确抢救措施 ,并针对不同的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充分发挥心理护理在疾病康复中的效应 ,使护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 50 0例夜间急诊病人心理…  相似文献   

8.
急诊病人,发病突然,凶险,严重而复杂,病人缺乏心理准备,尤其是意识尚清者,往往产生一种有生命危险的恐慎心理。医护人员不但要抢救及时,准确,同时要注意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对病人家属的心理疏导,也是急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几年来随着心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和不断发展,心理护理已在急救学中逐渐发挥作用,使抢救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护理模式也面临转变,人们的法律和维权意识加强,更加重视健康问题,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急诊科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常常在短时间内抢救有生命危险的危重或急救病人,挽救病人的生命或维持基础生命。但急诊科面对的病患病情复杂多变,受偶然或突发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本文就急诊科护士临床护理中的自我保护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及总结对危重急诊患者家属实施心理护理的方法和体会。方法通过对45例危重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观察给予分型,按不同类型给予心理护理及对策。结果对危重急诊患者家属实施心理护理,使得家属顺利渡过情感危机,积极配合和支持医护人员的抢救,最大限度地争取时间,挽救病人生命。结论重视危重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及时正确实施相应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但提高了抢救工作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院前急救指伤病员发病或受伤后,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在病人抵达医院前对其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行为.院前急救是高风险、易感染、集急、危、重、杂为一体的多元素交叉的工作.受环境、病情、心里、舆论、技术、社会、支持等诸多方面因素制约.在院前危重病人抢救中,气管插管是保证病人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争取最佳的抢救时机.挽救生命最有效的方法.方法 自2008年1月以来急诊科院前急救措施多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接简易呼吸气囊和呼吸机,在抢救危重病人生命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结果 通过我们的积极抢救.236例危重病人中1 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224例危重病人得到积极的抢救,保持气道通畅、紧急建立人工气道以恢复通气、获得早期有效的氧供应.结论 通过对院前危重病人迅速成功地气管插管,对急危重多发伤、复合伤.设立不同的护理方案,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抢救成功率达到94.9%,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心肺复苏是抢救心搏呼吸骤停患者时的重要急救措施。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是最早到达施救现场的专职人员,因此,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在及时开始心肺复,苏挽救患者生命的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望能重视和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培训。  相似文献   

13.
刘健 《大家健康》2014,(7):62-63
心肺复苏是抢救心搏呼吸骤停患者时的重要急救措施。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是最早到达施救现场的专职人员,因此,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在及时开始心肺复,苏挽救患者生命的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望能重视和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护理。方法 采取洗胃、催吐、导泻、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 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帮助患者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和心理护理,对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开展整体护理几年来 ,我院护士从现代护理观出发 ,以病人为中心 ,注意病人的心理感受及治疗效果 ,急诊科也是如此 ,但仍有不如意的地方。几年来 ,在急诊科工作 ,发现急诊科部分护士对急诊心理护理不够重视 ,在认识方面存在以下几点误区。1 忽视病人的心理护理  认为急诊病人需要尽快抢救或诊治 ,心理护理不是必须的 ,因而给予忽视。的确 ,急诊的任务、特点及质量要求 ,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 ,用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措施来制止生命活动的终止或缓解急性发作的症状。但是 ,心理护理问题。切不容忽视。例如今年 4月 8日我科接诊了一位叫吴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护理。方法:采取洗胃、催吐、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帮助患者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和心理护理,对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特征。方法在临床对急诊病人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对病人家属展开引导、劝慰的心理支持。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后,病人及家属情绪稳定,心理平衡,心理活动正常,积极配合治疗。结论深入细致、全面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特征,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精神疾病发作期受精神症状支配及恢复后面对疾病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就业、家庭、婚恋等),病人常采取过激措施,大量服用药物以结束自己的生命。应及时发现先兆,积极治疗护理,挽救病人生命。现将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的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急诊医学和抢救护理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为急诊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肢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多表现为紧张、痛苦、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形成心理生理的恶性循环;再加上家属的焦虑、紧张、烦躁、担心的心情,也严重的影响了病人的情绪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对急诊病人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近1年来的急诊病人实施心理护理,观察病人的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急诊病人情绪稳定,对治疗护理合作,满意度提高。结论在接诊急诊病人的过程中应积极有效地实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