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排粪造影是病人在排粪(钡)时,对肛管直肠部及盆底动静态观察的一种新方法。它不仅能显示该部的器质性病变,亦能显示该部的功能性异常,故该法比传统钡灌肠、内窥镜、临床指诊等检查方法有独特之处。该法20世纪60年代首次报道,70年代末始用于临床,80年代后期国外陆续开展,国内于1988年由卢任华首次报道。目前已有120多家医院开展此项检查。  相似文献   

2.
排粪造影(Defecography)是对排便异常进行病因诊断的一种动静态结合的检查方法。目前国内应用尚不普及,我们从1991年开展了排粪造影检查,为便秘原因的诊断和治疗做了摸索应用。  相似文献   

3.
排粪造影(Defecography)是将一种特制的糊状造影剂注入被检查者直肠内,在符合生理排便状态下对肛直肠部作静态和动态观察,主要用于诊断肛直肠功能性疾病,如直肠粘膜脱垂(RMP)、直肠套叠(RI)、直肠前突(ARC)、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及会阴下降综合征(DPS)等,是决定治疗方式的可靠依据。国外Mahieu等首次较为系统地报道了排粪造影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钡糊法与钡液法排粪造影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钡糊法排粪造影(DTB)与钡液法排粪造影(DBS)对功能性出口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便秘者均于检查当日进行钡液法与钡糊法排粪造影自身对比。结果:直肠平均内径钡糊法比钡液法大1.16cm;直肠平均容积钡糊法为钡液法的2.2倍;发现异常的24例钡糊法均显示钡剂梗阻或嵌塞,钡液法仅2例有少量滞留;排粪(空)时间钡糊法平均每例9s,钡液法为2.5s;显示出口梗阻原因的能力钡糊法较优者14例,钡液法较优者6例。结论:对功能性出口梗阻的排粪造影检查以钡糊法为好,先灌入少量高浓度钡液能提高造影质量。  相似文献   

5.
排便困难常见的原因是功能性出口梗阻,尤其是婚育女性患病率极高,排粪造影作为一种对肛门、直肠作动、静态观察的方法,能显示该部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异常,它比传统的钡灌肠、内窥镜检查更敏感可靠,现总结于我院行排粪造影检查共862例患者报告,旨在提高造影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排粪造影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排粪造影 (Defecography)是在病人排粪时 ,对肛管直肠部及盆底进行动静态观察的一种新的X线检查方法 ,既能发现大肠的器质性病变 ,更能显示直肠肛门部的功能性异常 ,是一种比传统的钡灌肠、临床及内镜检查更为敏感的方法 ,越来越受到临床及放射科医师的重视 ,现将其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历史回顾该法 6 0年代由Phillips[1] 等首先报道 ,他将与粪便相同稠度的厚钡剂注入直肠内 ,然后在病人力排时进行直肠X线电影摄影并获得成功 ;70年代末 ,Mahieu[2 ] 设计了一种简单的X线检查方法—排粪动态摄影并…  相似文献   

7.
许多患者有排粪障碍 ,过去由于检查条件的限制而得不到及时适当的治疗。排粪造影是在患者“排粪”时对其肛门直肠部作静态和动态观察的检查方法 ,它能显示该部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异常 ,是一种比传统的钡灌肠、临床和内窥镜检查更敏感可靠的方法[1] 。我院 1997年 5月— 2 0 0 0年 12月进行了 36 7例次排粪造影 ,其中有临床症状 (排粪障碍 )者315例 ,作为观察组 ;无临床症状者 5 2例 ,作为对照组。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 36 7例 ,男 97例 ,女 2 70例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 315例 ,男 77例 ,女 2 38例 (其中未婚 5 8例 )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在诊断盆底下降的影像学分级。方法收集山西大医院诊断为盆底下降的病例33例进行影像学分析,并按照PubMedd中检索的文献报道进行分级。结果按照文献报道,将盆底下降的影像学表现分为3级,本组病例共诊断1级19例,2级8例,3级6例。结论确立了一种排粪造影影像学表现分级标准,有利于临床表现与排粪造影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排粪造影检查是在患者排粪(钡)时对直肠、肛管等进行静态或动态的X线检查,是一种生理状态下无创性了解结肠出口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的方法。60年代Phlips用于临床并在1965年开始报道[1],国内最早为卢任华等于1985年运用于临床,1988年报道[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直肠排粪造影的方法及在排粪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了临床上有排粪障碍的116例直肠排粪造影的X线表现,116例中男28例,女88例,年龄17~75岁,平均42.9岁.结果 直肠膨出(RC) 18例,直肠膨出(RC) 会阴下降(PD) 31例,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 7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AMP) 3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RS) 1例,X线表现正常 24例.结论 直肠排粪造影是诊断排粪异常疾病的一种动静态结合的检查方法,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指导临床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多参数盆底动态磁共振成像(MRI)对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及相关复合型病变诊断价值分析。方法:于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经X线排粪造影诊断为SPFS的患者中抽取60例,对其进行多参数盆底动态MRI检查,以X线排粪造影诊断结果为准,分析多参数盆底动态MRI诊断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力排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力排长度、力排值、静息值、改变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X线排粪造影对SPFS及相关复合型病变检出率相比,多参数盆底动态MRI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SPFS、SPFS伴PD一致性良好,诊断PRMH、SPFS伴RC、SPFS伴SP一致性一般,诊断SPFS伴EC或SC一致性差。结论:X线排粪造影、多参数盆底动态MRI对于SPFS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诊断SPFS及相关复合型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多参数盆底动态MRI可作为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钡液与钡糊在排粪造影中的运用。方法 87例便秘患者均在检查当天同时进行钡液法和钡糊法排粪造影检查自身对比。结果 直肠前突并钡剂梗塞或嵌塞钡糊法比钡液法显示阳性率高。显示粘膜病变钡液法较钡糊法质量好。结论 对功能性出口梗阻的排粪造影,钡液法及钡糊法各有诊断优势,应联合使用,能提高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13.
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排粪造影方法,报告160例造影结果。对照组52例中2例(385%)异常;排粪障碍组108例,仅18例(1667%)未见异常,提出了肛直角和肛上距正常测量值。报道主要异常X线表现。探讨了排粪造影检查对于肛管直肠部及盆底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制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为开展仿真排粪造影的部门提供简便实用的方案。方法钡液法造影剂的配方用750g/L硫酸钡悬液。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配方为硫酸钡干混悬剂及医用超声耦合剂的混合物。对23例便秘患者进行钡液法排粪造影与仿真排粪造影检查并作自身对比。结果力排相排空时间仿真排粪造影显著大于钡液法排粪造影。使用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的直肠容积约为钡液的两倍。仿真排粪造影检查病变检出率和病变的严重程度均高于钡液法排粪造影。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的性状与正常人粪便相似。结论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调配简便,更接近排粪的生理状态,诊断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5.
DR系统静脉肾盂造影10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肾盂造影(IVP)不但能测定肾脏排泄功能,还可观察尿路器质性病变,简单易行,诊断价值高,是泌尿系统检查中应用最传统的一种造影方法。自2003年11月起,我院利用德国IMIX UNIVERAL-2000DR数字化摄影系统开展了100例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笔者通过实践,对DR系统数字化摄影在IVP检查中的肾盏、肾盂显示时间,输尿管全程显示及DR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排粪造影是诊断一组盆底出口梗阻型病变所致便秘的主要方法,以往的文献多注意盆底下降的改变。对1995~2003年排粪造影病例观察发现,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盆底改变有别于其他病例,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或治疗后观察对照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便秘患者的排粪造影显示肛管直肠的形态及功能,分析其病因。方法:总结1094例排粪造影的X线表现,并应用卢氏标准进行测量诊断。结果:直肠前突690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或内套叠80例,盆底失弛缓综合症52例,会阴下降33例。结论:排粪造影是诊断便秘原因的重要方法,能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胃肠测量系统在排粪造影检测直肠肛门功能性改变中的应用价值及诊断方法。方法:使用数字化X线胃肠机和排粪造影专用装置为182例排粪障碍者行排粪造影。摄取不同排粪状态下的正侧位像,在随机配置的计算机屏上直接进行各项测量,同时获取长度、深度、宽度、厚度及角度的数值,并将各项测量数据加以记录分析。结果:排粪造影182例,测量异常者179例(98.36%), 正常者3例(1.64%)。异常项目分别为直肠前突174例(97.20%),会阴下降165例(92.17%),直肠黏膜脱垂29例(16.20%),盆底疝26例(14.52%)。异常者中有169例(94.41%)并发数项异常改变。结论:结合造影设备的测量性能和特点所采用的数字化测量方法,使排粪造影异常检测率高达98.36%,各异常项目的测量数据为直肠肛门功能性改变的诊断提供了量化性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赵伟  金鑫  陈龙 《吉林医学》2011,(10):1896-1898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0例有不同程度排便困难的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观察患者静息、提肛、力排时充盈像和黏膜像。并测量肛直角(ARA)、肛上距(DUAC)、乙耻距(DSPC)、骶直距(DSR)。结果:150例便秘患者中,10例正常,140例异常。结论:排粪造影动态观察盆底形态,是较传统的钡灌肠、内镜检查更为敏感可靠的方法,能为临床诊治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便秘等肛肠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会阴下降综合征(DPS)首先是由Parks在研究直肠脱垂时提出的,它是一种盆底肌肉失调性疾病。最初为放射学诊断,即在正常时,上端肛管恰在耻骨联合与尾骨连线处,强忍时肛上距不超过2.5cm,若超过2.5cm,则为会阴下降。目前临床上也是用此标准进行诊断的,但这个诊断标准必须借助放射学诊断(即排粪造影),若不具备排粪造影条或病人不接受排粪造影检查,那么在诊断本病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