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的指标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3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33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组PLT、PT、APTT、TT、FIB和D-dimer值相应与对照组PLT、PT、APTT、TT、FIB和D-dime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前及时检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肝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贝克曼ElitePr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迈瑞BC-55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4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和90例肝病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分布体积(MPV),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肝癌患者的PT、APTT、TT延长,FIB降低,D-二聚体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代偿期相比,肝硬化失代偿期也存在PT、APTT、TT显著延长,FIB降低,D-dimer升高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失代偿期和原发性肝癌中PLT、PCT显著减少,MPV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肝病患者凝血、纤溶及血小板参数,对病情判断、出血抢救,治疗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测定47例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同时设健康志愿者28名为对照组。结果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PT、APTT、FIB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A、B、C级之间PT、APTT、FIB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肝硬化患者PT、APTT延长,FIB值降低且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 HCC)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 TACE)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将进行TACE治疗的60例HCC患者作为治疗组,检测TACE治疗前、治疗后3 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PLT的数值变化。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HCC患者在TACE后PT、APTT、FIB、D-Dimer、PLT均较治疗前升高( P <0.05),其中肝硬化组的HCC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无肝硬化的HCC的只有APTT 、PLT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HCC患者的介入凝血异常和纤溶功能亢进,而TACE治疗早期会使凝血异常和纤溶功能亢进经一步恶化,伴有肝硬化的肝癌在治疗中更应该引起重视,以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肝癌病人凝血及血浆D-二聚体(D-dimer)定量等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对73例肝癌(原发性肝癌42例,继发性肝癌31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凝血常规及D-dimer测定;凝血常规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D-dimer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继发性肝癌PT、APTT均明显延长,D-dimer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TT延长,FIB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癌病人血浆PT、APTT、FIB、TT及D-dimer参数均有变化,提示有不同程度凝血及纤溶异常。上述指标的检测可客观地评价肝癌病人凝血和纤溶功能状况,对于观察病情和判断疗效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140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PT、APTT、FIB含量均采用凝固比浊法进行测定.结果 肝硬化患者PT、A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FI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异常是加重其疾病发展的原因之一,患者处于低凝状态且纤溶系统受损,所以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可早期发现肝病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肝硬化患者出血的抢救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及D- 二聚体参数的变化.方法 对83 例脑梗死患者和42 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象及D- 二聚体参数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 二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凝血象检查、D- 二聚体含量测定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疾病发展过程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与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NICU收治的HDCP母亲分娩的新生儿2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分为A、B、C三组:A组(n=80例)母亲为重度子痫前期、B 组(n=92例)母亲为轻度子痫前期、C 组(n =108 例)母亲为HDCP;根据胎龄将纳入的新生儿分为中期早产儿(n =90 例)、晚期早产儿(n =112 例)和足月儿(n =78 例)。于出生后2 h 内检测纳入新生儿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 (PLT)]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应用Spearman 秩相关分析HDCP 孕母分娩的新生儿凝血指标水平与HDCP 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B、C 组PLT、PT、APTT、FIB、D-D、FDP 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HDCP 孕母分娩的中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PLT、PT、APTT、FIB、D-D、FDP 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 秩相关性分析显示,HDCP 孕母分娩的新生儿PT、APTT、D-D、FDP 水平与HDCP 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HDCP 孕母分娩的新生儿FIB、PLT 水平与HDCP 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HDCP 孕母分娩的新生儿血液处于低凝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状态,母亲HDCP 越严重,新生儿越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和凝血四项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肝硬化患者58例,Child-pugh分级A级24例,B级22例,C级12例,正常对照组32例。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按Child-pugh分级A→B→C,CHE、PA逐渐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TT逐渐延长,PT A级、B级、C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和TT的B级、C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逐渐降低,B级、C级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CHE、PT、APTT、TT和FIB能较全面反应患者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凝血功能,对其诊断、治疗和雨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探讨深静脉栓塞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深静脉栓塞(DVT)患者血浆中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35例深静脉栓塞患者和35例健康者血浆(对照组),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深静脉栓塞患者PT、FIB、TT、D-dimer和FD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PTT延长不超过10秒,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深静脉栓塞患者血液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在血栓形成过程机体呈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后机体继发纤溶亢进,各项指标可作为DVT患者安全、有效的筛查试验,D-二聚体和FDP对DVT的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及避免发生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入住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病房及纤维蛋白原(EICU)并确诊脓毒血症患者132例,分析凝血指标正常组及异常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并检测存活组及死亡组各项凝血指标。结果凝血酶原时间(PT)及D-二聚体(D-Dimer)异常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正常组与异常组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T、APTT延长,FIB下降,D-dimer增高,存活组与死亡组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及D-dimer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对肝硬化患者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测定46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结果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PT、APTT、F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A、B、C级之间PT、APTT、Fg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PT、APTT延长,Fg值降低,且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窒息新生儿凝血和纤溶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凝血和纤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42例重度窒息儿、73例轻度窒息儿的凝血和纤溶指标.结果:重度窒息新生儿与对照组比较显示PT、APTT、FIB无显著性差异,D-D升高,PL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窒息新生儿与对照组比较显示D-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无变化.重度窒息新生儿与轻度窒息新生儿比较显示PT,APTT,FIB,PLT无差异,D-D升高,且与窒息程度正相关.结论:窒息新生儿大都存有高凝为特征的前DIC或DIC早期,重度窒息新生儿更易发生DIC.  相似文献   

14.
刘师平 《首都医药》2007,(14):17-17
目的探讨PT、APTT、FIB、TT、PLT含量检测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本文对70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其参数、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指标(PT、APTT、TT、FIB)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凝血和纤溶实验室指标变化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和正常体检孕妇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和纤溶。结果研究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D-D二聚体(D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患者体内存在高凝转态,检测患者的PT、APTT、FIB、DD,可以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何亮  郭盛  杜宇奎 《中国医药》2011,6(12):1493-1495
目的 探讨Stanford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003年3月至2011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14例为主动脉夹层组,选性别与年龄匹配的体检健康者95例为正常对照组,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国际化标准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D-二 聚体.结果 主动脉夹层组INR、APTT、FIB、D-二聚体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11比1.02,(3.86±1.87)比(2.45±0.74),( 37.62±8.43)比(32.39±36.44),(5.78±6.63)比(0.14±0.12)],TT低于对照组(15.70比19.75),P<0.01.亚急性及慢性组夹层组(36例)FIB高于急性夹层组(78例)[(5.04±1.84)比(3.29±1.61)],D-二.聚体低于急性夹层组[(2.21±1.67)比(6.67±7.12)].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在凝血与纤溶被激活的同时伴有纤溶受抑,凝血与纤溶间的平衡被破坏而产生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肽酶及氨甲环酸的抗纤溶效果。方法兔体外循环,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A:对照组,B:氨甲环酸组,C:抑肽酶组。观察体外循环2小时前后血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的改变。结果三组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变化相似(P>0.05)。体外循环2小时后,血液中D-二聚体(D-D)含量在抑肽酶组明显低于A、B组(P=0.019及P=0.005)。结论抑肽酶的抗纤溶作用明显优于氨甲环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凝血、纤溶指标与结肠癌病理特征及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1月在某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结肠癌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且未患直肠癌的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结肠癌组患者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于结肠癌组患者术后第2d清晨再次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上述指标值,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幅度并分析其与病理特征、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患者术前APTT、PT以及D-dime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者(P<0.05)。与术前相比,结肠癌患者术后的APTT、PT值明显降低,D-dimer值显著升高(P<0.05)。围术期PT变化幅度为(4.73±0.62)s, APTT为(36.28±6.63)s, D-dimer为(1.32±0.47)mg/L,围术期APTT、PT以及D-dimer表达变化分别与术前的表达程度呈显著相关性(r=0.347、0.309、0.281,P<0.05)。A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非妊娠妇女60名、健康晚期妊娠60名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58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CD62p和血小板激活复合物(PAC)-1。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固法检测PT、APTT、TT、FIB,免疫比浊法检测D-dimer,发色底物法检测AT-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2p和PAC-1。结果与健康非孕组比较,健康晚孕组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各组PT、APTT明显缩短、AT-Ⅲ明显降低、FIB和D-dimer明显升高,CD62和PAC-1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健康晚期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PT、APTT明显缩短、AT-Ⅲ明显降低、FIB和D-dimer明显升高,CD62和PAC-1表达明显增加,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随病情加重,FIB、AT-Ⅲ、D-dimer、CD62p和PAC-1有增高趋势。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情监测,早期防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春秋 《河北医药》2007,29(9):929-930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比较肺癌患者(肺癌组)与非肿瘤患者(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g)的指标.结果 肺癌组PT、APTT明显缩短(P<0.05或P<0.01),D-二聚体和Fg显著升高(P<0.01),发生转移者尤为显著(P<0.05).结论 肺癌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发生转移患者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