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论在平时还是战时,创伤失血性休克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创伤死亡者中1/3是由创伤失血性休克引起。目前,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多认为应该积极进行快速、大量的液体复苏,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但该复苏方案多以出血已控制的休克模型为基础,在院前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休克应如何救治尚无一致认识。近年来,国内外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刚,提出了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2.
杨俊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951-951
目的及时、有效地复苏失血性休克。方法7.5%高渗氯化钠,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液,延迟、低压复苏。结果防止低血容量休克的发生,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死率。结论失血性休克有效止血前,优势液体,低压,延迟复苏较常压,即刻复苏,有更好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液体复苏是失血性休克治疗的关键环节;失血性休克时机体炎症反应失控是导致休克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复苏液体参与了失血性休克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并可加重失血性休克引起的细胞损伤,而改进后的复苏液体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炎症损伤。本文就不同复苏液体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进行一系列的阐述,提出一些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复苏液体。  相似文献   

4.
急性创伤中导致急性失血引起休克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发生。一般失血量达30%就可能危及生命,随着未来高科技局部战争,休克的发生率可高达25%-30。发生严重失血后短期内不积极救治,32.6%-59.5%的伤员将死于失血性休克。及时扩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是复苏的首要任务。近来,随着对休克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治疗方面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5.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王荫槐李继光吕娟1(第一临床学院急诊外科,沈阳110001)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是创伤致死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我院1990~1995年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讨论休克救治中早期液体复苏的体会。1临床资料本...  相似文献   

6.
产科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6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的策略。方法:通过对64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资料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液体复苏的量和质,以及复苏时机与复苏效果的关系。结果:在休克早期1h内快速输入平衡液1500ml,及时适量补充全血、血浆、凝血物质。使血色素维持在10g、血球压积在30%者均为抢救成功。而未能及时有效补足血容量者则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原则应是及时、迅速、有效补足血容量。本着先快后慢、先晶后胶、先盐后糖的原则。保证重要脏器血供、氧供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渗盐水在失血性休克早期急救中的作用。方法对15例诊断为急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采用采用以7.5%氯化钠溶液静脉输注为主的综合措施进行复苏,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15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均得以治愈,输液高渗盐后,其血压显著升高,心率显著下降(P〈0.05),尿量也明显增多。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副作用。结论高渗盐水的应用,是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其副作用小,值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高渗盐水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兔脏器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冬利  王俊义 《医学争鸣》1995,16(3):226-228
探讨高渗盐水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兔脏器血流量的影响及机理。健康家兔按20ml/kg体重放血致失血性休克,60min后,分别回输10%放血量的抗凝自体全血、生理盐水及高渗盐水,记录不同时刻颈动脉压,采用放射性微球技术检测动力心、肾、胃及空肠血流量。高渗盐水复苏后,失血性休克家兔平均动脉压迅速提高,脏器血流量增加,显著高于缺血对照组,高渗盐水复苏失血性休克,可迅速提高动物平均动脉压,改善脏器灌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45例失血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早期抗休克复苏开始时用7.5%的高渗盐水溶液250mL。对照组22例,运用乳酸钠林格氏液治疗。并对两组病人发生休克时间、治疗所需液体量、复苏所用时间、复苏成功率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所需液体量、复苏所用时间、复苏成功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能使血压迅速回升,减少输液量,改善病情,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182例创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急救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82例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科急救资料。结果本组死亡14例,病死率7.69%;好转147例,占80.77%;无变化21例,占11.54%。结论建立有效的抢救预案、合理的液体复苏和尽早确定性治疗是急诊急救创伤并失血性休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李涛  刘良明  刁有芳  廖自福  范小青  陈凤 《重庆医学》2007,36(24):2487-2490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失血性休克大鼠液体复苏达到血流动力学平台期初始液体量。方法SD大鼠分别做20%、35%、45%放血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采用乳酸林格液(LR)、羟乙基淀粉(HES)、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7.5%NaCl/6%Dex—tran40,HSD)和HES+LR对休克大鼠进行液体复苏,观察其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达到100mmHg(1mmHg=0.133kPa)时所需液体量,以及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动物存活时间。结果20%失血性休克大鼠,由于失血量较少,MAP自动恢复至90~100mmHg。35%失血性休克大鼠各种液体复苏达到血流动力学平台期的初始量较45%失血性休克大鼠低,以HSD最少,HES次之。不同液体输注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以HES和LR+HES效果最好,HSD最差,存活时间45%失血性休克大鼠比35%失血性休克大鼠短;不同液体中HES和LR+HES组动物存活时间较其他液体组长,其中以HSD组最短,不同液体进行复苏后血气指标具有明显差异。结论不同液体复苏不同程度休克其初始量存在明显差异,以HSD最低,但复苏效果以HES和LR+HES最好.  相似文献   

12.
失血性休克的输血与输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复苏失血性休克观点的更新,失血量的估计,血液稀释的研究,晶体液、胶体液的应用的综述,表述了国内外学者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实践、实验、研究情况,揭示出:(1)休克的原因是血容量减少,低血容量常伴有细胞间隙水的减少;(2)二战时期及以后医生们改变了输血按失血量112~1.5倍复苏的观念,这对大量输血可能造成的副作用、免疫抑制、感染以及缓解血源紧张有十分积极的作用;(3)乳酸林格氏液和等渗盐水复苏失血性休克,补充量为失血量的2~4倍;(4)晶体液和胶体液联用可快速增加血容量,中分子右旋糖酐在血管内扩容效果可维持4h以上,是本身容积的两倍;(5)血液稀释研究血红细胞压积为30%、血氧运输含量最大,血红蛋白60g/L、血红细胞压积16%~20%,可保证安全;(6)我国学者把失血性休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休克,为失血性休克输血、输液量提供了有力的参考;研究还表明用平衡盐液和浓缩红细胞复苏失血性休克的比例为2.5:1,这都对指导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的研究提出延迟复苏的概念,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正确的液体复苏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关键,随着对休克的深入研究,人们对传统的快速大量液体复苏观念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在失血性休克早期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理念.为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2008年2月-2011年6月我科救治各类失血性休克患者125例,现将液体治疗及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失血性休克是创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休克发生后抗炎与促炎介质失衡,导致炎性因子大量释放,加重器官以及组织的损害,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控制炎性因子处于低水平有利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目前失血性休克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液体复苏,可以保证有效的心输出量和重要器官的灌注,研究发现不同的复苏策略或者不同种类液体复苏效果都不同;其他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新型制剂的应用等,经过研究都能够有效改善失血性休克后炎症水平以及减少氧化应激。当前,国内外对控制失血性休克炎症水平有理念上的更新和技术上的进步,本文对此做一综述,以期为治疗临床上失血性休克后严重的炎症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建立猪失血性休克后深低温停循环救治和延迟复苏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10只小型巴马香猪行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插管,通过颈总动脉插管放出实验动物40%血量建立休克模型,30 min后开始体外膜肺氧合(EC-MO),转流降低直肠温至15℃时,暂停循环60 min后转流复温,直肠温恢复到术前水平后脱离ECMO,呼吸机辅助呼吸直至脱离呼吸机,观察实验猪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存活情况。结果 8只实验猪在钾离子浓度(17.2±6.31)mmol/L时心脏停搏;在钾离子浓度(8.3±1.82)mmol/L,直肠温(23.19±2.82)℃时心脏自动复跳并能够脱离呼吸机,脱机后2 h内血流动力学稳定。2只实验猪脱离ECMO后死于循环障碍。结论失血性休克后深低温救治-复苏小型猪动物模型可成功建立,为探讨外伤或战伤后心脏和大血管损伤后救治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龙鹤 《海南医学》2010,21(3):97-100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一种急性循环衰竭,在治疗上,有效的液体复苏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对休克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现今的液体复苏概念与传统的液体复苏概念有所不同,对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与复苏时机如何把握,现在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本文对此做一慨述。  相似文献   

17.
骨内和外周静脉途径进行高渗盐液复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骨内输液(IO)和高渗盐液结合在失血性休克复苏时的效果。方法:利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分为IO组和外周静脉(PIV)组,对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心率,生化,动脉血气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O输入高渗盐液复苏失血性休克的途径和PIV途径的疗效相似。结论:IO和高渗盐液复苏的结合完全可以达到失血性休克复苏急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出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临床上主张在彻底控制大出血前快速大量输注液体,尽可能将血压恢复正常水平,但临床效果并不太理想。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使机体代偿机制和液体复苏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改善预后。我们通过对30例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的病人施行限制性液体复苏,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特点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淤滞,组织灌注不足和无氧代谢增强.急诊复苏的基本目标是:快速而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恢复血循环,保证组织氧供,防止机体脏器不可逆损伤,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我院采用20%甘露醇溶液急诊复苏失血性休克18例,均获得成功,兹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3例,年龄18~51  相似文献   

20.
郭江华 《当代医学》2014,(11):91-92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采用常规液体复苏,46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2组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液体组44例患者的平均输液量为(2646.1±182.5)mL,限制性液体组44例患者的平均输液量为(1673.2±33.8)mL,2组输液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液体组患者死亡率为65.6%,限制性液体组死亡率为41.3%,2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准确处理是挽救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生命的关健,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提高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