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为诸阳之会,脑为清灵之府;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上注聚会于首。《素问·方盛衰论》日:“气上不下,头痛巅疾。”《素问·奇病论》曰:“脑逆故令头痛。”可见头痛的关键问题是“气上不下”而“脑逆”。举凡外邪侵袭,上犯巅顶,蒙遏清阳,气血凝滞,络道不畅,清空受扰;或内伤诸疾,气血逆乱,浊气上干,瘀阻清窍,脑络失养,清空失清,皆可导致头痛。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用吴茱萸汤治愈数例典型的厥阴头痛,似有所悟,略述如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主之。”本条复见于《伤寒论》厥阴篇第3条。本证系脾弱胃虚,寒饮内生,因肝阳不足而寒饮犯之,胃病及肝。寒为阴邪,重伤肝阳,肝阳伤则阴无以制、足厥阴之脉属肝挟胃上贯膈,与督脉会于巅顶,故浊阴之气循经上犯,寒凝经脉,则见厥阴经脉所至之巅顶疼痛。吴茱萸汤中吴茱萸温振肝阳,肝阳振则浊阴自降。方中主用生姜,温胃散寒化饮,胃阳复则寒饮自化,人参、大枣补脾益气以扶正,全方共奏温阳散  相似文献   

3.
<正>巅顶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中医学多按循经辨证原则,根据六经辨证将头痛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而巅顶头痛与厥阴、太阳经有关。《冷庐医话·头痛》云:"头痛属于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  相似文献   

4.
巅顶痛治验三则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225421)田炳照巅顶痛于明·方隅编《医林绳墨》书中称顶巅痛。巅顶是足厥阴肝经与督脉经循行交会的部位,故金·李杲《兰室秘藏》称厥阴头痛,为临床常见病。兹举治验三如下。1肾阳不足督脉失煦宗××,女,40岁,农民。19...  相似文献   

5.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大类。正如王肯堂《证治准绳》云:“头象天,三阳六府清阳之气,皆会于此;三阴五藏精华之血,亦皆注于此。于是天气所发,六淫之邪,人气所变,五贼之逆,皆能相害……。”本篇主要讨论外感头痛。《灵枢·经脉篇》云:“膀胱足大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国如结,踹如裂……。”汉·张仲景《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之见症,诚以三阳经与厥阴经会于巅顶,是以邪客诸经,循经上逆,头痛作矣。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头痛论治》云:“头者诸阳之首,……凡头痛者,乃足太阳受病……。”在治法上,金元名医李东垣提出分经用药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论川芎治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 ,多因颅内病变、颅外病变 ,全身性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因素引起。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 ,脑为清灵之府 ,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 ,皆上注聚会于首 ,《素问方盛衰论》曰 :“气上不下 ,头痛巅疾。”《素问·奇病论》曰 :“脑逆故令头痛”。可见头痛的关键问题是“气上不下而脑逆”。举凡外邪侵袭 ,上犯巅顶 ,蒙遏清阳 ,气血凝滞 ,络道不畅 ,清空受扰或内伤诸疾气血逆乱 ,浊气上升 ,瘀阻清窍 ,脑络失养 ,清空失清 ,皆可导致头痛。祖国医学治疗头痛的方药是不胜其数的 ,其中尤以川芎为要药。张元素就曾称誉川芎“上行…  相似文献   

7.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以发挥生理功能。头痛部位可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参照经络循行路线,加以判断。大抵太阳经头痛,多发于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等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  相似文献   

8.
考吴茱萸汤,本为仲景治疗中焦虚寒,浊阴上逆之祖方,方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四味药组成,主治病症,在《伤寒论》245条原文指出:“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也,吴茱萸汤主之。”377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上述三条原文,指出本方主治三种证候:一为胃寒呕逆;一为厥阴肝寒,肝寒犯胃则呕逆,厥阴寒气上犯则发为巅顶头痛;一为少阴寒水侮脾,发为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中医学对偏头痛认识最早见于《素问·风论篇》:“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素问·五脏生成篇》还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对于头痛病,《内经》认为,六经病变皆可引起头痛。《伤寒论》六经条文中则明确提出头痛有太阳病、少阳病、厥阴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采用耳穴埋针治疗神经性头痛多例,效果较佳。兹将有完整记录的40例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 1.辨证取穴:以“皮质下”、“脑干”为主穴,再根据头痛部位及症状选加配穴。巅顶痛为厥阴头痛,加“肝”、“顶”;两颞痛为少阳头痛,加“胆”、“太阳”;前额痛为阳明头痛,加“胃”、“额”;由前头部至后头部痛的为太阳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头痛散配伍引经药治疗顽固性头痛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15~65周岁之间;其中疼痛自枕部上连巅顶为太阳头痛(10例),疼痛在头两侧连于耳为少阳头痛(14例),疼痛在前额连于眉棱为阳明头痛(8例),疼痛在巅顶连于目为厥阴头痛(5例),疼痛在颜面部连于鼻为太阴头痛(5例),疼痛部位广泛,以昏痛,空痛为主者为少阴头痛(8例)。2 治疗方法头痛散由蜈蚣、全蝎、僵蚕、川芎、牛膝、白芷组成。其中前三味药按1∶1∶2比例制成散剂,后三味药按5∶2∶1组成汤剂,用量视病情而定,川芎最大剂量…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头痛的治疗樊建君头为“诸阳之会”,外感、内伤均可致头痛.据临床观察高血压所致头痛,其部位多在巅顶,连及目系及后项,因与经络循行有关,又称厥阴头痛。其病在肝,为肝阳化人循经上扰而发病,又因为火为阳,阳主升,所以此病之头痛多胀痛.头重脚轻,伴头晕目...  相似文献   

13.
《内经》中使用“巅”字25次,其中直接表示头顶部的10次.如:“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灵枢·经脉》)另以“巅”字组成病名“巅疾”15次,如“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詈妄行,巅疾如狂.”(《素问·阴阳类论》)“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  相似文献   

14.
头痛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以出现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由于病因病机不同,历代有不同的命名。比如《内经》有“眩风”“首风刀,“厥逆”(头痛、齿亦痛)。后世将急性剧烈头痛而危重者称为“真头痛”急性发作而伴有雷鸣之响声者称雷头风,经久不愈,隐隐作痛的为久头痛;反复发作的慢性头痛称为“头风”;偏于一侧痛者为偏头痛;痛在头顶者叫巅顶痛;头痛由脑后连至巅顶及眉间者,称为冲头痛。头为诸阳之会,诸阳之府,又为髓海所  相似文献   

15.
四关穴治疗厥阴头痛24例观察河北省行唐县中医院(050600)顾建云主题词合谷,太冲,头痛/针灸疗法厥阴头痛是由足厥阴肝经之气上逆而致的巅顶顶部胀痛。常见于中年人,多性情急躁,郁怒伤肝,肝阳上亢引起。临床取四关穴用泻法,疗效甚佳,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6.
川芎茶调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川芎、白芷、养活、荆芥、防风、细辛、薄荷、甘草组成,该方善治外感头痛。头为“诸阳之会”、“清空之腑”,又为髓海之所在,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于头。风邪外袭,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之气,故见头痛头晕目眩之症。此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风邪上攻,留而不去,头痛或偏或正,作止无时。其治应以疏风止痛为主。方取川芎、白芷、羌活疏风止痛,其中川芎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两侧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前额痛)。  相似文献   

17.
(接上期)五、头痛肝主疏泄而调畅气机,促进全身气血之流畅,气畅则血畅,气郁日久则血必随之而瘀。肝脉上于巅顶,肝血瘀阻则巅顶作痛。血府逐瘀汤疏郁活血,绰肝气条达,气畅血行,则头痛自除。张老认为,此类头痛临床除以痛处固定,其痛如刺,舌质紫有瘀斑,脉弦长或弦  相似文献   

18.
顽固性头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一般可分为偏头痛(血管性头痛 ,神经性头痛 )、巅顶头痛、前额头痛以及满头痛。其病程长短不一 ,少则几月 ,多则几十年。病情轻者 ,头痛失眠 ,纳食无味 ;重者头痛欲裂 ,入夜尤甚 ,彻夜难眠 ,恶心呕吐 ,健忘。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属于中医的疑难杂症。治疗上采用一般的疏肝理气 ,活血化瘀 ,清利头目 ,潜阳等法均不能尽快地解决患者的痛苦。本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 ,依据《灵枢 .口问》:“上气不足 ,脑为之不满 ,耳为之苦鸣 ,头为之苦倾。”和《素问 .灵兰秘典论》:“肾者 ,作强之官 ,技巧出…  相似文献   

19.
晓倪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5,12(2):16-16
1.问头痛。根据头痛部位,辨病在何经。前额部连眉棱骨痛,属阳明经头痛:侧头部,痛在两侧太阳穴附近甚者,属少阳经头痛;后头部连项痛,属太阳经头痛;巅顶痛,属厥阴经头痛;头痛连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实质,是建立在经络脏腑及其气化的基础上的。这里分别从其经络、脏腑、气化三者略加讨论。一、三阳三阴的经络问题从《伤寒论》中的经络病象如太阳病的项背腰强痛、阳明病的面赤面垢口不仁、少阳病的目眩耳聋胸胁满痛、太阴病的腹满、少阴病的咽痛咽干舌燥和厥阴病的巅顶头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