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冰  李红  唐红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78-1579
本文报道了228例小儿大肠息肉的内镜采用成人型结肠镜经高频电圈套器电凝、电切摘除息肉312枚。病理检查以幼年型息肉居多。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小儿大肠息肉采用成人型结肠镜经高频电切是—种安全有效、创伤性小、小儿可耐受的治疗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89年1月~2005年2月应用成人结肠镜检查小儿288例,其中镜下确诊大肠息肉者228例(79·1%),男156例,女72例,年龄18个月~14岁,皆为血便患儿。所有病例均按要求行术前肠道清洁准备,对不合作者,可用氯胺酮静脉注射或6·5%水合氯醛灌肠作短期麻醉。仪器采用O lympus C…  相似文献   

2.
小儿结肠息肉内镜下电切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岳 《工企医刊》2007,20(6):33-34
目的:探讨内镜下利用高频电流治疗小儿肠息肉。方法:应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对184例结肠息肉患儿应用电子结肠镜行高频电凝电切灼除息肉的临床资料。结果:184例患儿结肠息肉183例经电子结肠镜行高频电凝电切,全部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肠镜下高频电灼除术是治疗儿童结、直肠息肉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结肠镜治疗小儿大肠息肉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0年7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肠镜检查的小儿大肠息肉患者74例资料,对其中70例的临床症状、内镜特点、病理类型与内镜下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小儿大肠息肉90.8%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77.8%为带蒂息肉、74.29%为幼年性息肉、11.4%为P—J息肉、7.14%为炎性息肉、4.29%为增生性息肉、2.86%为腺瘤性息肉。55例患儿(78.6%)68枚息肉全部切除,其中高频电切49例、高频电凝l例、钳除5例,均无并发症,随访2年5.3%复发。结论对小儿使血,肛门指检不可忽视,有条件的应尽早行肠镜检查,结肠镜腔内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简便易行和安全可靠,切除后应坚持随访。  相似文献   

4.
大肠息肉高频电凝切1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琳  陈新华 《职业与健康》2010,26(8):949-950
目的分析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9例238枚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以及高频电刀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50~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82.94%),息肉好发部位为直肠,占34.11%,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32.56%)、增生性息肉(31.78%)和腺瘤性息肉(27.13%)常见。除9例腺癌转外科继续治疗外余120例均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安全、疗效可靠,是治疗大肠息肉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及息肉的病理类型。方法通过分析自2009年1月至今在我科住院的293例结肠息肉患者,了解经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疗效及其息肉的病理类型。结果经电子结肠镜介入治疗结肠息肉效果良好,其中7例轻度出血,无穿孔、感染。息肉病理类型以增生性、炎性和腺瘤性息肉为主,其中直径〉1cm和多发性息肉多为腺瘤性息肉:有蒂者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缩论经电子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方法简单,安全,效果良好;息肉的病理类型与其形态及分布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等,内镜下用高频电凝电切除息肉。结果:所有息肉全部切除,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效果显著,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金属钛夹在内镜治疗结直肠大息肉中的并发症预防价值。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80例直径大于2.0cm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高频电凝电切术联合钛夹治疗。对于有蒂或亚蒂息肉先用钛夹钳夹蒂根部后进行经圈套高频电凝电切术;对于广基或者无蒂息肉先进行黏膜下注射,息肉隆起后行经圈套高频电凝电切术,再用钛夹封闭创面。结果:80例结直肠大息肉经圈套电凝电切联合金属夹治疗均一次性切除成功,所有治疗病例术中、术后未见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金属钛夹联合经圈套高频电凝电切术是治疗结直肠大息肉的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好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预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程涛  孙冬 《现代保健》2009,(29):72-73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高频电刀切除大肠息肉的疗效。方法对192例患者275枚大肠息肉经电子结肠镜高频电切治疗进行总结,其中腺瘤性息肉120枚,占62.5%,炎症性息肉62枚,占32.3%,化生性息肉8枚,占4.2%,错构瘤性息肉2枚,占1.0%。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结肠镜下高频电切息肉简便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大肠息肉是一种公认的癌前病变,一经发现应立即切除。我院2000年10月~2004年10月对有临床症状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847例,检出大肠息肉108例,其中除2例全结肠息肉外,均行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与冷活检钳息肉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岜山万杰医院收治的18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冷活检钳息肉切除术治疗,试验组行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术后均随访2个月...  相似文献   

11.
内镜下尼龙圈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道息肉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良性肿瘤,常用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有高频电凝切除、微波、激光等.但对直径≥2cm的粗蒂息肉镜下电切除易发生出血穿孔,风险较大,以往大多采用手术切除.我院采用内镜下尼龙圈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的方法,成功治疗了直径≥2cm粗蒂息肉31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肠镜在治疗小儿大肠疾病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接诊的179例1~7岁患儿均采用结肠镜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均有反复腹痛、腹泻、血便等临床症状。结果:共发现病变146例,占81.6%;共检查出疾病11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结肠息肉106例,占总患者的59.2%。通过结肠镜进行电凝切除息肉共172颗,其中乙状结肠、直肠结肠息肉较为常见共137颗,占79.7%(137/172)。通过内镜下确诊后直接进行大肠息肉电凝切除,无需传统的大肠息肉开腹手术,减少了手术对患者健康的影响,创伤小、疗效快,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结肠镜是诊断和治疗小儿大肠疾病的最佳方法,避免进行传统的大肠息肉开腹手术,在结肠镜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儿童结肠息肉的电凝切除,安全可靠,快捷高效。  相似文献   

13.
周杰  周勇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4):794-795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下利用高频电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大肠息肉患者在电子结肠镜下利用高频电治疗,并发出血者给予常规止血治疗,术后将切除息肉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所有患者依据息肉数量均给予1次或者多次治疗均成功,并发少量出血2例,经再次电凝止血成功,未发生肠穿孔。切除93颗息肉中,腺瘤性息肉35颗(癌变6颗),炎性息肉21颗,绒毛状息肉13颗(癌变4颗),管状息肉31颗(癌变2颗),增生性息肉21颗,混合性息肉7颗(癌变1颗)。[结论]肠镜下利用高频电治疗大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兰薇  刘凤玲 《现代医院》2009,9(1):52-53
目的研究经大肠镜高频电切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大肠息肉患者采用高频电切治疗,息肉总计56枚,直径<0.5cm的息肉,用热活检钳;直径>0.5cm的山田Ⅲ~Ⅳ型息肉,用圈套器;直径>0.5cm的无蒂息肉,采用注射法。结果10枚小息肉用高频电热活检钳凝除,44枚用高频电圈套一次切除,未发现复发。其中2例腺瘤患者,6个月后复查发现再发小息肉,予以高频电切除。术后出血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止血,余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频电切法是目前根治息肉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宏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3):517+545-517,545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适应征范围越来越扩大。其中经电子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摘除息肉法因其有效、安全、简单、痛苦少、适应范围广而成为消化道内首选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07年2月-2010年2月运用该法治疗大肠息肉266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璧倩  李肖 《现代保健》2014,(5):122-123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内镜下发现的食道、胃、大肠息肉227例(共301颗息肉),应用圈套器圈套后通过高频电凝电切仪进行内镜下切除,并随访观察分析疗效。结果:本组电凝电切227例,共301颗息肉,其中仅1例(1颗息肉)残根血管断端大出血行外科手术治疗止血,余息肉均一次性切除,无1例发生迟发性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治疗消化道息肉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消化道息肉经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对直径<0.5cm的息肉采用点凝法,直径在0.5cm~2.0cm带蒂息肉采用一次性切除法;对较大的息肉或分叶状息肉采用分次切除法;对扁平状息肉采用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后切除法。结果:电凝电切常规一次成功,共摘除息肉93枚,术中仅1例出现即时性的出血,重复电凝后血止。术后1周复查内镜见局部溃疡形成,4周复查内镜局部基本愈合。结论: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安全,有效,痛苦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秀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431-1432
目的 探讨肠镜下高频电切大息肉(2-5cm)的配合方法、护理要点、治疗效果.方法 对65例72枚大肠息肉行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结果 72枚息肉顺利切除,其中术后第二天1例穿孔后行手术治疗,术后3天迟发出血2例,嘱卧床休息,禁食,予静脉止血抗炎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的手术配合。方法:对148例肠息肉患儿在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采取针对性护理配合进行经验总结。结果:148例患儿均经内镜治疗成功,全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行小儿肠息肉切除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等优点,完善的术前准备、密切地沟通交流、娴熟专业的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是获得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对146例大肠息肉进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