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老中医谢海洲教授擅长治疗疑难杂病,尤善运用开窍法治疗脑髓神志病,认为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特殊地位,是精神思维活动的物质承载体,心脑共同参与神志意识活动,以脑窍立论治疗脑髓神志病是对中医脏腑理论的发展;确立了补肾荣脑、升清降浊、醒脑开窍、化瘀开窍、芳香开窍等开窍六法,自创开窍新方数十首,用药亦具鲜明特色,并善用芳香及虫类药物,取其辛香走窜、化浊开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芳香开窍法是中医治疗神志障碍的重要治法,常用于癫痫治疗,体现开窍法的方剂常以芳香类中药为主,具有辛味。部分热敏通道是海马中钙通透性通道,在癫痫发病中有重要影响。而许多芳香开窍的中药活性成分是热敏通道的配体,它们从多种途径影响神经系统的生理病理。芳香开窍中药对热敏通道的作用可能是芳香开窍法在癫痫治疗中发挥开窍醒神作用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
脑为髓之海,脑髓脑脉融为一体,凡有关神志思维、感情感觉、运动记忆等均属于脑髓的范畴;先天肾气、后天脾胃化生的气血津液以及精与神共同供养脑髓的高级功能。脾胃升降失常,脑中清阳之气不展,痰浊湿邪蒙蔽往往发为脑髓病。脾胃是气血升降之枢纽,脾为湿阻,清阳不升是脑髓病主要病机。益气聪明汤为东垣创制方,主治饮食不节,劳倦所伤,脾胃不足,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昏目翳,视物不清;吾临证治疗脑髓病常用益气升清降浊法,调理气机升降之枢纽,治疗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之脑髓病颇有效验。  相似文献   

4.
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与督脉的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指出“脑髓损伤”、“神机失用”是中风病发病的病机关键,督脉痹阻是中风病发病的经络学基础,而督脉为联系脑和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桥梁。在临床治疗上,疏通督脉可醒神开窍,促进脑髓修复,从而恢复脑髓对人体生命活动功能的总体调控。  相似文献   

5.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病情重笃、病机复杂,本病发生的重要发病原因是“毒邪”,关键病机是毒损脑络、脑窍闭阻,邪气蕴结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病“毒邪”既有外来毒邪也有内生之毒,以内生毒邪为主,为专病专毒,多种邪气胶结,成因复杂,所致病位在至高至深之脑,沉疴痼疾须以效专力宏之药救之,芳香开窍药物借助辛香走窜通络之性,开通窍闭,以促毒邪消解;引药上行,直达病所,以达“毒”侵袭之位,并助药效,故在治疗上须重视芳香开窍之法,芳香开窍法的运用宜早不宜迟。本文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从“毒邪”在ALS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出发,探讨芳香开窍解毒法用于治疗ALS的理论基础,期望能为目前ALS的治疗困境提供不同的角度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脑髓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对患者的生命质量、生命安全造成不可忽视的恶劣影响。本文通过对脑肾相济理论进行阐述,认为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二者间关系密切,相互影响。故“肾精亏虚,脑髓失充”是脑髓病的重要病机,“填肾精,益脑髓”是治疗脑髓病的基本方法。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三者同属于脑髓病范畴,脑肾相济理论是临床论治脑髓病的常用理论基础,从脑与肾的生理功能与联系出发,认为脑肾相济是精神充沛、情感智能、行为活动的基础。从病理角度出发,认为补肾祛瘀是治疗脑髓病的基本治法。本文基于脑肾相济理论从脑与肾的生理功能,二者间紧密的联系出发,探析脑髓病的病理基础,通过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具有相同的病机角度,异病同治不同脑髓病,为临床治疗脑髓病提供具有基础、统一、一致的方法,并将典型医案进行分享。  相似文献   

7.
脑髓为脏的观点早已存在,对脑髓为脏进行理论探讨。指出脑髓为脏的生理功能为主神明、司五官九窍及司全身的感觉与运动,病机特点为髓海空虚、脑髓壅滞及脑神受扰,脑髓病证的治疗以补益五脏精气、开通玄府内窍、重视安养神志及配合奇经论治为主。  相似文献   

8.
中风急性期是指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部分闭塞性脑血管病的急性发病阶段。从中医的观点出发,可分为闭证与脱证两大类型,此阶段病情危重,宜积极抢救。一、开窍醒神法:本法具有清心化痰、芳香开窍、甦醒神志的作用,运用于中风突然发病,神昏失语,或神志不清,病在脏腑者。分凉开、温开、通腑开窍等法。  相似文献   

9.
巩婷副主任医师认为脾肾亏虚、元气不足是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核心病机,该病病位在脾肾,治宜标本同调,肾、脾、脑三者兼顾,治疗根本在于固本培元、健脾益肾、滋养脑髓,以恢复患者神志、智能、智力。  相似文献   

10.
出血性中风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纠正中医对出血性中风的错误认识和治疗方法。从理论上对中风病中医无出血性中风之诊断和病名进行了分析论述。结果 :通过对 10 2例中风脑出血患者的资料分析 ,应用开窍法治疗的 4 8例病人中死亡率达 64% ;而不用开窍法治疗的 5 4例病人 ,死亡率为 4 1%。结论 :对于脑出血性中风 ,传统中医理论的病机和治法用药是错误的。并提出中风脑出血的病机应为 :肝阳暴涨 ,阳化风动 ,气血并逆 ,上犯于脑 ,充破脑络 ,血溢清窍 ,瘀血与痰浊互结 ,壅阻脑髓 ,神明失用。治法首先应 (平肝或育阴 )潜阳熄风 ,引血下行 ,挟火者泻火 ,兼痰者涤痰 ,待肝平风熄 ,血随气降而血宁 ,则出血自止。而不宜早期应用开窍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临床认识,虢周科教授认为脑小血管病致认知障碍是在肾精亏虚、精血内耗的基础上,或七情不遂,或久病、失治误治,造成痰湿内蕴、瘀血阻窍,久而脑髓失于濡养而成。其致病因素可归纳为"虚、痰、瘀"三方面;基本病机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临床上针对本病病机,以益气行血、化痰开窍为治法,并拟经验方脑髓康方治疗,临床应用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血脑屏障的天然屏障作用,在保护脑组织的同时也限制了众多药物的入脑转运。芳香开窍类中药能够开窍醒脑、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体现出引药上行和脑保护的特性。该文以常见芳香开窍中药冰片、麝香、苏合香、安息香和石菖蒲为代表,综述了近年来芳香开窍中药对血脑屏障通透性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调节机制进行了探讨。此外,结合近年来芳香开窍中药在现代制剂中的应用,笔者认为后续研究应拓宽此类中药的应用,将其芳香开窍的特性与现代药剂学的新剂型、新技术相结合,为脑部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神志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神志病泛指因“七情”内伤所致气血郁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紊乱影响大脑清气,窍闭神匿,经络不通所致疾病。其病位在脑,其表现抑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痛善太息,纳呆失眠等症。类似现代医学神经官能症精神病早期临床症候群的总称。属祖国医学郁证,脏燥证等范畴。临床目前多采用舒肝理气解郁,清肝泻火解郁,养血安神诸法治之。笔者近年来从天津中医学院石学敏教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血管病中得到启示,认为神志病早期以醒脑开窍针法开窍醒脑通络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硬化病位在脑髓、督脉,主要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湿热蕴结。香药多性温,味辛、苦,具有健脾、温肾、化湿、通络、开窍等功效,现代研究证实其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根据香药的药性、功效,结合多发性硬化急性期和缓解期的虚实病机,分别从健脾温肾、芳香化湿、芳香通络、芳香开窍等方面探讨香药防治多发性硬化之理法。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5.
马晶  王健  兰天野  徐鹏  吕志国  张影  张冬梅 《吉林中医药》2021,41(12):1571-1574
根据伏邪的致病特点和脑髓的生理病理特征,探析任继学教授从伏邪脑髓论治出血性中风的学术经验.邪气隐匿于脑髓,久病化热、成痰、结瘀,遇其他诱因而导致出血性中风的发生或反复发作,因此,伏邪在出血性中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治疗上不仅要重视予伏邪以出路,更要兼顾脑髓的生理病理特点.急性期着重以"破血化瘀,泻热醒神,豁痰开窍"为法,方以三化汤加减化裁;恢复期以"补肾生脑,益气化瘀"为法,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6.
癫痫以髓海不充、元神失养、脾虚痰盛、脑络失灵为基本病机,且此类患者血压一般偏低,治疗该病应以温肾健脾、醒神开窍、益气祛痰为根本治法。郑绍周在临床中以"补肾化痰祛瘀"为治则辅以芳香开窍药,治疗癫痫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719-1721
目的:明确芳香开窍方药调控血脑屏障的意义和研究进展。方法:通过中国知网及相关搜索引擎检索近20年有关芳香开窍方药治疗缺血性脑疾病及其作用机理方面的文章,以药物、脑缺血及血脑屏障为关键词检索文献共355篇,用芳香开窍、血脑屏障等关键词对文献进行筛选,对筛选后文献进行阅读,最后应用文献30篇并对其研究结果进行综述,结果发现芳香开窍方药发挥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作用主要是集中在对血脑屏障的通透和双向调控方面。结论:脑缺血可引起血脑屏障通透性发生改变,回医善用香药治疗脑血管疾病,芳香开窍回医回药调控血脑屏障通透性可对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常见的芳香开窍药石菖蒲、冰片、麝香等,能够芳香走窜、醒脑开窍、引药上行,带引其他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血-视网膜屏障是维持眼局部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结构,同时也是影响药物治疗作用的主要因素。分别从组织结构、中药药性和分子生物学改变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和概括,总结以上几种芳香开窍药对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改变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为芳香开窍中药的对于眼部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参考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19.
王旭认为“枢轴运动”理论的核心在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强调脾胃为生化气血之源、升降气机之枢,调节肝升肺降,旺心神而固肾精,以维持正常神志活动。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以脾肾亏虚、清浊失司为基本病机,临证以健脾益肾、升清降浊为治疗要法,辅以肃肺降胃、通络开窍、疏肝养心、安神定志等法,可使中气和顺,清浊复位,脑清神明。  相似文献   

20.
陈宝贵教授运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芳香类药是具有芳香气味中药的统称。芳香类药用于治疗脾胃病,具有开窍醒神、暖脾助阳、化湿去浊、行气活血、疏肝健脾等作用。陈宝贵教授在运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对其应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