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目的探讨简便安全,快速有效,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的抽血标本法。方法将临床上采取血标本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00例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对照组100例行股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旧法抽血法),2组患儿在抽取血标本时对一次穿刺成功率、有无并发症发生、家长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小儿头皮静脉采血临床效果显著。结论小儿头皮静脉抽血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抽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选择的血管范围广,并发症少,适应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求,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头皮针行新生儿静脉抽血最佳穿刺部位,以期提高采血成功率.方法 选择我院新生儿病房采集血标本对象400例.按穿刺部位随机分为4组,包括头皮静脉110例、颈外静脉75例、股静脉120例、四肢浅静脉95例,在留取血标本时对采血成功率、有无并发症发生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使用效果.结果 4组患儿采血成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头皮静脉针行新生儿股静脉抽血.其采血成功率高达90.8%;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8).结论 采用头皮静脉针行新生儿股静脉抽血,其血流丰富、可采血量大,在同等采血量的情况下所需时间短,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行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抽血,多发生采血量不足而影响采血成功率;颈外静脉采血操作难度大,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不慎或操作不当易发生意外.因此,采用头皮静脉针行新生儿静脉抽血首选股静脉.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抽血时定位困难,操作技术要求高。传统采集血标本多选用股静脉、颈静脉空针采血法。而股静脉穿刺,周围有股神经、股动脉、腹股沟下深淋巴结等。穿刺易伤及周围组织,特别是冬季,暴露过多,时间过久,患儿容易受凉。而颈外静脉穿刺需使患儿头部下垂,又因颈部皮肤松弛,而穿刺固定难,常造成穿刺失败。此方法不但技术要求高,采血难度大,而且经常出现溶血现象而影响检验。2005年9月-2006年3月,我们对94例住院的婴幼儿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滴血法采集血标本,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手术是外科患儿的一项主要的治疗措施,而手术前的准备是儿外科一项主要的护理操作,针对儿外科患儿年龄小、发病急、采血量较大,常为6~7 ml,对于此类患儿采血,一直都是儿外科护理工作的难点,传统采取股静脉或颈外静脉,或头皮静脉采血,常常因患儿哭闹、易动、定位困难,穿刺不易成功,或者因为抽血、输液反复穿刺,家长不易接受。自2002年以来,我科采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收到良好的效果[1],现将使用材料、操作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1材料BD公司生产的第四代静脉留置针和敷贴、5 ml盐水注射器、安尔碘、棉签、试管、剃毛刀、止血带、透明胶带…  相似文献   

5.
静脉采血是儿科工作最大的难点,一是患儿不配合,难以抽够所需的血量,另一方面是家长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多扎一针,针对这一观念,我科改进了采血方法,进行静脉采集血标本时,常选用的血管一般为颈外静脉及股静脉,股静脉由于位置较深,特别是有些肥胖儿在体表不易触摸到动脉波动,对股静脉位置判断不清,造成穿刺成功率低,而颈外静脉虽说在外表比较明显,但由于小儿爱动且容易哭闹,采血时容易穿破血管,使采血失败,造成颈部皮下血肿等并发症,自2006年2月以来,笔者针对患儿不配合、爱哭闹、易动等特点采血时改为在输液前用头皮针进行头皮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6.
留置针滴血法在婴幼儿采集血标本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抽血时定位困难,操作技术要求高.传统采集血标本多选用股静脉、颈静脉空针采血法.而股静脉穿刺,周围有股神经、股动脉、腹股沟下深淋巴结等.穿刺易伤及周围组织,特别是冬季,暴露过多,时间过久,患儿容易受凉.而颈外静脉穿刺需使患儿头部下垂,又因颈部皮肤松弛,而穿刺固定难,常造成穿刺失败.  相似文献   

7.
静脉采血是儿科工作最大的难点,一是患儿不配合,难以抽够所需的血量,另一方面是家长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多扎一针,针对这一观念,我科改进了采血方法,进行静脉采集血标本时,常选用的血管一般为颈外静脉及股静脉,股静脉由于位置较深,特别是有些肥胖儿在体表不易触摸到动脉波动,对股静脉位置判断不清,造成穿刺成功率低,而颈外静脉虽说在外表比较明显,但由于小儿爱动且容易哭闹,采血时容易穿破血管,使采血失败,造成颈部皮下血肿等并发症,自2006年2月以来,笔者针对患儿不配合、爱哭闹、易动等特点采血时改为在输液前用头皮针进行头皮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8.
谢忠美  刘淑萍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9):1898-1899
2000年6月~2002年8月,我们采用小儿头皮静脉针抽血法为患儿采集血标本,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住院患儿200例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用传统抽血法100例,新生儿48例,头皮静脉穿刺15例,颈外静脉穿刺10例,股静脉穿刺14例,四肢浅静脉穿刺9例。较大婴儿52例,头皮静脉穿刺11例,颈外静脉穿刺9例,股静脉穿刺15例,四肢浅静脉穿刺17例。对照组采用小儿头皮静脉针抽血法100例,新生儿46例,头皮静脉穿刺16例,颈外静脉穿刺9例,股静脉穿刺13例,四肢浅静脉穿刺18例,较大婴儿54例,头皮静脉穿刺12例,颈外静脉穿刺10例,股静脉穿刺16例…  相似文献   

9.
改良输液头皮针在婴幼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肥胖由于四肢短,皮下脂肪疏松,前臂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显露不明显,故静脉采集血液标本常选用股静脉和颈外静脉等部位。其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不易被家长所接受;且由于小儿哭闹挣扎等原因易导致穿刺失败或血肿形成。同时出血性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也不易采用股静脉和颈外静脉等部位采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将静脉输液头皮针进行改良,并选择头皮和四肢小静脉采血法.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我科于1998年10月至1999年3月应用改良后的静脉输液头皮针对60例不易进行股静脉和颈外静脉采血的患儿进行头皮和四肢小静脉采血,取得满意效果,成功率高,无任何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颈外静脉采血发生意外1例212002江苏省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龚雪萍采集小儿血液标本时,常选用时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抽血。颈外静脉因其行径表浅,位置较恒定,易于穿刺[1]。因此,临床上常用于采集3岁以下婴幼儿及肥胖儿童的血液标本[2].由于颈部的...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病情复杂且变化迅速,临床上需要依靠血液检验结果来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真实准确的检验结果,可为疾病的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提供动态依据,为医学研究提供客观的医学数据。由于婴幼儿四肢短,皮下脂肪疏松,前臂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显露不明显,故常选用股静脉和颈静脉等采集静脉血液标本。由于股静脉卧位姿势要求相对颈外静脉较易让患儿家长接受,因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选择股静脉采集静脉血标本。股静脉穿刺根据角度不同可分为斜刺法和直刺法,现将两种方法采血成功率及血标本达标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5 1/2号双向采血针用于头皮静脉采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工作中,抽血是一项常规、重要的护理技术操作,外科术前抽血量较多,特别是一些婴幼儿,静脉难打,反复穿刺,结果经常出现标本不合格(溶血、凝血、标本不够等)现象,给患儿带来了痛苦,增加了家属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和工作量,给整体护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传统的抽血方法是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部位一般选择肘部静脉、股静脉、颈外静脉,但对婴幼儿很不适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头皮针行新生儿股静脉抽血不同穿刺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皮针行新生儿股静脉抽血最佳穿刺方法,以期提高采血成功率。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病房采集血标本对象360例,按穿刺方法随机分为2组,包括直刺法180例、斜刺法180例,在留取血标本时对采血成功率、局部组织损伤情况和溶血凝血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使用效果。结果2组患儿采血成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头皮静脉针行新生儿股静脉斜刺抽血,其采血成功率高达94.4%;局部组织损伤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溶血凝血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结论采用头皮静脉针行股静脉斜刺法抽血,其采血成功率高、采血量大、一次能采集足够血量,能减少局部组织损伤情况的发生,有效地减少护士工作量和减轻患儿痛苦。因此认为,头皮静脉针行新生儿股静脉抽血宜采用斜刺法。  相似文献   

14.
静脉采血在儿科是一项常用的技术操作。以往用普通注射器于股静脉或颈外静脉采血,此法缺点是不利于固定,在患儿(?)闹时,针头易脱出或刺破血管,手持注射器找血管感觉不灵敏,易出误差,因此很难一针成功、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与家长的精神负担。 86年10月至今、我们用头皮针静脉采血  相似文献   

15.
汪庭香 《护理学报》2009,16(2):45-45
新生儿各组织器官发育不够成熟,血管细,搏动弱,静脉抽血难度较大,特别是早产儿、危重儿.抽血化验是临床诊断和治疗必不可少的依据,股静脉穿刺采血是新生儿抽血的主要手段,为能及时准确地做好各项临床检验,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穿刺功成功率,我病区于2007年7-12月对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抽血采用斜角穿刺法,并与传统垂直穿刺法进行比较,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回压静脉采血方法在患儿留置针静脉输液与采血同步进行的可行性.方法 将100例新入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在置管成功后在留置针Y管上接注射器进行血标本采集,观察组采用静脉回压法,在置管成功后在Y型管接上注射器,并在血管下端适当间断加压进行血标本采集,对血标本分别进行血细胞分析、生化、肝功能、心肌酶等检查,对两种采血方法的一次性成功采血量、血液标本的溶血、凝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均较高,在标本溶血、凝血发生率及一次采血量达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回压静脉采血方法既能满足检验标本的要求,同时又可保证顺利输液,避免因血标本不合格而反复抽血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及家人不满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学龄前期儿童不同静脉采血方法对采血后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我院门诊就诊的学龄前期患儿需行静脉采血500例,分为手臂肘静脉采血组和颈外静脉采血组各250例。手臂肘静脉采血组由家长配合协助进行手臂肘静脉采血;颈外静脉采血组由两位家长共同按压下进行颈外静脉采血。比较两组患儿采血的一次成功率,采血花费的时间,采血后患儿采血部位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及心理恐惧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采血一次成功率及采血花费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臂肘静脉采血组患儿采血部位皮下血肿发生率为10%,心理恐惧发生率26.8%;颈外静脉采血组患儿采血部位皮下血肿发生率39.2%,心理恐惧发生率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龄前期儿童选择手臂肘静脉采血的方法可减少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发生,减少对其心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尽量提高静脉血液标本质量,避免溶血,减轻患儿痛苦,减轻护理工作量与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通过对我院儿科2岁以内130例住院患儿行头皮静脉留置针置管后滴出采血与股静脉穿刺抽血,观察它们对标本血钾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后者采集的标本血钾明显高于前者(P<0.001).证实了静脉留置针滴出采血法是儿科周围静脉采血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标本质量,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儿痛苦,2005-10/2009—09我科对1岁以内患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中应用了一次性采血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小儿静脉采血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使血液标本合格。方法:将实施静脉采血2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留置针连接真空负压管采血,对照组采用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结果:实验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和1 min内抽血完成率高于对照组,溶血发生风险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留置针连接真空负压管采血,可以减轻患儿痛苦,提高采血成功率,降低标本溶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