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132例,均采用后路Dick钉或AF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术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完全或基本恢复占95.5%,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占91.9%,有断钉、松动及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132例,均采用后路Dick钉或AF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术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完全或基本恢复占95.5%,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占91.9%,有断钉、松动及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评价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对43例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手术.骨折节段:T11 6例,T12 15例,L1 12例,L2 7例,L3 3例.椎体楔形压缩骨折28例,爆裂型骨折15例.术后对其影像学、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进行评价.③结果 住院期间未见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症状加重.随访6~30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松动现象.术后摄X线片观察椎体高度较术前平均增高36.7%,后凸畸形角(Cobb角)平均恢复19.3°,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7级.脊柱椎体排列及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④结论 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矫正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共收治26例胸腰椎骨折,按Denis分型属爆裂性骨折,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行自体骨颗粒植骨结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伤椎高度恢复良好且随访期间无伤椎高度丢失,术后及随访期间Cobb’s角无明显改变,所有患者植骨区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植骨结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式安全可行,手术创伤小,效果良好,可预防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引起的伤椎高度丢失及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孙波  程维  段显亮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2909-2910
目的:评价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7年3月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48例。骨折节段:T112例,T1218例,L121例,L25例,L32例。椎体楔形压缩骨折35例,爆裂型骨折13例。结果:住院期间未见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症状加重,全部随诊患者未出现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拔出现象。术后摄X线片观察椎体高度较术前平均增高35.4%,后凸畸形角平均恢复18.1°,脊柱椎体排列良好,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5级。结论: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维持椎体高度,促进骨愈合,减少椎弓根钉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加GSS-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防止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采用GSS-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并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40例,术前、术后摄X线片测定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了解患者后期有无腰背部疼痛情况,有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折断等并发症。结果术后骨折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以及椎管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经过10~18个月随访,复位后椎体高度无丢失,无后凸畸形,无内固定松动、拔出、断钉等并发症。结论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加GSS—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地防止后期椎体高度再丢失、后凸角度加大和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椎弓根钉内同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7年3月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48例.骨折节段:T112例,T1218例,L121例,L25例,L32例.椎体楔形压缩骨折35例,爆裂型骨折13例.结果:住院期间未见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症状加重,全部随诊患者未出现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拔出现象.术后摄X线片观察椎体高度较术前平均增高35.4%,后凸畸形角平均恢复18.1°,脊柱椎体排列良好,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5级.结论: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维持椎体高度,促进骨愈合,减少椎弓根钉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传统6钉法多节段固定椎体26例(A组)与经骨折椎体椎弓根置钉并椎体内植骨的6钉法固定椎体21例(B组)进行疗效比较,观察术前、术后10周和随访12个月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的变化。结果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在术后10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术后12个月两组问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并椎体内植骨的6钉法固定可有效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减少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常发生终板骨折,单纯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虽然能够恢复椎体高度,但复位后的伤椎会形成"空壳椎体"现象,使椎体缺乏结构及生物力学强度,应力集中于椎弓根钉内植物上,术后远期常出现内固定物弯曲松动,椎体塌陷,高度丢失及脊柱后凸畸形[1].本院自2007年2月至2009年11月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郭龙  杜璠  康凯  刘志斌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66-67,71
目的:探讨骨折椎体上置入椎弓根螺钉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应用3平面固定技术(短节段+伤椎置钉的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7例。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6个月,平均18.5月。术后即刻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角度纠正满意,术后6个月Cobb角丢失1~5度(平均3.4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1%~6%(平均3.4%),之后无继续丢失。结论:伤椎置钉可以增加内固定的强度,有助骨折椎体复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减少术后椎体高度和后凸矫正丢失度。降低术后内固定失效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分析治疗脊柱疾病的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在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以便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对本科1988-1999年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脊柱疾病的47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8例获随访(占90.1%)。术中并发症26例,发生率5.5%;术后并发症64例,发生率15%。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采用CD、DRFS、Dick、RF及Steffee等5种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时,共72例,占总并发症例数的80%,上述5种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CD技术0-12.9%、DRFS技术6.8%-11.9%,Dick技术7.3-12.7%,RF技术2.4%-19.5%,Steffee技术10.1%-21.5%。主要并发症包括假关节、椎弓根螺钉断裂、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等。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对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掌握不熟练、内植物设计本身存在的缺陷等。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引起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熟练程度不够及内植物本身设计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短节段(四钉两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段爆裂性骨折46例。术后12个月常规拔除内固定,术后随访18~36个月。结果:术后即刻椎体高度较术前显著增长(P<0.01),后凸畸形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良好,未出现脊髓神经症状加重。随访过程中,6例出现内固定断裂,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较术后即刻减少(P<0.01),末次随访时后凸角较术后即刻增大(P<0.01)。Denis疼痛工作评分,P1W1:9例(25%),P2W2:26例,P3W2:7例,P3W3:4例。结论: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症较多,远期效果难以维持,临床应用应谨慎。  相似文献   

13.
刁天华  周富道  张敬标 《海南医学》2014,(12):1818-1820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3例腰椎骨折患者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伤椎植骨,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同时随访两组患者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Worter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Worter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年后随访时,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后凸Cobb角及Worter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腰椎骨折不仅具有微创安全的特点,而且可提高伤椎椎体生物力学稳定性,减少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14.
微创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2010年4月,收治28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12例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6例行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VAS疼痛评分相比,微创组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术中X线透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年,两组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半年两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复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内镜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期运动节段高度的变化规律。方法2002年9月-2004年11月,我院采用微创内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随访3.0—5.0年,平均3.8年。分别测量受伤时、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最近随访时惠椎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及患椎后凸Cobb角。结果微创手术患者在伤椎高度、椎间隙高度、后凸Cobb角上术后各指标均得到明显恢复。随访时,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丢失。结论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恢复了伤椎高度和生理曲度,术后仍存在患椎高度丢失、后凸Cobb角加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AF钉系统与Dick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95年5月-2005年5月期间122例胸腰椎骨折病人,应用Dick钉42例、AF钉80例,从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椎高恢复率、椎管容积恢复率、断钉率、神经功能恢复六个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平均随访14个月,术后椎高恢复率、椎管容积恢复率,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断钉率,AF钉组明显优于Dick钉组(P<0.05)。两组病人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F钉系统较Dick钉具有更强大的轴向撑开力及椎体前方张开力,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率更高,操作更简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13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疼痛、脊柱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1年随访,切口甲级愈合;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 P﹤0.05);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有效纠正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伤椎前缘高度,纠正后凸畸形,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不同分为两组,不置钉组(52例)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置钉组(56例)行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Cobb's角,生活质量及随访12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结果:置钉组与不置钉组在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均明显提高,Cobb's角明显下降,且置钉组与不置钉组在伤椎高度比和Cobb's角上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SF-36各项得分均明显升高,置钉组在仅躯体疼痛这一项,评分明显高于不置钉组.随访12个月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固定方式更符合生物力学稳定性,能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后凸畸形,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张俊  刘昆伦  王力 《河北医学》2012,18(9):1216-1218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骨折不伴有骨髓损伤患者均给予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螺钉固定情况、影像学改变、手术住院时间、随访情况、并发症等各项指标.结果:60例手术均成功,椎弓根螺钉固定良好,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良好,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后凸Cobb′s角减小,植骨达骨性融合标准.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住院时间14.7d.术中无大出血,术后无静脉血栓形成和继发脊髓损伤等重大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问植骨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来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6例,按照治疗的不同方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n=58),分别实施经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治疗。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1d、2d、3d及7d的VAS疼痛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较低(P〈0.05)。两组治疗后的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均明显升高,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脊髓神经功能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具有显著的远期临床效果,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