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于1981年3~6月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4县1市调查21,446人,发现F地中海贫血患者60人,随机选择11个家族作进一步调查,结果在60名家系成员中又发现杂合子F地中海贫血33例并进行了有关遗传、生化、临床和实验研究,现综合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调查对象: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琼中、保亭、乐东、崖县及通什等4县1市的大、中、小学生共21,446人,对F地中海贫血11个家族33例阳性患者进行有关调查研究。二、调查研究项目:包括临床和家族病史的询问、体检、血常规、红细胞形态观察,红  相似文献   

2.
前言     
为了解我区自然人群中血红蛋白分子病的发生和分布情况,海南行政区公署卫生局于1980年3月,组成了海南区血红蛋白病研究协作组,由海南医学专科学校、海南人民医院、海南农垦第一医院、海南农垦第二医院、华南热带作物两院医院、通什农垦石碌医院和海口市及部分县(农场)医院等单位参加。按照全国血红蛋白研究协作组规划及规定的统一调查方法,采用微量 CAM 不连续电泳法,对本岛各民族自然人群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共完成了十万零一千多人的血红蛋白分子病的调查,占全区总人口的五  相似文献   

3.
血红蛋白(Hb)病系常染色体遗传病,包括地中海贫血和异常Hb。1980年4月至1983年6月湖北省28所市(县)医院分别在本省6个市,7个专区,进行了37,905人的Hb病调查,发现Hb病92个家系。 调查对象 自然人群88.78%,病人11.22%。男  相似文献   

4.
为搞好计划生育和优生学,1980年4月至1983年12月,湖北省34所市(县)医院分别在省内六个市、八个专区对56,656人进行了血红蛋白病(Hb病)调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及22省、市、自治区血液病研究协作组在全国22省、市、自治区对352,879人进行了异常血红蛋白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一级结构分析,并同时对16省、市、自治区111,937人进行了β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β地贫)调查,从而获得了我国异常血红蛋白及β地贫流行病学系统的资料。 (一) 异常血红蛋白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1) 我国异常血红蛋白的分布广泛,且不同地区分布不均匀,江南的云南、贵州与江北的新疆、甘肃、山西、宁夏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人异常血红蛋白的发生率始见于1960年对华侨的调查。国内对异常血红蛋白的流行病学研究始于1964年对广西地区进行的调查[朱定尔等,中华血液学杂志1980;1(2):66]。到目前为止,全国28省(区、市)已查出异常血红蛋白携带者共2401例。安徽籍血红蛋白病1982年青岛会议初见报道,但阜阳仍是空白。1984年~1985年5月我们对阜阳地区11个县(市)  相似文献   

7.
海南行政区卫生局为了了解全区自然人群中血红蛋白分子病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从一九八○年以来,组织了由海南医专、海南人民医院等单位参加的血红蛋白病普查协作组,对我区各民族总人口五十分之一的自然人群,进行大规模血红蛋白病的普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经过对包括黎、苗、傣、瑶、壮、回、满、畲等少数民族在内的十万零一千多人的调查,发现二百六十五人有各种类型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血红蛋白病是遗传缺陷所致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结构异常或合成减少,引起血红蛋白(Hb)质与量异常的一组疾病。全世界约一亿多人携带着血红蛋白病基因,我国已发现31种异常Hb与地中海贫血。1981年我们对甘肃省酒泉(敦煌、肃北、阿克塞),张掖(张掖、肃南),武威、兰州及临夏(东乡、积石山县)五个地区的九个民族共5000人进行了Hb病及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四川省16市、县41978人进行了异常血红蛋白病及α地中海贫血的调查,其检出率分别为0.276%及0.014%。在10730名小学生中进行β地中海贫血调查,检出率为2.02%。α及β地中海贫血,属全国高发区之一。本文对本地区血红蛋白病的流行病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253,267人的血红蛋白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1982年夏季,广东省血液病协作组,在广东省主要的语系分布地区进行了253,267人的Hb病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协作单位:海南岛、梅县地区Hb病协作组,广东省人民医院、暨南大学、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汕头地区医院,广州市第二、一人民医院,广州市儿童医院、湛江医学院、中山医学院附二院、海南自治州医院、陵水县岭门农场,清远县源潭公社卫生院等单位。二、调查对象:以小学生为重点,并包括农民、工人、干部及少数大、中学生。民族以  相似文献   

11.
异常血红蛋白病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分子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携带异常血红蛋白基因的人有一亿多人,列为世界六大疾病之一。1980年,我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对123,437名汉、蒙、回、满、苗、黎、维吾尔、哈萨克等二十个民族进行血红蛋白病普查结果,发现血红蛋白病315例,发现率为2.55‰。但对于畬族中异常血红蛋白的发病情况至今未见报道。我们于1981年7月首次对浙江省丽水县2,304名畬族人进行了异常血红蛋白病的普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球虫病。1979年崔君兆等首次在广西开展人畜弓形体感染情况调查,分离出了弓体虫株,发现3例病人,证实广西有弓形体病及流行。1983~1986年我们再次用间接血凝(IHA)方法,对广西8个地区、5个市、34个县和1个矿人群进行为期4年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综合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用桂弓虫株,按本室常规制作间接血凝诊断红细胞。血清采自广西40多个县(市)正常人群和部分门诊患者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和掌握项目县试点乡镇育龄妇女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态度和需求,掌握艾滋病发病趋势和特点,省人口计生委于2004年5-7月在10个项目县(市、区)开展问卷调查。此次共发放调查表1万份,要求每个县在2个试点乡调查1000人份。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县(市、区)加大调查数量,使调查人数上升到23489人。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 不同民族血红蛋白病及G6PD缺乏的调查研究经对德宏州6个民族的1903人进行的血红蛋白病及G-6PD缺乏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1.异常血红蛋白的发生率 1903人中共发现329例,发生率为17.29%;不同民族的发生率分别为:阿昌族30.49%,傣族  相似文献   

15.
中华医学会海南分会,于十月五日开始在海口市举行内科学术交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海南区、自治州和各县(市)的医疗单位、海南医专、农垦系统、各重点厂矿企业及驻岛部队医院的内科专家、医师等一百多人。共收到一百五十二篇学术论文。会议检阅了近二年来内科医学领域取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先天性代谢缺陷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其主要病因为:膜缺陷、血红蛋白病、两种珠蛋白链生成缺如或减少,红细胞酶病(红细胞酶异常)或卟啉代谢异常。本文先介绍日本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然后简要复习膜缺陷所致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病和地中海贫血。最后主要部分介绍伴有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酶病。这是本人24年来主要从事的工作。本文重点介绍红细胞酶病。二、日本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流行病学调查此项研究是在卫生及公共福利部资助下,于1974年由我们进行的。结果表明,日本人的发病率为5.7-20.3/100万人。70%为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此外,血红蛋白病占15%,地中海贫血占3.6%,红细胞酶病占6.4%。曾认为,白种人中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为200~300/100万人。因此,日本人的发病率约为白种人的1/7~1/10。其他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如镰状细胞性贫血(一种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一种  相似文献   

17.
血红蛋白病(简称Hb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异常或肽链合成速率的变化而引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约有一亿多人携带Hb病的基因。近年来国内对17个省(区)市、20个民族十几万人进行了普查,发现了不少异常血红蛋白。广东省是高发区。1980~1981年我们对  相似文献   

18.
<正> 血红蛋白病是一种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或合成速率改变所致的遗传性疾病,在世界上分布较广,我国沿海及南方地区均不断有所报导,尤以广东、广西、四川等省为常见。我们于1980年5~8月在百色地区二县一镇(隆林、田阳县及百色镇)对苗、壮、汉、彝等各民族1851人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导如下: 调查对象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海南行政区、各地区(自治州)、各县(市)卫生局: 为了适应我省卫生革命和中西医结合工作广泛深入开展的需要,决定省医药卫生研究所编的《广东医药资料》逐渐改编成交流卫生革命、中西医结合及各种医学经验的内部综合性刊物,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郑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趋势及原因,为制定布氏菌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评价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和《河南省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我市继续对巩义市全国布鲁氏菌病固定监测点以及全市其他11个县(市)、区作为非固定监测区进行监测;对从事家畜养殖、贩卖和屠宰等职业的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采用试管凝集试验(AST)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0年监测结果表明固定监测市对重点人群调查1692人,血清学试验(AST)509人,阳性39人,阳性率为7.66%;非固定监测县(市)、区对重点人群血清学试验(AST)1091人,阳性28人,阳性率为2.57%.全市新发急性期现症病人106例,发病率为1.540/10万.新发病人绝对数较去年同期上升55.88%.结论 郑州市布鲁氏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且有向城镇蔓延的趋势,根据流行特征,加大布病防治力度,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