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为病人少阳,邪在半表半里,以致枢机不利所致,临床表现上述症状,临证时应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到的病证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辨证论治,选方用药,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运用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联庆  万金娥  张锐 《陕西中医》2009,30(8):1069-1070
六昧地黄丸出自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六昧药物组成。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笔者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鼻衄、干燥综合征、经间期出血、阴道炎等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方晓英 《光明中医》2009,24(9):1797-1798
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所著之<济生方>,原方用以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为补益心脾之祖方,临床较为常用.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脾益气,资气血生化之源;茯苓、枣仁、远志、龙眼肉、当归补血养心安神;佐木香理气醒脾,使其补而不滞;生姜、大枣补益脾胃,调和诸药.  相似文献   

4.
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药物组成:黄芪、人参、元肉、当归、白术、茯苓、炒枣仁、木香、远志、炙甘草、生姜、大枣.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之功,临床上运用甚广,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之首方.本人在10余年临床工作中善用此方,多有良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丁彩文 《河北中医》2007,29(1):37-38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和汤加减治疗多种慢性外科感染,取得满意效果,现举例如下。1化脓性乳腺炎张某,女,22岁,农民。1981-04-06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产后23日)右侧乳房红肿热痛,未及时有效治疗,15日后化脓自行破溃,溃后50余日创口仍不愈合。现症:右乳房隐隐疼痛,乳晕外上方2  相似文献   

6.
乌头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川乌、麻黄、白芍、黄芪、炙草及白蜜组成。主治寒湿历节病,有温阳散寒、除湿止痛之功。笔者师仲景之法,辨证运用于临床,每收捷效。现举验案以征之。痛痹:张××,女,28岁。1982年12月3日初诊。二年前,因产后大失血后,复感风寒引致  相似文献   

7.
<正>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六味地黄丸(钱仲阳《小儿药证直诀》方)作汤剂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举数例以公同好。一、慢性肾炎李某,男,55岁,干部。1983年9月10日初诊。自诉腰痛腿软,五心烦热,夜寐多梦,小便多,口干欲饮已2年余。某医院诊为慢性肾炎。经服中西药罔效,遂来门诊求治。诊见颜面虚浮,下肢轻度浮肿,舌  相似文献   

8.
一、不寐冉××,男,43岁,会计,1985年3月20日初诊。两月前因年终做报表,劳倦太过,晨起头晕,失眠,多梦易醒,甚则通宵不能入睡,饮食二便如常。长期服用安定,近来诸症加剧,面色少华,舌质淡无苔,诊其脉细弱。证属劳倦思虑太过,累及心脾,气血生化无源,心失所养而致。拟用归脾汤加味治疗以补养心脾而生气血。药用:黄芪24克,党参10克,当归15克,白术5克,酸枣仁15克,  相似文献   

9.
连梅汤临床运用举隅江苏省灌南县中医院(223500)齐玉卓“连梅汤”出自《温病条辩》,由黄连、乌梅、麦冬、生地、阿胶组成。主治暑热伤阴而致的“心热烦躁”,口渴引饮及筋失濡养而致的四肢麻痹。近年来笔者扩展运用脏腑阴虚火旺杂证,取得较满意疗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此方应用广泛 ,疗效独特 ,兹举例如下。1 淋证女 ,42岁 ,1 991年 4月 2日初诊。小便灼热 ,淋沥刺痛 ,伴寒战发热半月余。刻诊 :恶寒发热 ,头痛 ,汗出 ,神疲乏力 ,小腹拘急 ,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 ,脉弦滑。尿常规 :脓细胞 +++,红细胞 +++。证属邪郁三焦 ,少阳枢机不利。治以和解少阳 ,疏通表里 ,小柴胡汤合导赤散加减 :柴胡 9g,黄芩 9g,半夏9g,党参 1 2 g,蒲公英 1 5 g,泽泻 9g,木通 9g,竹叶1 2 g,甘草 6 g。水煎服 ,日 1剂。3剂后 ,恶寒发热除 ,诸症减轻 ,仍小便…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肾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糖尿病、脑血管性痴呆症,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肾炎 李某,男,19岁,2002年1月20日初诊。患者开始感冒发热,咽喉疼痛,咳嗽,接着出现面部及下肢浮肿,食欲减退,小便色黄赤,量少,大便正常,疲乏无力,腰膝酸软。尿常规:潜血 ,蛋白 。诊断为急性肾炎。经用青霉素、潘生丁、维生素C、双氢克尿噻等治疗,浮肿消退,余症如前。尿常规:潜血 ,蛋白 。脉沉细,舌淡红,苔薄白。证属肾阴亏虚,治拟滋补肾阴为主。处方: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当归、白芍、白茅根、三七参、墨旱莲各12g,山药、玉米、仙鹤草、怀牛膝、桑寄生、焦三仙、茜草、芡实各20g,黄芪、益母草、龙骨、牡蛎各30g,炙甘草6g。服药10剂,诸症好转。尿常规:潜血 ,蛋白-。前方加焦三仙、鸡内金、砂仁、女贞子、藕节、赤芍各12g,大小蓟各20g。服药10剂,诸症渐愈。尿常规:潜血-,蛋白-。 按:急慢性肾炎急性水肿期经中西药治疗,效果明显,但尿潜血、蛋白常常难以治愈。笔者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常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尿潜血一般为肾阴亏虚,阴虚火旺,热灼血络,用六味...  相似文献   

12.
13.
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 ,是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的常用方剂。笔者运用本方化裁 ,辨证施治 ,异病同治 ,治愈多种疾病 ,现举例介绍如下。眩晕黄某 ,女性 ,2 8岁 ,1 996年 6月 2 0日初诊。患者自诉 1年前小产 (大出血 )后自觉头目眩晕 ,遇劳加剧。现面色白 ,发色不泽 ,体倦懒言 ,心悸气短 ,少寐多梦 ,食欲不振 ,舌质淡苔薄白 ,脉细弱。证属脾胃虚弱 ,气血亏虚。治宜补益气血 ,健运脾胃。方用归脾汤加减 :黄芪 1 8g,党参、阿胶 (烊化后兑服 )各 1 5g,白术、当归、茯神、远志、炒枣仁 (打 )、陈皮…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琦 《河南中医》1997,17(1):14-14
小柴胡汤临床运用举隅王东琦河南新乡铁路医院(453000)主题词小柴胡汤/治疗应用盗汗/中医药疗法经乱/中医药疗法头痛/中医药疗法小柴胡汤为和法首方,但其和解作用是多方面的,兹举验案以佐证。1伤寒盗汗李某,男,43岁,1991年2月14日初诊。患者半...  相似文献   

15.
吴茱萸汤为仲景一首名方,具有暖肝温胃、降逆止呕之功。其临床运用的基本病机为肝经虚寒。无论何病何症,只要辨证为此病机,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且临床效果显著。并举验案3则,生动体现了异病同治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1 糖尿病谢某某 ,男 ,5 0岁 ,干部 ,1997年 8月 2 1日初诊。半年前自觉口干 ,饮水量增多 ,小便频数 ,形体消瘦 ,经本市某医院检查 ,确诊为糖尿病。经住院治疗 3个月好转而出院。出院不久 ,病情依故 ,虽经中西药治疗 ,仍未能控制 ,遂求治于余。刻诊 :形体消瘦 ,口干唇燥 ,多饮 ,尿频量多 ,心烦失眠 ,头晕耳鸣 ,身困乏力 ,舌红 ,脉沉细数。查尿糖 ++,空腹血糖9.6mmol/L。诊断 :消渴 (下消 ) ,证属肾水不足 ,虚热内生 ,治拟滋阴补肾 ,清热生津。方取六味地黄汤加味。处方 :生熟地各 2 0 g ,淮山药 30 g ,山茱萸 2 0g ,茯苓 15 g ,丹…  相似文献   

17.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党参(一说为人参)、生姜、半夏、甘草、大枣组成。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此方在原文中有"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说,其随证加减甚多,故在临床应用中极为广泛,笔者用此方获效甚众,兹举例如下。1偏头痛李某,男,46岁,患左侧偏头痛三月余,疼痛为发作性胀痛,伴恶心,视物不清及头晕,但眩晕时,周围物体旋转,发作时间不定,似与情绪有关,每当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易发作,经西医多  相似文献   

18.
病例1:佘庆芳,男,72岁,退休工人。2010年7月16日就诊:诉牙痛,左面肿,整个头面部亦疼痛难忍。在家自服牛黄解毒片、阿莫西林无效,又经西医输液(具体不祥)3天,疼痛仍无缓解,以致饥不能食,夜不能寐,非常痛苦,万般无奈,求治中  相似文献   

19.
小柴胡汤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场是临床常用方剂,多用于日苦、咽干、目眩之少阳证。笔者用于治疗急性外感热病或慢性内伤发热证.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例1:赵某,女.42岁,农民。因夜间定时发热3个月.于1995年10月10日初诊。患者4个月前的行经期,因夫妻。角,忧郁不解,胸闷纳呆,神疲乏力,随后出现经闭.已3个月未潮。伴有腰背畏寒酸痛,少腹冷病,白带多而清稀。昼日心烦胸满,头晕目眩,o苦咽平而不欲饮,夜间o~12时)则发热恶寒(T37.5C~38C),战栗幻视,如见鬼状,历时约2~3d‘时后,汗出而入睡,次日依然,痛苦异常。曾多处求医,并做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