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改良型生物调节器矫治生长发育的安氏类Ⅱ类错He儿童,以评价此矫治器对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本文随机选择30例安氏Ⅱ类错He儿童,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拍摄X线头颅位片,并进行治疗前后的电子计算机-头影测量研究。结果:治疗组SNA角减小,SNB角明显增大,ANB角减小,下颌骨水平向生长趋向正常。结论:生物调节器矫治Ⅱ类错He不仅能抑制上颌生长,减小上颌突度,还能有效地促进下颌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改良型生物调节器矫治生长发育期的安氏类Ⅱ错牙合儿童 ,以评价此矫治器对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 :本文随机选择 3 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儿童 ,3 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 ,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 ,并进行治疗前后的电子计算机 -头影测量研究。结果 :治疗组SNA角减小 ,SNB角明显增大 ,ANB角减小 ,下颌骨水平向生长趋向正常。结论 :生物调节器矫治Ⅱ类错牙合不仅能抑制上颌生长 ,减小上颌突度 ,还能有效地促进下颌生长  相似文献   

3.
《口腔医学研究》2002,18(1):35-36
目的采用改良型生物调节器矫治生长发育期的安氏类Ⅱ错牙合儿童,以评价此矫治器对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本文随机选择3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儿童,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治疗前后的电子计算机-头影测量研究.结果治疗组SNA角减小,SNB角明显增大,ANB角减小,下颌骨水平向生长趋向正常.结论生物调节器矫治Ⅱ类错牙合不仅能抑制上颌生长,减小上颌突度,还能有效地促进下颌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Frankel和Forsus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使用Frankel和Forsus功能矫治器治疗成功的2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对每位患者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对其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 矢状向关系上ANB角、SNB角、OJ、GO-GN、CO-GN、L1-MP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垂直向关系上N-ME、ANS-ME、SGO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Forsus组患者下前牙的唇倾度(L1-MP)和刺激下颌骨生长的作用更明显.结论 Activator和Forsus功能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牙合)具有相似的矫治机制,但Forsus矫治器对下前牙的唇倾和下颌的矫形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物调节器下唇挡联合矫正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作用机理和效果.方法选择采用生物调节器下唇挡联合矫正安氏Ⅱ类1分类混合牙列期患者9例,矫正前后均摄头颅侧位片,并对矫正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生物调节器下唇挡联合矫正器除了前移下颌,刺激下颌髁突生长外,还有向前牵拉下唇,将下唇的肌力经矫正器传递到上颌,抑制上颌骨的生长,从而迅速矫正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关系不调.结论采用生物调节器下唇挡联合矫正伴有咬下唇习惯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结构特征。方法:53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测量8项X线头影测量线距指标,运用逐步回归法做因素分析。结果: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有效下颌长度减小、上切牙突距增加、上颌突度减小、有效上颌长度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领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上下颌长度差减小及下面高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颌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不同性别表现出不同的颅颌结构改变特征,下颌骨长度减小,上颌位置后缩,上切牙唇倾度增加,上颌骨长度增加是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上下颌骨长度差减小及下颌顺时针旋转是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安氏Ⅰ类错(牙合)与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颅面结构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1~14岁的年轻恒牙列病例45例,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24例,安氏Ⅱ1错(牙合)21例,在正中咬合位时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比较两者颅面结构的差异.结果: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SNB、ANB、SNPg、FMA的测量值大于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P<0.05),而SNA、PP-SN、OP-SN、GoGn-SN的测量值两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安氏Ⅰ类错(牙合)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差异是下颌位置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用Twin-block功能矫正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型错(牙合)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揭示该功能矫正器引起的硬组织变化特点,强调早期阻断矫治的必要性.方法随机选择15例下颌后缩型Ⅱ类错(牙合)患者,年龄8-12岁,平均10.8岁,男8例,女7例,全部病例用Twin-block功能矫正器矫正骨骼的矢状关系,时间6-9个月,矢状关系稳定后即拍摄侧位头影测量进行分析.结果在替牙期侧切牙萌出后即用Twin-biock功能矫正器进行阻断矫治,可以纠正骨骼矢状关系不调,促进下颌骨的发育.上颌骨相对于颅底的矢状关系无显著性变化.SNB、AO-BO及下颌骨长度明显增加,ANB角明显减小,Ⅱ类关系得到明显改善.结论Twin-block矫正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下颌骨的发育,改善了Ⅱ类骨骼关系和(牙合)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后,牙和骨骼的变化.方法选择14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0~12岁,后牙均为远中关系.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9~12个月,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NB角减小1.68°(P<0.01),Pg-OLP增加3.23mm(P<0.01),上切牙唇倾度(1s-NSL)减小5.61°(P<0.01),下切牙唇倾度增加2.96°(P<0.01),覆盖及磨牙位置关系均有显著差异(P<0.01),腭平面角、(牙合)平面角、下颌平面角均未发生显著性改变.结论Twin-block矫治器用于早期以下颌功能性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功能性矫治,可取得明显的牙(牙合)骨骼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win-block、Activator和Herbst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择使用Twin-block、Activator和Herbst功能矫治器矫治成功的60例骨性Ⅱ类错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矫治器的不同,将其分为Twin-block组、Activator组和Herbst组,每组均为20例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和功能矫治完成后(第一恒磨牙建立中性(牙/合)关系)对每位患者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对其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功能矫治器治疗后,矢状向关系上ANB角、SNB角、Go-Gn、Co-Gn、L1-MP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垂直向关系上N-Me、ANS-Me、S-Go、SN-MP及Co-Go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与Twin-block组、Activator组相比,Herbst组患者下前牙的唇倾(L1-MP)更明显,但抑制上前牙前倾(U1-SN)的效果不明显.3组患者上颌向前生长(Ptm-A)及垂直向变化(OB、N-Me、ANS-Me、S-Go、Co-Go)无明显差异.结论 Twin-block、Activator和Herbst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的早期矫治机制是相似的,但Herbst矫治器对下颌的矫形和下前牙的唇倾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两种临床表现截然不同的错(牙合)畸形作一形态学方面的比较研究.方法:用Tweed分析法对60名恒牙初期(30名安氏Ⅱ1类、30名安氏Ⅲ类)患者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安氏Ⅱ1类和Ⅲ类错(牙合)患者其FMA角可以表现为接近而无明显差异,而两者的FMLA角和IMPA角表现为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认为下切牙倾斜度的变化是两者FMIA角和IMPA角显著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Angle Ⅱ1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Angle Ⅱ1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观察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方法:从方丝弓矫治的Angle Ⅱ1类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侧位片中,随机选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患者(第1组),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患者(第2组)以及下颌未经矫治的非拔牙患者(第3组)各15例,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拔牙组与非拔牙组颏部形态的变化,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拔牙组矫治后,B点处、根尖点处的颏厚度显著减小,第1组分别减小0.60mm(P<0.05)和1.58mm(P<0.01);第2组分别减小0.22mm(P<0.05)和1.16mm(P<0.01);3组颏突度均有增加,分别为1.28mm,1.28mm和0.78mm(P<0.01).颏弯曲度和颏倾斜度减小,第1组分别减小1.91(P<0.05)和4.69°(P<0.01);第2组分别减小1.76(P<0.05)和4.66°(P<0.01).非拔牙组矫治后,颏部厚度无明显变化.结论:拔牙矫治伴随下切牙的内收,颏厚度有减小趋势,提示临床上对于颏部厚度偏薄的患者应慎重选择拔牙矫治,以防止不良后果出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Bionator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骨性错[牙合]的效果。方法:对12例患儿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①Bionator矫治器对上颌骨生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②使用Bionator矫治器可使下颌体及下颌升支长度明显增长,使下颌生长方向有利于软硬组织侧貌面型的改善;③Bionator矫治器可减少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牙合]患者的上前牙唇向倾斜,上下前后牙槽高度均增加。结论:Bionator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的骨性错[牙合]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的牙颌形态变化,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21例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50〈ANB〈100,以下颌后缩为主),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11.5岁(9~13岁),均戴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进行一期治疗(平均8.6个月)后(以后牙建立咬合为准)行直丝弓矫治器二期治疗。一期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有代表性的测量项目进行测量,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后SNB角、下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显著增大(P〈0.05);ANB角、前牙覆盖(OJ)、上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上、下唇突点到E线距离(UL—E线、LL-E线)均显著减小(P〈0.05)。前牙覆盖(OJ)减少量与治疗前ANB、(U1-SN)角呈正相关,r^2=0.62;上唇突度(UL-E线)减小量与治疗前SNA呈正相关、与SNB呈负相关,r^2=0.53;下唇突度(LL—E线)减小量与治疗前(U1-SN)角呈正相关、与(L1-MP)角呈负相关,r^2=0.58。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尚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疗效显著.表现为骨改建与牙代偿的混合机制。对于下颌后缩显著、上切牙较为唇倾、下切牙较为直立的病例侧貌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恒牙初期青少年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青少年各50例,确定22项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大多数软组织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判别分析各筛选出五项主要软组织指标。结论Ⅱ类、Ⅲ类错[牙合]青少年软组织侧貌明显异常,B’Li-FH、NsLs-FH、LiNsPg’、Li-E、CmSnLs和LsNsLi、CmSnLs、NsLi-FH、Ls-E、Li-E分别是最敏感的、最能体现Ⅱ类、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异常的五项软组织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错(牙合)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8例AngelⅡ类错(牙合),采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经作用期、维持期、保持期治疗,比较矫治前、后数据.结果患者侧貌明显改善,头影测量显示SNB增加,ANB减小,两者都趋向正常.PP-FH、PP-MP有不同程度增大.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可保持下颌于功能前移位,持续刺激下颌生长,矫治后面形和生长形都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7.
肌激动器在生长期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激动器矫治生长期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作用机制,矫治器戴用时间的合理选择.方法:选择处于生长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Ⅱ类Ⅰ分类错(牙合)20例,使用肌激动器矫治.按患者合作程度分为两组,A组:全天(至少20h)戴用矫治器,B组:仅夜间(戴足12h)戴用矫治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矫治结束后,磨牙及尖牙均达到中性关系,覆(牙合)覆盖正常,下颌骨及下颌支长度增加,髁突生长改建,下颌位置前移,上下后牙牙槽高度增加,下颌向前上旋转,Ⅱ类骨面型得以改善.两组之间在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但12h组疗程明显比20h组长.结论:早期应用肌激动器矫治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无论全天戴还是仅夜间戴(戴足12h)都可有效地抑制上颌骨发育,促进下颌骨生长发育,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Van-Beek Activator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7例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用Van-Beek Activator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片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各项指标测量值,治疗后均得到显著好转,外观容貌得到改善.结论Van-Beek Activator矫治器对抑制上颌骨的发育,促进下颌骨向前、向上旋转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男女安氏Ⅱ类错(牙合)人群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口腔医院就诊的男女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各25例,对其头颅侧位片进行15项软硬组织指标测量分析.结果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人群中,就唇齿关系而言,女性比男性更趋向于开唇露齿,两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其它软硬组织对比分析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诊断和设计时应注意安氏Ⅱ类错(牙合)人群在上颌唇齿关系上的性别差异,为患者提供正确的矫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