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阿片类药物和可卡因成瘾形成过程中,除以往研究较多的多巴胺能系统外,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lic acid,GABA)能系统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关于GABA能系统在药物成瘾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分别对GABA及其不同的受体类型,包括GABAA、GABAB受体在药物成瘾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癫痫发作后海马结构GABA受体亚单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其功能变化几乎影响各类癫痫的发生发展,颞叶内侧的海马结构在癫痫发作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介绍海马结构中GABA受体各亚型亚单位在癫痫发作后发生的重要的选择性变化,以了解其在癫痫中发生发展机理,为筛选针对受体亚单位水平发生作用的新的抗痫药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3.
实验性癫痫发作后GABA在海马结构中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类癫痫的发生几乎都与脑内γ-氨基丁酸(GABA)的功能变化有关。海马结构在癫痫的发生发展中起重 要作用。本文着重介绍海马结构中GABA、对GABA数量和功能有影响的谷氨酸脱羧酶(GAD)、GABA转运体(GAT) 及GABA受体在实验性癫痫发作后发生的重要变化,以了解其在癫痫中发生发展机理,认为EP发作后海马结构 GABA能抑制作用增强,可防止EP灶过度兴奋的扩散,此可能属机体对神经网络过度兴奋的代偿或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对体外大鼠培养神经元GABAA受体亚单位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肝性脑病(HE)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GABA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神经元GABAA受体亚单位α1β1γ2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ABA组神经元GABAA受体亚单位α1及γ2(增幅14%,P<0.01)的mRNA表达显著上升,亚单位β1的mRNA表达显著减少(降幅11%,P<0.05)。结论GABA可通过影响GABAA受体亚单位的表达发挥其对肝性脑病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在激活物作用下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的表达,进一步探讨癫痫发病机制。方法 将大鼠海马神经尢被戊四氮(PTZ)作用后的激活物(实验组)及无血清培养基(对照组)注入大鼠侧脑室后观察其行为、脑电图(EEG)及脑组织GABA,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注射后15~30min出现Ⅱ~Ⅲ级惊厥反应,EEG呈短程中高幅尖波、尖慢复合波;对照组的行为及EEG未见异常;各时点实验组大鼠脑组织GAB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GAB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大脑皮质、海马回、齿状回。结论 海马神经元激活物具有明显致痫作用,其致痫效应与GABAA受体含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6.
γ-氨基丁酸(GABA)类抗癫痫药物在治疗量内对视觉功能影响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治疗作用机制有关,本综述探讨GABA类抗癫痫药对视觉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GABAB受体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ABA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研究开始关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系统,认为该系统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脑内GABA由脑内含量最高的氨基酸-谷氨酸在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的催化作用下脱羧而成。细胞内及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ABA有以下三种去向:①在GABA转氨酶(GABA transaminase,GABA-T)的催化下,生成琥珀酸半醛(Succinyl semialdehyde,SSA),后者经琥珀酸半醛脱氢酶(suc- cinic semialdehyde dehydrogenase,SSA-DH)催化生成琥珀酸(suc-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谷氨酸能和γ氨基丁酸能(GABA)系统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如抗抑郁药可直接或间接降低谷氨酸NMDA受体的功能;NMDA受体拮抗剂具有抗抑郁作用;降低谷氨酸能活性或抑制谷氨酸受体相关信号转导的药物具有抗躁狂作用.磁共振波谱的研究提示单相抑郁与皮质GABA浓度的减少有关;抗抑郁药和情绪稳定剂可提高皮质的GABA浓度,并改善情感障碍病人GABA缺乏的状况.因此研制作用于特异的谷氨酸受体和GABA受体的药物可能是未来抗抑郁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γ-氨基丁酸和脑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氨基丁酸(GABA)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脑缺血诱发的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GABA能药物在许多动物脑缺血模型中均显示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重点在于阐述GABA神经传递在脑缺血诱发的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并提供缺血诱发的神经元死亡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研究开始关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系统,认为该系统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脑内GABA由脑内含量最高的氨基酸-谷氨酸在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的催化作用下脱羧而成.  相似文献   

12.
内因性失眠症患者中枢抑制源GABA震荡的脑电涨落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30例失眠人群,中枢神经系统γ-氨基丁酸(GABA)及谷氨酸(Glu)测定值变化,探讨GABA及Glu在内因性失眠人群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脑电超慢涨落技术对30例内因性失眠患者及30名对照组分别检测中枢神经递质分布变化。结果:观察对象中16例中枢神经递质分布图提示S1GABA明显降低(P值为0·0031),Glu明显升高(P值为0·0016)。结论:通过脑电超慢涨落分析,发现内因性失眠症患者中枢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显著降低及Glu明显升高,导致睡眠觉醒周期自主调节紊乱。  相似文献   

13.
动物实验已发现痫灶脑组织GAD活性、GABA含量以及GABA受体结合功能降低.人体CSF GABA来自脑组织并可反映脑中GABA含量的变化.癲痫患者CSF GABA较正常人明显降低,其程度与发作类型有关系.用AED治疗可影响CSF GABA含量.许多AED的药理作用与GABA机制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其中以VPA最为密切.GABA的研究对新的AED的探索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轴索损伤后相应的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GABA表达的变化及热应激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GABA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57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3只)、单纯视神经牵拉伤组(B组,18只)、单纯热应激处理组(C组,18只)和热应激预处理牵拉伤组(D组,18只)。光镜下观察视神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OLs)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RGCs及OLsGABA表达情况。结果牵拉伤后视神经轴索、RGCs及OLs的形态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热应激预处理再致伤后上述病理改变有了显著改善。不同的损伤应激可以引起RGCs和OLsGABA含量发生不同的变化。结论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共同参与了轴索损伤后的病理过程。热应激能使GABA表达及释放增加,提高其神经保护作用。增强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是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在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病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病毒感染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颅内病毒直接接种的方法建立小鼠疱疹病毒性脑炎模型,免疫组化的方法同时检测疱疹病毒(HSV)抗原和GABA在脑炎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结果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接种3d后脑组织颞叶、额叶、海马均出现HSV抗原阳性细胞,7-10dHSV抗原阳性细胞数目达高峰,阳性面积比最大,部分脑组织出现坏死,14d后抗原阳性表达细胞开始减少。GABA的表达变化与HSV的表达呈相反趋势,其阳性神经元数目则随病程而减少,在病程的7-10d表达降至最低,部分标本脑组织的坏死区几乎无表达,14d后表达开始增强。结论:GABA的表达变化与病毒性脑炎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对感染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γ-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广泛分布于整个神经系统,临床上已经证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偏头痛、焦虑症、抑郁症和癫痫等都与GABA介导的抑制性突触传递作用的降低有关。GABA转运体是降低突触间隙中GABA浓度的唯一途径,研究表明它与癫痫的关系密切,但目前对GABA转运体的研究报道不一,且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就GABA转运体的结构,分类及与癫痫关系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方法 ,探讨GABA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疗效. 方法 取大鼠脂肪组织.利用本单位自行配制的神经干细胞培养基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利用GABA能神经元定向诱导培养基对神经干细胞进行二次定向诱导,并对其进行特异性鉴定.将诱导成功的神经干细胞、GABA能神经元分别移植入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丘脑底核,在移植后2周、4周、8周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情况.结果 体外扩增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经过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培养后,细胞定向诱导并表达巢蛋白、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等神经干细胞标志.经GABA能神经元定向分化培养基二次诱导后,免疫荧光鉴定细胞GAD65阳性.立体定向移植细胞4周后,神经干细胞组与GABA能神经元组的大鼠行为学均得到改善,且GABA能神经元组的疗效更加显著. 结论 脂防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将其移植人大鼠的丘脑底核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b3对缺氧及缺氧复氧的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A、B、C、D、E5组,A、C组以低压低氧暴露制作大鼠脑缺氧模型,B、D组为缺氧复氧模型。C、D组动物分别于制模前24h、1h2次腹腔注射人参皂甙Rb3溶液;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在缺氧及缺氧复氧处理后海马CA1区GAB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形态及数量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E组)比较。结果(1)与E组相比,A、B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GABA阳性细胞密度下降,染色较淡,突起缺如;C、D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GABA阳性细胞密度分别较A、B组明显升高,形态与E组相似。(2)A、B、C、D、E组大鼠海马CA1区GAB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7±2.83、10.1±2.08、30.9±2.02、33.1±4.2、16.9±1.05,A、B组明显低于E组,C、D组明显高于E组(均P<0.01)。结论人参皂甙Rb3能抑制缺氧时大鼠脑组织GABA的耗竭,促进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对缺氧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多种神经化学物质减少可提示精神分裂症脑皮质γ 氨基丁酸 (GABA)能中间神经元缺失或 /和功能障碍。GABA能神经元神经化学指征异常包括GABA摄取部位、谷氨酸脱羟酶 (GAD)及与GABA并存的某些神经肽和钙结合蛋白 (CBP)的异常。这些均提示GABA能神经元特定亚型的减少 ,其中钙结合蛋白选择性减少尤为明显。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皮质parvalbumin (PV)和calbindin (CB)免疫反应神经元减少 ,但calretinin (CR)免疫反应细胞正常。含PV和CB神经元密度的选择性降低反映了细胞内表达功能障碍或GABA能神经元某些亚型密度下降 ,后者的发生可能符合神经发育病因假说 ,该理论认为在保护性钙结合蛋白表达之前的某个时期发生了神经元的损害。本篇综述将讨论GABA能神经传递异常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背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病理机制不明,传统的多巴胺(Dopamine,DA)假说不能完全解释其病理学及治疗学.谷氨酸(glutamate,Glu)及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的Glu或GABA浓度异常.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技术发现精神分裂症谷氨酸类物质水平在前额叶腹内侧(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包括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升高.目的:探讨谷氨酸系统(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在精神分裂症原因学及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例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4例性别、年龄及教育程度相配的健康志愿者入组,应用西门子MRI 3T采集被试的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数据,感兴趣区包括左侧前额叶背外侧(lef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lDLPFC)、前额叶腹内侧(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及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运用LCModel软件分析了感兴趣区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谷氨酸(glutamate,Glu)、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氮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及氮乙酰天冬氨酸谷氨酸(N-acetylaspartylglutamate,NAAG)等物质浓度.同时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CGI)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前扣带回的GABA浓度分别为1.90(Q1=1.55,Q3=2.09)及2.16(Q1=1.87,Q3=2.59)、Glu浓度分别为6.07(2.48)及6.54(1.99)、Gln浓度分别为0.36(Q1=0.00,Q3=0.74)及0.29(Q1=0.00,Q3=0.59),GABA浓度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5,p=0.003),GABA/(NAA+NAAG)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12),而Glu及Gln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年龄与前扣带回的GABA浓度呈负相关(R=-0.494,p=0.014),与GABA/(NAA+NAAG)呈负相关(R=-0.473,p=0.020),但对照组无此相关性.经过FDR方法校正后,未发现临床症状与各代谢产物浓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腹内侧的谷氨酸类物质浓度异常,而前扣带回的GABA浓度降低,支持精神分裂症脑内谷氨酸-GABA异常假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前扣带回的GABA随年龄增长加速减退.临床症状与前扣带回的代谢物浓度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