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下腹部弧形小切口宫颈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改良方法,取2000年以来采用改良式(观察组)与1995~1999年采用传统方法(对照组)切除子宫患者各96例,比较二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改良术式简便、快捷、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较传统子宫切除术优越.  相似文献   

2.
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全切术6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娟 《淮海医药》2005,23(5):389-390
目的对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全切术的优越性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61例有子宫全切除术指征的患者进行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全切术,作为观察组。并与同期61例采用传统腹部纵切口子宫全切术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疼痛、排气、术后病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全切术优于传统术式,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病率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排气早,机体康复快,无需拆线,消除了患者恐惧心理,腹部伤口平整美观,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腹部横切口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腹部纵口子宫切除术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病率及术后拆线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拆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横切口子宫切除术具有切口小而美观、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患者康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患者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切除术,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腹式纵切口子宫切除术。结果①研究组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明显缩短。②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术后病率、腹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排气时间短。④研究组切口均甲级愈合,瘢痕不明显,有症状者少,两组比较P<0.05。结论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腹部横切口全子宫切除术68例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陈友葵史小荣我们于1995年10月1日~1996年12月31日为了改变过去妇科手术常规的脐耻之间垂直纵切口,做了68例腹部横切口全子宫切除手术。该切口下方就是子宫和附件区域,术野不深,利...  相似文献   

6.
付敏 《淮海医药》2003,21(3):205-206
目的 分析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优势。方法 选择 12 8例 (研究组 )患者施行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术 ,118例 (对照组 )采用纵切口传统子宫全切术 ,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热病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该术式安全、可靠 ,出血量少 ,损伤小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且轻。结论 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术优于纵切口传统术式 ,是值得选择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0年12月—2000年12月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切除子宫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式横切口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腹壁横切口及纵切口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各 5 0例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 研究组术后效果明显尤于对照组。结论 腹壁横切口子宫切除术具有切口小 ,美观 ,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痛苦小、胃肠功能恢复早 ,伤口愈合好等特点 :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横切口在剖宫术产术中广泛应用,深得广大妇产科工作者及患者欢迎。我院采用横切口全子宫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式横切口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腹壁横切口及纵切口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各50例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 研究组术后效果明显尤于对照组。结论 腹壁横切口子宫切除术具有切口小,美观,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痛苦小,胃肠功能恢复早,伤口愈合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改良式腹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永萍 《云南医药》2007,28(2):156-158
资料与方法我院自1999年6月~2006年6月对子宫小于孕4月大小的良性病变(包括子宫肌瘤、功血、子宫腺肌病等)患者,采取改良式腹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共106例为研究组;随机选择传统式纵切口子宫切除术106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肥胖程度、手术适应症、子宫大小、盆腔粘连程度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吴丹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0):1283-1283
对我院近年来对患子宫良性病变需作子宫切除的病人204例 ,采用改良腹式美容横切口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8年9月~1999年8月对子宫小于孕4个月大小的良性病变(包括子宫肌瘤、功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患者 ,采取改良美容横切口子宫切除术 ,共104例为研究组 ;随机选择同期纵切口子宫切除术100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年龄、肥胖程度、手术适应证、子宫大小、盆腔粘连程度均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1 2改良腹式美容横切口术式的操作要点 :(1)开腹 :沿Pfan nenstiel皱纹 ,以腹中线为中心 ,根据子宫大小横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 对188例子宫良性病变者行横行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同期随机选择120例同类病人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作为对照。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 改良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切口小而美观,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病人康复快,较传统子宫切除术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2000年5月—2002年5月收治子宫及附件良性肿瘤患者208例,采用小型横切口子宫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02年7月—2003年6月间良性子宫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55例和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结果:两组年龄、体重、手术适应证、子宫大小、盆腔粘连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切口疼痛、手术时间等指标,传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腹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副损伤小且能较好地保持盆底组织的张力及阴道的完整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潘双婷  韩凌 《河北医药》2002,24(7):553-554
目的 探讨腹壁横切口子宫全切除术的优越性及改进手术方式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腹壁横切口子宫全切除术并对其术式加以改进68例为研究组;对同期传统腹壁纵切口子宫全切除术62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腹壁横切口子宫全切除术较传统式子宫全切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腹胀减轻,排气时间缩短,并减少了术后病率及阴道出血。结论 横壁横切口子宫全切除术较传统纵切口子宫切除术时间短,具有很大优越性,对临床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腹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对135例患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行改良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同时随机选择100例同期类似患者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作为对照。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切口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康复快,最大限度地保留盆底正常结构。较传统子宫切除优越。  相似文献   

18.
单瑞英  刘丽玲 《河北医药》2012,34(16):2506-2506
子宫全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为寻找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手术方式[1].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新技术行子宫全切除术60例,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倪胜生  吴培新 《贵州医药》2004,28(3):254-256
近年来,因良性病变切除子宫保留宫颈的患者渐多,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应用也相应增多。2001年5月至2003年7月我院开展腹式小横切口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30例,并与同期筋膜外子宫全切除术40例做对照分析,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外从人体体表审美的角度来讲,比较广泛地采用腹壁横切口作剖宫产术,国内亦屡见报道。我院自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开展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100例与同期纵切口剖宫产100例比较分析。1 手术方式1.1 实施剖宫产两组病人,随机选择手术方式,手术指征无明显差异,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常规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纵切口按常规手术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