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相关血管再灌注对QTc离散度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研究表明,成功的溶栓治疗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QTc离散度(QTcd)。本文旨在探讨AMI溶栓治疗相关血管再灌注对QTcd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AMI患者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41~77(53.1±7.2)岁。均发病在12h内,其中42例发病在6h内,无溶栓禁忌症者,无电解质紊乱,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对照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42~57(52.2 ±6.7)岁。经临床常规检查除外器质性心脏病,性别、年龄与AMI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22例急性心肌梗塞链激酶溶栓治疗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510180)邢植斐,杜丽萍,李广镰,罗义,郭南山我院1993年9月~1994年3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49例,对其中22例发病24小时内入院。无禁忌症者以链激酶作静脉溶栓治疗,现...  相似文献   

3.
尿激酶晚期静脉溶栓治疗18例急性心肌梗塞谭维羚(江西省萍乡铁路医院内科萍乡337000)1临床资料1)治疗对象:本文18例急性心肌梗塞(以下简称AMI),AMI患者发病时间均在6~12h之间,其诊断全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诊断AMI的标准,且无其它溶栓禁...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 (AMI)是冠心病中发病率高、危害性最大的病症之一 ,其病死率可达 2 0 %~ 30 % [1] 。从80年代早期开展静脉溶栓疗法之后 ,大量资料表明早期溶栓可使闭塞的冠脉再通 ,救治濒死的心肌 ,缩小梗死的面积 ,改善心功能 ,减少并发症 ,降低AMI的总病死率。我科CCU病房从 1994年 5月至 2 0 0 1年 6月对 4 2例AMI病人应用了溶栓疗法。现将我们在治疗护理中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选择对象选择我院 1994年 5月至 2 0 0 1年 6月符合AMI溶栓疗法参考方案适应症而无禁忌症的AMI病人 4 2例[1] 。其中 ,男 30例 ,…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了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cd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对象 根据 1996年全国AMI再灌注治疗研讨会溶栓标准选择 2 3例适合溶栓的AMI患者 ,男 15例 ,女 8例 ,年龄 56 .5± 7.8岁。其中 2 1例给予尿激酶溶栓 ,2例以rtPA溶栓。所有患者无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以门诊正常体检者 2 5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 18例 ,女 7例 ,年龄 6 2±5.6岁 ,经常规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间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1.2方法  (1)根据 1996年全国AMI再灌注治疗研讨会间接…  相似文献   

6.
QT离散度是指同一份体表心电图QT间期存在各导联间的差值。 1990年Day等首先证实这种差值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 ,溶栓治疗AMI患者疗效明确且同样适合于无溶栓禁忌症的老年患者 ,目前老年AMI患者溶栓治疗后QTd的变化报道极少。本文旨在观察老年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QTdQTcd在短期内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1 对象选择 38例AMI患者 ,男性 2 6例 ,女性 12例 ,平均年龄6 6± 3 1(6 2~ 75 )岁 ,诊断符合 1979年WHO制定的标准 ,无电解质紊乱、房颤、房扑 ,未服用影响QT间期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并…  相似文献   

7.
已有很多研究表明,溶栓治疗能使急性心肌梗塞(AMI)相关的血管再通,从而改善预后。业已证实,85%以上的AMI冠脉内有新鲜血栓形成,凡疑为AMI者只要无禁忌证均应考虑溶栓治疗,一旦确诊为AMI(包括Q波未出现之前)应立即进行溶栓治疗[1]。基层医院面...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率也在增高,而且,老年人AMI病死率明显高于年轻人。但由于高龄AMI患者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较高,对70岁以上高龄AMI患者静脉溶栓的获益治疗仍需探讨,本文旨在对70岁以上高龄老年AMI患者行静脉溶栓进行观察。1 临床资料1.1 病例入选标准(1)典型缺血性胸痛,持续时间>30min,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2)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肢导>0.1mV,胸导>0.2mV。(3)距起病12h以内。(4)无溶栓禁忌症[1]。1.2 一般资料高…  相似文献   

9.
70年代以来,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何及早有效地进行AMI的救治,降低病死率就显得尤为重要。80年代由于溶栓治疗的引入与应用,AMI的病死率已降至6%~22%。只要无禁忌证,均提倡早期对AMI进行溶栓治疗[1]。AMI溶栓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观察溶栓治疗AMI患者成功者18例。同时随机抽样25例未经溶栓AMI者的QTd变化。并进行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发病后QTd均增大。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溶栓组溶栓后第1dQTd明显增大。第2d达高峰后迅速减小,而未溶栓组发病后1~3dQTd无明显变化。从第4d起缓慢减小,溶栓所致的QTd增大,可能与缺血后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院前溶栓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 (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危急重症 ,溶栓治疗 (ThrombolyticTreatment ,TT)是AMI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 ,它能缩小梗死面积 ,改善心脏功能 ,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 ,已成为AMI救治的首选疗法。而AMI心肌血流再灌注率的高低又与溶栓治疗距发病的时间有关 ,溶栓治疗时间的早晚对心肌的挽救、心功能及生存率有重大关系[1] 。而通常病人发生症状到给予溶栓治疗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耽搁 ,多数病人因时间延搁而失去溶栓治疗的最好时机。因此 ,为能缩短时间尽早地开始溶栓 ,则应开展院前溶栓…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及直接PTCA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淑莲 《华夏医学》1999,12(6):678-679
近年来有关静脉溶栓和不经过溶栓治疗而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恢复梗塞相关血管的血运己有较多研究,两者均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有效方法。但在老年AMI患者中何种方法得益更大值得进一步探讨。因此,笔者观察对比了直接PTCA及静脉溶栓在AMI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老年人AMI治疗决策提供一些参考性资料。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8年2月至1999年1月收治老年AMI患者46例。随机分为直接PTCA组及静脉溶栓治疗组。病例入选及冠脉再通标准均以1991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推荐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方案”为准[1],但年龄上限除外。1.2 分组及治疗 静脉溶栓组16例(发病均在12h以内)。入院后即给予国产尿激酶(广东天普制药公司生产)150~30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静脉滴入。均辅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和口服阿斯匹林及常规治疗。直接PTCA组30例。入院后做必要检查即送至导管室,行冠脉造影,在梗塞相关血管行直接PTCA术,必要时植入支架。术后植入支架者口服抵克力得250mg,2次/d,连用1个月,余内科治疗同溶栓组。1.3 观察终点及相应指标 两组均为:①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0例早期激性心肌梗塞病人,用太原生物化学制药厂产尿激酶(UK)/2万^u/kg,30min内滴完进行静脉内溶栓治疗,以2项或2项以上指标制定冠脉再通。结果6例再通其中有2例未发生坏死性Q波。认为AMI在12h内无溶栓禁忌症时的均应进行静脉溶栓;并认为用UK进行静脉溶栓安全有效,简便易行,适用于各级医院抢救AMI患者,更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经验。方法:对82例老年人AMI的临床资料及其中75例的溶栓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AMI时,无胸痛史达54.9%,入院心电图ST-T缺乏典型改变占45.3%。经静脉溶栓治疗,梗塞动脉开通率为62.9%,与70岁以下AMI组溶栓开通率比较(6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人AMI发病时,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常不典型,应引起重视。在本文条件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现状谭志元(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心内科柳州市545005)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AMI)治疗的重要进展,并已成为治疗AMI的主要手段之一。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0年在温州市召开AMI溶栓会议后,我国AMI溶栓治疗已...  相似文献   

16.
李涤病 《浙江医学》2002,24(7):418-419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目前威胁患者健康与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也是临床研究的重点。AMI患者应尽快溶栓治疗 ,这已无争议 ,但对于适宜溶栓治疗的年龄窗 ,国内外学者尚有不同看法。我们对1997年6月~2001年10月所收治的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67例AMI患者,观察其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溶栓并发症及病死率 ,以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AMI患者的近期疗效。1.1一般资料67例患者均符合溶栓治疗适应证 ,无禁忌证[1],按年龄分为两组 ,A组24例 ,年龄66~76岁 ;B组43例 ,年龄54~65岁。两组患者一般…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塞(AM I)溶栓再灌注后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394 例AM I患者均在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溶栓治疗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后第7 日采用99m TC-M IBI心肌灌注显像(SPECT)检测心肌缺血面积(IM A)。将可能影响IM A 的 10 种因素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M A 分别与发病至溶栓时间、发病年龄、溶栓前心律失常和左心衰竭、梗塞面积、UKTP剂量及溶栓开始至再通时间呈显著相关关系(P< 0.05 或 0.01)。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无相关关系(P 均> 0.05)。结论 溶栓治疗AM IIRA 再通后 IM A 受多种因素影响,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对提高AM I的临床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尿激酶+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伟强 《海南医学》2002,13(2):17-18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介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AS)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状态 ,约有 10 %的UAP可发展为AMI,约 5 0 %的AMI由UAP发展而来[1 ] ,因此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我们应用小剂量尿激酶 (UK) +普通肝素 (SH)对 2 2例UAP进行治疗 ,并以 16例作对照观察其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择我科 1998年1月~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住院UAP患者(均符合 1997年WHO)制定心绞痛诊断标准无AMI酶学及心电图改变 ,无出血倾向 ,无溶栓抗凝禁忌症 )共 38例 ,其中初发型心…  相似文献   

19.
自80年代初开展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疗法以来,从根本上改变了AMI的治疗手段。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AMI病例有所增多[1]。对于年龄65岁以下的患者溶栓效果已被肯定,而对于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溶栓效果和安全性如何,近年来许多资料研究认为溶栓治疗能使老年AMI患者病死率降低[2]。笔者收集了本院1995~1998年收治的264例AMI患者中给予溶栓治疗的61例进行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61例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其中男57岁,女4例,根据…  相似文献   

20.
探讨溶栓失败者补救PTCA术对其住院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36例AMI者进行溶栓治疗,依TIMI分级分为无效组,和有效组,并对溶栓失败的患者进行补救PTCA术治疗。结果PTCA成功率为91.7%,与择期PTCA成功率94.7%相比无显著差异;与操作有关的血管并发症并不增多IRA再通后二周左室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