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目的]探讨理气通腑散穴位贴敷对肠道手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月1日—6月30日腹部手术病人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术后均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理气通腑散穴位贴敷脐部,对两组病人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行统计。[结果]两组病人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理气通腑散穴位贴敷能促进胃肠道手术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吴瑞云 《全科护理》2020,18(13):1621-1624
[目的]探讨四子散热奄包穴位热敷对促进妇科腹部手术病人术后排气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某院行妇科腹部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妇科腹部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术后第2天用四子散热奄包穴位热敷腹部,并配合艾灸足三里,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腹部肿胀和肠鸣音情况、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病人的胃肠道症状分级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12 h、24 h、48 h、72 h的腹胀、肠鸣音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病人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术后GSRS胃肠道评分结果则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科腹部手术病人采用艾灸双足三里穴联合中药四子散热敷腹部措施,能减轻病人术后腹胀和肠鸣音发生情况,能促进病人术后早期排气、排便,且有利于病人的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邹玲  何杏勤  林小燕 《护理研究》2012,26(22):2072-207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多潘立酮鼻饲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于术后第1天起采用维生素B1行双侧足三里注射及多潘立酮鼻饲,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从两组病人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程度来评价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1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多潘立酮鼻饲可促进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穴位按压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方法 取腹部手术患者80例,分胃肠道组和非胃肠组手术各40例,各组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是常规护理组,实验组术后除按常规护理外,术后12h 开始进行穴位按压,观察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胀等情况。 结果 胃肠手术和非胃肠组手术的术后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时间及满意度均比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穴位按压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行气通腑贴对急腹症术后患儿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将146例急腹症患儿分为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行气通腑贴穴位贴敷,观察两组患儿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胃肠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气通腑贴穴位贴敷可有效促进急腹症术后患儿胃肠功能的恢复。贴敷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多潘立酮鼻饲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于术后第1天起采用维生素B1行双侧足三里注射及多潘立酮鼻饲,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从两组病人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程度来评价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1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多潘立酮鼻饲可促进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腹部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3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干预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中药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术后7 d内发生并发症例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以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减少腹胀发生。  相似文献   

8.
汤倩  孙鸿翼  谭爱华 《妇幼护理》2023,3(20):4827-4829
目的 分析穴位贴敷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腹胀产妇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 2022 年 1 月到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剖宫产术 后腹胀产妇 70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产妇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 产妇给予穴位贴敷。比较两组的胃肠功能、临床疗效、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剖宫产术产妇的自主排气、肠鸣音恢 复、肛门排便、饮食恢复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的临床有效率,舒适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穴位贴敷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腹胀产妇护理中的效果确切,可显著缓解症状、促进恢复、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王立芳 《护理研究》2011,25(2):139-140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法对促进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需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指导术后早期活动等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行耳穴压豆治疗。观察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结果]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法用于腹部术后病人能有效刺激其肠蠕动,促进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代淑莉  赵若华 《护理研究》2014,(35):4408-4409
[目的]观察莱菔子耳穴贴压择时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病人腹胀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腹胀的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假穴组和空白组。空白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莱菔子耳穴贴压;假穴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假穴贴压。观察3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腹内压、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组病人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腹内压、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给予莱菔子耳穴贴压择时干预可促进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病人肠鸣音的恢复,缩短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减少伴随症状的发生,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对胆结石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采样法选取天津市南开医院胆胰外科60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按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加用耳穴压豆。观察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恶心呕吐、腹胀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压豆能促进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芒硝袋外敷脐周联合足三里按摩对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各30例。观察组予芒硝袋外敷脐周联合足三里按摩。对照组1予单纯足三里按摩。对照组2予单纯芒硝袋外敷脐周。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3组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01);观察组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1);观察组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01);结论 芒硝袋外敷脐周联合足三里按摩能有效促进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比单一应用芒硝外敷或单一应用足三里按摩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侯晓慧  王德萍  屈伟荣  黄珂  董韦 《全科护理》2013,(32):2984-2986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后病人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48例行ERCP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对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病人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主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护理对行ERCP治疗后病人肠道功能的恢复作用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择时穴位贴敷疗法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各36例。3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A组给予子午流注择时生大黄神阙穴贴敷疗法,B组给予其他时间生大黄神阙穴贴敷疗法,C组给予子午流注择时安慰剂神阙穴贴敷疗法。观察3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肠鸣音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3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早于B组和C组(P<0.05)。B组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早于C组(P<0.05);肠鸣音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腹胀、恶心呕吐,术后第2、3天腹痛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A组最少,B组次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午流注择时穴位贴敷疗法能缩短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首次排气及排便、肠鸣音恢复时间,有效降低腹腔镜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及腹痛、腹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黄灌肠治疗重症肺炎并发肠麻痹的效果。[方法]将46例重症肺炎并发肠麻痹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黄灌肠治疗,观察两组病人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肠呜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结果]干预组病人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灌肠配合精心的护理能有效治疗重症肺炎引起的肠麻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针刺治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2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观察两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VAS评分、I-FEED评分及平均住院日的差异,并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均少于对照组(P<0.01,P<0.05),术后VAS评分、I-FEE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针刺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临床疗效肯定,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间,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早期胃肠功能的恢复,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最佳干预时机。方法:选择12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干预1组和干预2组,3组患者均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1组和2组分别在术后0.5 h、术后6 h给予中药穴位贴敷,并采用胃电图仪对术前1 d、术后24 h进行波形监测,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胀程度和胃电图变化。结果: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组间比较,干预1组早于干预2组,干预2组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胃电图主频率波和胃电图慢波改善情况,干预1组优于干预2组,干预2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0.5 h内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能更早的促进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胃动力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系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疼痛程度、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61%(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缩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而且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改善负性情绪,大大促进了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后护理干预在促进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8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为指导,并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术后疼痛情况及胃肠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术后当天、术后1、2 d的疼痛呼唤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胃乏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术后护理干预能够减轻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分析疼痛综合护理管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疼痛综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首次进食、首次排便、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以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综合护理管理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与康复恢复进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