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要丽君  范雪爱 《安徽医药》2017,38(11):1452-1454
目的 对比分析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常规给氧与氨茶碱联合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两组,各36例,均以常规治疗为基础方案,当患儿呼吸暂停发作 ≥ 3次/天或呼吸暂停需皮囊加压给氧才能恢复呼吸时,A组应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常规给氧方案治疗,B组应用氨茶碱联合HHFNC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临床结局、不良反应、中转插管式机械通气情况。结果 A组显效22例(61.1%),B组显效20例(55.6%),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院内死亡、支气管肺发育不全、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转插管式机械通气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常规给氧方案与采用氨茶碱联合HHFNC方案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疗效接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压迫胸部对无痛人工流产中呼吸抑制的疗效。方法:ASAI~Ⅱ级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发生较严重呼吸抑制(SpO2〈90%)或呼吸暂停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压迫胸部、传统的面罩间歇正压通气。观察并记录两组氧合改善率、氧合改善所需时间、气管插管率。结果:两组患者氧合改善率、氧合改善所需时间、气管插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静脉麻醉药物所致的呼吸抑制和呼吸暂停,压迫胸部法是一项简单、迅速、有效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3.
胃肠镜检查目前是确诊胃肠道疾病的首选方法[1],甚至已成为常规的体检项目.全身麻醉下行无痛胃镜检查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也是舒适化医疗的发展方向.随着胃肠镜检查的普及,合并各种心肺疾病的患者也大量增加,在麻醉检查过程中呼吸抑制时有发生,常规鼻导管吸氧效果不佳,面罩加压给氧中断检查,患者安全性差,常常使操作者手忙脚乱.而内镜面罩是一种有内镜开孔的面罩,内镜检查和面罩通气可同时进行[2,3],即使发生呼吸抑制、SpO2下降也可以控制呼吸加压给氧.本研究通过对内镜面罩通气与鼻导管吸氧的比较,探讨内镜面罩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连续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时较为简单而有效的人工呼吸方法.方法 总结该院儿科收治的66例(84次)新生儿连续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的经验体会.根据心肺复苏(cPR)时使用面罩气囊加压呼吸与气管插管气囊加压呼吸方式的不同,按成组设计分组,66例分为A、B两组,两组基本治法相同,A组38例(53次)为面罩气囊加压呼吸组,B组28例(31次)为气管插管气囊加压呼吸组.比较两组的心脏停搏时间(Tca)、心脏复律时间(Tr)、CPR操作时间(Tc)、CPR成功率、24 h生存率.结果 A组与B组相比:Pca、Tr、Te、CPR成功率、24 h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比B组,分别为Tea[(0.99±0.75)min与(0.92±0.69)rain,P=0.69];Tr[(3.58±2.15)min与(3.66±2.01)min,P=0.87];Tc[(23.28±9.26)min与(23.73±9.51)min,P=0.84];CPR成功率[88.68%与83.87%,P>0.05];24 h生存率[84.21%与82.14%,P>0.05].结论 新生儿连续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时,面罩气囊加压呼吸为-简单、安全、有效的人工呼吸方法.只在少数气道阻力增高的病例,可使用气管插管气囊加压呼吸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吸烟对无痛胃镜检查男性患者环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7月门诊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男性患者80例,分为非吸烟组(A组,n=40)和吸烟组(B组,n=40)。所有患者均连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静脉注射环泊酚至BIS降至60~65时停止首次给药并记录环泊酚的诱导量;当患者出现呛咳、皱眉且不自主体动反应明显影响胃镜置入和胃镜观察时追加环泊酚8~12mg,给药时间10s,记录环泊酚的追加量。所有患者均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胃镜操作时间、患者苏醒及定向力恢复时间、进镜顺利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环泊酚诱导量、追加量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胃镜置入时MAP、HR高于A组,SpO2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进镜顺利率低于A组,吸烟患者气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吸烟增加了无痛胃镜男性患者环泊酚的用药量,使检查的风险和并发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蒋红斌  黎惟广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40-2541
目的观察不同氧浓度复苏囊正压呼吸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中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将需要复苏囊正压呼吸的70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用21%氧气正压人工呼吸(n=23);B组用40%氧气正压人工呼吸(n=25);C组用100%氧气正压人工呼吸(n=22)。比较三组抢救有效率及有效者PaO2、PaCO2情况。结果有效率B组为88.0%,A组为56.5%,C组为95.5%,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1,P〈0.01),而B组与A组、C组与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1,P〈0.05;x2=9.23,P〈0.01),但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P〉0.05)。三组间有效者PaO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组、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有效者PaC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40%氧气复苏囊正压呼吸(不接储氧器的自动充气式气囊)既可保证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中抢救的成功率,又可减少用高浓度氧导致氧中毒的发生,临床上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7.
邓才林 《江西医药》2013,(9):819-820
目的探讨胃镜胶复合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3800例无痛胃镜检查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胃镜胶复合静脉麻醉组。B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观察无痛胃镜不同配方用药后检查者的舒适度。结果A组胃镜检查期间异丙酚用量明显减少,常规检查一次头臂循环就可以维持至检查结束,从而减少呼吸及循环抑制的发生。结论胃镜胶复合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无痛胃镜术中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术中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初次做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n=50)、B组(n=50)。A组做单纯的无痛胃镜术;B组做全程护理干预的无痛胃镜术。观察并记录患者住检查中的恶心次数,Bp、P、神志的变化情况等指标。结果:B组患者的恶心次数显著低于A组(P〈0.01);B组患者在检查中Bp、P、神志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无痛胃镜术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躯体反应,对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减少恶心不适的发生率,有效缩短检查所需时间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邓超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241-242
目的观察利舒卡气雾剂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70例,常规禁食水,吸氧,左侧卧位,A组患者用利舒卡气雾剂对舌根及咽喉部喷雾2次,2次间隔2min,每次2揿,待舌根有麻木感后,以1.5~2mg/kg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用生理盐水喷雾2次,间隔2min,相同的麻醉医师以1.5~2mg/kg丙泊酚静脉麻醉。严密观察患者呼吸,指脉氧饱和度血压、心率,进行相应对症处理。记录A、B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置入胃镜1min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指脉氧饱和度,观察置入胃镜时患者咽喉反应,体动情况。结果 A组患者麻醉前与麻醉后置入胃镜1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麻醉前与麻醉后置入胃镜1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检查中A组在置入胃镜时出现咽喉反应9例9(12.9%),体动者3例(4.3%)明显少于B组咽喉反应28例(40%),体动者18例(25.7%),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先用利舒卡气雾剂对患者舌根及咽喉部喷雾,再行丙泊酚静脉麻醉,能有效降低胃镜置入时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特别适合老年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并可减少检查中咽喉反应和体动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无痛胃镜的安全性和质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面罩预给氧后患者SPO2变化的情况。方法选择100例行无痛胃镜的老年患者,年龄50—8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于检查开始前2min面罩吸入氧气(5L/min),检查过程中改鼻导管给氧(3L/min).Ⅱ组于检查前2min至术毕均采用鼻导管给氧(3L/min),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MAP、HR、和SPO2。结果Ⅰ组和Ⅱ组的MAP、HR变化无明显差异,但Ⅰ组患者的SPO2下降较Ⅱ组SPO2下降明显减少(P〈0.05)。结论面罩预给氧用于老年人无痛胃镜时,能够延长患者在随后缺氧阶段动脉氧饱和度的下降,提供更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与常规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014年3~7月在本院胃镜室进行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胃镜检查,无痛组采用无痛胃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各阶段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变化和胃镜操作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胃镜检查,无痛组患者一次完成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患者的操作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在检查前、中、后进行比较无明显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检查前、中、后比较无明显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压、心率在检查前、中、后比较显示波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具有痛苦小、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操作时间相对较短的优点,有利于检查和治疗的顺利进行,明显增加了操作的成功性及准确性,其安全性、有效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2月在我院内镜室行胃镜检查的215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普通胃镜组(1293例),采用口服利多卡因胶浆行口腔咽喉部麻醉;无痛胃镜组(863例),采用丙泊酚单一药物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对胃镜检查成功率、慢性胃炎患者操作时间、患者满意度、小息肉检出率、检查中不适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无痛胃镜组与普通胃镜组检查前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异常发生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痛胃镜组检查中不适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胃镜组(P<0.01),无痛胃镜组操作时间比普通胃镜组明显缩短(P<0.05),小息肉检出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普通胃镜组(P<0.05)。结论两种胃镜检查方法均安全可靠,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痛苦更小、耐受性更好、安全性及有效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的优势与安全性。方法:胃镜检查患者116例给予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行无痛胃镜检查,观察患者清醒时问及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120例子常规胃镜检查(不给任何镇静药),比较两组患者胃镜检查中反应和感受。结果:无痛胃镜组99.14%患者无不适,而对照组为35%(P〈0.01)。无痛胃镜组患者咳嗽、躁动、恶心呕吐和咽喉不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胃镜操作时间及患者清醒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无痛胃镜组检查中有血压下降,但检查结束后迅速恢复至检查前水平。结论:无痛性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无痛胃镜在上消化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0例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普通胃镜组和无痛胃镜组,每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诊治期间的不良反应、胃镜检查的感受及内镜操作时间的差异性。结果与普通胃镜组相比较,无痛胃镜组的不良反应少,提高患者胃镜检查的舒适度,可减少内镜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在消化内科上消化道病变中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值的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无痛胃镜和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以及探究这两种检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400例老年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无痛肠镜组、无痛胃镜组、普通肠镜组和普通胃镜组,每组各100例患者。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普通胃镜组和普通肠镜组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的患者明显高于无痛胃镜组和无痛肠镜组,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胃镜组和无痛肠镜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优于普通胃镜组和普通肠镜组,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采用无痛胃镜和无痛肠镜具有比较好的检查效果,安全性和舒适度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消化内镜中心行常规胃镜检查的心功能不全(Ⅱ级及以上)患者60例,随机分成单纯丙泊酚组(P组,n=20)、1μg/kg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1组,n=20)、2μ g/kg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2组,n=20),观察各组术中血压(N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丙泊酚用量、术中体动、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大于F1、F2组(P<0.05);F2组的体动例数明显少于F1、P组(P<0.05);P组患者检查后苏醒时间最长,其次为F1组,F2组苏醒时间最短,三组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1组患者在诱导后MAP和HR下降弧度显著大于F2组(P<0.05),但F1组与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1、F2组患者分别出现4、2、1例呼吸抑制,经面罩给氧后很快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严重恶心、呕吐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心功能不全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予2 μg/kg芬太尼可明显减少丙泊酚剂量,生命征平稳,不影响苏醒和定向力的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9月~2012年3月住院行胃镜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5例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诊治方法分为两组,无痛胃镜组115例选择采用丙泊芬镇静麻醉技术的无痛胃镜诊治术,90例选择行普通胃镜诊治术设为普通胃镜组,观察两组操作中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波形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胃镜组在胃镜诊治过程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要明显高于无痛胃镜组,而血氧饱和度则明显低于无痛胃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普通胃镜组为22.22%(20/90)、无痛胃镜组为5.22%(6/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下行上消化道止血术具有止血效果好、安全性高、患者舒适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郑洁  胡滨  刘庆 《北方药学》2014,(11):110-111
目的:评价小剂量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下胃息肉电切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无痛胃镜下行胃息肉电切术患者80例。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单纯丙泊酚麻醉组,B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C组丙泊酚复合大剂量酮咯酸氨丁三醇组,D组丙泊酚复合小剂量酮咯酸氨丁三醇组。观察记录4组患者术中丙泊酚使用剂量、术中呼吸抑制情况、生命体征变动情况、手术后恢复清醒所需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回访患者伤口出血发生率。结果:B、C、D组丙泊酚使用量低于A组(P〈0.05);C、D组生命体征波动小(P〈0.05);A、B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其他组(P〈0.05);D组术后恢复清醒时间低于其他组(P〈0.05);A组术后疼痛评分高于其他组(P〈0.05);D组术后伤口出血发生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小剂量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下胃息肉电切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麻醉药物依托咪酯联合咪达唑仑在行无痛电子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0例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无痛组和对照组各310例。无痛组行无痛电子胃镜检查,对照组行常规电子胃镜检查。监测并比较2组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2次消化内镜检查耐受率。结果无痛组检查中SBP、HR、SPO2低于对照组,且2次消化内镜检查耐受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3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依托咪酯联合咪达唑仑麻醉行无痛电子胃镜检查较常规电子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射频联合药物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5例成熟型疣状胃炎射频治疗并联合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复查胃镜,评价其疗效。结果治愈126例,占61.5%;好转75例,占36.6%。显效4例,占1.9%;无效0例。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无痛胃镜下射频联合药物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安全性能好,疗效可靠,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