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苗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9):1112-1114
护理安全管理是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把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患者安全,防范意外事故,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1].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生活节奏加快、气候因素等使门急诊输液患者逐年增多.门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就诊高峰相对集中,患者用药又因病种多而量大面广,使护士的输液操作工作极为繁重,短时间内大批输液易出现护理缺陷.如何防范门急诊输液护理工作中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输液安全,提高输液患者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是门急诊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也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现将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排查门急诊输液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本院静脉输液的11万人次患者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原因。结果: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教育不到位、年轻护士病情观察及预见性差、护士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护士违反操作规程为门急诊输液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结论:针对门急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可以大大提高输液的安全性,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总结对门急诊输液室采取细节管理:改善输液环境、再造输液流程、加强沟通、落实健康教育、提高人员素质,减少了纠纷及差错,使输液室得到有效的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流程管理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调查分析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流程改善,重新制定出更加规范、科学的输液流程及安全管理规定,并实施、评价。调查统计新流程执行前后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护士依从性、病人满意度。结果新流程执行后:(1)门急诊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1);(2)护士依从性明显提高(P0.001);(3)病人满意度明显增加(P0.001)。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结论运用流程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在降低门诊小儿输液安全隐患及纠纷投诉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门诊输液室的21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及纠纷投诉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安全隐患发生率为4.6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安全隐患发生率(1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纠纷投诉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纠纷投诉率(1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小儿护理中实行安全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及纠纷投诉率,从而为患儿的输液安全提供一定保障,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儿的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自身调节体温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而发热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症状[1].持续的高热可引起患儿头痛、食欲缺乏、全身不适,发热还可增加耗氧量和排出量,从而使病情加重.当体温超过42 ℃时,还可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有些小儿,尤其是3岁以下的小儿,发热时如不能及时退热,还容易引发高热、惊厥. 相似文献
9.
门诊输液室患儿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卫青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8):746
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小儿静脉输液护理缺陷。方法改进输液区设置,改善输液环境,设置合理的操作流程,加强查对、巡视、责任心意识,加强护士的培训。结果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除1例护理差错外无一例医疗事故的发生。结论本方法不但能减少患儿输液的护理缺陷,而且能提高穿刺水平和患者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变频工作制在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某三级医院门急诊输液室为对象,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比较变频工作制实施前实施后高峰时段患者等候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在相同配置的情况下,通过资源的变频调节,输液高峰时段患者等候时间由(46.32±10.16)min缩短为(28.79±8.92)min,患者满意度由80.3%上升至90.8%,护士工作满意度由76.7%上升至8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频工作制应用于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最终提高护士与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门急诊静脉输液病人的护理管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52例(1 860例次)门急诊静脉输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6例(924例次)和对照组76例(936例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管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为97.19%,对照组为92.63%;观察组病人满意度评分为97.64分±1.73分,对照组为83.65分±3.27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急诊静脉输液病人进行护理管理干预可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输液室患密度大,时间紧,工作忙闲不均,较难做到计划安排,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减少差错的发生,让患放心,我院门诊输液室对患进行分级管珥与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及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门诊输液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及采取的干预措施。分析2004-2005年输液病人中常见的护理风险: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护士在工作中语言不当;输液不良反应处理不及时;穿刺部位血肿。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干预措施:加强业务技能训练和语言修养;选派综合素质高的护士担任巡回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完善各项制度,改善工作流程;加强法律知识学习,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降低了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率,护理纠纷从2004年12起降至2005年2起,护理差错从2004年8起降至2005年2起,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输液治疗已成为医院治疗的主要手段,门诊输液不同于住院输液,有其特殊性,本文分析了门诊输液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客观因素及护士法律意识淡漠,不遵守规章制度,痛情观察不及时,服务态度与沟通技巧欠缺等主观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旨在防止医疗纠纷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杨晓云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3):216-217
目的 分析社区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不安全因素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 对涉及社区门诊输液室法律问题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主动防范纠纷的发生及对策.结果 加强社区护理人员法制与安全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质量控制方法,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加强法制意识与服务意识,做好各环节的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将护理纠纷杜绝在萌芽阶段.结论 针对社区门诊输液室潜在的法律问题与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可以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社区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不安全因素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对涉及社区门诊输液室法律问题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主动防范纠纷的发生及对策。结果加强社区护理人员法制与安全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质量控制方法,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加强法制意识与服务意识,做好各环节的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将护理纠纷杜绝在萌芽阶段。结论针对社区门诊输液室潜在的法律问题与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可以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19.
总结了儿科留观室输液安全的管理对策,包括改变儿科留观室环境、实行弹性排班制、合理配备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做好巡视工作、深入开展健康教育、规范需做过敏试验药物的使用、建立一站化服务流程。认为儿科留观室输液患儿的安全管理意义重大,应引起护理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
20.
门诊输液室的护士工作量大,每天要面对大量不同年龄、病情、性格的患者。此外,同种药物不同药名的新开发也给护士给药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给药缺陷问题成为临床护士中最为常见的三类护理风险之一[1]。本文通过输液室护士用药的医生监护,采取了适当的管理对策,明显减少了门诊护士用药 相似文献